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2 大荔县校级一模)冬春季节,园林工人会给许多树的树干刷一段石灰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浆属于溶液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
C.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上的害虫生卵
D.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物质是Ca(OH)2
2.(2023 渭南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且充满CO2。将分液漏斗内液体同时全部注入三个烧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烧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初始阶段三只气球大小相同)( )
A.实验甲中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对比实验乙、丙,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均变为红色
D.最终气球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3.(2023 碑林区校级一模)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久置的NaOH溶液,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a点处溶液中溶质可能有3种
C.a、b、c三点处溶液的pH依次增大
D.该NaOH溶液可能完全变质
4.(2023 金台区模拟)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
B.b至c段产生蓝色沉淀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增大
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5.(2022 未央区校级模拟)某学生在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时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进行甲实验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呈红色
B.图乙中d﹣m段同时发生多个化学反应
C.图乙中m﹣n段pH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碱性物质被酸消耗
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和NaCl
6.(2021 靖边县二模)为探究一瓶放置时间较长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成分,取样品进行如图操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存在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B.固体A的成分为碳酸钙
C.溶液B中的溶质可能只有Na2CO3
D.该碱石灰样品可能部分变质
7.(2023 灞桥区校级模拟)图像能直观表达化学反应中相关量的关系。下列图像的正确反映共对应关系的是( )
A.表示向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
B.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向一定质量的稀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8.(2023 宝鸡模拟)兴趣小组同学用传感器研究等体积的水和NaOH浓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药品前,轻拉注射器活塞至一段距离后松开,若活塞恢复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刚开始曲线变化不大的原因可能是液体推入较慢
C.表示NaOH浓溶液吸收CO2的结果的曲线是②
D.若选用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再次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的上方
9.(2021 靖边县模拟)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0.(2023 合阳县二模)某学习小组阅读资料获知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他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可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实验②可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实验③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D.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11.(2023 西安三模)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a﹣b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 所含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12.(2023 碑林区校级二模)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根据燃烧的条件归纳出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降低着火点、隔绝氧气
D.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3.(2023 蒲城县二模)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丙代表溶剂质量
②Q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③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④R点所示溶液的pH>7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2023 汉中模拟)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如表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硫酸 稀盐酸
乙 ﹣ 锌粒 水 小苏打
丙 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15.(2023 莲湖区模拟)用于治疗胃病的某药品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说明书主要成分:Al(OH)3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用法:胃痛发作时嚼碎服用
A.嚼碎后服用可以增加消耗胃酸的质量
B.该药品治疗胃酸过多的实质是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C.一种制取Al(OH)3的化学方程式为:X+3NH3 H2O=Al(OH)3↓+3NH4Cl,则X的化学式为Al2O3
D.可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16.(2023 礼泉县三模)某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其原理都可用于除铁锈
B.B组体现了酸能和碱反应的通性
C.C组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D.若D组加少量酸,则反应后相比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不变
17.(2021 凤翔县一模)在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8.(2023 永寿县二模)向甲、乙两个充满CO2的相同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NaOH溶液与饱和Ca(OH)2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现象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瓶注入的是NaOH溶液
B.甲、乙瓶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Ca(OH)2溶液大于NaOH溶液
D.甲、乙瓶均变瘪的原因是瓶内压强减小
19.(2021 秦都区校级模拟)如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B.肥皂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多喝玉米粥
D.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弱
20.(2023 旬阳县模拟)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是否变质及其变质程度,以下实验内容与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样品已变质
B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样品未变质
C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样品全部变质
D 实验四: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样品部分变质
A.A B.B C.C D.D
21.(2023 山阳县模拟)某实验小组使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的溶液pH>7,呈酸性
B.图中c点时的溶液里溶质只有一种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2.(2023 西安模拟)如图是“碱的化学性质”,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可溶性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2)若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盐为硫酸铁,其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 。
(4)若酸为稀盐酸,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其中,待反应结束后想确定溶质成分,只需单独使用下列用品或试剂做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的是 (填序号)。
A.AgNO3溶液
B.Mg
C.pH试纸
D.紫色石蕊溶液
23.(2022 未央区校级模拟)某同学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 离子(填离子符号)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2)可选择 来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氢氧化钠已过量。
(3)M代表一类物质,则M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图中的碱为KOH,则金属、盐1和盐2满足以上关系是 。
①Fe、AgNO3、FeCl3
②Mg、BaCl2、CuSO4
③Cu、Na2CO3、CaCl2
24.(2023 秦都区一模)学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同学们以稀盐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Fe2O3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2)若用Cu(OH)2实现④,则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若要实现⑤,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25.(2023 灞桥区校级二模)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①③中有明显现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 (填“变红”或“不变红”),证明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1)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还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A.Zn
B.Mg(OH)2
C.FeCl3
D.AgNO3
(2)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②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填“>”、“<”成“=”)7时,则证明有NaCl生成,可得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反思交流】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
【拓展迁移】同学们联想到NaOH溶液与CO2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于是设计如下实验:取反应后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
陕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2 大荔县校级一模)冬春季节,园林工人会给许多树的树干刷一段石灰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浆属于溶液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
C.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上的害虫生卵
D.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物质是Ca(OH)2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C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来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石灰浆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故错误;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
C.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上的害虫生卵,故正确;
D.氢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物质是CaCO3,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一些酸、碱、盐的用途,同学们需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2.(2023 渭南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且充满CO2。将分液漏斗内液体同时全部注入三个烧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烧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初始阶段三只气球大小相同)( )
A.实验甲中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对比实验乙、丙,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均变为红色
D.最终气球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C
【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B、乙中小气球变大速度比丙快,且比丙大,可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正确;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甲乙反应后的溶液仍为碱性,不会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丙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故错误;
D、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钠 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所以乙中氢氧化钠和水吸收二氧化碳,气球最大;甲中氢氧化钙和水吸收二氧化碳,但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少,气球较乙小;丙中只有水吸收二氧化碳,气球最小;所以最终气球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2023 碑林区校级一模)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久置的NaOH溶液,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a点处溶液中溶质可能有3种
C.a、b、c三点处溶液的pH依次增大
D.该NaOH溶液可能完全变质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B
【分析】根据久置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小明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久置的NaOH溶液,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b段比b~c段溶液质量增加的较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久置的氢氧化钠会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a~b段比b~c段溶液质量增加的较慢,说明有碳酸钠参加反应,a~b段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久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由图知,a点处硫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和硫酸钠两种,溶液中溶质有2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知,a点硫酸过量,显酸性,pH小于7;至b点恰好完全反应,pH等于7;c点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a、b、c三点处溶液的pH依次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a~b段比b~c段溶液质量增加较慢,说明有碳酸钠参加反应,a~b段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应是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中,b点硫酸反应完全,氢氧化钠可能是完全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明确图像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23 金台区模拟)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
B.b至c段产生蓝色沉淀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增大
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A
【分析】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a﹣b段:2NaOH+H2SO4=Na2SO4+2H2O,每加入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与98份质量的稀硫酸反应就会生成142份质量的硫酸钠和36份质量的水,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在b点处,稀硫酸被反应完全,开始与硫酸铜反应;b﹣c段:CuSO4+2NaOH=Cu(OH)2↓+Na2SO4,该阶段因为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每加入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与160份质量硫酸铜反应就会生成142份质量的硫酸钠和析出98份质量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开始减少,但该阶段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仍比起始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从图像可知),在c点处,硫酸铜被完全反应;c﹣d段,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由此分析,回答问题。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a至c段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到c点处,硫酸钠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a至c段硫酸钠的质量是先增大后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b至c段,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在c点处,原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已经完全被反应,c点处开始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碱性不断增强,则c至d段,溶液的pH不断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a点处为起始原混合液,溶液中的溶质为稀硫酸和硫酸铜;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所以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2022 未央区校级模拟)某学生在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时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进行甲实验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呈红色
B.图乙中d﹣m段同时发生多个化学反应
C.图乙中m﹣n段pH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碱性物质被酸消耗
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和NaCl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D
【分析】根据盐酸和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再和氯化钙反应,结合题给图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进行甲实验后,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且盐酸过量,试管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A错误;
B、pH大于7呈碱性,pH=7呈中性,pH小于7呈酸性,由图可知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d﹣m段反应为试管中过量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故B错误;
C、m﹣n段pH=7,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反应,故C错误;
D、图乙中则n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酸和盐的混合溶液与另一种盐反应先后顺序问题,有一点难度,要先按顺序写出方程式。
6.(2021 靖边县二模)为探究一瓶放置时间较长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成分,取样品进行如图操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存在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B.固体A的成分为碳酸钙
C.溶液B中的溶质可能只有Na2CO3
D.该碱石灰样品可能部分变质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C
【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钠沉淀和氢氧化钠,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向样品中加水,放出热量,说明样品中一定存在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固体A的成分为碳酸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钠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B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不会只有碳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析解答可知,该碱石灰样品可能是部分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3 灞桥区校级模拟)图像能直观表达化学反应中相关量的关系。下列图像的正确反映共对应关系的是( )
A.表示向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
B.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向一定质量的稀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答案】C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B、根据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的稀盐酸较少时,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稀盐酸过量时,铝生成的氢气较多进行分析;
C、根据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镁生成的硫酸镁较多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减小,稀盐酸过量,pH小于7,最终溶液的pH只能无限接近2,但是不会小于2,选项错误;
B、2Al+6HCl=2AlCl3+3H2↑
Mg+2HCl=MgCl2+H2↑
开始消耗盐酸相同,生成氢气质量相同,开始两斜线重合,盐酸过量,因每54份质量的铝消耗219份质量的盐酸,每24份质量的镁消耗73份质量的盐酸,等质量镁和铝,铝消耗的盐酸更多,生成的氢气多,选项错误;
C、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开始阶段,酸不足,生成硫酸镁的质量相等,酸过量后,由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MgO+H2SO4=MgSO4+H2O知,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最后等质量的Mg和MgO与硫酸反应,镁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大,选项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难溶于酸,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8.(2023 宝鸡模拟)兴趣小组同学用传感器研究等体积的水和NaOH浓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药品前,轻拉注射器活塞至一段距离后松开,若活塞恢复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刚开始曲线变化不大的原因可能是液体推入较慢
C.表示NaOH浓溶液吸收CO2的结果的曲线是②
D.若选用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再次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的上方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D
【分析】A、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分析;
B、根据液体推入较慢,反应物接触面积小,对于气体压强影响不大,会造成刚开始曲线变化不大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浓溶液的吸收效果更好分析;
D、根据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氢氧化钠溶液差分析。
【解答】解:A、装药品前,轻拉注射器活塞至一段距离后松开,若活塞恢复原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液体推入较慢,反应物接触面积小,对于气体压强影响不大,会造成刚开始曲线变化不大,故B正确;
C、由于等体积的水和NaOH浓溶液分别吸收CO2,氢氧化钠浓溶液的吸收效果更好,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更大,故表示NaOH浓溶液吸收CO2的结果的曲线是②,故C正确;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氢氧化钠溶液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曲线在①的下方、在曲线②的上方,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2021 靖边县模拟)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C
【分析】根据图2判断出反应滴加顺序,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根据pH的变化判断反应过程,中和反应放热;
【解答】解:A、由图2知该反应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故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A正确;
B、图2中d点pH小于7,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加热蒸干过程中HCl挥发掉,所得固体只有氯化钠,为纯净物,B正确;
C、图2中c点pH=7,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过程是盐酸过量,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
故选:C。
【点评】明确中和反应过程中pH及热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关键。
10.(2023 合阳县二模)某学习小组阅读资料获知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他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可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实验②可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实验③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D.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B
【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实验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可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②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无明显现象,不能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溶液,实验③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溶液,可观察到相同的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3 西安三模)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a﹣b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 所含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D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先与复分解反应发生,据此分析回答此题;
A、根据c﹣d段溶质质量增加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d点溶质质量回答此题;
C、根据a﹣b段溶质质量增加,且酸碱中和反应先发生的性质回答此题;
D、根据c点反应后溶质组成回答此题。
【解答】解:A、逐滴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铜不参加反应,盐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钠,所以溶质质量增加,对于a﹣b段,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氯化钠,所以溶质质量减少,对于b﹣c段,而当两者反应完毕,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就直接增加,对应c﹣d段,所以c﹣d段只有没有沉淀生成,选项A错误;
B、d点时盐酸被消耗完毕,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铜也被消耗完毕,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点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选项B错误;
C、a﹣b段盐酸被消耗,溶液pH在增加,选项C错误;
D、c点时盐酸与氯化铜全部被消耗完毕,此时溶液溶质只有氯化钠,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2.(2023 碑林区校级二模)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根据燃烧的条件归纳出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降低着火点、隔绝氧气
D.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化学与能源;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D
【分析】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pH>7的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但是碱溶液与一氧化碳不反应,碱溶液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碱溶液的pH>7,但是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属于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3.(2023 蒲城县二模)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丙代表溶剂质量
②Q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③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④R点所示溶液的pH>7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C
【分析】根据甲一开始质量为0,所以代表的是沉淀质量,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溶质质量增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析出的沉淀质量大于加入的氢氧化钠质量,溶质质量减小,P点H2SO4被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Q点CuSO4被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Na2SO4进行分析。
【解答】解: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Na2SO4。
①甲一开始质量为0,所以代表的是沉淀质量,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溶质质量增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析出的沉淀质量大于加入的氢氧化钠质量,溶质质量减小;继续加氢氧化钠不再发生化学反应,溶质质量增加,所以乙代表溶质质量,丙代表溶剂质量,故①正确;
②P点H2SO4被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Q点CuSO4被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所以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故②正确;
③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消耗量为ag,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量也为(2a﹣a)g=ag,根据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氢氧化钠与硫酸的质量关系为80~98,所以消耗ag氢氧化钠,那么硫酸质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可知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质量关系为80~160,所以消耗ag氢氧化钠,那么硫酸铜质量为2a,所以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不相等,故③错误;
④R点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溶液呈碱性,pH>7,故④正确。
正确的说法有①②④,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2023 汉中模拟)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如表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硫酸 稀盐酸
乙 ﹣ 锌粒 水 小苏打
丙 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结合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故选项正确。
D、稀盐酸和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俗称)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浓氨水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023 莲湖区模拟)用于治疗胃病的某药品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说明书主要成分:Al(OH)3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用法:胃痛发作时嚼碎服用
A.嚼碎后服用可以增加消耗胃酸的质量
B.该药品治疗胃酸过多的实质是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C.一种制取Al(OH)3的化学方程式为:X+3NH3 H2O=Al(OH)3↓+3NH4Cl,则X的化学式为Al2O3
D.可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B
【分析】A、根据嚼碎能够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嚼碎能够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速反应的进行,不能增加消耗胃酸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X中一定含有氯元素,不可能是氧化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代替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23 礼泉县三模)某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其原理都可用于除铁锈
B.B组体现了酸能和碱反应的通性
C.C组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D.若D组加少量酸,则反应后相比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不变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D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均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会观察到铁锈溶解,溶液变黄色,A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其原理都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组体现了酸能和碱反应的通性,即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C组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D组加少量酸,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后相比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21 凤翔县一模)在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A
【分析】镁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解答】解:A、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时,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镁完全反应后,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因此氯化镁的质量增加,当镁完全反应后,氯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该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
B、因为氧化镁在镁的外面,盐酸先和氧化镁反应,因此开始时不能产生氢气,该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当氧化镁、镁和盐酸完全反应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质量仍然增加,该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
D、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当氧化镁、镁恰好和盐酸完全时,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继续加入盐酸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不可能大于7,该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
故选:A。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8.(2023 永寿县二模)向甲、乙两个充满CO2的相同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NaOH溶液与饱和Ca(OH)2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现象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瓶注入的是NaOH溶液
B.甲、乙瓶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Ca(OH)2溶液大于NaOH溶液
D.甲、乙瓶均变瘪的原因是瓶内压强减小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C
【分析】A、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判断出甲瓶是注入澄清石灰水,从而得出乙瓶;
B、有新物质生成,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据此分析;
C、乙比甲变瘪的程度大,据此分析;
D、化学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减少,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变浑浊的是注入澄清石灰水,即甲瓶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则乙瓶注入的是NaOH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甲中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乙变瘪的程度更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乙比甲变瘪的程度大,说明相同体积的NaOH饱和溶液吸收CO2的量比Ca(OH)2的多,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两瓶均变瘪,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减少,从而瓶内压强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解答本题要掌握CO2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9.(2021 秦都区校级模拟)如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B.肥皂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多喝玉米粥
D.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弱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B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增大碱性增强。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解答】解:A.蚊虫的毒液显酸性,牙膏和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所以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选项说法正确;
B.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选项说法错误;
C.玉米粥显弱碱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多喝玉米粥,选项说法正确;
D.西瓜汁的pH大于苹果汁的pH,所以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弱,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023 旬阳县模拟)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是否变质及其变质程度,以下实验内容与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样品已变质
B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样品未变质
C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样品全部变质
D 实验四: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样品部分变质
A.A B.B C.C D.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结合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不能说明样品是否已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酸先与部分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反应,没有和碳酸钠反应,不能说明样品未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转化为沉淀除去,向滤液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得出样品全部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含氢氧化钠,但由于过程中生成氢氧化钠,不能说明样品中含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熟练掌握碱和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2023 山阳县模拟)某实验小组使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的溶液pH>7,呈酸性
B.图中c点时的溶液里溶质只有一种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D
【分析】A、根据a点时的溶液pH>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c点时的溶液的溶液pH<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图中a点时的溶液pH>7,呈碱性,故A错误。
B、c点时的溶液的溶液pH<7,显酸性,溶液里溶质是氯化钠、氯化氢2种,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C错误。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2.(2023 西安模拟)如图是“碱的化学性质”,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可溶性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OH﹣ (填“离子符号”)。
(2)若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3)若盐为硫酸铁,其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 产生红褐色沉淀 。
(4)若酸为稀盐酸,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其中,待反应结束后想确定溶质成分,只需单独使用下列用品或试剂做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的是 CD (填序号)。
A.AgNO3溶液
B.Mg
C.pH试纸
D.紫色石蕊溶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1)OH﹣;
(2)CO2+Ca(OH)2=CaCO3↓+H2O;
(3)产生红褐色沉淀;
(4)CD。
【分析】(1)根据可溶性碱在水溶液中都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4)根据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稀盐酸中,待反应结束后,盐酸可能剩余,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可能剩余,溶液显碱性,二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可溶性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OH﹣;
(2)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则硫酸铁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产生红褐色沉淀;
(4)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稀盐酸中,待反应结束后,盐酸可能剩余,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可能剩余,溶液显碱性,二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不能确定溶质的成分,不符合题意;
B、加入镁,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只能说明溶液中有没有盐酸,不能确定溶质的成分,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pH>7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pH=7溶液中含有氯化钠,pH<7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盐酸,符合题意;
D、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变蓝色,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石蕊不变色,溶液显中性,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石蕊变红色,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盐酸,符合题意。
故选:CD。
故答案为:(1)OH﹣;
(2)CO2+Ca(OH)2=CaCO3↓+H2O;
(3)产生红褐色沉淀;
(4)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2022 未央区校级模拟)某同学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 OH﹣ 离子(填离子符号)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2)可选择 指示剂 来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氢氧化钠已过量。
(3)M代表一类物质,则M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等 。
(4)若图中的碱为KOH,则金属、盐1和盐2满足以上关系是 ① 。
①Fe、AgNO3、FeCl3
②Mg、BaCl2、CuSO4
③Cu、Na2CO3、CaCl2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1)OH﹣。
(2)指示剂。
(3)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等。
(4)①。
【分析】(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OH﹣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2)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
(3)稀盐酸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4)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亚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钾。
【解答】解:(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OH﹣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故答案为:OH﹣。
(2)可选择指示剂来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氢氧化钠已过量,例如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中的酚酞变红色。故答案为:指示剂。
(3)M代表一类物质,即金属氧化物,例如稀盐酸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等。故答案为: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等。
(4)若图中的碱为KOH,则金属、盐1和盐2满足以上关系是①,例如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亚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钾。故答案为: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2023 秦都区一模)学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同学们以稀盐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Fe2O3实现②,会得到 黄 色溶液。
(2)若用Cu(OH)2实现④,则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3)若要实现⑤,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gNO +HCl=AgCl↓+HNO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1)黄;
(2)复分解反应;
(3)AgNO +HCl=AgCl↓+HNO 。
【分析】(1)根据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的类型分析。
(3)根据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原理分析。
【解答】解:(1)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得到黄色溶液。
(2)盐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生成蓝色氯化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3)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AgNO +HCl=AgCl↓+HNO 。
故答案为:(1)黄;
(2)复分解反应;
(3)AgNO +HCl=AgCl↓+HNO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利用酸的化学性质以及盐酸与硫酸性质的差异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三.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25.(2023 灞桥区校级二模)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①③中有明显现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HCl+Fe(OH)3=FeCl3+3H2O ,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 不变红 (填“变红”或“不变红”),证明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1)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还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 (填字母)。
A.Zn
B.Mg(OH)2
C.FeCl3
D.AgNO3
(2)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②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 。(填“>”、“<”成“=”)7时,则证明有NaCl生成,可得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反思交流】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反应物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
【拓展迁移】同学们联想到NaOH溶液与CO2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于是设计如下实验:取反应后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实验 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科学探究.
【答案】3HCl+Fe(OH)3=FeCl3+3H2O;
实验探究:不变红;
(1)AB;
(2)=;
反思交流;反应物;
拓展迁移:能。
【分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稀盐酸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HCl+Fe(OH)3=FeCl3+3H2O;
实验探究: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遇到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根据实验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推测出溶液不变红,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
(1)通过分析可知试管②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氢;
A、向试管b中加入Zn,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还含有HCl,反之则无,故正确;
B、加入Mg(OH)2,固体溶解,说明溶液中还含有HCl,反之则无,故正确;
C、加入FeCl3,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HCl,故错误;
D、加入AgNO3,因为NaCl与AgNO3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HCl,故错误;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得到的晶体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中性溶液,此时溶液的pH=7,则可得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交流】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拓展迁移】NaOH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但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3HCl+Fe(OH)3=FeCl3+3H2O;
实验探究:不变红;
(1)AB;
(2)=;
反思交流;反应物;
拓展迁移:能。
【点评】加强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