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溶液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所示,60℃时,向 100 g 水中加入 61.6g KNO3,得①中溶液,降温至 20℃,得②中溶液。不同温度下 KNO3 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是 KNO3 饱和溶液 B.开始析出固体时的温度为 20℃
C.②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 30 g 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6%
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的方法提纯甲
D.a2℃时,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饱和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5.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且简便的方法是
A.改变温度 B.蒸发溶剂
C.加溶质 D.倒出一些溶液
6.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B.若t1℃为20℃,乙物质属于易溶物质
C.将t3℃的甲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一定是15g
D.在t3℃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大小关系;丙>甲
7.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8.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稀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加入硝酸钾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  )
A.B.C. D.
9.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0.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止水夹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则小科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硫酸钡 B.硝酸铵 C.食盐 D.锌粉
1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13.某饼干的主要配料有:小麦粉、白砂糖、植物油、鲜鸡蛋、膨松剂等。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小麦粉 B.白砂糖 C.植物油 D.鲜鸡蛋
二、科学探究题
14.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1)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⑤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填序号)。
(3)为了回收硝酸钾晶体,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方案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将⑤继续冷却至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硝酸钾固体 g。
15.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钾、锰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
猜想二:该气体为 ;
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 ,淀粉碘化钟试纸为 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1)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
(2)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拓展应用】
(1)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a溶解、b 、c洗涤干燥。步骤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再次查询资料得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会发生以下变化:
ⅰ、二氧化锰首先和氯酸钾反应生成高锰酸钾和氯气和氧气;
ⅱ、高锰酸钾接着分解,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ⅲ、锰酸钾再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通过本次探究,大家认为以下说法正确 (填字母序号)。
A 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根本不要去理会
B 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
C 学习物质的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D 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着多个反应
三、填空与简答
16.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
(2)3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两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4)甲、乙、丙中的某一种固体进行如下所示的实验。
①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②取用的固体是 ;温度t的范围是 。
17.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预先在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该实验验证了水是由 组成的。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加入 可检验水样是否为硬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可用稀盐酸除去,请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虹常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 作用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①P点表示 (合理即可)。
②t2°C时,把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加水配制成饱和溶液,要水量最少的 (填字母代号)。
③t2°C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字母代号和“>”“<”或“=”填写)。
18.请你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甲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乙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甲物质对应的是图中的曲线 (填“A”或“B”)。
(2)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应采用 结晶法提纯乙。
(3)25℃时,把18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温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 (填“甲”、“乙”或“无法确定”)。
19.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②30℃时,KNO3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I、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II、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
III、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开 IV、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20.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2℃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g;
(2)根据图1、图2信息可推出M是 (填化学式);
(3)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②、③的溶液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的有③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21.图中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t3℃时,将120g 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2)在t2℃时,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t2℃时b 的溶解度为 g。
(3)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最好方法是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分别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选填一个序号)。
①a>b ②a四、课内填空
22.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是由 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 的 。
(2)溶液由 和 两部分组成。
(3)蔗糖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a.溶液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b.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向 100g 水中加入 61.6g KNO3,得①溶液,则①溶液是 KNO3 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B. 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则开始析出固体时的温度在30℃~40℃,此选项错误;
C. 20℃,KNO3的溶解度是31.6g,则②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61.6g-31.6g=30g,此选项正确;
D. ②中溶液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则该溶液是 20℃时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4%,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溶解度的单位为克;
B.是恒温蒸发,蒸发的水的质量相等,所以析出晶体质量也相等;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但析出晶体的质量要看原来溶液的质量,不一定是甲大于乙;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但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B。
3.A
【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a1℃时甲乙两曲线有交点,即a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故A正确;
B、由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的大,故B错误;
C、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乙的甲,故C错误;
D、由曲线图可知,a2℃时,甲的溶解度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可溶解40g甲,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
C、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错误;
D、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5.C
【详解】试题分析: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且简便的方法是加溶质。选C。
考点: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
点评: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够多的溶质,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6.C
【详解】A、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若t1℃为20℃,乙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将t3℃的甲溶液降温到t1℃,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减小,但原溶液不确定是否饱和,所以不确定是否有固体析出,故C符合题意;
D、在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丙,则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甲的质量大于丙,则溶剂的大小关系;丙>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
B、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8.C
【详解】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稀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并搅拌,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由一定数值(大于零)随着硝酸钾的逐步溶解而增大,但溶液最终要达到饱和,当达到饱和后,继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故选C。
9.A
【详解】A、H、C、Na、O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1、2、3、2,故错误;
B、三种化合物中氢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分为+1和-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H3、N2、NO2、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0、+4、+5,因此化合价依次升高,故正确;
C、H、C、Na、Mg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12,因此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故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因此形成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故正确。
故选A。
10.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该项说法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陡,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故该项说法错误;
C、27℃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6g,所以往26g丙里加100g水,能溶解26g的晶体形成饱和溶液,故该项说法错误;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由饱和溶液中,
,可知33℃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该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装置是由于广口瓶内的气压增大从而把广口瓶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产生喷泉,而气压增大可能是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引起的。硫酸钡、硝酸铵和食盐与盐酸不反应也不放热;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气压增大,可以形成如图那样美丽的喷泉。
故选D。
12.A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正确;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误;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故选A。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3.D
【详解】A、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富含糖类;
B、白砂糖属于糖类物质,富含糖类;
C、植物油中富含油脂;
D、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D。
14. ①③④ 析出晶体(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②⑤ 61.7
【详解】(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将25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时得到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剩余50g﹣31.6g=18.4g,将②溶液升温到50℃,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因此得到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得到的溶液④仍为不饱和溶液,再降温到20℃时得到的溶液⑤是饱和溶液且析出硝酸钾晶体75g﹣31.6g=43.4g,故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①③④。故填:①③④;析出晶体(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②⑤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填:②⑤。
(3)将⑤继续冷却至0℃,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g,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为75g﹣13.3g=61.7g。故填:61.7。
【点睛】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解度相同;同时注意溶解度概念中的隐藏条件,同时还要明确只有被溶解的物质才属于溶质。
15. 不变 Cl2(或氯气) 一 复燃 蓝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Cl2能溶于水) O2无刺激性气味/收集到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Cl2有刺激性气味 过滤 引流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D
【详解】查阅资料: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根据实验现象,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产生了具有助燃性的氧气,没有产生氯气,故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根据结论,猜想三成立,即产生了氧气和氯气,故现象为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钟试纸为蓝色。
反思评价:
(1)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致氯气溶于水并且和水反应。
(2)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根据资料信息,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氧气没有气味。
拓展应用:
(1)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a溶解、b过滤、c洗涤干燥。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A.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要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发现和了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学习物质的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有必要进行实验探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着多个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D。
16. 乙>甲>丙 >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9.1% 甲 0℃【详解】(1)由图可知,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乙>甲>丙;
(2)由图可知,30℃时,溶解度:甲<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溶剂质量:甲>乙;
(3)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①由图可知,10℃时,100g水中加入10g固体变为溶液a,固体全部溶解,故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②10℃时,100g水中加入10g固体变为溶液a,固体全部溶解,升温至40℃,然后加入20g固体,固体全部溶解,说明40℃时,该固体的溶解度≥30g,该固体不可能是丙,改变温度,有溶质析出,在0~60℃的温度范围内,乙的溶解度一直大于等于30g,改变温度, 也不可能有溶质析出,故该固体是甲;
改变温度至t℃时,有溶质析出,说明t℃时,甲的溶解度小于30g,由图可知,0℃17. 增强水的导电性 氢元素和氧元素 肥皂水 煮沸 2HCl+Mg(OH)2=MgCl2+2H2O 乳化 t1°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A B>A>C
【详解】(1)电解水的装置,预先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该实验验证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氢元素和氧元素。
(2)加入肥皂水可检验水样是否为硬水,硬水起泡少浮渣多,软水起泡多浮渣少,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Mg(OH)2=MgCl2+2H2O故填:肥皂水;煮沸; 2HCl+Mg(OH)2=MgCl2+2H2O。
(3)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填:乳化。
(4)①由图可知,p点A、C溶解度曲线相交,溶解度相等故填:t1°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C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A>B>C,故加水配制成饱和溶液,要水量最少的A,故填:A。
③t2°C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AB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降温之后溶解度B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C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等于降温之前溶质质量分数,降温之后B溶解度大于降温之后A溶解度大于降温之前C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B>A>C,故填 :B>A>C。
18. B 降温 不饱和 无法确定
【详解】(1)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可以得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故对应的是B曲线;
(2)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甲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20℃时甲的溶解度为36.0g,25℃时甲的溶解度应大于36g,故将18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应是不饱和溶液;
(4)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温t1℃,因不知甲、乙两种物质在t2℃时的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故温度下降到t1℃时,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
19. NaCl 45.8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Ⅰ
【详解】①由图表中可知,从0℃到100℃,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变化=246g 13.3g=232.7g,氯化钠的溶解度的变化=39.8g 35.7g=4.1g,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NaCl,故填NaCl。
②由图中可知,30℃时KNO3的溶解度45.8g,故填45.8g。
③由图中可知,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KNO3,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④Ⅰ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既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Ⅱ 由于不知道温度和氯化钠的含量,所以不能判断剩余溶液是否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Ⅲ 低温下硝酸钾依然能够溶解,所以该方法不能将两者完全分开,选项错误;
Ⅳ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相等的时候,所以在硝酸钾晶体中可能混有氯化钠,选项错误;
故选Ⅰ。
20.(1)42
(2)
(3)AB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42g;
(2)由图2可知,t2℃下,200g水中加入60gM,M全部溶解,t2℃升温至t3℃,并蒸发100g水没有晶体析出,则③中为200g-100g=100g水中溶解60gM,则此时M溶解度至少为60g,结合图1可知,此时R是硝酸钾(KNO3);
(3)A、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60g,质量相等,故正确;
B、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故正确;
C、 由(2)分析可知,M为硝酸钾,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②中溶质质量为60g,溶剂质量为100g,所以②中的清液恰好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③中有晶体析出,故③中清液是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错误;
D、③没有具体温度,无法比较,故错误;
故选AB。
21.(1)300
(2)25
(3)降温结晶
(4)④
【详解】(1)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200g水中最多溶解100g的a物质,在t3℃时,将120g 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00g+200g=300g。
(2)设t2℃时,时b 的溶解度为S,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则S=25g。
(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
(4)t3℃时,将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2℃时,由于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
故填:④。
22.(1)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2) 溶质 溶剂
(3) 蔗糖 水 氯化钠 水 均一性、稳定性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之间形成的溶液中,液体一般视为溶剂,固体或气体为溶质.;
对于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通常是水,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均是指溶剂为水的溶液;
当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溶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玉皇庙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元旦测评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陕西省重点中学2023-2024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