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
同步学与练(人教版)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以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3.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4.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及简单应用。 1.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2. 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3. 学会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4. 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自主梳理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化石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作用等
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CO2不是(填是或不是)空气污染物。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如图,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现象: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2.如图,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密封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软塑料瓶变瘪。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然后再将试管加热,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符号表达式为CO2+H2O→H2CO3
加热后化学方程式为:碳酸→水+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H2CO3→H2O+CO2↑
4.如图,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符号表达式为Ca(OH)2+CO2→CaCO3↓+H2O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气体:肥料、制汽水、温室气体
2.二氧化碳液体:灭火;原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固体(干冰):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制冷剂;原理: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五、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人群密集的地方应通风换气。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试验。
六、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效果检测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
1.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用于灭火 B.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用于制碳酸饮料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4.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A.
B.
C.
D.
5.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
6.下列实验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B.软塑料瓶变瘪
C.石蕊溶液变红 D.气球上浮
7.从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能溶于水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试纸变色④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9.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小块干冰(固态CO2)放进一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
①从物质分类看,干冰属于 。
②从物质组成看,干冰由 元素组成。
③从物质变化看,塑料袋鼓起的过程中干冰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④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原因是 。
(2)如图2所示实验,请回答:
①实验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 ; 。
②实验Ⅱ的塑料瓶预先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瓶内加入约体积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塑料瓶变干瘪,其原因是 。然后打开瓶盖,向瓶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呈 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按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填空:
(1)A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B中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 。
环节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情境材料1
当你打开一瓶可乐或雪碧,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你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这一类饮料一般称为碳酸饮料,为什么呢? 要知道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二氧化碳,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性质、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究1
1.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气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的是液态,用于人工降雨和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二氧化碳的性质
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燃着的高低蜡烛的烧杯中。 下面蜡烛比上面的先熄灭 ①物理性质 CO2密度大于空气②化学性质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情境材料2
问题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二氧化碳的性质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1/3体积水,盖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溶于水
CO2能溶于水,充入液体饮料中做碳酸饮料。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中考一模)
11.下列关于CO2的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的固体叫做干冰,可作制冷剂
C.C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D.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中考二模)
12.大棚蔬菜种植时,经常使用CO2作气体肥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CO2可以增加产量
B.使用CO2期间可以大量浇水
C.人进去时,要先通风防窒息
D.CO2发生器要吊起来使用,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13.根据下图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
(2)图B中,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中注入约体积的水,迅速拧紧瓶盖后,振荡,看到的现象是 ,得出结论是 。
环节二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
情境材料3
紫色石蕊试液1.主要成分为石蕊和蒸馏水 2.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由紫色变成红色 3.紫色石蕊试液可用于酸性物质的检验
问题探究3
14.[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呢
[制定计划]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下图所示
[探究实验]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化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变化。
[收集证据]
(1)设计实验I要说明的问题是 。
(2)设计实验Ⅱ、Ⅲ的目的是 。
[解释与结论]
(3)上述实验中“实验Ⅳ"紫色小花变红,其原因是 。
[探究实验2]
(4)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观察到的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评价]通过上述实验能够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归纳总结]
(5)探究实验中实验设计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为 ,即将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研究,最后在综合解决。
要点归纳
通过控制一个变量探究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方法为对比实验法或控制变量法。
典例精讲
(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
15.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图中小花为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
B.实验①可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CO2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C.实验②中纸花不变红,实验③纸花放入CO2中变红色
D.实验③可验证CO2和H2O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2022-2023下学期期末)
1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2023·北京·模拟预测)
17.用下图所示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研究CO2的性质。
(1)玻璃管中,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玻璃管中实验的目的是 。
(2)小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环节三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问题探究4
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抹墙,一段时间后墙壁会变的洁白坚硬,这种洁白坚硬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形成的呢?
为什么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
实验 现象 解释与结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CO2+Ca(OH)2= CaCO3↓+H2O (该反应可用来检验 CO2)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18.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附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主要成分是
A.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硫酸钙 D.碳酸钙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
19.如右图所示,向一个盛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打开止水夹(装置不漏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和U型管中的变化现象是
A.没有明显变化,U型管左右水位不变
B.气球比原来变瘪,水全部进入锥形瓶
C.气球膨胀变大,U型管水位左高右低
D.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U型管水位右高左低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
20.用如图实验研究CO2遇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1)CO2与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由瓶子变瘪不能证明CO2与Ca(OH)2发生反应,原因是 。
环节四 二氧化碳的用途
问题探究5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
性质 用途
能溶于水 汽水、碳酸饮料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灭火
能够参与光合作用 温室气体肥料
干冰升华吸热 冷、食物、人工降雨
能与别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化工原料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三校2022-2023三校期末联考)
21.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 人工增雨 B. 植物光合作用
C. 制纯碱、化肥 D. 灭火器灭火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校2022-2023下学期4月月考)
22.二氧化碳有“功”有“过”。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常用的灭火剂 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易溶于水 D.是温室气体之一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
2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石墨具有导电性 用于制成铅笔芯
B N2化学性质稳定 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
C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用于制成霓虹灯
D 干冰升华吸热 用于人工降雨
A.A B.B C.C D.D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2-2023下学期期末)
24.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碳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特定条件下,秸秆可转化为化石资源
B.煤、石油是很好的能源,其直接燃烧不会污染环境
C.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转化成秸秆等生物质的变化主要是光合作用
D.石油分馏可制备汽油、煤油、柴油,是物理变化
环节五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情境材料6
Keeling曲线是指记录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曲线,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环境科学发现之一。 Keeling曲线的发现对于我们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曲线显示了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60年中的变化情况,它呈现出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Keeling曲线的发现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也促使了各国政府采取行动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问题探究6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观察图示,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找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
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海洋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部分溶解于海洋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气温升高导致海洋溶解二氧化碳减少等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2023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三校中考三模)
25.图1、图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2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相对稳定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第七中学中考三模)
26.“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环节。下列从学科观点对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对参与碳、氧循环的作用无足轻重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①和⑥
环节六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问题探究7
观察下述三个化学反应,有何共同的特征?硫+氧气二氧化硫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物质生成都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表达式:A+B+·······=M(特点:多变一)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表达式:A+B+........=M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中学校2022-2023上学期期中)
27.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氧化汞汞+氧气
C.氢气+氧气水 D.氢气+氯气氯化氢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实验中学2022-2023上学期9月月考)
28.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的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性质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性质 化合反应
A.A B.B C.C D.D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三中学2022-2023下学期3月月考)
29.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其中处表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则此反应应该填充到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考二模)
30.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
(2023·河南·模拟预测)
31.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光合作用可实现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2023春·重庆沙坪坝·九年级重庆南开中学校考)
32.二氧化碳有“功”有“过”。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常用的灭火剂 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易溶于水 D.是温室气体之一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一模)
33.如图: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具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紫色石蕊溶液和5ml澄清石灰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左侧试管内液体变红色
B.右侧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等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后者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
(2023广东珠海市九中一模)
34.固态的二氧化碳又称“干冰”,常压下当温度高于-78℃时干冰开始升华,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的升华性是其物理性质 B.未使用的干冰可保存在冰箱里
C.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 D.低温环境下的干冰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
35.下列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即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CO2人工降雨 B.用CO2灭火
C.用CO2作气体肥料 D.用CO2作化工原料
(2023·安徽·校联考三模)
36.超临界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的说法合理的是
A.它是一种气态与液态的混合物 B.它可代替许多有毒、易燃的溶剂
C.它与普通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D.它的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2023秋·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
37.温室效应增强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下列物质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碳 D.氮气
(2023安徽马鞍山市花山区秀山实验学校模拟)
38.如图所示,在乙瓶中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从甲瓶左端缓缓地持续通入混合气体X,下表中的物质及现象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气体X 甲中盛放的溶液(足量) 现象
A 潮湿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 浓硫酸 纸花不变色
B 干燥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纸花变为红色
C 潮湿的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纸花不变色
D 干燥的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纸花变为红色
A.A B.B C.C D.D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上学期期中)
39.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氧化镁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
40.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B.固态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2-2023下学期期末)
41.用下表实验探究CO2能否与H2O发生反应。
步骤 操作
1 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上喷水
2 将润湿后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性物质可使石蕊变红
B.步骤1的作用是验证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C.步骤2的现象是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由该实验能得出“CO2与H2O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考二模)
42.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能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红色
B.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产生CO使人中毒
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中考一模)
4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已知:气体X属于稀有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步骤有: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b端通入气体X;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④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A.步骤①可观察到纸花变红
B.气体X的密度大于二氧化碳的密度
C.步骤③的目的是验证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D.步骤④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
44.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
45.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第一朵纸花上喷上稀硫酸 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② 第二朵纸花喷上水 纸花颜色无明显变化
③ 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的集气瓶中 纸花颜色无明显变化
④ 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的集气瓶中 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
B.步骤②中若用溶液代替水,纸花颜色也无明显变化
C.步骤②、④可证明气体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
D.上述实验可证明与水反应生成酸
(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
46.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的性质。
(1)A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2)B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
(3)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
4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2,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CO2的性质是 。
(3)实验3,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需在B处放置 。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力旺实验初级中学中考模拟)
48.小致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应 (填“缓慢”或“快速”)倾倒气体;
(2)实验B,向装满的软塑料瓶中倾倒约体积的澄清石灰水,迅速盖好瓶塞,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C中湿润的石蕊小花变红,原因是 。
(2022秋·安徽合肥·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
4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共三大赛区、十二个竞赛场馆。竞赛场馆永久性设施蓝图变为现实的背后,是无数攻坚克难的科技力量。在八座冰上场馆中,均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有着“冰丝带”之称的国家速滑馆,其屋顶为目前世界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钢结构屋面的四分之一。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
(2)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 。
(3)二氧化碳制冷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蒸发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人中毒死亡
B.CO2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C.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错误;
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大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C错误;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且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B
【分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详解】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既不是氧化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得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既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又能反映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软塑料瓶变瘪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能反映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反映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气球上浮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反映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B
【详解】①对比实验无法得出CO2能溶于水,①错误;
②对比实验,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CO2中变红色,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②正确;
③由第一个实验可知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③正确;
④对比实验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结论,④错误。
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②③。故选B。
8.D
【详解】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
9.(1) 氧化物(或化合物、纯净物) 碳、氧两种 物理 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 蜡烛火焰从下到上依次熄灭 大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气压降低 红 CO2+H2O=H2CO3
【详解】(1)①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
②从物质组成看,干冰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塑料袋鼓起干冰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①实验Ⅰ的现象是位于下方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实验Ⅱ的塑料瓶预先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瓶内加入约 体积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塑料瓶变干瘪,其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气压降低。打开瓶盖,向瓶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10.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与水反应有碳酸生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详解】(1)实验现象是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
(3)C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色,能使石蕊变色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故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色。
11.C
【详解】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描述正确;
B、CO2的固体叫做干冰,易升华获得低温,可作制冷剂,描述正确;
C、CO2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描述错误;
D、CO2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描述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故使用CO2可以增加产量,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故使用CO2期间可以大量浇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植物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产生的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故人进入大棚时不会出现窒息现象,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将CO2发生器吊起来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于密度比空气大,会向下飘动,与植物充分接触,促进植物光合作用,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1)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2) 软矿泉水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详解】(1)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故填: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
(2)向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矿泉水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软矿泉水瓶变瘪;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故填:软矿泉水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4.(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证明水、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酸,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4) 红色小花又变成紫色
(5)对比实验法
【详解】(1)实验I的纸花喷上稀醋酸,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够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I的作用是与后面的实验形成对照;
(2)实验Ⅱ、Ⅲ的分别为向纸花喷上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均无颜色的变化,故能证明水、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实验Ⅳ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变红,与实验I现象一致,故证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酸,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4)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会使生成的酸分解,红色小花又变成紫色,即碳酸加热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探究实验中实验设计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使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控制一个变量探究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方法为对比实验法。
15.D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②中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色,实验③中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实验②中纸花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③中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故通过实验②③可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仅仅通过实验③无法验证,符合题意。
故选D。
16.A
【详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17.(1)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详解】(1)玻璃管中,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遇二氧化碳变红,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玻璃管中实验的目的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小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18.D
【详解】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故长期盛石灰水的瓶子内壁上常附有一层白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选:D。
19.C
【详解】如图所示,向一个盛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从而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会通过气球上的玻璃管进入气球,使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后,因为U型管左边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左边的水柱高度上升,右边的水柱高度下降。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气球膨胀变大,U型管水位左高右低,故选项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20.(1)
(2) 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澄清石灰水中有水,不能确定瓶内压强减小是CO2溶于水造成的,还是CO2与Ca(OH)2发生反应造成的。
【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详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方程式为
(2)瓶子变瘪是由于瓶内压强减小,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澄清石灰水中有水,CO2溶于水后也会使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无法确定瓶内压强减小到底是CO2溶于水造成的,还是CO2与Ca(OH)2发生反应造成的。
21.D
【详解】A、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体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用于制取纯碱(碳酸钠)和化肥,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的是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22.C
【详解】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商品名称氟利昂),说法正确。
故选C。
23.A
【详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在工业上常用来作电极。A不具有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B、N2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防止食品变质。B具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C、由于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成霓虹灯。C具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制冷,可用于人工降雨。D具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24.B
【详解】A、由图可知,特定条件下,秸秆可转化为化石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直接燃烧会生成很多污染性物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秸秆等生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石油分馏的过程,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各成分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5.A
【详解】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故选项A说法错误;
B、图2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无机物,葡萄糖是含碳的有机物,所以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选项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选项C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A。
26.D
【详解】A、变化观:人呼吸作用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选项错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化合价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
C、微粒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消耗二氧化碳的途经主要有光合作用和CO2的溶解,选项正确。
故选D。
27.B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该反应具有“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具有“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具有“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
D、该反应具有“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28.A
【详解】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因此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是并列关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性质分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并列关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包含关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C
【详解】从反应式可以看出,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和“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处表示的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其属于氧化反应故选择C。故选C。
【点睛】按照化合反应的“一变多”的性质和分解反应“多变一”的性质解题。
30.D
【详解】A、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得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1.B
【详解】A、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则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该选项说法正确;
B、呼吸作用时,氧气也能参与碳循环,该选项说法错误;
C、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2.C
【详解】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商品名称氟利昂),说法正确。
故选C。
33.D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量不大,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右侧二氧化碳反应消耗的量远大于左侧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量,所以右侧的气压变的比左侧低,所以右侧液面上升,U形管中的液面右边高于左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4.A
【详解】A、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所以干冰的升华性是其物理性质。A正确;
B、干冰一定要储存在专用 的冷冻箱里,这样干冰可保存5-10天。保存期过后干冰开始结成冰团甚至气化,使用效果将 明显降低。B不正确;
C、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不正确;
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低温环境下的干冰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35.B
【详解】A、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该用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可燃也不助燃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是因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作化工原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制取其它物质,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6.B
【详解】A、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 CO2 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超临界 CO2 流体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且二氧化碳无毒,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可代替许多有毒、易燃的溶剂,符合题意;
C、超临界 CO2 流体和普通二氧化碳均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相同,故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
D、超临界 CO2 流体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殊状态,大量使用,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7.C
【详解】A、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不会引起温室效应,选项错误;
B、可吸入颗粒物会引起雾霾能,不会引起温室效应,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引起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D、氮气是空气的固有成分,不是温室气体,选项错误。
故选C。
38.B
【详解】A、二氧化碳遇水生成酸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潮湿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通过足量浓硫酸后成为干燥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不能使纸花变色,A正确;
B、干燥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成为湿润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不能使纸花变色,B不正确;
C、潮湿的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和二氧化碳,故最后没有能使纸花变色的气体,C正确;
D、干燥的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氯化氢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水生成酸能使干燥的紫色纸花变红色,D正确。
故选B。
39.C
【详解】A、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镁和氧气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C、酒精和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D、铁和氧气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0.A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没有毒,错误;
B、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正确;
C、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有二氧化碳和水,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正确;
故选:A。
41.D
【详解】A.酸性物质可使石蕊变红,正确;
B.步骤1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上喷水发现没有变红,所以验证水不能使石蕊变红,正确;
C.步骤2的现象是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因为湿润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物质可使石蕊变红,正确;
D.由该实验不能得出“CO2与H2O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因为没有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变红,错误。
故选:D。
42.A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小花变红色,错误。
B、氧气不足,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然,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产生CO使人中毒,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可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正确。
D、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正确。
故选:A。
43.C
【详解】A、步骤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A选项错误;
B、气体X属于稀有气体,从b端进入,将二氧化碳从a端排出,短管进长管出,说明气体X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B选项错误;
C、步骤②将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后,步骤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是为验证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C选项正确;
D、步骤④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物显酸性,D选项错误。
故选:C。
44.D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均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该选项错误;
B、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该选项错误;
C、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该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氮气,可以鉴别,该选项正确。
故选D。
45.D
【详解】A、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步骤①中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H+,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B错误;
C、步骤②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步骤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故C错误;
D、步骤②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步骤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步骤④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一种酸,酸使石蕊变红,所以上述实验可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故D正确。
故选D。
46.(1)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详解】(1)A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B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中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C中可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47.(1)
(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3)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
【详解】(1)实验1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实验3中,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首先需要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故需在B处放置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48.(1)缓慢
(2)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与反应生成碳酸)
【详解】(1)若倾倒二氧化碳太快,二氧化碳的气流过大,容易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实验A应缓慢倾倒 CO2 气体;
(2)实验B,向装满 CO2 的软塑料瓶中倾倒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迅速盖好瓶塞,振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49.(1)0.03%
(2)二氧化碳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 吸收 温室效应 AB##BA
【详解】(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答案为:0.03%;
(2)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二氧化碳制冷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A.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人缺氧窒息死亡,但二氧化碳没有毒性,说法错误;
B.CO2不是酸,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法错误;
C.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吸收;温室效应;A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