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跟稀硫酸直接反垃制取的是
A.Fe2(SO4)3 B.ZnSO4 C.CuSO4 D.Ag2SO4
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将少量生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固体会完全消失
D.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后干燥并收集
B 铜粉 铁粉 用磁铁吸引
C 氮气 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或者空气),点燃
A.A B.B C.C D.D
4.用CO还原CuO,当m克的CuO的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CO,此时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n克,实际用去w克的一氧化碳,生成了a克的二氧化碳,最终得到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A. B. C.4(m-n) D.
5.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D.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对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从化学角度对下列划线部分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但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C.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分子在不断运动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7.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钢的含碳量高于生铁
B.分类: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混合物
C.分析:CO与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D.推理: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可推知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C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入二氧化锰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正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A.A B.B C.C D.D
9.向等质量的Mg、Al、Zn、Fe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A.B.C. D.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CO 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CuO固体
B 鉴别CH4和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 加过量铜粉,过滤
D 分离铁粉、铜粉 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
A.A B.B C.C D.D
11.类比、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铁和盐酸反应也生成FeCl3和H2
D.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将打磨后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13.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与记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燃烧条件的探究: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还原氧化铜:刚开始加热时,澄清石灰水立刻变浑浊
C.将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
D.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1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一定呈蓝色
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二、非选择题
15.化学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公共安全等密切相关。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如图是乙炔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炔燃烧实现了从 能到热能和光能的转化,可以利用这一反应放出的热量进行金属切割或焊接。使用乙炔燃烧产生的火焰切割金属时,若有黑烟冒出,可以 (选填“调大”或“调小”)氧气的进气量,从而调控燃烧。
(3)黄河流域出土的阳燧(铜制的凹面镜)见证了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使用时将凹面镜对着阳光,把艾绒放于焦点部位引火。铜可以被敲打成铜镜,是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 ,用艾绒而不用其它木材取火是因为 (从燃烧条件作答)。
16.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都令全世界瞠目结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空间能量主要来自柔性太阳电池翼。电池翼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化学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
(2)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上使用了钛合金,主要利用了钛合金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填字母)。
A.硬度大 B.抗腐蚀性能好 C.密度小 D.熔点高
(3)世界最高5G基站在中国,信号覆盖整个珠穆朗玛峰。其发射铁塔表面采用冷喷锌涂层,其防锈的原理是 。
(4)中国高铁领先世界,建造时需要大量钢铁,如图是模拟炼铁的装置(部分仪器图中省略),请写出a中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金属及其冶炼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
(1)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掌握了火法炼铜技术:在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的孔雀石上面燃烧炭火,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图:
写出反应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之间有一个铜石并用时代,此时的“铜”是纯铜。纯铜与青铜(铜锡合金)相比,硬度更大应用更广泛的是 。
(3)《旧唐书魏征传》中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吏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镜”利用铜具有 (填物理性质)。
(4)经历漫长年代的铜制品表面出现绿色锈蚀,铜锈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是 。(填化学式)
(5)我国古人还发明了一种“湿法炼铜”的方法,流程如下:
写出溶液和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以“绿色化学”的观点,对照火法炼铜,谈谈湿法炼铜的优点: 。
18.学习小组用石蜡自制蜡烛并探究其燃烧。
(1)剪去易拉罐的盖子,在中间吊一根棉线作烛芯,将其置于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向易拉罐中倒入液态石蜡并添加少量硬脂酸。充分冷却,从易拉罐中取出蜡烛。
①蜡烛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将易拉罐置于冷水槽中,有助于液态石蜡凝固,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2)正二十二烷()是石蜡的成分之一。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的产物与甲烷的相同。写出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底部变黑且干燥(如图所示)。资料显示,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具有超疏水性,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聚集,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制作超疏水性材料。
①蜡烛熄灭的可能原因有 。
②铁质水管覆盖超疏水性材料可提高水管的抗腐蚀性,其原理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A
6.A
7.A
8.C
9.D
10.B
11.D
12.D
13.D
14.B
15.(1)不可再生
(2) 化学 调大
(3) 延展性 艾绒着火点低,在较低温度下就能燃烧
16.(1)
(2)B
(3)隔绝氧气和水
(4) 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17.(1) 置换反应
(2)青铜
(3)金属光泽
(4)
(5) 反应条件简单,得到的铜不易被氧化,节约资源
18.(1) 混合物 导热
(2)
(3) 氧气浓度降低,不再支持蜡烛燃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超疏水性材料隔绝了水、氧气与铁的接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