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自学练习(一)
九年级化学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5分
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1-16题每题1分,17-19题每题2分,共22分)
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合成高效的医用药物 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及应用
2.寒冷的冬天,小明同学戴着眼镜从室外进入到室内,镜片上瞬间出现一层白雾,小亮同学提出这可能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有关。“可能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有关”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形成假设 C.获取证据 D.形成结论
3.下列制作传统工艺品过程中,原料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黏土烧制青花瓷 B.布料缝制香荷包
C.丝线编制中国结 D.玉石雕刻玉如意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粉末 B.滴加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液体
5.空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其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可用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航天探测器的燃料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用于制霓虹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灭火器
6.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牛奶变酸 B.钢铁生锈 C.铁丝燃烧 D.动植物的呼吸
7.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食盐和蔗糖—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蒸馏水和自来水—看颜色 D.水和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8.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有关药品的取用及意外的处理正确的是
A.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再放回滴瓶中
B.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即撤离实验室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可以将试管口对着其他人
D.实验药品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水冲洗,一边洗一边眨眼睛,然后就医
9.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10.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没有进行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红光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12.蜡烛、硫粉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产生火焰 B.都放出热量 C.都是化合反应 D.都是氧化反应
1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一滴水中含有约个水分子—分子、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B.氧气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分子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大
14.用量筒量取20mL水,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水的实际体积是
A.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无法估计
15.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B.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用燃着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闻气体的气味
1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都为分解反应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固体
D.工业上利用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污染和腐蚀标签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氧气瓶中的水不能用沙子替换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也使生成氧气的体积增大
18.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来填充气球,你认为其中利用氦气的性质是
①密度比空气小得多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人类呼吸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二、填空题(共12分)
2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虾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解有 (填名称,下同)。
(2)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会附着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空气污染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的是 (填字母)。
A.风力发电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多植树造林
21.现有六种物质:①汽水②二氧化硫③洁净的空气④液氮⑤冰水混合物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22.①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②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发生液化。③易燃烧。④甲烷燃烧时,会发光、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⑥常作家庭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根据上述叙述回答问题(前5个空用序号填写)。
其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有 ,属于甲烷化学性质的有 ,甲烷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甲烷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属于甲烷燃烧时的化学现象的是 ,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三、应用题(共15分)
23.如图所示是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的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请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易溶于水。
(1)图B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集气瓶底留水的目的是: ;在做此实验时在螺旋状的铁丝上系了一根火柴梗,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发现铁丝没有燃烧,请分析铁丝未燃烧的原因是 (写一条)。
(2)写出图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据上述所给资料的内容判断,图A集气瓶底的液体是水,也可以换成 ;其目的都是 。
2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某同学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检验瓶中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写出步骤、现象、结论)。
(4)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氧气已收集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药品可能失效 D.导气管未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附近
(5)实验完毕后应立即撤离导管,然后停止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
(6)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需从 端通入(填“a”或“b”)。
四、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5.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如下图所示在实验室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试管中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
(2)写出图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某同学提出,催化剂二氧化锰会影响该反应的速率,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于是,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完成了以下四组实验,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 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温度 ℃ 二氧化锰用量/g 氧气体积/mL 反应所需时间/s
1 5 12 20 0.2 125 11
2 30 12 20 0.2 125 2
3 30 12 40 / 125 148
4 30 12 90 / 125 82
①通过实验 和 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有关。
②通过对比实验3和4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③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
2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方案,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若将实验中的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
(4)实验结束后,小华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红磷量不足 C.弹簧夹没夹紧
(5)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出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图3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得的集气瓶中气压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②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约为 mL。
试卷第6页,共6页
1.D
【详解】A、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合成高效的医用药物,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单晶硅的结构,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无人机的研发及应用,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镜片上瞬间出现一层白雾,小亮同学提出这可能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有关”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形成假设。
故选:B。
3.A
【详解】A、黏土烧制青花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布料缝制香荷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丝线编制中国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玉石雕刻玉如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4.A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实验操作正确,故A符合题意;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于试管口的正上方,实验操作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绝对不可以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发生火灾,实验操作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实验操作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A、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错误;
B、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于航天燃料,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探测器的助燃剂,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用作霓虹灯,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灭火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牛奶变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铁丝燃烧属于燃烧,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D、动植物的呼吸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食盐有咸味,蔗糖有甜味,通过尝味道的方法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白酒和白醋有不同的气味,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和自来水都是无色液体,凭颜色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无明显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药品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水冲洗,一边洗一边眨眼睛,然后送医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①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会使试管炸裂,与试管破裂无关,选项错误;
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匀发生炸裂,选项正确;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匀,导致试管破裂,选项正确;
④被加热的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液体会沸腾喷出,不会使试管炸裂,与试管破裂无关,选项错误;
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匀,使试管炸裂,选项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描述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描述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描述错误;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选项正确;B、蜡烛、硫粉燃烧后释放热量,选项正确;C、蜡烛燃烧后生成两种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硫粉与氧气发生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D、蜡烛、硫粉燃烧时都有氧气参加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13.A
【详解】A、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4.B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时,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大于20mL,故选B。
15.C
【详解】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空气、氧气均不能使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可行。
B、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均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可行。
C、使燃着的木条照常燃烧的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行。
D、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均是无味的气体,不可行。
故选C。
16.A
【详解】A、大量的氧气能在自然界稳定存在,说明不是很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都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符号”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是气体,在高压、低温时能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7.D
【详解】A、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B、开始产生的氧气不纯,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氧气纯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了有毒的二氧化硫,集气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气体,而沙子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入催化剂有的可加快反应速率,有的也可减慢反应速率,但生成物的质量、体积等不会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8.B
【详解】氦气的性质有:①密度比空气小;②为惰性气体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呼吸,而“常用氦气充灌气球”的原因为:①密度比空气小;②为惰性气体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故选B。
19.B
【详解】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1)氧气
(2)水蒸气
(3)AC
【详解】(1)鱼虾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解有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
(2)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
(3)A、利用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符合题意;
C、多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符合题意,故选AC。
21. ①③⑥ ②④⑤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①汽水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②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③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④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⑤冰是水的固态形式,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⑥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物质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故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⑥;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④⑤。
22. ① ③ ② ⑤ ④
【详解】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属于甲烷的物理性质,故填:①;
甲烷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③;
甲烷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发生液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②;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⑤;
甲烷燃烧时,会发光、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属于甲烷燃烧时的化学现象,故填:④;
甲烷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3.(1)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防止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氧气纯度不足(合理即可)
(2)
(3) 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详解】(1)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防止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铁丝没有燃烧可能是瓶中氧气的纯度不够,不足以支持铁丝燃烧;也可能是插入集气瓶时间过长,火柴消耗了过多的氧气,造成氧气浓度降低,不足以支持氧气燃烧;(合理即可)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环境,水或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空气污染。故填: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4.(1)水槽
(2)
(3)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4)ABC
(5)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6)a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水槽。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则收集装置选B;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4)A、装置漏气,则导致氧气不易收集满,该选项解释合理;
B、药品用量不足,会导致收集的氧气较少,该选项解释合理;
C、药品失效,则无法制取氧气,该选项解释合理;
D、导气管未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附近,则集气瓶中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但应能验满,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故选ABC。
(5)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则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6)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25.(1)不能
(2)
(3) 1##2 2##1(与前一空对应) 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0℃时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详解】(1)图A试管中盛有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不能说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原因是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时,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3)①从表中分析可知:实验1、2是过氧化氢浓度不同,而其他反应条件相同,实验2反应速率大于实验1,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有关;
②实验3和4中,反应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实验4反应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③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②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收集气体,则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实验①的条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20℃时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26.(1) 化合反应
(2)烧杯中水流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水面上升到刻度1处
(3) 否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
(4)AB
(5) 随着氧气消耗,内部气体减少,气压降低 36
【详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
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2)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有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故现象为:烧杯中水流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水面上升到刻度1处;
(3)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故不能用于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4)A、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符合题意;
B、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符合题意;
C、如果弹簧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时会使空气逸出,测量结果会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5)①图2中CD段气压是在一直下降的状态是因为红磷燃烧氧气被消耗,内部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反应结束后,不再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部气压也随着降低;
②集气瓶的内部水面以上的体积=200mL﹣20mL=180mL,氧气的体积大约是180mL×=36mL,因此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约为36ml。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卷语文

下一篇:2024届智慧上进 高三总复习双向达标月考调研卷(四)4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