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溶解现象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复习题
一、选择题
1.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3 21g 31g 45g 65g 88g
A.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
B.KCl与KNO3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
C.在10℃时, KCl溶液的最大浓度可达到30%
D.在50℃时,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l0g水中,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5
B.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乙固体
C.分别将60℃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此时甲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D.60℃时,向14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先加50g水,再加20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溶液仍饱和
3.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中KNO3的质量分数50%
B.Ⅱ中溶液是60℃时KNO3的饱和溶液
C.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D.Ⅱ和Ⅲ中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4.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A.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对比实验②③的现象,说明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实验③说明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D.实验①②③的现象,说明水和汽油可以溶解所有物质
5.下列厨房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白醋 D.花生油
6.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7.推理和总结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洗洁精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所以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9.锰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锰原子核内有25个中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
B.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第三层电子决定
C.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催化剂
D.KMnO4为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汽油等溶剂,形成紫红色溶液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主要利用了乳化作用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C.NH4NO3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D.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形成混合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二、科学探究题
12.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1)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⑤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填序号)。
(3)为了回收硝酸钾晶体,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方案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将⑤继续冷却至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硝酸钾固体 g。
13.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
(2)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操作③的名称是 ;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称量使用的砝码有缺损 B.精量时特盐与砝码放反了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酒出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一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
①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14.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盐湖附近的百姓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
(2)碳酸钠、氯化钠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Na2CO3 7 12.2 21.8 39.7 48.8
【思考与猜想】
(1)“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原因分别是: 、 。
(2)湖盐样品成分的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Cl
猜想三: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①猜想 不成立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猜想三成立
三、填空与简答
15.以下是有关CO2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①一个标准大气压时CO2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单位:mL/g)
温度/℃ 溶解度 溶剂 -60 -40 -20 0 20 30
甲醇 66 24.5 11.4 6.3 4.1 3.6
丙酮 127 50 24 13 8.2 6.6
甲苯 8.7 4.4 4.0 3.5 3.0 2.8
②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g)
压强/大气压 温度/℃
0 25 50 75 100
1 1.79 0.752 0.423 0.307 0.231
10 15.92 7.14 4.095 2.99 2.28
25 29.30 16.20 9.71 6.82 5.73
请根据数据分析:
(1)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有 、 和 .
(2)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简单说明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 ?
(3)打开汽水瓶有CO2气体溢出,说明瓶中的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强.
(4)如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CO2时,可采取 的措施.
16.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
(2)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3)t2℃时,将60gA物质投入到100g水中,得到A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 g。
17.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2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20℃时,将25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4)要从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得到A用 方法。

18.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1)图丙中M表示 (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2)图乙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a或b) ;
(3)在20℃时,将一定质量的a溶液均分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10g水,析出mg固体a,另一份恒温蒸发15g水,析出ng固体a(m≠n)。则20℃时固体a的溶解度的计算式为 g;
(4)在30℃时,有a的饱和溶液m1g,b的饱和溶液m2g。若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填字母标号)。
A 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分别升温至5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分别降温到20℃,析出a的质量大于析出b的质量
D 保持30℃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9.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2)古代字画永留至今的原因 。
(3)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种方法是 。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20℃时,溶解度:氯化钾大于硝酸钾,3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钾,故KCl与KNO3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符合题意;
C、在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0g,该温度下,KCl溶液的最大浓度可达到:,不符合题意;
D、在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1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8g,该温度下,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l0g水中,充分溶解,氯化钾能全部溶解,硝酸钾有固体剩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80g∶100g=4∶5,选项A正确;
B、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乙固体,选项B正确;
C、6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60℃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80℃,甲、乙的溶解度都变大,两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依然相等,选项C错误;
D、60℃时,甲的溶解度40g,故50g水达到饱和恰好溶解20g甲,向140g甲的饱和溶液中,先加50g水,再加20g甲,相当于加70g甲的饱和溶液,加完之后还是饱和溶液,选项D正确。故选C。
3.C
【详解】A、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可溶解溶质的质量为,则向水中加入5g硝酸钾,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则I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Ⅱ中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共有5g+5g=10g<11g,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则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Ⅱ和Ⅲ中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紫色溶液,几乎不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A正确;
B、对比实验②③的现象,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易溶于汽油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说明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B正确;
C、实验③将碘放入汽油中,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实验①②③的现象不能说明水和汽油可以溶解所有物质,故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白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是溶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大多数无色的,部分有色,故A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溶液具有均一性,故C正确;
D、物质并不是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溶液,水是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故D错误。故选C。
7.D
【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不符合题意;
B、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C
【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据图示信息无法确定一个锰原子的实际质量,错误;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错误;
C、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做催化剂,正确;
D、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但几乎不溶于汽油,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洗涤剂可以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冲走,去油污的主要原理为乳化作用,故A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剂可以为固体、液体或气体。故B错误;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故C正确;
D、一种或几种物质溶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溶剂种类有关,与水多少无关,错误;
C、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无直接关系,同一温度、同一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正确;
故选D。
12. ①③④ 析出晶体(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②⑤ 61.7
【详解】(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将25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时得到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剩余50g﹣31.6g=18.4g,将②溶液升温到50℃,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因此得到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得到的溶液④仍为不饱和溶液,再降温到20℃时得到的溶液⑤是饱和溶液且析出硝酸钾晶体75g﹣31.6g=43.4g,故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①③④。故填:①③④;析出晶体(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②⑤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填:②⑤。
(3)将⑤继续冷却至0℃,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g,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为75g﹣13.3g=61.7g。故填:61.7。
【点睛】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解度相同;同时注意溶解度概念中的隐藏条件,同时还要明确只有被溶解的物质才属于溶质。
13. 研钵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ABC MgC12+2NaOH=Mg(OH)↓+2NaCl 除去过量的NaOH 大于
【详解】(1)根据研钵可以将大块的变成小颗粒的进行分析;(2)根据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进行分析;(3)根据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质量少了,也可能是水的质量多了进行分析;(4)①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和氯化钠解答;②根据除去过量的NaOH解答;③根据反应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解答。(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研钵;(2)操作②是溶解,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所以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3)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质量少了,也可能是水的质量多了。A、称量使用的砝码有缺损,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B、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氯化钠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量筒中水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BC;(4)①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12+2NaOH=Mg(OH)↓+2NaCl;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③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盐酸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生成氯化钠。故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点睛:掌握粗盐的提纯及精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有大量的碳酸钠结晶析出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结晶析出,夏天气温高,水蒸发的快 二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1)“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有大量的碳酸钠结晶析出。“夏天晒盐”的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结晶析出,夏天气温高,水蒸发的快。
(2)实验一:碳酸钠属于碳酸盐,碳酸盐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猜想二不成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NO3=2NaNO3+H2O+CO2↑。
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三成立。
15. 溶剂种类 温度 压强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大于 排热水收集
【详解】(1)由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知,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溶剂种类、温度和压强;
(2)由图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打开汽水瓶时,有CO2气体逸出,说明瓶中的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
(4)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2 时,可采取排热水收集。
16. 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A 饱和 150
【详解】(1)P点是t1℃时A、B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B,所以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3)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60gA物质投入到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150g。
17. 28.6% 70 CAB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20℃时,A的溶解度为40g,故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8.6%;
(2)根据溶解度曲线,20℃时,A的溶解度为40g,说明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A的质量为40g,故50g水最多只能溶解20gA,将25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
(3)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1℃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只要比较它们在t10C 时的溶解度大小关系即可,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溶质质量分数B也大于A ,而对于C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1℃升温到t2℃,由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本在t1℃时,物质C的溶解度就最小,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
(4)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物质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故要从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得到A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
18. a a、b 20×(n-m) AB
【详解】(1)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烧杯中有a物质剩余,烧杯中无b物质剩余,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图丙中M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50℃时,溶解度远大于20℃时的溶解度,故升温到50℃时,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20℃时,将一定质量的a溶液均分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10g水,析出mg固体a,此时溶液是饱和溶液,另一份恒温蒸发15g水,析出ng固体a(m≠n)。则20℃时5g水最多能溶解ng-mg固体a,所以20℃时,a的溶解度的计算式为20×(n-m)g;
(4)A 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
B 分别升温至50℃,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
C 两溶液的质量关系不确定,无法判断分别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此选项错误;
D 保持30℃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是因为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
故选AB。
19.(1)N2/氮气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刷油漆
(4)乳化
【详解】(1)氮气,化学式为N2,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含量最大,且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填:N2或氮气;
(2)古代字画用墨绘制,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古代字画久不褪色,故填: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接触,故防止铁生锈,可使铁与氧气、水隔绝,可通过刷漆的方法,故填:刷油漆;
(4)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8(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