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方向的是( )
A.合成材料 B.开发新能源
C.工业“三废”处理 D.开发卫星定位系统
2.(2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车爆胎 B.水的蒸馏 C.大米碾碎 D.燃放鞭炮
3.(2分)下列图标中,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4.(2分)如果“”、“”、“”分别表示氧元素和另外两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5.(2分)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植物油 D.白酒
6.(2分)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量筒可以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
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
C.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7.(2分)中国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杨振宁 B.侯德榜 C.张青莲 D.袁隆平
8.(2分)人体含多种元素,某些元素缺乏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缺铁会引起坏血病
B.缺钙易使青少年患佝偻病
C.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D.缺氟易产生龋齿
9.(2分)下列符号中有关“2”的描述错误的是( )
A.2H:表示2个氢原子
B.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Ca2+:表示2个钙离子
D.2O3:表示2个臭氧(O3)分子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B.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钠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1.(2分)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B.x=0.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丁一定是单质
12.(2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煮沸可以得到纯水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D.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8:1
13.(2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这种质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的电池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碳酸二甲酯(C3H6O3)是锂电池电解液的一种成分,下列关于碳酸二甲酯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是90克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6:1:8
14.(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晶体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会明显升高
C.将饱和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少量的水,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15.(2分)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b、c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3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反应前后只有1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6.(2分)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物有两种物质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17.(2分)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B.“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热冰”是化合物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18.(2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所得溶液质量分数b>a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19.(2分)若有15g A和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5g C,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 )
A.20g B.10g C.15g D.无法计算
20.(2分)金﹣钒﹣氧团簇(AuVO2、AuVO3、AuVO4)催化除去CO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uVO3CO是反应的催化剂
B.存在反应AuVO4+CO═AuVO3+CO2
C.反应③和反应⑤是同一个反应
D.除去28g CO需要消耗32g O2
二.实验题(共5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2分)
21.(12分)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环,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光合作用;另一层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 (填名称).
(2)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O3)在日光作用下转化成O2.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在空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臭氧是空气污染物,是温室气体
C.臭氧和氧气混在一起是混合物 D.臭氧和氧气,物质分类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3)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
①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上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②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空气中的氮气具有广泛用途,它制造硝酸和氮肥重要原料.请写出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常见的酸、碱、盐化学式各一个:酸 ,碱 ,盐 .
22.(12分)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氧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端(填“a”或“b”)通入;若再用水将氧气排出,水应从 端(填“a”或“b”)进入。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可选择B或C装置,选择C装置的优点是 。具有同样优点的装置还有 (选填装置的番号)。
(3)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氢硫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便制得H2S,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3.(12分)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面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缺少的两种 仪器是 、 (填名称);过滤粗盐水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上述仪器中的③和 (填序号)组合成 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仪器③与⑦组合,若用来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仪器⑦的 (填“a”或“b”)端 通入,该装置还有其他的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请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 。
24.(12分)某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流程(Ⅰ)中与铜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流程(Ⅱ)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4)为达到回收铜的目的,流程(Ⅲ)中加入的试剂X为 ;
(5)工业生产中该流程可能有何缺点? 。
25.(12分)室温下(20℃),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他们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Na2CO3+H2O+CO2═2NaHCO3;
(2)20℃时,NaOH、Na2CO3、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 109g 21.5g 9.6g
(3)通常情况下,CaCl2溶液与NaHCO3的稀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4)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 ;
猜想三: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①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 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② 猜想三成立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另取5.00g白色固体完成如下实验。
(5)装置B中盛装的药品是 。
(6)装置D的作用是 。
[反思与评价]兴趣小组的成员小明认为:取5.00g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隔绝空气冷却后,只需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也可测定白色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7)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实验结束后,将两次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一个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仍为紫色,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只含氯化钠;
猜想Ⅱ:可能含氯化钠和氯化钡;
猜想Ⅲ:还可能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
实验B: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有 (写名称)
[实验结论]猜想 成立。
[交流拓展]要使试管①中的蓝色CuSO4溶液变成无色,除了加入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外,还可以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
1.(2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方向的是( )
A.合成材料 B.开发新能源
C.工业“三废”处理 D.开发卫星定位系统
【解答】解: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所以新材料的合成、工业“三废”的处理、开发新能源都是化学研究的领域,而卫星定位软件的开发是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
故选:D。
2.(2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车爆胎 B.水的蒸馏 C.大米碾碎 D.燃放鞭炮
【解答】解:A、汽车爆胎是由于压强大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水的蒸馏,是水变为水蒸气,再冷却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大米碾碎是将其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燃放鞭炮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2分)下列图标中,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腐蚀品的标志。
A.是易燃气体标志,错误;
B.是有毒品标志,错误;
C.是腐蚀品标志,正确;
D.是自燃物品标志,错误。故选:C。
4.(2分)如果“”、“”、“”分别表示氧元素和另外两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图A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图B属于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含氧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C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D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2分)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植物油 D.白酒
【解答】解:A、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2分)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量筒可以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
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
C.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解答】解:A、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作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在烧杯中配制溶液,故A错误;
B、托盘天平就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故B正确;
C、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由于试管所盛液体量较少,所以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C正确;
D、玻璃棒的作用有溶解或蒸发时搅拌,过滤和转移液体时引流,故D正确。
故选:A。
7.(2分)中国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杨振宁 B.侯德榜 C.张青莲 D.袁隆平
【解答】解:A、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而不是化学方面,故选项错误。
B、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C、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贡献,故选项正确。
D、袁隆平为我国杂交水稻高产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2分)人体含多种元素,某些元素缺乏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缺铁会引起坏血病
B.缺钙易使青少年患佝偻病
C.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D.缺氟易产生龋齿
【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缺氟易产生龋齿,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2分)下列符号中有关“2”的描述错误的是( )
A.2H:表示2个氢原子
B.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Ca2+:表示2个钙离子
D.2O3:表示2个臭氧(O3)分子
【解答】解:A、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所以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故A正确;
B、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所以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故B正确;
C、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Ca2+的“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错误;
D、2O3:表示2个臭氧(O3)分子,故D正确。
故选:C。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B.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钠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解答】解:A、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
B、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错误;
D、钠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C。
11.(2分)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B.x=0.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丁一定是单质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7.6g﹣3.2g=4.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5.8g﹣0.2g=5.6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0.4g﹣0g=0.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乙的质量为5.6g﹣4.4g﹣0.4g=0.8g,故x的数值为2.0g﹣0.8g=1.2g。
A、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4.4g:5.6g=11: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乙的质量为5.6g﹣4.4g+0.4g=1.6g,故x的数值为2.0g﹣1.6g=0.4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甲和乙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乙丁,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2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煮沸可以得到纯水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D.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8:1
【解答】解:A、煮沸能减少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能得到纯水,故A说法不正确;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将硬水过滤,能除去不可溶性的杂质,不能减少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C说法不正确;
D、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3.(2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这种质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的电池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碳酸二甲酯(C3H6O3)是锂电池电解液的一种成分,下列关于碳酸二甲酯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是90克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6:1:8
【解答】解:A、碳酸二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6+16×3=9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
B、碳酸二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16×3)=6:1:8,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根据碳酸二甲酯的化学式C3H6O3可知,碳酸二甲酯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碳酸二甲酯的化学式C3H6O3,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错误;
故选:C。
14.(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晶体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会明显升高
C.将饱和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少量的水,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解:A、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饱和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少量的水,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有乳化作用,乳化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不会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2分)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b、c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3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反应前后只有1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解答】解:观察四种分子的结构可知a、b、c、d分别是NH3、O2、NO、H2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说法不正确;
B、b、c的质量变化之比为即氧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之比为(32×5):(30×4)=4:3,故说法正确;
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氮元素由﹣3价变为+2价,反应前后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6.(2分)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物有两种物质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解答】解:A、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物是一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7.(2分)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B.“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热冰”是化合物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解答】解:A、物质都有三态变化,热冰也不例外,故A选项错误。
B、热冰与水同属一种物质,故化学性质相同,物故B选项错误。
C、热冰的实质是水,属于化合物,故C选项正确。
D、分子永远不停地运动,热冰也不例外,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8.(2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所得溶液质量分数b>a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解答】解:A、t℃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质量分数b>a,故A正确;
B、t℃时,a、b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不相等,故B错误;
C、当温度大于t℃时,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a溶液不一定比b溶液浓,故C错误;
D、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故D错误。
故选:A。
19.(2分)若有15g A和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5g C,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 )
A.20g B.10g C.15g D.无法计算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35g﹣15g=20g。
故选:A。
20.(2分)金﹣钒﹣氧团簇(AuVO2、AuVO3、AuVO4)催化除去CO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uVO3CO是反应的催化剂
B.存在反应AuVO4+CO═AuVO3+CO2
C.反应③和反应⑤是同一个反应
D.除去28g CO需要消耗32g O2
【解答】解:A.AuVO2、AnVO3、AuVO4为反应的催化剂,AuVO4CO、AuVO3CO是反应的中间体,故A错误;
B.由反应历程可知,反应②③的总反应为AuVO4+CO═AuVO3+CO2,故B正确;
C.反应③的反应物和反应⑤的生成物不相同,不是同一个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为O2、CO,生成物为CO2,总反应为O2+2CO2CO2,此反应中一氧化碳、氧气的质量比为56:32,若28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16g,故D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共5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2分)
21.(12分)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环,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光合作用;另一层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 氧气 (填名称).
(2)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O3)在日光作用下转化成O2.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O33O2 .
②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
A.氧气在空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臭氧是空气污染物,是温室气体
C.臭氧和氧气混在一起是混合物 D.臭氧和氧气,物质分类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3)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
①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上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②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BD .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空气中的氮气具有广泛用途,它制造硝酸和氮肥重要原料.请写出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常见的酸、碱、盐化学式各一个:酸 HNO3 ,碱 NH3 H2O ,盐 NH4NO3 .
【解答】解:(1)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O2,放出二氧化碳;
(2)①臭氧能在日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故填:2O33O2;
②A.氧气在空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错误;
B.臭氧不是空气污染物,不是温室气体,故错误;
C.臭氧和氧气混在一起是混合物,故正确;
D.臭氧和氧气,物质分类相同,都是单质,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3)①燃烧能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石燃料都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而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故填: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
②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正确;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是物理变化,错误;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正确;
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正确;
故填:B.
③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符合低碳理念,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符合低碳理念,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符合低碳理念;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符合低碳理念,
故填:ABD;
④不要使电视机长时间待机,随手关灯,步行替代乘车等都符合低碳理念,故填:不要使电视机长时间待机;
(4)酸:只有硝酸,氢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可得HNO3.
碱:只是氨水,两种书写形式NH4OH或者NH3 H2O.
盐:硝酸盐和铵盐都可以,如NH4NO3等
答案:
(1)氧气;
(2)①2O33O2;②AB;
(3)①B;②ABD;
(4)HNO3;NH3 H2O;NH4NO3.
22.(12分)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氧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a 端(填“a”或“b”)通入;若再用水将氧气排出,水应从 a 端(填“a”或“b”)进入。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可选择B或C装置,选择C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具有同样优点的装置还有 G (选填装置的番号)。
(3)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氢硫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便制得H2S,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B或C或G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S+H2SO4=FeSO4+H2S↑ 。
【解答】解:(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应从a端通入;若再用水将氧气排出,水的密度比氧气大,水应从a端进入;
(2)与B装置相比,C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塑料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故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G装置中,可将固体置于干燥管中,将液体置于注射器中,向上推动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干燥管中,关闭弹簧夹,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又将液体压入注射器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中的液体被压入干燥管中,固液接触,反应开始,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H装置中,导管在液面以下,该装置是密闭装置,气体无法导出,无法实现固液的接触和分离,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便制得H2S,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或C或G;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a;a;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G;
(3)B或C或G;FeS+H2SO4=FeSO4+H2S↑。
23.(12分)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面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②⑤⑥⑩ (填序号),还缺少的两种 仪器是 药匙 、 胶头滴管 (填名称);过滤粗盐水所用到的仪器有 ②④⑥⑨ (填序号)。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上述仪器中的③和 ⑧ (填序号)组合成 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将仪器③与⑦组合,若用来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仪器⑦的 b (填“a”或“b”)端 通入,该装置还有其他的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气体除杂或观察气体生成快慢 。请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解答】解:(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药匙、胶头滴管;过滤粗盐水所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故答案为:②⑤⑥⑩;药匙;胶头滴管;②④⑥⑨;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可选上述仪器中的③和⑧;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利用仪器③与⑦可组成一个贮气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气体应从仪器⑦的短管进入;该装置还有其他的用途,如:气体除杂或观察气体生成快慢等;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答案:
(1)②⑤⑥⑩;药匙、胶头滴管; ②④⑥⑨;
(2)⑧;CaCO3+2HCl═CaCl2+H2O+CO2↑;
(3)b;气体除杂或观察气体生成快慢; 2KMnO4K2MnO4+MnO2+O2↑;
24.(12分)某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过滤 ;
(2)流程(Ⅰ)中与铜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CuO ;
(3)流程(Ⅱ)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将氧化铜全部转化成硫酸铜 ;
(4)为达到回收铜的目的,流程(Ⅲ)中加入的试剂X为 Fe ;
(5)工业生产中该流程可能有何缺点? 红色粉末中混有铁粉,导致铜粉不纯 。
【解答】解:(1)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叫过滤;
(2)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
(3)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过量硫酸是为了将氧化铜全部转化成硫酸铜;
(4)流程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过滤即可得到铜。
(4)流程中,因为铁粉过量,红色粉末中混有铁粉,导致铜粉不纯。
故答案为:(1)过滤;
(2)2Cu+O2 2CuO;
(3)将氧化铜全部转化成硫酸铜;
(4)Fe;
(5)红色粉末中混有铁粉,导致铜粉不纯。
25.(12分)室温下(20℃),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他们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Na2CO3+H2O+CO2═2NaHCO3;
(2)20℃时,NaOH、Na2CO3、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 109g 21.5g 9.6g
(3)通常情况下,CaCl2溶液与NaHCO3的稀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4)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 NaHCO3 ;
猜想三: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①猜想 二 不成立
实验二 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②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成立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HCO3=NaCl+H2O+CO2↑ 。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另取5.00g白色固体完成如下实验。
(5)装置B中盛装的药品是 浓硫酸 。
(6)装置D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减小实验误差 。
[反思与评价]兴趣小组的成员小明认为:取5.00g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隔绝空气冷却后,只需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也可测定白色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7)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Na2SO4+Cu(OH)2↓ 。
(8)实验结束后,将两次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一个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仍为紫色,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只含氯化钠;
猜想Ⅱ:可能含氯化钠和氯化钡;
猜想Ⅲ:还可能是 氯化钠和硫酸钠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 氯化钡
实验B: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有 硫酸钠 (写名称)
[实验结论]猜想 Ⅲ 成立。
[交流拓展]要使试管①中的蓝色CuSO4溶液变成无色,除了加入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外,还可以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镁或锌或铝 。
【解答】解:[作出猜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可能含有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都含有,所以猜想二是:NaHCO3;
[实验探究]通常情况下,CaCl2溶液与NaHCO3的稀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上层清液中不含碳酸钠,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实验二中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H2O+CO2↑;
(5)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C装置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先除去水蒸气,所以装置B中盛装的药品是浓硫酸;
(6)装置D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减小实验误差;
[反思与评价]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固体产物是碳酸钠,根据反应中碳酸氢钠、碳酸钠的质量比以及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可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质量,该质量即为5.00g白色固体中所含的全部碳酸氢钠,进而可计算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以及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因此该方案合理。
(7)试管①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
(8)[作出猜想]混合后滤液无色,且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无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同时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若刚好完全反应,滤液中就只有氯化钠。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氯化钡
实验B: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有硫酸钠
[实验结论]由实验探究可知,滤液中不含氯化钡,含有硫酸钠,则猜想:Ⅲ成立;
[交流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除了加入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外,还可以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镁或锌或铝。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NaHCO3;
[实验探究]实验一:二;
实验二:有气泡产生;HCl+NaHCO3=NaCl+H2O+CO2↑;
(5)浓硫酸;
(6)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减小实验误差;
[反思与评价]合理。
(7)2NaOH+CuSO4=Na2SO4+Cu(OH)2↓。
(8)[作出猜想]氯化钠和硫酸钠
[实验探究]实验A:氯化钡;
实验B:硫酸钠;
[实验结论:Ⅲ;
[交流拓展]镁或锌或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