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训练:实验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训练:实验题
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此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 ;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水继续吸热,温度 ;
(3)为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再次实验时为节省加热时间,减少了水的质量,请在图乙中画出大致能体现这项措施的图线;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2.如图是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3)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
(4)如果测得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tAB=1.6s,从A点到达C点的时间tAC=2.4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刚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所成的像;
(2)将蜡烛A放在平板玻璃前面,再拿一支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平板玻璃后面移动,透过平板玻璃观察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 ,此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像的位置;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白纸板,则白纸板上将 (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4.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入射角α 0° 15° 30o 45° 60o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0 22.10 35.40 40.9°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填度数)。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放大”);
(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6.某同学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他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标牌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选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3)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和量筒,先将矿石浸没在适量的水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将量筒中的适量水倒入烧杯中,直至水面重新达到标记处。量筒中初始水面位置及剩余水面位置如图丁所示。则矿石的体积是 cm3;
(4)由实验数据可得出该矿石的密度为 kg/m3(保留1位小数);
(5)经图所示的操作过程所测出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7.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
(2)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 ,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由图象可知海波是 ,海波熔化持续了 min,第 9min 时海波处于 (填物质的状态)。
(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的特点:继续吸热 。
(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 态。(填序号)
A.固 B.液 C.固液共存
8.如图所示,小王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如图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5)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6)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下移动一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动一些 D.以上均可
9.在测量沙子密度的实验中。
(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将沙子放在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加入最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甲,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乙,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测量结果如图丙,沙子的质量为 g;
(3)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丁,再将沙子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变化如图戊,则沙子的体积是 cm3,沙子的密度是 kg/m3;
(4)由于水中沙子间存在气泡,测得沙子的密度比真实值 ;
(5)为了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采用“比重瓶法”。如图己是“比重瓶”的结构示意图,在玻璃瓶塞的中间开有一毛细管,测量方法如下:
①取适量的沙子,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1;
②在比重瓶中装满水,盖紧玻璃瓶塞,多余的水从毛细管中排出,将比重瓶擦干,测出总质量m2;
③打开瓶塞,将待测的沙子全部倒入比重瓶中(水未溢出),用沙浴法排出空气后,盖紧玻璃瓶塞,多余的水从毛细管中排出,将比重瓶擦干,测出总质量m3;
④沙子的密度表达式:ρ沙= (用m1、m2、m3和ρ水表示)。
1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
(2)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测得热水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需要不断 热量;
(4)为了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可采用的措施: ;(写出一点即可)
(5)丙图中AB段是烧杯从石棉网上取下后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段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应选择方案 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效果较好。
方案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小杯冷水。
方案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
11.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丁所示。
(1)装置图甲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
(2)图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3)由图像丁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温度 ;进一步分析可知, (选填“a”或“b”)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小;
(4)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这是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5)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你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是: (填写一条即可)。
12.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明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
(2)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的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小明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4)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经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6)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
13.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特点”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 ;
(3)放在烧杯下面的实验器材名称是 ,作用是 ;
(4)在烧杯中加入热水,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5)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 ,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低于100℃的原因是: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竖直安装在水平放置的光具座上,且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1)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的B处,移动光屏,恰能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此时的物距是 cm,此时光屏应位于图中 (选填“A”“B”“C”或“D”)点的位置;
(2)移动点燃的蜡烛位于“20cm”刻度线处,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
(3)移动点燃的蜡烛位于35cm刻度处,调整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接着用一张黑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完整的像。
15.小王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替代法);
(2)小王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两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 (响度/音调)不相同;
(3)细心的小王还发现老师桌上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丙/丁) 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4)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小王听到闹钟声响度越来越 。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小王是通过 得出这一结论的。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1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2)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4)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想知道学校小卖部出售的一款盒装牛奶的密度,他们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数据记录、计算分别如下:
(1)小红同学直接读取牛奶盒上的净含量为250mL,用天平测出一盒牛奶的总质量为275g,于是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1.1g/cm3。小明同学提出: 小红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这样测出的牛奶密度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2)小明同学直接从牛奶盒上读出牛奶的净含量250mL,接着用天平测出一盒牛奶的总质量275g,喝完后再立即测出空盒的质量25g。这样测量出的牛奶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小刚同学提出了如下新的测量方法:
A.将天平放在① 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将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适量的牛奶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V;
D.用天平称出余下的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m2,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和右盘中的砝码如图所示。
部分实验数据已填入表格中,请在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据。
牛奶和烧杯总质量 m1/g 余下牛奶和烧杯总质量m2/g 量筒中牛奶的质量 m3/g 牛奶体积V/cm3 牛奶密度ρ/g·cm-3
189.8 ② ③ 40 ④
(4)小刚同学发现自家厨房用的电子秤可以测出0.01g的质量,并且使用起来更方便,于是利用两只完全相同,带瓶盖的玻璃瓶来测酱油的密度,测出空瓶(带瓶盖)的质量和装满水(带瓶盖)时的质量分别为 32.12g和132.12g后,则玻璃瓶的容积为 cm3,已知水的密度再将另一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满酱油盖紧瓶盖后测出总质量为142.12g,则可以推算出酱油的密度为 。
1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得玻璃板和桌面 ;
(4)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
参考答案:
1. B 需要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 保持不变 停止加热 A
2. 停表 小 时间 0.25 0.5
3. 前面 完全重合 没有 虚 ②
4. 反射 折射 小于 0°
5. 15.0 同一高度 上 缩小 C
6. 右 175.6 70 2.5×103 偏小
7. C 均匀 38 晶体 4 液态 温度不变 ABC
8. 10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C 靠近 变小 上 C
9. 游码 左 向右调节游码,使天平水平平衡 22.4 10 2.24×103 偏小
10. 自下而上 68 不变 吸收 适当减少水量 ①
11.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丙 不变 a 低于 见解析
12.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不需要 A 不变 不能 虚像 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13. 自下而上 与液面相平 石棉网 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68 98 实际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4. 20.0 C 缩小 照相机 放大 能
15. 放大(显示)音叉的振动 转换法 响度 丁 小(弱) D
16. 高度 缩小 照相机 上 靠近
17. 偏大 偏小 水平桌面 147.8 42 1.05 100
18.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到镜面的距离 大小 垂直放置 不能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四川省泸县第一名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期末综合素养测评卷 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上册(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