11.1对酸碱的初步认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木条火焰会熄灭
B.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成
C.在此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2.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 B.溶液的pH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金属活动性
3.“和谐”号动车保洁时先用洗车液清洗,然后用水冲洗至中性,最后洗车工人会用pH试纸检测是否清洗合格。下列关于pH试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粗略测定溶液酸碱度
B.试纸使用前要用水先湿润
C.将试纸投入待测液中测定
D.若pH=7说明洗车液残留
4.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下列对异常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加热碱式碳酸铜粉末时试管破裂一一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值偏大一一pH试纸预先用水润湿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倒吸入试管一一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一一集气瓶底部未放入少量水或细沙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测溶液的pH
C.移开蒸发皿 D.加热液体
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科学思维: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7.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后,溶液显得的颜色是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8.安宁八街玫瑰已经成为安宁的一张城市名片。玫瑰更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下列是云南几种常见土壤的近似pH,其中不太适宜种植玫瑰的是
土壤名称 红壤 红色石灰土 褐土 紫色土
pH范围 5.0~6.2 6.0~6.9 7.8~8.5 5.7~6.7
A.红壤 B.红色石灰土 C.褐土 D.紫色土
9.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干冰 B.食醋 C.食盐 D.熟石灰
10.用pH试纸测定柠檬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然后再进行测定,则测得的结果与柠檬实际pH比较的结果是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二、判断题
1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都是碱,所以它们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12.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呈蓝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
13.pH的数值通常在1和14之间( )
14.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
15.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
三、科学探究题
16.某学习小组探究氯气(C12)的性质时发现:氯气能使用水润湿的品红试纸(染有品红颜料的滤纸)褪色。小组同学对“氯水中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开展探究。
【查阅资料】(1)C12是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C12溶于水所得溶液称为氯水,氯水呈黄绿色:
(2)溶于水的部分氯气发生反应: (次氯酸)。
【讨论】(1)小组同学认为氯水中含有的成分是:H2O、C12、HCl、HClO:
(2)用水润湿品红试纸时,品红试纸不褪色,说明是氯水中的其它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
【提出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 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2: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3:氯水中的次氯酸(HClO)使品红试纸褪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试纸不褪色 猜想1不成立
(2)把品红试纸放入盐酸中 猜想2不成立
【实验结论】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 。
【拓展】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盐除NaCl外,还有 。
四、综合应用题
17.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 (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 。
A B C D
(2)通过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我们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已知 NaHSO4在水中能解离出Na+、H+和,则关于它性质的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其水溶液能与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C.向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的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变大
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可以判断非金属活动性:Cl2>Br2。通过,可以得出Cl2、Br2、I2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18.如图为实验室中制备,净化、干燥、收集二氧化碳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实验。
(1)若用表示一个碳原子,用表示一个氧原子,则可表示的化学符号是 。
(2)C中装有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200g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加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
(3)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下方字母),验证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②下列关于实验中的操作或药品的性质及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图A中的药品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
B.装置B中固液药品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C.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用E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把空气全部排尽
③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结束后,B装置中无固体剩余,请设计实验,检验B装置中溶液的溶质成分 (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5)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10g研磨成粉末,放入烧杯中,往烧杯中注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稀盐酸足量,样品中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9.某冶炼厂用含氯化铜和盐酸的废液生产干燥的氢氧化铜,工程师设计了如下图流程,并用实验探究最佳工艺。试回答相关问题。
(1)不同种助剂对产品洗涤(达到相同效果)的实验结果见表。
助剂种类 过滤时间/min 滤渣状态 洗涤用水量/g
A 13 密实 639.8
B 12 密实 589.3
C 13 蓬松 326.5
D 13 较蓬松 350.0
根据表格可知,遵循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助剂应该选用 (填助剂种类)。选择该助剂还有什么优点?
(2)调节pH对Cu2+回收率及产品纯度的影响见图1所示。
所以该工艺中需要调节pH至 为最佳。当pH逐步提高到14过滤,观察到沉淀量 同时溶液呈深蓝色的现象,说明Cu2+回收率明显下降。
(3)工艺中“搅拌1.5h”的目的是 。
(4)对实验产品进行热重分析,测得加热温度与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取干燥的产品98 g,当温度高于80℃时开始出现黑色固体氧化铜,同时生成另一种氧化物。持续升温到185℃时完全变黑且质量恒定,请计算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a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
【详解】A、a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A不正确;
B、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不正确;
C、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故D不正确。故选C。
2.B
【详解】A、NH3、O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32、44,故其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为NH3、O2、CO2,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硫酸溶液显酸性,pH<7,溶液的pH由小到大依次为H2SO4、NaCl、NaOH,故B错误;
C、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地壳中元素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Fe、Al、Si,故C正确;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依次为Hg、Cu、Mg,故D正确;
故选B。
3.A
【详解】A、pH试纸通常用于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符合题意;
B、pH试纸使用前用水湿润,会稀释待测液,可能会影响结果,不符合题意;
C、pH值的测定: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试纸投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不符合题意;
D、若pH=7,说明溶液显中性,说明无洗车液残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A、加热碱式碳酸铜粉末时试管破裂,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水蒸气冷凝倒流入试管,不会使试管破裂,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
B、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值偏大,pH试纸预先用水润湿,相当于稀盐酸被稀释,浓度变小,pH值偏大,异常现象分析合理;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倒吸入试管,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试管冷却过程中压强变小,水槽中的水到流入炽热的试管,使试管破裂,异常现象分析合理;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铁丝燃烧有高温生成物溅落,集气瓶底部未放入少量水或细沙,导致试管破裂,异常现象分析合理;
答案:A。
5.B
【详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这样易引发火灾,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测溶液的pH的方法是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pH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移开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拿,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故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中NaOH与HCl的质量关系40:36.5,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盐酸过量,故滴入紫色石蕊后,溶液显得的颜色是红色,故选B。
8.C
【详解】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玫瑰更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由图表可知,不太适宜种植玫瑰的是褐土。
故选C。
9.D
【详解】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误;
B、食醋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B错误;
C、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C错误;
D、熟石灰化学名称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滴加柠檬,实际上是对柠檬进行稀释,则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对于酸性溶液来说酸性越强pH数值越小,故测得的结果与柠檬实际pH比较偏大。
故选B。
11.错误
【详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碱,都能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氢氧化铜不溶于水,故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错误。
12.错误
【详解】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所以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13.错误
【详解】酸碱度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的范围是0~14;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故原题说法错误。
14.错误
【详解】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胶头滴管中残留的蒸馏水会稀释待测溶液,导致测出的pH不准确,序数错误,故填错误。
15.错误
【详解】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说明CO2呈酸性,故错误。
16. 氯气 把品红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 试纸不褪色 次氯酸 NaClO
【详解】(1)小组同学认为氯水中含有的成分是:H2O、C12、HCl、HClO:
(2)用水润湿品红试纸时,品红试纸不褪色,说明是氯水中的其它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
[提出猜想]根据氯水中含有的成分及已知猜想可知,猜想1:氯水中的C12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2: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3:氯水中的次氯酸(HClO)使品红试纸褪色。
[实验探究]
(1)把品红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试纸不褪色,则猜想1不成立;
(2)根据猜想2不成立,把品红试纸放入盐酸中,试纸不褪色;
[实验结论]利用排除法可知,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次氯酸。
[拓展]氢氧化钠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所以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盐除NaCl外,还有NaClO。
17. B (D实验和B实验)都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AC Cl2>Br2>I2
【分析】(1)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探究物质的性质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已知 NaSO4在水中能解离出Na+、H+和SO42-,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探究物质的性质的实验,B是探究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A是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C是探究物质的含量;
故填:B;(D实验和B实验)都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2)A. NaSO4在水中能解离出H+,显酸性,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A说法正确;
B.钾和钠的金属活动性强,钾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其水溶液不能与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向 Na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的过程中,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会变大,故选项C说法正确;
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即活动性强的非金属单质能把活动性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l2+2NaBr=2NaCl+Br2,可以判断非金属活动性:Cl2>Br2,通过2NaI+Br2=2NaBr+I2,可以判断非金属活动性:Br2>I2,故Cl2、Br2、I2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为:Cl2>Br2>I2。
故填:AC;Cl2>Br2>I2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明确常见化学实验的实验目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2CO2
(2)184
(3) BDAE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立即熄灭,则表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C
(4)取B装置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的溶质为HCl和CaC12;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说明溶液的溶质为CaCl2(答案合理即可)
(5)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00g+10g-106.7g=3.3g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7.5g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详解】(1)用表示一个碳原子,用表示一个氧原子,则可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其符号为2CO2,故填2CO2。
(2)需要水的质量=200g×(1 8%)=184g,这些水的体积=184g÷1g/mL=184m/L,故填184。
(3)①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下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盐酸具有会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可选择变红碳酸氢钠溶液来吸收,即装置D,然后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通过装置A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最后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E,所以连接顺序为BDAE,故填BDAE;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立即熄灭,则表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故填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立即熄灭,则表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②A 图A中的药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可以作干燥剂,选项正确;
B 装置B中固液药品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辅运顺槽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选项正确;
C 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完成的,其反应类型不是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 用E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把空气全部排尽,选项正确,故填C。
(4)B装置中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则检验B装置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的方案设计为取B装置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的溶质为HCl和CaC12;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说明溶液的溶质为CaCl2,故填取B装置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的溶质为HCl和CaC12;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说明溶液的溶质为CaCl2。
(5)见答案
19.(1) C 便于对滤渣进行洗涤,除去残留的杂质
(2) 13 减少
(3)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4)解:根据题意可知,185℃时完全变黑且质量恒定,则剩余固体全部为氧化铜。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与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相同。
98g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含有64g铜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所以图中x的值为80。
答:x的值为80。
【详解】(1)减量既节省资源,又减少“三废”的排放。则洗涤用水量越少,“减量”效果越好,从表格可知,助剂C洗涤用水量最少,所以助剂应该选用C。
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应在过滤后的滤渣中,而助剂C对应的滤渣状态蓬松,则便于对滤渣进行洗涤,除去残留的杂质。
(2)纯度越高,回收率越高效果越好。pH=13时纯度最高,pH11~13时回收率几乎相同且较其他pH时高,所以该工艺中需要调节pH至13为最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从图可知,pH=14时回收率较之前降低,且通过溶液呈深蓝色可推测溶液中有铜离子,则沉淀中铜离子减少,则沉淀量减少。
(3)搅拌可以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4)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