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初级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淮安市洪泽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科目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8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白露是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露珠的形成属于(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B.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9℃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噪声对人有很大的危害,实际生活中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减弱噪声。如:①城市园林绿化有减弱“噪声”的作用;②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③房间窗户的玻璃采用双层真空玻璃;④研制新材料、新技术,使物体发出的噪声减弱。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4.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8°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

A.一定为24° B.一定为66° C.可能为24° D.可能为48°
6.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甲图: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乙图:树林里圆形的光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丙图:队伍整齐排列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D.丁图: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特点
7.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许多实验表明,人眼是看不见某些光的。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鉴别纸币的真伪
B.紫外线的热效应明显
C.只有太阳能辐射红外线
D.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8.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的时间里( )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9.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 产生,经空气传播到人耳。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的 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10.小亮演奏两种自制乐器时,发现两种乐器的波形图如图中甲、乙所示,由图可知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其有相同的 ;小亮单独演奏乙时出现图丙所示的波形图,是因为 发生了改变。(选填“声音的三种特性”之一)
11.如图所示,是人们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或潜艇等水下目标的示意图,声呐发出的是 波,它的频率高于 Hz。如果从发出到接收到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那么目标距离声呐源为 m。(设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距离等于声速与时间之积)
1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发生升华,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如图丙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
1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未待示数稳定就读数则测量结果会 (选填“高于”、“低于”或者“高于或者低于”)真实温度。 如图用此体温计,仅用酒精消毒而未甩过就先后测量温度为 36.8℃和 39℃的两个人的体温,则测量结果分别为 ℃和 ℃。
1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的两种窗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 (选填“随”或“不随”)窗平移;乙图Q窗户可开窗转动150°,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在开窗过程中将 ,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 (选填“直线”或“曲线”)。
15.如图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图,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烛焰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这个现象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烛焰和小孔位置不变,当光屏远离小孔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是某司机在行驶时从倒车镜中看到的情景。现在看到的汽车是在平面镜中成的 大的 像(选填“虚”或“实”)。从倒车镜中看到A侧的转向灯闪烁,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 侧转向(选填“左”或“右”)。如图是阳光下成熟待采的红玫瑰葡萄,鲜红的葡萄能 (反射/吸收)红光;人们将采摘好的葡萄装入保鲜袋中储存,是为了 (加快/减缓)果实内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探究解答题(每空、每图1分,共38分)
17.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18.如图,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9.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
20.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蜡烛S点的光路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21.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图乙是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是 (选填“a”或“b”);
(2)小红和小兰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绘制的沸腾图像分别如图丙1和2所示。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m1 m2(选填“<”“>”或“=”);
(3)小林记录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图丁为第6min时温度计的示数,请你帮她读出示数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戊坐标系中,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7 98 98 98 98 98
(4)分析数据及图像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
(5)通过学习,小林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了,因为水沸腾时 。
22.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从玻璃板上看到蜡烛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6)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
A.2cm B.1cm C.0.5cm D.0cm
2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AO贴着纸板E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B沿 时针方向转动;
(2)使用可以旋转的硬纸板,其目的是① ;② ;
(3)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 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转动纸板F,并使其与纸板E在同一平面内,但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 。
2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8.6 50
折射角/° 0 13.4 27.0 41.7 58.7 90
(1)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大小为0°,说明当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当入射角为48.6°,折射角大小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所以当入射角为50°时 (会/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4)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58.7°,则折射角大小为 ,这是因为 。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
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时,使荧光物质获得能量后会发出有色荧光。我们通过监测这种荧光可判断出被照射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等信息,该方法通常被称为光谱分析法。
核酸检测是阻击新冠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如图甲所示是采集核酸样品时的情景。由于采样样品的初始病毒含量极低,检测仪检测不出,医技人员对核酸样品进行多次培养过程中,对病毒进行荧光标记。如图乙所示,当紫外线照射到被标记荧光物质的新冠病毒时,使电子加速偏移向高能轨道,原子就可以发出荧光,与病毒含量成正比,检测人员根据荧光强度即可判断病毒含量。
若病毒初始值为N,扩增次数为n,病毒扩增后的含量R与扩增次数n的关系是:R=N×2n(称做阈值)时的CT值作为判断是否阳性的依据。我国规定,新冠病毒含量达到阈值时,达到或高于37为阴性,如图丙所示为病毒含量R与CT值的关系图线。
(1)荧光物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的有色荧光 (是/不是)可见光;
(2)样品中荧光物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的荧光强度增强,则病毒含量越 ;
(3)利用光谱分析来进行核酸检测,此过程中荧光物质 ;
A.获得能量传递了信息
B.获得信息传递了能量
C.获得能量并传递了能量
D.获得信息并传递了信息
(4)下列是几个样本的荧光强度Rn与CT值的关系图,其中属于阳性的是 。
1.C
【详解】露珠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B.人在正常情况下,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不大,而沐浴时水的温度比此温度略高,约为40℃,故AB错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意思是说话的声音太大,担心会惊到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叫声传入人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城市园林绿化有减弱“噪声”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房间窗户的玻璃采用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研制新材料、新技术,使物体发出的噪声减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不是魔术,是一种科学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火焰的温度不一定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点燃手帕上的酒精,酒精燃烧释热,使部分酒精挥发(吸收了燃烧释放的部分热量),并且水汽化带走部分热量,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
D.棉布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8°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有两种情况,如图所示:

图1中,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夹角为
则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都为66°,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图1中,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夹角为48°,则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都为24°,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或66°。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日食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树林里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队伍整齐排列后是一条直线,站在队伍前端看是看不到后面的人的,队伍整齐排列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A.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鉴别纸币的真伪,故A错误;
B.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红外线的热效应明显,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故C错误;
D.紫外线可以换杀菌,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出人与影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未知量:AC人的高度为L,OC灯的高度为h,AB人行走的距离为s人,CD影子走过的距离为s影子,由图及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OAB∽△ OCD,由相似的三角形的知识可得
所以s人<s影子,即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故选B。
9. 振动 音调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振动产生,经空气传播到人耳。
[2]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声音是由于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水面的升高,使空气柱的长度变小,引起空气柱振动的变快,从而使声音的音调升高。
10. 音调 响度
【详解】[1]小亮演奏两种自制乐器时,如图甲、乙所示,两图的振动频率相同,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相同的音调。
[2]乙、丙两图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发生了改变。
11. 超声 20000 750
【详解】[1][2]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
[3]如果从发出到接收到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则目标与声呐源的距离
s=vt=1500m/s×s=750m
12. 熔化 液化 放出 降低温度
【详解】[1]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
[2] [3]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
[4]使物质发生液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如图丙所示,使气态乙醚液化的方式是压缩体积,则另一种液化的方式是:降低温度。
13. 高于或者低于 37.1 39
【详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未待示数稳定就读数时,若待测液体的温度大于温度计测量前的液柱对应的示数,测量结果会低于真实温度;若待测液体的温度小于温度计测量前的液柱对应的示数,测量结果会高于真实温度。
[2][3]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1℃,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1℃,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7.1℃,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1℃,所以体温是36.8℃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7.1℃,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14. 不随 先变大后变小 曲线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对称面的位置不变,则在P窗户中的像将不随窗户移动。
[2]将乙图Q窗户转动150°打开,在0~90°时,像远离物体,距离变大,且物体到转轴的距离不变,像到转轴的距离也不变,因而此时轨迹是圆的一部分。
[3]在90°~150°时,像靠近物体,距离变小,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先变大后变小,轨迹还是圆的一部分,因而轨迹是曲线。
15. 倒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变大
【详解】[1][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的,它的像是在光屏上成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可知,烛焰和小孔置不变,当光屏远离小孔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将变大。
16. 等 虚 左 反射 减缓 蒸发(或汽化)
【详解】[1][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汽车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3]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A侧的车灯灯是汽车的左侧,所以可以判断后面的车向左侧转向。
[4]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红玫瑰葡萄能反射红光。
[5][6]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所以,人们将采摘好的葡萄装入保鲜袋中储存,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是为了减缓果实内水分的蒸发。
17.
【详解】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为
90°-60°=3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30°,据此作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
18.
【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19.
【详解】首先作出法线;再由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规律作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如下图所示:
20.
【详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S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找到S点的像点S′;连接眼睛A和像点S′,与平面镜交于O点(入射点),连接S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

21. A处向上 a < 96 98 调为小火 温度不变
【详解】(1)[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提高温度计的位置,适当将A处向上调整。
[2]当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变大,到达水面会破裂,产生大量水蒸气。
(2)[3]小红和小兰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水的初温相同,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相同,绘制的沸腾图像分别如图丙1和2所示,1小组水从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小于2小组,所用图2水的质量应大些,故水的质量m1(3)[4]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96℃。
[5]根据表中数据在图戊坐标系中,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4)[6]沸点是水沸腾的温度,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98℃。
(5)[7][8]通过学习,小林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的道理了,因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小火也可以让水保持沸腾的状态和沸点的温度,而且可节约燃料。
22. 确定像的位置 蜡烛A的像 反射 不能 虚像 A2 B D
【详解】(1)[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2][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4][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4)[6]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
(5)[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即不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只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观察,这样才能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保证结论的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8]如果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1cm,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像向上移动0c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垂直 顺 呈现光路 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漫 OA 可逆 硬纸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详解】(1)[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我们需要把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我们才能将NO当作“法线”。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所以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3][4]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硬纸板可以呈现光路,因为能够旋转,还可以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使用可以旋转的硬纸板,其目的是①呈现光路;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5]人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4)[6][7]将一束光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OA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8]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这说明硬纸板没有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从其他方向射出。
24. 不改变 增大 大于 会 40°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大小也为0°,说明当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2] [3]当光束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4]当入射角为48.6°,折射角大小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这种现象为全反射现象,由于50°>48.6°,因此当入射角为50°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4)[5] [6]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58.7°,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58.7°,则折射角大小为40°。
25. 是 高 A A
【详解】(1)[1]荧光物质被紫外线照射后,使电子加速偏移向高能轨道,原子就可以发出荧光,可见发出的有色荧光是可见光。
(2)[2]从短文可知荧光强度R与病毒含量成正比,样品中荧光物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的荧光强度增强,则病毒含量越高。
(3)[3]利用紫外线照射到被标记荧光物质的新冠病毒时,组成病毒的原子吸收紫外线的能量,使电子加速偏移向高能轨道,根据发出的荧光强度来判断病毒的含量,所以属于利用光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AB.检测时病毒含量需要扩增至某一值(称做阈值),CT值作为判断是否阳性的依据,新冠病毒含量达到阈值时,CT值小于37为阳性,新冠病毒含量达到阈值时,高于37为阴性,所以荧光强度Rn达到阈值时,荧光强度Rn与病毒含量成正比,CT值小于37为阳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短文可知,检测时病毒含量需要扩增至某一值(称做阈值),而CD中病毒的含量没有扩充至阈值,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期末复习练习:实验题(答案) 2023_2024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下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摸底复习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