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复习知识清单(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复习知识清单
清单 01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km、 dm、 cm,其中 1 km
= m= dm= cm;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读数时,首先要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 值,然
后再读出 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3.时间及其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 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h、 min,1 h= min
= s;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停表。
4.误差: 与 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路程相同,比较 的长短;②时间相同,比较 的多少;③路程
和时间都不相同,比较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即速度。
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 ,基本单位是 。
3.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可将直线运动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用 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用 测量出小车通过对
应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后通过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
清单 02 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原因:物体的 ;
2、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
3、声音传播的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
4、声速: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 和 有关。
5、听到声音的途径:
途径一:声波引起鼓膜振动→ 等组织→ →大脑感知声音。
途径二:声音通过头骨、 →听觉神经→大脑引起听觉。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概念:声音的 。
(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3)按 把声分为声音、 、 。
2、响度:
(1)概念:声音的 。
(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 、 、 有关。
3、音色:
(1)概念:声音的 。
(2)影响因素:跟发声体的 、 和 有关。
三、声音的利用:
1、声能传递 。如人们利用 B 超检查疾病;利用超声波探测工件是否有损伤;利用声呐、倒车雷
达定位和测距;利用次声波预测自然灾害等。
2、声能传递 。如超声波碎石、清洗、除尘、洁牙、加湿;超声和次声武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乐音和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
乐音: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
噪音: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一切妨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
是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 的噪声:雷声、火山爆发的声音;
(2) 的噪声:大型商场的喧闹声,深夜的练琴声;
(3) 噪声: 电风扇、空调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4) 噪声:工厂机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5) 噪声:推土机、挖掘机,重锤打夯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6) 噪声: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3、声音的等级:用 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4、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 ,在 减弱噪声;
(2)阻断噪声 ,在 减弱噪声;
(3)防止噪声 ,在 减弱噪声。
清单 03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1)概念: ;
(2)单位: ,符号为 ;
(3)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沸水的温度为 。
2.温度计:
(1)原理: ;
(2)使用方法: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观察温度计的 和 ;
③温度计的 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触 或 ;
⑤读数时玻璃泡 (能/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概念: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 。
(3)特点: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 。
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 。
(4)晶体熔化条件 , 。
(5)图像:
图 1
2.凝固:
(1)概念:物质从 的变成 的过程。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 。
(3)特点:
晶体:放出热量,温度 ;
非晶体:放出热量,温度 。
(4)晶体凝固条件 , 。
(5)图象
图 2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
(2)方式:
①蒸发:
a.特点:在 温度下,且只在 发生的 汽化现象。
b.影响因素:液体 、 、 。
②沸腾:
a.特点:温度达到 后,继续 ,且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 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 叫沸点。
c.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 ,气压越低,沸点越 。
d.水沸腾图象
图 3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
(2)方法: 和 。
(3)液化要 (吸热/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概念: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
(2)升华要 (吸热/放热)。
2.凝华:
(1)概念: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
(2)凝华要 (吸热/放热)。
清单 04 质量
一、质量
1.定义: 叫质量。常用符号 m 表示;
2.单位:(1) [SI]主单位 ,常用单位: 、 、 ;
(2)单位换算:1t= kg 1g= kg 1mg= g= kg
3.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 而改变,质量
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二、质量的测量
1.工具: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
(1)“看 ”:观察天平的 和 。
(2)“放 ”:把天平放在 ,把游码放在 。
(3)“调 ”:调节天平 使指针指在 ,这时横梁 。
【点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左偏 调,右偏 调。
(4)“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 ,用 向 里加减砝码 ,并调节 ,直
到 。
【点拨】
① 先估测待测物体质量,再从大到小一次添加;
②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添加小砝码。
(5)“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 + 。
【点拨】
①测量结束后,砝码应用镊子放回砝码盒中,游码也要拨回到零位;取放砝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天
平的刀口。
②天平使用过程中两次横梁平衡:称量前—— ;称量时—— 。
③称量中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即物右砝码左):m 物 = 。
3.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加减砝码用镊子,手不能直接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物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清单 05 密度
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的。
2.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
二、密度
1.概念:物理学中,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 在数值上等于 。
3.变形式: 、 。
4.单位:(1) [SI]主单位 ;
(2)常用单位 ;
(3)单位换算: 1g/cm3= kg/m3
5.水的密度为 , 物理意义: 。
6.密度公式的理解:
(1) , ρ不变,m与 V成 。物体的密度 ρ与物体的 无关,但 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 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 ,所以密度是物质
的一种 。
(2) ,密度 ρ与体积成 ; 密度 ρ与质量
成 。
(3)关于“一些物质的密度 ”:
①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②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0℃) 和蜡。
③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
清单 06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量筒
1.用途:直接测量 (间接可测固体体积)。
2.使用方法:
(1)“看 ”:①单位:毫升(ml), 1ml=1 cm3 ; ②量程;③分度值。
(2)“放 ”: 。
(3)“读 ”:读数时, 。
3. 间接测固体体积
(1 ) 往量筒注入适量的水,记录水面刻度V1
(2 ) 将固体拴好,浸没水中,记录水面刻度V2
(3) 固体体积为 V= V2-V1
(4)注意:
①“适量”— A 、能够让固体浸没
B 、 固体浸没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②不沉入水:A 、针压法 (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 、沉坠法 (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二、测量物质的密度
1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
2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适用于沉入水且不吸水)石块
(2)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 m;
②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 V1;
③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2。
(3)石块密度:
3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被测液体(盐水)
(2)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装着适量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1;
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记为为 V;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记为 m2;
(3)盐水密度:
清单 07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 .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常见物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是 ,一般 体受温度影响最大,而
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较小。
2 .水的反常膨胀:事实表明, 时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 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 越 。温度低于 4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 ,密
度 。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这并不是鉴别物质的唯一方法,密度仅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还可以利用物质的其他
特性来鉴别,如气味、颜色、硬度、透明度、能否燃烧等。
三、应用
鉴定牛奶、农业选种、航空器材常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机床底座用坚固且密度大的测量
制成。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复习知识清单
清单 01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还有 km、dm、cm,其中 1km=(1000)
m=(10000)dm=(100000)cm;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读数时,首先要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精确)值,然
后再读出(估计)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3.时间及其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 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 h、min,1h=(60)min=(3600)
s;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停表。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②时间相同,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③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即速度。
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路程 s)与(时间 t)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v=),基本单位是(m/s)。
3.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可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出小车通过
对应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后通过公式(v=)求出平均速度。
清单 02 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原因:物体的(振动);
2、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传播的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和(温度)有关。
5、听到声音的途径:
途径一: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等组织→(听觉神经) →大脑感知声音。
途径二:声音通过头骨、(颌骨) →听觉神经→大脑引起听觉。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概念:声音的(高低)。
(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按(频率)把声分为声音、(超声波)、(次声波)。
2、响度:
(1)概念:声音的(大小)。
(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3、音色:
(1)概念:声音的(品质)。
(2)影响因素: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有关。
三、声音的利用:
1、声能传递(信息)。如人们利用 B 超检查疾病;利用超声波探测工件是否有损伤;利用声呐、倒车雷达定
位和测距;利用次声波预测自然灾害等。
2、声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清洗、除尘、洁牙、加湿;超声和次声武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乐音和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
乐音:发声体做(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噪音:发声体做(不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一切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自然界中)的噪声:雷声、火山爆发的声音;
(2)(生活中)的噪声:大型商场的喧闹声,深夜的练琴声;
(3)(电磁(电器) )噪声: 电风扇、空调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4)(工业)噪声:工厂机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5)(施工)噪声:推土机、挖掘机,重锤打夯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6)(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3、声音的等级:用(分贝(dB) )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4、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清单 03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3)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沸水的温度为(100℃)。
2.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使用方法: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⑤读数时玻璃泡(不能)(能/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特点: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5)图像:
图 1
2.凝固:
(1)概念:物质从(液体)的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3)特点:
晶体: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4)晶体凝固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
(5)图象
图 2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方式:
①蒸发:
a.特点: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b.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体流速)。
②沸腾:
a.特点: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且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c.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d.水沸腾图象
图 3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液化要(放热)(吸热/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升华要(吸热)(吸热/放热)。
2.凝华:
(1)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华要(放热)(吸热/放热)。
清单 04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 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c=(3.0× 108 )m/s=(3.0× 105 )km/s。
4.光年:(长度)单位,光在( 一年) 内传播的距离等 1 光年。
注意:
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 日食和月食等,如图所示。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 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入射)光线 AO、(反射)光线 OB 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法线居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两角相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垂直入射,原路返回。
4.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射向光滑镜面的光线被平行地朝一个方向反射出去,如玻璃、光滑大理石面、金属抛光面
等。
(2)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多数物体)。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
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成像特点
(1)等大:像与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垂直: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虚像。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3.实、虚像的区别
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接收。
虚像: 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接收。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共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法线居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空气中角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折射成像
规 律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由光所在的介质决定,也就是说,只要发生折射,在空气中的那个 角较(大)。
折 射 成 像
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都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由 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比实际位置都(高)的(虚)像。
注意:
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有海市蜃楼、池水“变浅 ”、水中的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水面“折枝 ”等。
五、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经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
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2.应用:彩虹。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原色等量混合后为(白)色。
4.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A.定义:在太阳的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的辐射叫作红外线。
B.特点:只要物体具有温度,就会不断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且温度越高,辐射越(强)。
C.应用: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诊断疾病等。
(2)紫外线
A.定义:在太阳的可见光谱的(紫)光之外的辐射叫作紫外线。
B.特点:灭菌、杀死微生物、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C.应用:医用、钞票的防伪标记。
清单 05 透镜及应用
一、透镜
1 、认识透镜及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3)光心是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2 、透镜对光的作用(特殊光线)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平行光测定焦距的方法: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
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此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3)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远,成(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近,成(倒立)、(放大)、(实像)。为了在投影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 (倒立)放置;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屏幕上。
放大镜: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近,成(正立)、(放大)、(虚像)。
实像和虚像:
实像( 一定是倒立的): 由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 侧)。
虚像( 一定是正立的):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 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虚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
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
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1)u>2f,f(2)f2f,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投影仪;
结论:物体成(缩小实像)时,像距(小于)物距;
物体成(放大实像)时,像距(大于)物距。
(3)uu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4)u=f,不能成像。
4 、说明:
⑴u=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成像特点:(倒立)、(等大)的(实)像。
⑶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
的像逐渐(变大),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
⑸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
的像逐渐(变小),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
1 、人眼看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于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 、正常眼的调节
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物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眼睛可以看清
近处物体。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近点在大约( 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又不疲劳的明视距离大约是
(25cm)。
3 、近视眼及其矫正——(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4 、远视眼及其矫正——(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老花镜)
5 、眼镜的度数
透镜焦距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 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1/f)。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 100 的值。例如:100 度远视镜片的透 镜焦度是 1m-1 它的焦距是 1m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 、显微镜
物镜: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u2 、望远镜
目镜:u物镜:f3 、视角与(距离物体的远近)和(物体大小)有关。视角越大,人看到的物体越大、越清楚。 清单 06 质量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常用符号 m 表示;
2.单位:(1) [SI]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 g))、(毫克(mg));
(2)单位换算:1t=(103 )kg1g=(10-3 )kg1mg=(10-3 )g=(10-6 )kg
3.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温度)而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二、质量的测量
1.工具: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
(1)“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
(2)“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3)“调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点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4)“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
复平衡)。
【点拨】
①先估测待测物体质量,再从大到小一次添加;
②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添加小砝码。
(5)“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点拨】
①测量结束后,砝码应用镊子放回砝码盒中,游码也要拨回到零位;取放砝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天
平的刀口。
②天平使用过程中两次横梁平衡:称量前——(调节平衡螺母);称量时——(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③称量中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即物右砝码左):m 物 =( m物=m码-m游 )。
3.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加减砝码用镊子,手不能直接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物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清单 07 密度
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一定)的。
2.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一般不同)。
二、密度
1.概念: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p=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变形式:(v= )、( m = pv )
4.单位:(1) [SI]主单位(千克/米 3(kg/m3))
(2)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3)单位换算:1g/cm3=(103 )kg/m3
5.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1m3 水的质量为 1.0×103 千克)。
6.密度公式的理解:
(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 ρ不变,m与 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 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 一般不同),所以密度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ρ与质量成(正比)。
(3)关于“一些物质的密度 ”:
①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②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0℃) 和蜡。
③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
清单 08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量筒
1.用途:直接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可测固体体积)。
2.使用方法:
(1)“看 ”:①单位:毫升(ml), 1ml=1cm3;②量程;③分度值。
(2)“放 ”:(放在水平台上)。
(3)“读 ”: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最高处)相平)。
3. 间接测固体体积
(1 )往量筒注入适量的水,记录水面刻度V1
(2 )将固体拴好,浸没水中,记录水面刻度V2
(3) 固体体积为V= V2-V1
(4)注意:
①“适量”—A 、能够让固体浸没
B 、 固体浸没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②不沉入水:A 、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 、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二、测量物质的密度
1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
原理:
(
)p=
)
2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适用于沉入水且不吸水)石块
(2)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 m;
②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 V1;
③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2。
(3)石块密度:( p石= )
3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被测液体(盐水)
(2)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装着适量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1;
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记为为 V;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记为 m2;
(3)盐水密度:(p= )
清单 09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 .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常见物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是(热胀冷缩),一般(气)体受温度影响最大,而
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较小。
2.水的反常膨胀:事实表明,(4℃)时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 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温度低于 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这并不是鉴别物质的唯一方法,密度仅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还可以利用物质的其他
特性来鉴别,如气味、颜色、硬度、透明度、能否燃烧等。
三、应用
鉴定牛奶、农业选种、航空器材常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机床底座用坚固且密度大的测量
制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盐 化学肥料(含解析) ---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

下一篇:金属和金属矿物(含解析) ---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