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溶液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复习题册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100g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乙先达到饱和
2.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则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3.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A.氢氧化钙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食盐
4.下图是利用Na2CO3和稀硫酸制得Na2SO4固体的部分操作。下列对应操作不规范的是
A.稀释 B.制取
C.蒸发 D.称量
5.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装置或操作
实验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 实验室用KMnO4制O2 实验室收集H2 量取3.0mL水
A.A B.B C.C D.D
6.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t1℃时,KNO3溶液与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两者饱和溶液从t2冷却到t1℃时,获得KNO3的晶体多
D.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KNO3的晶体
7.下列关于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质量等于溶剂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和
C.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一种溶剂和一种溶质
D.“10%的食盐水”表示在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t2℃时把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可得到8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
C.在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D.通过加入溶质,蒸发,降温,可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
9.如图为Na2SO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②45℃时,使Na2SO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措施仅有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水3种
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中加入15g NaCl粉末并振荡,会出现浑浊
④将相同质量的Na2SO4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10℃,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在家中,小明取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芝麻糊 D.植物油
11.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为饱和溶液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物质M是硝酸钾
D.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②>①>③
二、科学探究题
1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考】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
【提出问题】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
(2)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分析图1实验数据: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说明在氯化钠未溶解时,蒸馏水几乎不导电,当氯化钠溶解后,离子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大,当氯化钠全部溶解完毕后,离子浓度不改变,电导率也不再变化。
【交流反思1】
(3)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 。
【实验探究2】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2】
(4)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 。
13.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③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猜想】一、该气体为;二、该气体为;三、该气体为和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1)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 成立
【反思评价】
(3)小明同学认为步骤(1)结论不正确,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
(4)小华同学认为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拓展应用】(5)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二氧化锰,实验的步骤为:
①溶解、② 、③洗涤干燥。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6)下图装置是进行氧气化学性质研究的创新设计。用气卿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相应位置的可燃物加热至开始燃烧,移去酒精灯,观察现象;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可燃物在氧气中继续燃烧,继续观察现象。

①从微观角度解释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
②硫、磷燃烧的生成物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是直接排入空气,由此你推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③上述创新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 。(答一点即可)
三、填空与简答
14.t2℃时,将90g固体甲、乙(均不含结晶水)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
(1)固体乙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3)若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固体先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4)将t2℃时①、②两烧杯中的物质分别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两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相等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d①中析出25g 固体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 。
(3)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B.将t1℃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其溶剂质量均不变
C.若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从t2℃降温至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t2℃时,等质量且饱和的甲、乙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甲大于乙
16.如图是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和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温度/℃ B物质溶解度/g
0 35
20 38
40 43
60 50
80 60
(1)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观察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于这类物质,工业上常采取 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得到化工原料和产品。
(2)8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 B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 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此温度时,B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7.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Y的溶解度为 g;
(2)60℃时,把45g的X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下X的水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 。
(4)将60℃,质量相等的X、Y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40℃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
18.“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下图中黑、白小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用A、B、C、D填空: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
(2)高氢水就是在常压下氢气溶解于水达到饱和状态的一种溶液.高氢水中保持溶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写化学式).
(3)牛奶、泥水、糖水等三种混合物中,属于溶液的是 .
19.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3)佳佳跟妈妈学炒菜,她先打开了天然气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燃烧过程中 能转化为热能。
(4)乐乐在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浮渣产生,衣服洗不干净,这现象说明当地的水为 (填“硬水”或“软水”)。在生活中,我们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衣服上沾有的油污,乐乐想到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5)家中的铁锅长时间不用会生锈,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 发生化学反应。铁制品生锈可用10%的稀盐酸来除锈,实验室若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配制该盐酸,在配制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此选项正确;
B.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 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错误;
C. 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则t2℃时,在l00g水中放入100g甲,能溶解5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此选项错误;
D.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物质乙明显,在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当甲、乙的溶解度为20g时,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所以甲先达到饱和,此选项错误。故选A。
2.B
【详解】A、钠离子、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稀无关,如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H3和H2O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A、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显著降低,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错误;
D、食盐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5.C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不符合题意;
B、对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为俯视刻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D
【详解】A、温度不确定,无法比较溶解度,错误。
B、t1℃时,KNO3与NaCl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不一定相等,错误。
C、溶液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结晶质量多少,错误。
D、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KNO3的晶体,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故A描述错误;
B、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所以溶液质量等于溶剂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和,故B描述正确;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溶质,故C描述错误;
D、“10%的食盐水”表示在9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故D描述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A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可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B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下降减小的程度较大,在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a物质,除去b物质,故C正确;
D、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不能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B
【详解】①由图可知,温度低于40℃时,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40℃时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错误;
②温度高于40℃时,Na2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5℃时,通过升高温度、蒸发水分可以使晶体析出,但是40℃-45℃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阶段,降低温度,无晶体析出,故冷却降温,不一定能析出晶体,错误;
③20℃时,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中溶质质量为:125g×20%=25g,溶剂质量为100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该温度下,向该溶液中继续加入36g-25g=11g氯化钠,即可达到饱和,故加入15g氯化钠,会出现浑浊,正确;
④将相同质量的Na2SO4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10℃,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正确。
故正确的是③④。
故选B。
10.B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芝麻糊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B。
11.D
【分析】物质M是在t2℃,100g水中溶解了60gM。由图1可知,在该温度下溶解度到60g的是硝酸钾。
【详解】A、对于溶液①来说150克水溶解了60克物质,通过计算可知相当于100克水中溶解了40克,而从图中可知硝酸钾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40,所以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在t2℃溶解度是60g,图示溶剂正好是100g,溶解了60g硝酸钾,刚好达到饱和,因此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②为饱和溶液,故A说法正确;
B、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说法正确;
C、如图2所示实验,物质M是在t2℃,100g水中溶解了60gM。由图1可知,在该温度下溶解度到60g的是硝酸钾,故C说法正确;
D、①中溶质质量分数是:,②中溶质质量分数:;③中溶液是t1℃时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于40g,小于60g,①中溶液是t1℃时的不饱和溶液,所以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①中溶质质量分数大,比②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②>③>①,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2.(1) 0.9% 溶液具有稳定性,合理即可
(2)氯化钠溶解,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
(3)用电导率传感器(或氯离子浓度传感器)测定不同位置溶液的电导率(或氯离子浓度),数值不变
(4)不为零,因为溶液中有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详解】(1)溶质质量分数=,故填:0.9%;
溶液具有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组成不发生改变,故填:溶液具有稳定性,合理即可;
(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上升,是因为氯化钠溶解,导致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上升,故填:氯化钠溶解,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
(3)溶液均一性是溶液各部分组成相同,那么溶液各部分的氯离子浓度和电导率也应该相同,故填:用电导率传感器(或氯离子浓度传感器)测定不同位置溶液的电导率(或氯离子浓度),数值不变;
(4)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中存在硝酸钠,有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导率不为0,故填:不为零,因为溶液中有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13. 一 三 氯气能溶于水,但是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氧气是无味气体,但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过滤 引流 单位体积内氧分子和硫原子接触个数不同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节约药品,可以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详解】[实验探究]
(1)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甲瓶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乙瓶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无氯气,故猜想一成立;
(2)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甲瓶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乙瓶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说明有氯气产生,故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
(3)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方案Ⅰ的操作有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之处是氯气能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而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因此通过闻气味就可以排除猜想一,理由是氧气是无味气体,但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拓展应用]
(5)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实验的步骤为:①溶解、②过滤、③洗涤干燥;步骤②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6)①氧气浓度较大时,单位体积内氧分子和微粒接触的数目不同,则从微观角度解释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的原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和硫原子接触个数不同;
②硫、磷燃烧的生成物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是直接排入空气,由此你推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③上述创新实验装置,采用具支试管,可以节约药品,可以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14. b 降温结晶 甲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 bc
【详解】(1)t2℃时,将90g固体甲、乙(均不含结晶水)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固体乙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b;
(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若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固体先全部溶解”的原因是甲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
(4)将t2℃时 ①、②两烧杯中的物质分别降温至t1℃时,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溶解度相等,所以
a.两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正确;
b.两溶液质量甲<乙,故错误;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错误;
d. a物质的溶解度变成65g,所以①中析出25g 固体,故正确。
故选bc。
15.(1)90g
(2)降温结晶
(3)等于
(4)BCD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90g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大,且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提纯甲物质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3)t1℃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因此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也相等
(4)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因为溶液不一定都达到饱和,若都为饱和溶液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错误;
B、将t1℃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其溶剂质量均不变,选项正确;
C、降温时,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无晶体析出;甲的溶液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晶体析出,选项正确;
D、t2℃时,由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因此等质量且饱和的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则溶质质量甲大于乙,选项正确;
故选BCD。
16.(1) 小于 降温结晶
(2) 不饱和 37.5%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物质的溶解度小于,表中物质溶解度是,所以时,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物质的溶解度;由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工业上常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2)80℃时,物质的溶解度是,即在该温度下,水中最多溶解,所以时,向水中加入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此温度时,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7.(1)40g
(2)饱和
(3)蒸发溶剂/降温
(4)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Y的溶解度为40g;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X溶解度为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把45g的X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0g,得到该温度下X的水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用水量越少,可以溶解的溶质越少,溶解度越小,可溶解的溶质越少,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蒸发溶剂或降温;
(4)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X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Y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将60℃,质量相等的X、Y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40℃后,析出晶体质量是X>Y,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X18. B CD A H2 糖水
【详解】(1)A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B中含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中含有一种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D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2)高氢水就是在常压下氢气溶解于水达到饱和状态的一种溶液.所以溶质是氢气,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化学式是:H2;
(3)牛奶属于乳浊液、泥水属于悬浊液、糖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19. 单质 温度 CH4 化学 硬水 煮沸 溶解 水 玻璃棒
【详解】(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单质形式存在;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故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在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浮渣产生,衣服洗不干净,这现象说明当地的水为硬水;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衣服上沾有的油污,乐乐想到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5)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室若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配制该盐酸,在配制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3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

下一篇:第四单元盐化肥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