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能源(含解析) ---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

江苏中考三年(2021-2023)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3 天宁区校级模拟)下列产品不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的是(  )
A.天然中草药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塑料制品
2.(2021 锡山区一模)能源为人类提供所需的能量。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3.(2023 镇江一模)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反应Ⅱ的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I2+2H2O+SO22HI+H2SO4
D.理论上,每分解36g H2O,需向体系内再补充64gSO2
4.(2022 高新区校级二模)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木燧”能增大空气中O2含量
B.“金燧”使用不受天气条件制约
C.“石燧”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D.引燃时温度均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5.(2022 邗江区四模)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 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6.(2022 邗江区模拟)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用嘴吹灭正在燃烧的蜡烛
D.住宅失火,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7.(2023 吴中区一模)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B.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易燃物和易爆物应单独保存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8.(2023 海安市二模)我国南海海底储有大量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发生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煤在生活中又被称为“煤炭”,但它不是碳单质
D.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制取成本高,贮存因难
9.(2023 亭湖区校级二模)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煤充分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10.(2023 仪征市模拟)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
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
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11.(2023 梁溪区二模)某兴趣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通过传感器获得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见图二)。
对于该实验,兴趣小组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的作用是产生氧气,供白磷燃烧使用
B.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C.由实验可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低于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
D.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没有氧气存在
12.(2023 新吴区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然后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也产生气泡,同时纸屑和木屑均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木屑的着火点高于纸屑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可以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
D.液体B和固体C可以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13.(2023 新吴区一模)2022年我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夜间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遭遇火灾时,尽量贴近地面弯腰撤离
14.(2021 连云港二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以使火焰更旺
B.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扇动时带来大量的空气
C.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要迅速用水灭火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5.(2023 天宁区校级二模)图中适合张贴在面粉如工厂的安全标志是(  )
A. B.
C. D.
16.(2023 广陵区二模)常温下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实验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在Y型管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白磷①不燃烧,白磷②燃烧
C.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Y型管中的气压大于烧杯中导管口的气压
D.该实验只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17.(2023 宜兴市一模)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氧气
B.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C.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18.(2023 玄武区一模)202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
B.在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发生火险后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9.(2023 盐都区三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石蜡熔化,白磷燃烧,且加热部位的铜片变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蜡熔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雾
C.铜片变黑发生化学变化
D.实验说明石蜡着火点比白磷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0.(2023 天宁区校级模拟)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甲烷(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2023 泗洪县三模)燃料的变革。
(1)木柴
柴火灶是我国占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部结构如图1.柴火灶中的    (填序号)可使空气充分对流,木柴充分燃烧。

(2)油
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
①夹瓷盘(如图2)是省油灯,用棉绳做灯芯;上层盏盛油,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使油温升高,保持油灯持续燃烧;下层盏盛水,可吸收热量,减少油的挥发,达到省油目的。
②“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出的水会减少。对该现象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数目减少
B.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受热分解
(3)化石燃料
①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    。
②石油古称“洧水”。《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洧水之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烟”的主要成分为    。
(4)新能源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首次实现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以下供电没有使用清洁能源的是    (填序号)。
A.燃煤发电
B.光伏发电
C.风力发电
22.(2023 广陵区二模)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
Ⅰ.图1、图2分别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和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
(1)由图象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
(2)结合图2分析,目前电解水制氢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的可能原因是    。
(3)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存在碳排放的是    (填字母)。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发电
(4)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重要方法之一,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反应有:
a.CH4+H2OCO+3H2,b.CO+H2OCO2+H2
①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使a中生成的CO在b中全部转化,目的是    。
②催化重整体系中还需要投入一定量的CaO用来吸收    ,提高H2的体积分数。H2体积分数和CaO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3,从t1起,单位时间内CaO消耗率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Ⅱ.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
(5)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镁铝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方法二:先通过Mg、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5)。化合物MgH2中的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需要使用氢气时,可通过释氢反应实现:MgH2+2H2O=Mg(OH)2+2H2↑。13克MgH2全部与水反应,释放出H2的质量为    克。
23.(2023 广陵区二模)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海水淡化: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
①进入淡化装置前的海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可用纯碱除去大部分钙盐和镁盐,写出纯碱与CaCl2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方法除了用于海水淡化,还可用于    (填字母)。
A.物质鉴别
B.硬水软化
C.污水处理
(2)海水晒盐:海水中最多的阳离子是    (填符号)。“海水晒盐”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海水通过蒸发池、结晶池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海水制镁:先将海水中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稀盐酸将其转化为氯化镁溶液,目的是    。
(4)海底矿物:“可燃冰”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块状固体,被称为“未来能源”。
(5)除了海水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外,海洋还蕴含着丰富的    资源。
24.(2022 高新区校级二模)能源关乎国家大计和社会民生。
(1)《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此处“石脂水”即为石油。汽油是通过石油的    (填“过滤”或“分馏”)提炼出来的,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其目的是    。
(2)2022年发布的《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2020、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仍处于主体性地位
B.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均属于清洁能源
C.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3)氢能将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将占据重要地位,低耗能制氢及高效储氢是氢气大规模应用的前提。
①分解水制取氢。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以上过程:   。
②HCOOH催化制氢。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的原理如图2,HCOOH催化制氢同时还获得    (填化学式)。若用HCOOD(D代表一种氢原子)代替HCOOH催化制氢,生成氢气的化学式为    。
③镁基储氢材料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储氢材料之一,利用Mg17Al12(一种镁铝合金)储氢及释氢的过程如图3所示,理论上释放的氢气    储存的氢气(填“大于”或“小于”或“相等”)。
三.实验题(共1小题)
25.(2023 建邺区二模)燃烧、燃料、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见图)。
Ⅰ.将80℃的热水从长颈漏斗注入集气瓶,但不浸没燃烧匙,此时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Ⅱ.继续加水,浸没两支燃烧匙,白磷火焰熄灭。
Ⅲ.打开K,从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热水回流至长颈漏斗,白磷露出水面再次燃烧。
①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Ⅰ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③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为    。
(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   。
(3)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综合利用方案。
①反应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反应Ⅱ若只生成一种产物X,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X不可能是    (填字母)。
A.甲醇(CH3OH)
B.甲酸(HCOOH)
C.乙醇(C2H5OH)
D.乙酸(CH3COOH)
江苏中考三年(2021-2023)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3 天宁区校级模拟)下列产品不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的是(  )
A.天然中草药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塑料制品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可以生产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解答】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可以生产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而天然中草药是天然材料,不是以化石燃料为原料制造合成的,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2.(2021 锡山区一模)能源为人类提供所需的能量。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D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化石燃料是指动植物遗体经过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才形成的燃料,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氢气不是化石燃料。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2023 镇江一模)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反应Ⅱ的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I2+2H2O+SO22HI+H2SO4
D.理论上,每分解36g H2O,需向体系内再补充64gSO2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D
【分析】A、根据能量的转化来分析;
B、根据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C、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D、根据流程图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A、根据流程图可知,该流程可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故A正确;
B、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Ⅱ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I,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2HI+H2SO4,故C正确;
D、由流程图可知,该过程中,二氧化硫可循环使用,无需添加,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4.(2022 高新区校级二模)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木燧”能增大空气中O2含量
B.“金燧”使用不受天气条件制约
C.“石燧”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D.引燃时温度均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D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木燧”,是钻木取火,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木燧”不能增大空气中O2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燧”,是聚焦太阳光取火,使用受天气条件制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燧”,即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不是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D、引燃时温度均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2 邗江区四模)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 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该选项正确。
B、“同时发火”不能降低“诸船”的着火点,是因为物质的着火点通常是不变的,该选项不正确。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该选项正确。
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是因为“膏油”的密度比水小,该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6.(2022 邗江区模拟)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用嘴吹灭正在燃烧的蜡烛
D.住宅失火,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倒一片树木,设置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
【解答】解:“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A、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不符合题意;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符合题意;
C、用嘴吹灭正在燃烧的蜡烛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D、住宅失火,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7.(2023 吴中区一模)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B.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易燃物和易爆物应单独保存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A、根据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来分析;
D、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将煤块磨成粉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煤燃烧更充分,故A说法正确;
B、用水灭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灭火,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故B说法不正确;
C、易燃物和易爆物应单独保存,防止发生爆炸,故C说法正确;
D、天然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降低燃气浓度,以防发生危险,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燃烧在为人带来热量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灾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安全利用燃烧反应的保障,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
8.(2023 海安市二模)我国南海海底储有大量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发生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煤在生活中又被称为“煤炭”,但它不是碳单质
D.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制取成本高,贮存因难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A、根据可燃冰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进行分析;
B、根据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风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石油属于化石能源进行分析;
C、根据煤炭石油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任何污染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可燃冰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故A正确;
B、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风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煤在在生活中又被称为“煤炭”,煤炭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碳单质,故C正确;
D、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任何污染,燃烧的热值高,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制取成本高,贮存因难,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9.(2023 亭湖区校级二模)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煤充分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C
【分析】A、根据用锅盖盖灭,锅内火焰因缺氧而熄灭,进行分析。
B、根据煤充分燃烧可以释放更多热量,有利于节约燃料进行分析。
C、根据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动,为火焰提供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焰因缺乏可燃物而熄灭,可以控制火灾进行分析。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锅内火焰因缺氧而熄灭,故A正确;
B、煤充分燃烧可以释放更多热量,有利于节约燃料,故B正确;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动,为火焰提供氧气,使得火势变大,故C错误;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使得火焰因缺乏可燃物而熄灭,可以控制火灾,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0.(2023 仪征市模拟)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
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
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甲、乙两个实验中温度相同,没有控制温度的高低,不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甲和乙中的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甲中的白磷被水隔绝不能与氧气接触,不发生燃烧,而乙中的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选项正确;
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将白磷与水进行分离,来探究燃烧条件,选项正确;
D、实验中通过装置的倒立或正放,控制白磷与氧气的接触与分离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3 梁溪区二模)某兴趣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通过传感器获得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见图二)。
对于该实验,兴趣小组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的作用是产生氧气,供白磷燃烧使用
B.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C.由实验可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低于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
D.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没有氧气存在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C
【分析】A、根据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进行分析;
B、根据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白磷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低于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进行分析;
D、根据最终装置中还含有氧气,则说明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含有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则能使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故A不正确;
B、刚开始白磷不燃烧,蜡烛在燃烧,则说明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故B不正确;
C、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加入水后,白磷开始燃烧,则说明白磷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低于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最终装置中还含有氧气,则说明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含有氧气,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2023 新吴区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然后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也产生气泡,同时纸屑和木屑均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木屑的着火点高于纸屑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可以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
D.液体B和固体C可以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C
【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物质才能发生燃烧。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可证明木屑的着火点高于纸屑,故A正确;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故B正确;
C、产生的CO,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不可取,故C不正确;
D、液体B和固体C可以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备、燃烧条件的探究,解题时根据反应的原理、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3.(2023 新吴区一模)2022年我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夜间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遭遇火灾时,尽量贴近地面弯腰撤离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答案】D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火灾的正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用水浇灭容易导致触电,故A不正确;
B、煤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夜间发现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应先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B不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C不正确;
D、气体受热密度变小,遭遇火灾时,有毒害的热气流上升,尽量贴近地面弯腰撤离,可防止中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14.(2021 连云港二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以使火焰更旺
B.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扇动时带来大量的空气
C.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要迅速用水灭火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C
【分析】A、根据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B、根据扇动时带来大量的空气,氧气增大,进行分析;
C、根据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要迅速用抹布盖灭,进行分析;
D、根据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进行分析。
【解答】解:A.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火焰更旺,故A正确;
B.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扇动时带来大量的空气,氧气增大,使燃烧更旺,故B正确;
C.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要迅速用抹布盖灭,故C不正确;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2023 天宁区校级二模)图中适合张贴在面粉如工厂的安全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答案】C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面粉加工厂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的粉尘,要防止引燃粉尘发生爆炸。
A、该图标是可回收标志,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故A错误;
B、该图标是中国环境标志,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故B错误;
C、该图标是严禁烟火,是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地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故C正确;
D、该图标是中国节能标志,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油库、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23 广陵区二模)常温下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实验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在Y型管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白磷①不燃烧,白磷②燃烧
C.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Y型管中的气压大于烧杯中导管口的气压
D.该实验只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D
【分析】A、根据二氧化锰的作用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分析;
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在Y型管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A说法正确;
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白磷①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②能接触到氧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故B说法正确;
C、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Y型管中的气压大于烧杯中导管口的气压,导管口有气泡生成,故C说法正确;
D、由实验的现象可知,该实验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探究的方法、燃烧的条件、催化剂的作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7.(2023 宜兴市一模)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氧气
B.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C.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
【解答】解:A、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吹起面粉颗粒,故A错误;
B、镁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到明火也可能会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故C正确;
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爆炸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2023 玄武区一模)202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
B.在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发生火险后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A.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分析;
C.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A错误;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B正确;
C.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故C正确;
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
19.(2023 盐都区三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石蜡熔化,白磷燃烧,且加热部位的铜片变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蜡熔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雾
C.铜片变黑发生化学变化
D.实验说明石蜡着火点比白磷高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B
【分析】A、根据石蜡熔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B、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C、根据铜片变黑是因为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D、根据加热一段时间后,石蜡熔化,白磷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A、石蜡熔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为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错误;
C、铜片变黑是因为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为红色固体,氧化铜为黑色固体,所以看到铜片变黑,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由题干可知,“加热一段时间后,石蜡熔化,白磷燃烧”,由此可说明石蜡着火点比白磷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0.(2023 天宁区校级模拟)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充足的氧气 。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属于  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甲烷(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充足的氧气;
(2)可再生;
(3)CH4+2O2CO2+2H2O。
【分析】(1)根据燃烧的三要素分析;
(2)根据能源的分类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
(2)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故其属于可再生能源;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充足的氧气;
(2)可再生;
(3)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考察了燃烧的三要素,常见能源的种类,以及甲烷的燃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即可解答。
21.(2023 泗洪县三模)燃料的变革。
(1)木柴
柴火灶是我国占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部结构如图1.柴火灶中的  ② (填序号)可使空气充分对流,木柴充分燃烧。

(2)油
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
①夹瓷盘(如图2)是省油灯,用棉绳做灯芯;上层盏盛油,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热 能,使油温升高,保持油灯持续燃烧;下层盏盛水,可吸收热量,减少油的挥发,达到省油目的。
②“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出的水会减少。对该现象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C (填序号)。
A.水分子数目减少
B.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受热分解
(3)化石燃料
①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  天然气 。
②石油古称“洧水”。《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洧水之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烟”的主要成分为  碳 。
(4)新能源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首次实现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以下供电没有使用清洁能源的是  A (填序号)。
A.燃煤发电
B.光伏发电
C.风力发电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②;
(2)①热;
②C;
(3)①天然气;
②碳;
(4)A。
【分析】(1)根据柴火灶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4)燃煤发电没有使用清洁能源,据此解答。
【解答】解:(1)柴火灶中的通风口可使空气充分对流,使木柴充分燃烧。
(2)①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下层出的水减少,说明水受热蒸发,蒸发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且水减少,则分子数目减少。
(3)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其中比较清洁的燃料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
②“其烟为墨,黑光如漆”,说明“烟”的主要成分为碳。
(4)A、煤不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B、光伏为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C、风力为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②;
(2)①热;
②C;
(3)①天然气;
②碳;
(4)A。
【点评】本题考查范围广,难度系数中等,根据燃烧的条件、能量的转化、能源的应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2023 广陵区二模)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
Ⅰ.图1、图2分别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和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
(1)由图象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天然气和煤 (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
(2)结合图2分析,目前电解水制氢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的可能原因是  电解水制氢成本高 。
(3)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存在碳排放的是  C (填字母)。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发电
(4)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重要方法之一,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反应有:
a.CH4+H2OCO+3H2,b.CO+H2OCO2+H2
①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使a中生成的CO在b中全部转化,目的是  除去CO 。
②催化重整体系中还需要投入一定量的CaO用来吸收  二氧化碳 ,提高H2的体积分数。H2体积分数和CaO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3,从t1起,单位时间内CaO消耗率  降低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Ⅱ.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
(5)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镁铝合金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方法二:先通过Mg、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5)。化合物MgH2中的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 。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需要使用氢气时,可通过释氢反应实现:MgH2+2H2O=Mg(OH)2+2H2↑。13克MgH2全部与水反应,释放出H2的质量为  2 克。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天然气和煤;
(2)电解水制氢成本高;
(3)C;
(4)①除去CO;
②二氧化碳;降低;
(5)混合物;
(6)﹣1;;2。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获取电能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6)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图1可知,天然气和煤占比最大,所以制取氢气的最主要源料是天然气和煤;
(2)结合图2分析,目前电解水制氢成本高,所以目前电解水制氢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
(3)A、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不存在碳排放,不合题意;
B、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存在碳排放,不合题意;
C、燃煤发电是利用煤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存在碳排放,符合题意;
(4)①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使a中生成的CO在b中全部转化,目的是除去CO;
②由于CaO可吸收二氧化碳,使生成氢气的反应正向移动,氢气体积分数增大,所以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提高H2的体积分数;从图像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CaO的消耗率变慢,而氢气的体积分数下降,则可推测有物质阻碍了CaO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则单位时间内CaO消耗率降低;
(5)铝镁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6)储氢过程是在高温和氩气做保护气的作用下,氢气和Mg2Cu反应生成MgH2和MgCu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合物MgH2中的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设氢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2x=0,解得x=﹣1;
设释放出H2的质量为y,则:
MgH2+2H2O=Mg(OH)2+2H2↑
26 4
13g y
y=2g
故答案为:(1)天然气和煤;
(2)电解水制氢成本高;
(3)C;
(4)①除去CO;
②二氧化碳;降低;
(5)混合物;
(6)﹣1;;2。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气的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23.(2023 广陵区二模)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海水淡化: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
①进入淡化装置前的海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可用纯碱除去大部分钙盐和镁盐,写出纯碱与CaCl2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
②该方法除了用于海水淡化,还可用于  BC (填字母)。
A.物质鉴别
B.硬水软化
C.污水处理
(2)海水晒盐:海水中最多的阳离子是  Na+ (填符号)。“海水晒盐”采用  蒸发结晶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海水通过蒸发池、结晶池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海水制镁:先将海水中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稀盐酸将其转化为氯化镁溶液,目的是  使氯化镁富集,提高浓度 。
(4)海底矿物:“可燃冰”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 )(填化学式)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块状固体,被称为“未来能源”。
(5)除了海水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外,海洋还蕴含着丰富的  生物 资源。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盐的化学性质;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海洋中的资源.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答案】(1)CaCl2+Na2CO3=CaCO3↓+2NaCl;BC;
(2)Na+;蒸发结晶;饱和;
(3)使氯化镁富集,提高浓度;
(4)CH4;
(5)生物。
【分析】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和流程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碳酸钠俗称纯碱,纯碱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②A、膜分离法可除去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不能用于物质鉴别;
B、膜分离法可除去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可用于硬水软化;
C、膜分离法可除去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可用于污水处理;
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BC;
(2)海水中溶质最多的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氯离子、钠离子构成,海水中最多的阳离子是Na+。“海水晒盐”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海水通过蒸发池、结晶池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有氯化钠析出,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Na+;蒸发结晶;饱和;
(3)先将海水中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稀盐酸将其转化为氯化镁溶液,目的是使氯化镁富集,提高浓度;故答案为:使氯化镁富集,提高浓度;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块状固体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故答案为:CH4;
(5)除了海水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外,海洋还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比如:鱼、虾、藻类植物;故答案为:生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海水晒盐的几个关键环节,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
24.(2022 高新区校级二模)能源关乎国家大计和社会民生。
(1)《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此处“石脂水”即为石油。汽油是通过石油的  分馏 (填“过滤”或“分馏”)提炼出来的,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其目的是  使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 。
(2)2022年发布的《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2020、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仍处于主体性地位
B.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均属于清洁能源
C.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3)氢能将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将占据重要地位,低耗能制氢及高效储氢是氢气大规模应用的前提。
①分解水制取氢。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以上过程: 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
②HCOOH催化制氢。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的原理如图2,HCOOH催化制氢同时还获得  CO2 (填化学式)。若用HCOOD(D代表一种氢原子)代替HCOOH催化制氢,生成氢气的化学式为  HD 。
③镁基储氢材料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储氢材料之一,利用Mg17Al12(一种镁铝合金)储氢及释氢的过程如图3所示,理论上释放的氢气  大于 储存的氢气(填“大于”或“小于”或“相等”)。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分馏;使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
(2)B;
(3)①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②CO2;HD;
③大于。
【分析】(1)根据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将汽油喷成雾状的目的是使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行分析。
(2)根据煤炭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HCOOH催化制氢同时还获得CO2,氢气先是转化为氢化镁,氢化镁再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汽油是通过石油的分馏提炼出来的,其原理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其目的是使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
(2)A、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仍处于主体性地位,说法正确;
B、煤炭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均属于清洁能源,说法错误;
C、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说法正确;
(3)①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则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为,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②由图可知,HCOOH催化制氢同时还获得CO2;
若用HCOOD(D代表一种氢原子)代替HCOOH催化制氢,即为HCOOD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HD,故生成氢气的化学式为HD;
③由图可知,氢气先是转化为氢化镁,氢化镁再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第一步只是将氢气贮存,而第二步中氢化镁还吸收水中氢元素变为氢气,释放出的氢气大于储存的氢气。
故答案为:(1)分馏;使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
(2)B;
(3)①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②CO2;HD;
③大于。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共1小题)
25.(2023 建邺区二模)燃烧、燃料、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见图)。
Ⅰ.将80℃的热水从长颈漏斗注入集气瓶,但不浸没燃烧匙,此时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Ⅱ.继续加水,浸没两支燃烧匙,白磷火焰熄灭。
Ⅲ.打开K,从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热水回流至长颈漏斗,白磷露出水面再次燃烧。
①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②Ⅰ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③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为  Ⅰ中的白磷燃烧,Ⅱ中白磷没有燃烧 。
(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
(3)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综合利用方案。
①反应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OH2+CO 。
②反应Ⅱ若只生成一种产物X,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X不可能是  BC (填字母)。
A.甲醇(CH3OH)
B.甲酸(HCOOH)
C.乙醇(C2H5OH)
D.乙酸(CH3COOH)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①4P+5O22P2O5;
②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③Ⅰ中的白磷燃烧,Ⅱ中白磷没有燃烧;
(2)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3)①C+H2OH2+CO;
②BC。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①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②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1;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1)①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
②Ⅰ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③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为Ⅰ中的白磷燃烧,Ⅱ中白磷没有燃烧;故答案为:Ⅰ中的白磷燃烧,Ⅱ中白磷没有燃烧;
(2)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3)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Ⅰ是由碳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2OH2+CO;故答案为:C+H2OH2+CO;
②A、根据化学式CH3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正确;
B、根据化学式HCO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为1:2,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CH3CO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等是解题的关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气体的制取和净化(含解析) ---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

下一篇: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