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溶解现象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25g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丙能析出晶体
C.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t3℃时,将20g丙加入到50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8.6%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都有晶体析出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3.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N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M大
C.交点P表示t° C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就一定有化学变化
B.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
B.t2℃时,30g的甲物质放入50g的水中可得到80g的甲溶液
C.t2℃时的甲和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D.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如图所示,如果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则X、Y的组合可能是
A.石灰石、稀盐酸 B.氢氧化钠、稀硫酸
C.食盐、水 D.硝酸铵、水
7.野外旅行时,根据季节可以带上“即热饭盒”或“化学冰箱”.“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水,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浓硫酸 B.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 D.食盐
8.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面粉 D.味精
9.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B.t1℃时,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4g
C.t2℃时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A=C>B
D.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10.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11.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3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可得到饱和溶液
D.将40℃时一定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1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B.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13.40℃时,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硝酸钾,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及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②③④
B.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升温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④溶液的质量为180g
二、填空题
14.2020年3月22日,我国将世界水日的中国主题设定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某校环保小组的同学为响应这一主题,对湖河水进行实验净化,通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从而达到节水目的。
(1)取样、静置,利用明矾 浮于水中的杂质,使水澄清。
(2)除去不溶性杂质,进行过滤实验,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
(3)为降低水的硬度,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对水样进行 处理。
(4)分别将等量肥皂水加入到处理前后的水样中、振荡,可观察到处理后的水样中 。
(5)处理后的水留在实验室作为溶剂配制溶液,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 (填字母序号)。
A 洗脸水冲厕所
B 不间断地放水洗碗
C 污水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
D 改变浇灌方式,采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15.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 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单位 。
(3)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①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 。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 g,溶剂质量 g,溶液质量 g,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
(2)t2℃时,将70g乙的饱和溶液与30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的关系为:甲 乙(填“>”“<”或“=”)。
(4)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 。
17.将30克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克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字母)。
(2)t1℃时,固体物质X (填“完全”或“部分”)溶解,溶解度为 。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可能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编号)。
18.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2) t2℃ 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 。
(4)将t3℃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5)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 g 水。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时,将25gA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可以得到其溶液的质量为 g。
三、科学探究题
20.某学习小组对CO2展开研究:
Ⅰ.CO2的制备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为 (写化学方程式)。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堵住右侧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 ,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发现:制取CO2时,最好选用质量分数为7.5%的稀盐酸。现欲配制100g 7.5%的稀盐酸,需要37%(密度为1.18g / mL)的浓盐酸 mL(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需要水 mL(精确度同上)。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7.5%(填“>”或“=”或“<”),配制过程不需要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量筒 C.烧杯 D.玻璃棒 E.胶头滴管 F.药匙
Ⅱ.CO2的收集
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每种方法均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将C装置注射器中足量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充分振荡,测集气瓶内气压。(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O2中的HCl气体,NaOH溶液可用来吸收CO2)
方法1: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 CO2气体,记录集满CO2气体所要的时间为t;
方法2 :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时间t0;
方法3: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
实验数据: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瓶内初始气压(kPa) 104.2 104.2 104.2
三次实验最终气压平均值(kPa) 9.3 31.8 39.7
CO2纯度 91.1% 69.5% X
数据分析:(4)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 。
(5)已知:CO2纯度 =,则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 。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应采用 法收集。
Ⅲ.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
(6)利用非高热电浆体合成技术可将CO2和甲烷(CH4)反应合成乙酸(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为探究过氧化氢的制取O2的反应,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初步探究: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制取O2速率的因素
序号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烧杯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 少量白雾出现。 5分钟后,有比较大量的气泡冒出。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白雾。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大量白雾。
继续探究:重复烧杯1、3、4实验,并分别伸入带火星木条,如图所示。
实验方案 序号 实验现象
烧杯1 木条复燃,燃烧很旺
烧杯3 木条复燃,之后火焰变微弱
烧杯4 木条复燃,之后立即熄灭
(结论与解释)
(1)过氧化氢的制取O2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为证明MnO2和CuSO4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应增加的对比实验是 (填具体操作)。
(3)能证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影响其分解速率的实验是 (填烧杯的数字序号)。
(4)烧杯内出现大量白雾的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
(5)实验室若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来完成木炭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 (填字母序号)。
A5%过氧化氢溶液 B10%过氧化氢溶液
C20%过氧化氢溶液 D二氧化锰
(6)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为68.4g。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t1℃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25g,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甲和乙变成不饱和溶液,丙析出晶体,B正确,不符合题意;
C、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这过程中没有改变溶质和溶剂的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和t1℃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样,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t3℃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丙,因此50g水中只能溶解15g的丙就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溶解度增加,都不会有晶体析出,错误;
C、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30g,故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正确;
D、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所以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质的质量:甲>乙,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由图可知,当温度低于t° C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当温度高于t° C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所以不指明温度,无法比较M与N的溶解度大小,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M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大,选项错误;
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相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交点P表示t° C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
D、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和溶解度上方的点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图中阴影处表示M为饱和溶液,N为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
4.D
【详解】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不一定发生的就是化学变化,如电通电灯发光放热,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离子一定带电,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就是离子,如电子、质子也带电,但不属于离子,故B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不是溶液,故C错误;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也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甲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大,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的水中最多溶解20g甲物质,30g的甲物质放入50g的水中可得到50g+20g=70g的甲溶液,故选项错误;
C、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的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
D、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因此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
6.D
【分析】如果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是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或温度降低的原因。
【详解】A. 石灰石、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锥形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导致a液面下降,b液面升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稀硫酸发生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导致a液面下降,b液面升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不会出现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的大量的热,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导致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该物质溶解时应该吸收热量,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选B
8.C
【详解】A、白糖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盐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不能形成溶液,该选项符合题意;
D、味精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A和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d点,故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不符合题意;
B、t1℃时,A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物质,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4g,不符合题意;
C、t2℃时,溶解度:B>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B>A=C,溶剂质量:A=C>B,不符合题意;
D、b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c点表示A的饱和溶液,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温度不变,可采取增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试题分析:溶液是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纯净物。
考点:溶液的判断。
11.B
【详解】A、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若不指明温度就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可知,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30g,故将3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40℃时一定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KNO3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降温过程有晶体析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可使其燃烧更充分,以获得更高的温度,不符合题意;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能和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A、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100g水中溶解63.9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以图中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④,错误。
B、③加入60g硝酸钾全部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C、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升温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④中只能溶解63.9g硝酸钾,所以④溶液的质量为100g+63.9g=163.9g,错误。
故选:C。
14. 吸附 玻璃棒 蒸馏 浮渣少、泡沫多 降低 AD
【详解】(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其沉降,故填:吸附;
(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蒸馏可以除去所有杂质,为降低水的硬度,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对水样进行蒸馏处理;
(4)处理后的水样是软水,肥皂水在软水中泡沫多,浮渣少;
(5)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降低;
(6)A、洗脸水冲厕所,可以实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B、不间断地放水洗碗,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不符合题意;
C、污水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但是与节约用水无关,不符合题意;
D、改变浇灌方式,采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可以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故选AD。
15.(1)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 水
(2)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恰好饱和 克/g
(3) 20℃时,100克水中溶解氯化钠36g恰好饱和或者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溶液达到饱和 31.6 100 131.6 饱和
【详解】(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故填: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水。
(2)溶解度“四要素”:①条件为一定温度;②标准为100克溶剂;③状态为恰好饱和;④单位是克,故填:一定温度;100克溶剂;恰好饱和;克或g。
(3)①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是20℃时,100克水中溶解氯化钠36g恰好饱和或者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溶液达到饱和,故填:20℃时,100克水中溶解氯化钠36g恰好饱和或者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溶液达到饱和。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溶剂质量为100g,溶液质量100g+31.6g=131.6g,该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31.6;100;131.6;饱和。
16. t1 20% < 降温结晶
【详解】(1)从图中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在t1℃时相交,所以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1℃;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70g乙的饱和溶液与30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3)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析出的甲晶体多,乙晶体少,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的关系为:甲<乙;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7.(1)B
(2) 部分 60g
(3)CD
【详解】(1)A、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剂质量均为20g,则溶液质量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所以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
(2)它时,B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32g,则溶质质量为:32g-20g=12g,所以固体物质X部分溶解,为饱和溶液,溶解度为:;
(3)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4g-20g-4g,B点对应的溶清中溶质质量为:32g-20g-12g,所以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部分溶解,A、B两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C、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g-20g-30g,固体全部溶解,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的是CD。
18. 70g =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乙>甲>丙 150g
【详解】(1)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为2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2) 由图可知t2℃ 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迅速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4)将t3℃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甲、乙析出晶体,得t1℃时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所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丙在降温时溶解度变大,溶质不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但比甲的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乙>甲>丙 ;(5)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0g×10%÷4%-100g =150g。
19.(1)t1
(2)C
(3)70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三种物质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所以将25gA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只有20gA可以溶解在50g水中,所以可以得到其溶液的质量为50g+20g=70g。
20. 锥形瓶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 17.2mL 79.7 mL < AF 为了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61.9% 排水法 CO2+ CH4=CH3COOH CO2+4H2 CH4+ 2H2O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堵住右侧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3)设配制100g 7.5%的稀盐酸,需要37%(密度为1.18g/mL)的浓盐酸体积为V,则:37%×1.18g/mL×V=100g×7.5% ,解得V≈17.2mL;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7.2mL×1.18g/mL=79.7g,水的体积为:79.7g÷1g/mL=79.7mL;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造成量取的水偏多,则所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偏小;配制过程不需要A、酒精灯和F、药匙。
(4)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为了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5)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CO2纯度 ==(1-)×100%=61.9%。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6)利用非高热电浆体合成技术可将CO2和甲烷(CH4)反应合成乙酸(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H4=CH3COOH;
(7)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CH4+ 2H2O。
21. 分解反应 观察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自然分解的速率 1、3、4 过氧化氢分解放热,使烧杯中的水蒸发速率加快 AD 5%
【详解】(1)过氧化氢的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2)为证明MnO2和CuSO4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应增加的对比实验是观察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自然分解的速率。
(3)能证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影响其分解速率,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所以是实验1、3、4。
(4)烧杯内出现大量白雾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放热,使烧杯中的水蒸发速率加快。
(5)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少量白雾出现,而10%和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白雾,会使制得的氧气中混有大量水蒸气,故实验室若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来完成木炭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AD。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68g+2g﹣68.4g=1.6g
设产生1.6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为x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