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过关训练卷
一、选择题
1.某实验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类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B.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C.吸气时要关闭B,打开A D.可以证明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
2.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进行了振荡
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60mL蒸馏水
D.终点气压高于初始气压可能是因为在25℃时,1体积水中最多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小于1体积
3.“多功能瓶”能完成很多实验,下列对进气口的选择错误的是
A.若瓶中装满水,收集氧气,氧气从b口进入
B.若瓶中充满空气,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b口进入
C.若瓶中充满空气,收集氢气,氢气从b口进入
D.若瓶中装有适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a口进入
4.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如图1所示,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如图2所示,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C.如图3所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如图4所示,向炽热的碳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继续加热
5.有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黑色
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6.归纳小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之最 ①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③空气中最多的物质氮气 B.影响因素 ①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③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电子决定
C.数字“2”的含义 ①2Cu:铜原子个数 ②Fe2+: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③4H2O:4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个数 D.性质与用途 ①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充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作电极 ③氧气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A.A B.B C.C D.D
7.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该实验的分析:
①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②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③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④CO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应先点燃C处酒精灯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⑤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氧化铜被氧化
⑥反应条件都是高温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证明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宏微结合: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D.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除去水中的泥沙 过滤
B 验证某气体是否为氮气 将燃者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熄灭则为氮气
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 是否收集满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D 探究石蜡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 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0.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B.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人处在CO和CO2浓度过大环境都会死亡,所以两种气体都有毒
D.一氧化碳能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1.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这个实验,说明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区分硬水和软水:用烧杯量取等量的水,分别滴加等量相同的肥皂水,振荡
C.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镁条放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
13.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消碳反应的产物 “”是CO
B.所用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反应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
D.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O2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除去CaO固体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C 鉴别酒精和醋酸 闻气味
D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 点燃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5.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的末端要斜靠在 的一边,过滤后仍然浑浊可能的一种原因 。
(2)B实验中玻璃管的作用 。
(3)C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
(4)D实验中酒精灯火焰加网罩的作用是 。
16.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图1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
(1)“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②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我国学者开发促进反应③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图2。该过程的中间产物 (填化学式)、氧原子和氢原子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CH3OH)和水。
(4)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实现 (填标号)。
A.碳循环利用 B.减少碳排放 C.减少白色污染
17.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许多含碳元素的物质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1)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2)明代《天工开物》中,提到有关墨的制作方法:
①凡墨,烧烟凝质而为“烟”最可能是 (单选,填字母序号)。
A.五氧化二磷 B.炭黑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②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原因是 。
(3)碳单质具有还原性,请结合下图填空。
在该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将40g氧化铜完全反应,最多能得到 g铜,结束实验的操作是 (填字母)。
A.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18.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是几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
(1)图1中能表示石墨的是 (填序号)。
(2)科学家成功的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也称石墨烯(如图2所示)。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金刚石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
Ⅱ.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实验。
(3)生产化肥: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生产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合成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X,X的化学式是 。
(4)探究CO2的性质
在缓慢通入二氧化碳的过程中,a、b、c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A
6.A
7.C
8.D
9.B
10.B
11.A
12.B
13.C
14.D
15.(1) 三层滤纸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引燃红磷
(3)密度比空气大
(4)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6.(1)
(2)分解反应
(3)CO
(4)AB
17.(1)
(2)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2 A
18.(1)b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H2O
(4)a、c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且c处先变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