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优化集训17 化学实验(含解析)


2024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
优化集训17 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仪器与相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操作不相符的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鉴定氯酸钾中存在的氯元素,按照以下6个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
①加硝酸银溶液 ②加水溶解 ③加热 ④过滤后取滤液 ⑤加二氧化锰 ⑥加硝酸
A.⑤③⑥①②④
B.③⑤②④⑥①
C.①⑤③②④⑥
D.⑤③②④⑥①
5.下列实验操作一定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溶液
B.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先将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
C.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用蒸馏水湿润过的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实验室中,溴水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6.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有的NaCl,可以先加入AgNO3溶液,然后过滤
B.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C.加热液体沸腾的实验,都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或用可燃性气体加热,参加反应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稀硫酸时,先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于容量瓶,再慢慢加水定容
B.可用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
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
8.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FeSO4和CuSO4,某研究小组拟利用以下流程回收FeSO4和Cu。已知其他成分对整个流程无影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剂1”为稍过量的铁屑
B.加入“试剂2”发生反应:Fe+2Fe3+3Fe2+
C.“固体1”中含有Fe和Cu
D.“固体2”是铜
9.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pH试纸测量气体的酸碱性时将试纸先润湿
B.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气中的少量HCl
C.蒸馏操作时,牛角管和锥形瓶组成的接收器应密闭,以防气体泄漏
D.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10.(2021年浙江7月学考)下列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的气体是(  )
A.HCl
B.O2
C.NH3
D.CO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苯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处,且远离火源
B.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C.有毒药品的废液要倒入指定的容器
D.容量瓶洗净后要用酒精灯加热干燥
12.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配制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250 mL,需要称取胆矾晶体(CuSO4·5H2O)40 g
B.蒸馏实验时若温度计的水银球高于支管口,则收集到的馏分沸点会偏低
C.焰色试验时需要用稀硫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D.丝绸与棉布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
13.实验室可通过如图装置模拟石油的分馏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与蒸馏烧瓶支管口持平
B.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应该从b口进a口出
C.若加热后发现没有加碎瓷片,需要停止加热,立即补加
D.此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少量蒸馏水
14.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1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钾粉末中含有少量氯化钾和氢氧化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B.“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C.“试剂A”是BaCl2溶液
D.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除去C并避免对Cl-或OH-的检验产生干扰
16.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文献,总结了工业上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根据已学的化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按此流程在实验室开展实验,可定量测定海带中碘含量
B.“浸泡液”中含有I-、可溶性有机物等,氢氧化钠可使可溶性有机物形成沉淀
C.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氧化,发生的反应为2I-+H2O2+2H+I2+2H2O
D.工业上也可以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含碘离子的溶液以提高碘的提取率
二、非选择题
17.为研究氯气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文献并开展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选择使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先称取了一定质量的KMnO4置于烧杯中,取用KMnO4加入烧瓶中的方法:              。
实验结束后,发现烧杯中剩余了少量的KMnO4粉末,处理方法是             或通过        将其转化为一般化学品后,再进行常规处理。
(2)收集所需的氯气后,将多余的氯气通入水中制得氯水,氯水的保存方法为 。
18.为了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已知:C+2H2SO4(浓)CO2↑+2SO2↑+2H2O。
(1)仪器a的名称:      。
(2)B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
(3)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下列因素可能导致铁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高的是       (填序号)。
①A中反应不完全
②E中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
③反应生成的SO2部分被E中碱石灰吸收
④反应完全后,还有CO2气体滞留在装置体系中
19.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装置置于70~80 ℃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率,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    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正确的操作是         。
20.实验室现需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若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优化集训17 化学实验
1.D 解析 从左往右依次是:坩埚、表面皿、容量瓶和量筒。故选D。
2.B 解析 量筒只能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选B。
3.B 解析 洗气时,导管应该“长进短出”。故选B。
4.D 解析 KClO3先与MnO2混合加热,使KClO3转变成KCl,加水溶解,过滤后取滤液,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检验Cl-。故选D。
5.A 解析 在配制溶液过程中,容量瓶洗涤干净后不需要干燥;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影响原溶液浓度;溴水易腐蚀橡胶,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故选A。
6.A 解析 向蛋白质中加入AgNO3溶液会使其发生变性。故选A。
7.D 解析 配制稀硫酸时,应先取一定体积的水于烧杯中,再慢慢加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再经过移液等多个步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只能读取整数值;苯和四氯化碳虽然都不溶于水,但苯和四氯化碳可相互溶解在一起而无法分离;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被灼烧时有烧纸的气味,蛋白质被灼烧时有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的气味加以区分。故选D。
8.B 解析 先加入过量铁粉,铁置换出铜,过滤,“固体1”中含有Fe和Cu;“溶液1”中含有FeSO4,“固体1”中加稀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过滤,“固体2”是Cu。故选B。
9.A 解析 测量未知气体的酸碱性时,只是定性测量,pH试纸需要润湿;Cl2和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蒸馏操作时,牛角管和锥形瓶组成的接收器不能密闭,否则可能导致爆炸;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故选A。
10.A 解析 HCl是酸性气体,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O2、CO均不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NH3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故选A。
11.D 解析 容量瓶是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洗净后不需要加热干燥。故选D。
12.D 解析 胆矾晶体为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配制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250 mL,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需要胆矾晶体质量为0.25 mol×250 g·mol-1=62.5 g,A错误;蒸馏实验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若高于支管口,则收集到的馏分沸点会偏高,B错误;焰色试验时铂丝要用盐酸来清洗,因为盐酸盐沉淀物少,且盐酸受热易挥发,C错误;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后有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棉布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灼烧后有烧纸的气味,D正确。故选D。
13.C 解析 若加热后发现没有加碎瓷片,需要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进行补加。故选C。
14.B 解析 原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Cl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S或Ag+,A错误;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B正确;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的HCl引起的,C错误;加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H+、N氧化而来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D错误。
15.C 解析 “步骤1”是溶解,需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除去C并要避免对Cl-和OH-的检验产生干扰,“试剂A”应为Ba(NO3)2溶液。故选C。
16.A 解析 按此流程在实验室开展实验,由于浸泡时间只有5小时,I-不可能全部进入“浸泡液”,不能定量测定海带中碘含量。可以采取将海带灼烧成灰等一系列操作,保证碘全部提取出来。故选A。
17.答案 (1)平放烧瓶,用药匙将固体粉末尽量送入底部,再慢慢竖起,使固体进入底部 将剩余的KMnO4配成溶液 化学反应
(2)置于棕色细口瓶遮光保存
解析 (1)强氧化剂如KMnO4、KClO3、Na2O2等固体不能随便丢弃,可配成溶液或通过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一般化学品后,再进行常规处理。
(2)由于氯水中HClO见光分解,最终导致氯水失效,因此氯水应置于棕色细口瓶遮光保存。
18.答案 (1)分液漏斗 (2)吸收SO2 检验B中SO2是否吸收完全 (3)①④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a是分液漏斗。(2)B中利用酸性KMnO4溶液的强氧化性吸收SO2,C中利用SO2对品红溶液的漂白性检验B中SO2是否吸收完全。(3)①④会导致CO2测量值偏小,含碳量偏低,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偏高;②③会导致CO2测量值偏大,含碳量偏高,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偏低。
19.答案 (1)使乙醇变成气体,获得稳定的乙醇气流
(2)放热
(3)b a 将试管放在冰水浴中
解析 (1)将试管置于70~80 ℃的水浴中可以使乙醇变成气体,获得稳定的乙醇气流。
(2)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率,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说明反应本身放出热量,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3)用水吸收产物,为防止倒吸,戊装置要按照“乙接b、a接丙”的方式连接;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为了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将试管置于冰水浴中。
20.答案 (1)18.4 (2)13.6
解析 (1)c= mol·L-1=18.4 mol·L-1。
(2)18.4 mol·L-1×V=0.5 mol·L-1×500 mL,V≈13.6 mL。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优化集训13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含解析)

下一篇:2024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阶段检测卷2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