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求实学校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求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英国物理学家    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3分)2022年11月12日,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响声是空气的    产生的。火箭快速上升过程中,以    (选填“地面”或“天舟五号”)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设备从地面快递到空间站,设备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分)响河水利风景区里,青山绿水,风景如画,有“鱼”在“云”中游的美景,如图所示。看到的湖中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阳光下游客的“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均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4.(2分)《资治通鉴》中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梳妆后人以0.5m/s的速度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s后人到铜镜中人的像的距离为    m。
5.(3分)我国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如果27L水刚好灌满洞,封实后,当洞里的水全部变成冰后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体积变化了    m3。(1L=1dm3,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6.(2分)在消防安全教育课堂上,消防员提醒同学们在火灾现场撤离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选填“贴近”或“远离”)地面快速离开,其理由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5s
D.中学生正常的体温约为26℃
8.(2分)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9.(2分)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我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同学们通过听讲课声就能分辨出哪位航天员正在讲课,这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10.(2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中所涉及的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一叶障目
B.坐井观天
C.临川羡鱼
D.杯弓蛇影
11.(2分)如图所示,下列对基本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正确的是(  )
A.测量物体的长度
B.测量液体的体积
C.测量液体的质量
D.测量水的温度
12.(2分)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低
C.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工匠通过身上的汗水蒸发吸热来调节体温
D.将冷却成固态的铜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多选)13.(2分)如图所示,这是学校使用的刷脸识别机,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刷脸时听到提示音可知刷脸成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面部靠近刷脸机镜头的过程中,屏幕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变大
D.刷脸时人的面部相当于光源,且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虚像
(多选)14.(2分)某物质A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密度等于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
B.物质A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A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物质A的质量,其值为1000kg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5.(2分)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16.(2分)如图所示,小明在A点通过平面镜MN观察昆虫(S点表示)进食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小明观察到昆虫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cm。
(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如图丙所示,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8.(6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的水温是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第12min时,水中气泡上升的现象应是如图    (选填“丙”或“丁”)所示。
(4)实验中在烧杯上方加盖的好处是    。
(5)小明查阅资料得到下表信息,本次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选填“水银”或“酒精”)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9.(9分)市面上流行的一款调料——甜酱油,具有酱香浓郁、甜咸适口、滋味鲜美的特点。兴趣活动中,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甜酱油密度。
(1)将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2)调好天平后,同学们将适量的甜酱油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甜酱油的总质量为123.2g。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甜酱油倒入量筒中,量筒的分度值是    ,倒入量筒中甜酱油的体积为    cm3。
(3)再把烧杯和剩余甜酱油放在天平左盘中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g。
(4)所测甜酱油的密度为    kg/m3。
(5)实验后在整理器材时,细心的小聪发现量筒的外壁附有甜酱油,与同学们交流得知,甜酱油滴落在量筒的外壁上,因此所测得甜酱油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若(3)问中将烧杯和剩余酱油放在调好天平的右盘中,在左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g。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8分)小聪家的实心金属汤匙如图所示,小聪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制成金属汤匙的材料。用电子秤测得其质量是31.6g;再测出一个玻璃杯的质量为80g,用玻璃杯承接溢出的水,测量玻璃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为84g。下表是小聪查阅资料得知的部分物质的密度。
物质 银 铜 钢 铝 水
密度ρ/×(103kg/m3) 10.5 8.9 7.9 2.7 1.0
(1)小聪利用劳动课上学习的雕刻技能,用质地均匀的干松木雕刻了一个与如图所示一模一样的汤匙,在雕刻过程中干松木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金属汤匙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是由于光在汤匙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汤匙的体积是多少?
(3)请通过计算判断制成汤匙的材料是什么。
21.(9分)天际岭隧道是我国跨度最大的城市隧道。一辆洒水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隧道前522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以洒水车为参照物,隧道口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炎热的夏天,洒水车洒水降温是利用水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来实现的;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3)洒水车行驶到距隧道口370m时,步行于隧道中某处的小华刚好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如图所示。小华立刻向隧道前后两个方向跑,进入到开阔地带,避免了水溅到身上。已知小华跑动的速度恒为v=3m/s,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 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 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分析】(1)太阳光是白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色光,所以人们称这三种色光为光的“三原色”;
故答案为:牛顿;绿。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和色光的三原色,比较简单,光的色散概念和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2.(3分)2022年11月12日,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响声是空气的  振动 产生的。火箭快速上升过程中,以  天舟五号 (选填“地面”或“天舟五号”)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设备从地面快递到空间站,设备的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考察声音产生的条件;
(2)天舟五号飞船和长征七号火箭一起发射,所以两者相对静止,两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离地面越来越远,两者跟地面之间位置发生变化。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温度则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天舟五号飞船和长征七号火箭一起发射,所以两者相对静止,所以以天舟五号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状态、温度则不会发生改变,设备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振动;天舟五号。
【点评】熟知声音产生的条件,参照物的定义以及质量的属性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
3.(2分)响河水利风景区里,青山绿水,风景如画,有“鱼”在“云”中游的美景,如图所示。看到的湖中的“鱼”是光的  折射 形成的,阳光下游客的“影子”是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均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分析】(1)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变浅了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2)影子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解:(1)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2)阳光下游客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折射;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4.(2分)《资治通鉴》中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梳妆后人以0.5m/s的速度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s后人到铜镜中人的像的距离为  10 m。
【分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当梳妆时人逐渐远离铜镜;
4s内人运动的距离s=vt=0.7m/s×4s=2m,此时人和铜镜之间的距离是8m+2m=5m,像和铜镜之间的距离是3m。
故答案为:不变;10。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5.(3分)我国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水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如果27L水刚好灌满洞,封实后,当洞里的水全部变成冰后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体积变化了  0.003 m3。(1L=1dm3,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3)已知冰的质量和密度,根据V=求出冰的体积;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
【解答】解:
(1)待晚上降温,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2)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所以,水结冰后,即冰的质量为27kg;
(3)由题知,水的体积V水=27L=27dm3=27×10﹣3m6,
由ρ=可得,冰的体积:V冰===0.03m3;
则水结冰后体积改变了:ΔV=5.03m3﹣0.027m3=0.003m3。
故答案为:凝固;27。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质量及其特性、凝固现象,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在消防安全教育课堂上,消防员提醒同学们在火灾现场撤离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贴近 (选填“贴近”或“远离”)地面快速离开,其理由是  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 。
【分析】失火现场,自救时需用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撤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
【解答】解: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所以蹲下靠近地面更安全。
故答案为:贴近;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
【点评】此题考查安全小常识中的物理知识,属于基础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5s
D.中学生正常的体温约为26℃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在160cm=16dm左右;
B.成年人质量在65kg左右,在50kg左右;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5s;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
故选:B。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8.(2分)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分析】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解答】解: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这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比较简单。
9.(2分)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我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同学们通过听讲课声就能分辨出哪位航天员正在讲课,这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解答】解: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通过听讲课声就能分辨三位航天员的声音,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的特征理解和应用,难度不大。
10.(2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中所涉及的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一叶障目
B.坐井观天
C.临川羡鱼
D.杯弓蛇影
【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A.一叶障目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故A不符合题意;
B.坐井观天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C.临川羡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成语、诗词、歌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要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是一种创新的题型。
11.(2分)如图所示,下列对基本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正确的是(  )
A.测量物体的长度
B.测量液体的体积
C.测量液体的质量
D.测量水的温度
【分析】(1)从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和刻度尺的尺面关系分析;
(2)从量筒的正确读数上分析;
(3)从天平的正确使用上考虑,如天平放置方法、游码位置、调节天平横梁的方法及质量的测量过程等;
(4)从温度计正确放置和正确读数上分析。
【解答】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故A错误;
B、用量筒测量液体,故B错误;
C、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D、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量筒、天平和温度计的使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
12.(2分)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低
C.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工匠通过身上的汗水蒸发吸热来调节体温
D.将冷却成固态的铜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凝华;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要吸热。
(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解: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固现象;
B.铜是晶体,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C.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可以带走人身上一部分热,故C正确;
D.将冷却成固态的铜放入水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及其特点,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多选)13.(2分)如图所示,这是学校使用的刷脸识别机,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刷脸时听到提示音可知刷脸成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面部靠近刷脸机镜头的过程中,屏幕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变大
D.刷脸时人的面部相当于光源,且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虚像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AC、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面部靠近刷脸机镜头的过程中;故C正确。
B、刷脸时听到提示音可知刷脸成功,故B正确;
D、刷脸时人的面部反射周围的光,且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实像。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多选)14.(2分)某物质A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密度等于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
B.物质A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A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物质A的质量,其值为1000kg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2)由图像读出物质A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比较即可;
(3)根据m=ρV分析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解答】解:B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体积大小无关;
A、由图像可知A=1×103kg/m8,物质A的密度等于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故A正确;
D、由ρ=,由图像可知,纵坐标表示密度ρ,则mA=ρAVA=1×103kg/m6×1m3=1000kg,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通过密度与体积的关系的图像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和密度特性的理解与掌握,学会看图像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5.(2分)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在画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6.(2分)如图所示,小明在A点通过平面镜MN观察昆虫(S点表示)进食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小明观察到昆虫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对称,画出昆虫S的像S′,然后连接AS′画出反射光线,再连接S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
【解答】解: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对称性,找到昆虫S的像S′,这样AS′与平面镜有一个交点,再连接S与入射点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该题考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需要注意的是哪些线是实线、哪些线是虚线,另外不要把方向标反了。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10.0 cm。
(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同一高度 。
(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生活中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如图丙所示,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分析】(1)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是凹透镜,远视境是凸透镜。
【解答】解:(1)由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
(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u>2f、缩小的实像;
(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故答案为:(1)10.8;(2)同一高度;(4)远视。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18.(6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按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的水温是  84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不变 ;第12min时,水中气泡上升的现象应是如图  丙 (选填“丙”或“丁”)所示。
(4)实验中在烧杯上方加盖的好处是  减少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
(5)小明查阅资料得到下表信息,本次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 (选填“水银”或“酒精”)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要正确的读数一定要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注意是零上还是零下;
(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4)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盖子;
(5)通过比较水与水银和酒精的沸点,即可判断选用的是水银温度计。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所以放好烧杯后,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84℃;
(3)由图像看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已经沸腾;
(4)在烧杯上方加盖的好处是,减少热量的损失
(5)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故酒精温度计不能用,即可判断选用的是水银温度计。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84;丙;(4)减少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19.(9分)市面上流行的一款调料——甜酱油,具有酱香浓郁、甜咸适口、滋味鲜美的特点。兴趣活动中,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甜酱油密度。
(1)将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2)调好天平后,同学们将适量的甜酱油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甜酱油的总质量为123.2g。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甜酱油倒入量筒中,量筒的分度值是  4cm3 ,倒入量筒中甜酱油的体积为  60 cm3。
(3)再把烧杯和剩余甜酱油放在天平左盘中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54.2 g。
(4)所测甜酱油的密度为  1.15×103 kg/m3。
(5)实验后在整理器材时,细心的小聪发现量筒的外壁附有甜酱油,与同学们交流得知,甜酱油滴落在量筒的外壁上,因此所测得甜酱油的密度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若(3)问中将烧杯和剩余酱油放在调好天平的右盘中,在左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45.8 g。
【分析】(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调节的一般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3)(4)已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和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已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液体的密度;
(5)甜酱油滴落在量筒的外壁上,测量的体积偏小,质量准确,利用ρ=可分析密度偏大还是偏大。
(6)天平平衡时,左盘质量等于右盘质量加上游码示数。
【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
(2)量筒的分度值为4cm3,量筒中甜酱油的体积为V=60cm2;
(3)剩余甜酱油和烧杯的质量为m2=20g+20g+10g+4.6g=54.2g;
(4)量筒中甜酱油的质量为m=m1﹣m3=123.2g﹣54.2g=69g,
液体的密度为ρ===1.15g/cm3=6.15×103kg/m3;
(5)向量筒倒入甜酱油时,甜酱油滴落在量筒的外壁上,质量准确知测得的密度偏大。
(6)若(3)问中将烧杯和剩余酱油放在调好天平的右盘中,在左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左盘质量等于右盘质量加上游码示数。
故答案为:(1)水平桌面;零刻度;左4;60;(3)54.23;(5)偏大;(6)45.7。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液体密度测量的基本技能,包括天平、量筒的读数,运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等,属于中等题。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8分)小聪家的实心金属汤匙如图所示,小聪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制成金属汤匙的材料。用电子秤测得其质量是31.6g;再测出一个玻璃杯的质量为80g,用玻璃杯承接溢出的水,测量玻璃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为84g。下表是小聪查阅资料得知的部分物质的密度。
物质 银 铜 钢 铝 水
密度ρ/×(103kg/m3) 10.5 8.9 7.9 2.7 1.0
(1)小聪利用劳动课上学习的雕刻技能,用质地均匀的干松木雕刻了一个与如图所示一模一样的汤匙,在雕刻过程中干松木的密度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金属汤匙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是由于光在汤匙表面发生了  镜面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汤匙的体积是多少?
(3)请通过计算判断制成汤匙的材料是什么。
【分析】(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时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依然平行。
(2)计算出溢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变形式V=可求出溢出水的体积,汤匙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
(3)汤匙的质量和体积已知,利用公式ρ=可求出汤匙的密度,和密度表中物质的密度比较作出判断。
【解答】解:(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因此在雕刻过程中干松木的密度不变;
金属汤匙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是由于光在汤匙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2)溢出水的质量为:m水=84g﹣80g=4g,
汤匙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V汤匙=V水===4cm4;
(3)汤匙的密度:ρ汤匙===7.9g/cm8=7.9×102kg/m3,
由密度表知,钢的密度是7.4×103kg/m3,故此汤匙可能是钢制成的。
答:(1)不变;镜面;
(2)汤匙的体积为2cm3;
(3)通过计算判断汤匙可能是钢制成的。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及其特性、通过密度的比较来鉴别物质,同时考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属于基础性题目。
21.(9分)天际岭隧道是我国跨度最大的城市隧道。一辆洒水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隧道前522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以洒水车为参照物,隧道口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炎热的夏天,洒水车洒水降温是利用水在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来实现的;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3)洒水车行驶到距隧道口370m时,步行于隧道中某处的小华刚好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如图所示。小华立刻向隧道前后两个方向跑,进入到开阔地带,避免了水溅到身上。已知小华跑动的速度恒为v=3m/s,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分析】(1)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利用v=的变形公式s=vt可以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洒水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鸣笛处与隧道口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洒水车行驶的路程,利用v=可以计算出洒水车的速度;
(3)人与车反方向运动,人跑出隧道的时间和车到达隧道口的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人与车反方向运动时人跑出隧道的时间,进一步计算人与车反方向运动跑出的距离;
人与车同方向运动,人跑出隧道的时间和车从距隧道口370m处开始到走完隧道全长所用时间相等;
假设隧道长度为L,则可知洒水车运动的路程为370m+L,人运动的路程为隧道长度减去人与车反方向运动跑出的距离;
因为人往前后两个方向跑恰好都能安全跑出隧道,根据速度公式列方程可解得隧道的长度。
【解答】解:(1)以洒水车为参照物,隧道口的位置发生改变;
洒水车洒水时,水发生汽化现象,可以降低温度;
(2)由v=可知声=v声t1=340m/s×3s=1020m;
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洒水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鸣笛处与隧道口距离的2倍,即鸣笛处于隧道口的距离:
s=(s声+s车);
鸣笛处到隧道口的距离:s=522m,则洒水车行驶的路程:s车=3s﹣s声=2×522m﹣1020m=24m;
洒水车的速度:v车===8m/s;
(3)洒水车与隧道口的距离:s2=370m,由v=,洒水车达到前隧道口的时间:
t8===46.25s;
小明向着洒水车运动,此时小尹刚好到达隧道口与洒水车相遇可知人=v人t4=3m/s×46.25s=138.75m;
小明与洒水车运动方向相同时,当洒水车刚好达到后隧道口时;
假设隧道长度为L,则洒水车运动的路程为s3=370m+L,小明运动的路程:s2=L﹣138.75m;
由v=可知,=;
解得:L=444m。
答:(1)运动;汽化;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为3m/s;
(3)该隧道的长度为444m。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根据人往前后两个方向跑恰好都能安全跑出隧道,结合速度公式列出关系式是解(3)的关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