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2(满分100分)(答案)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2(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2分)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下列成语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木己成舟 C.滴水成冰 D.破镜重圆
2.(2分)下列有关蜡烛燃烧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火焰外焰温度最低
B.蜡烛燃烧时火焰周围的石蜡会熔化
C.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D.吹灭蜡烛火焰会产生的白烟没有可燃性
3.(2分)下列仪器中不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4.(2分)小科看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科学视频,对相关的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5.(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O2中燃烧 B.取少量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称量NaCl
6.(2分)将密封好的薯片从平原地区带到高原地区时,包装袋鼓起。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数目增多 B.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间间隔变大
7.(2分)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D.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8.(2分)物质①过氧化氢;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高锰酸钾;④二氧化碳;⑤液氧中,含氧分子的是(  )
A.②④⑤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⑤
9.(2分)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
A.①③④ B.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①②③④
10.(2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SiO2 C.KClO3 D.HCl
11.(2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获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B.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2分)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质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13.(2分)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14.(2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B.结构: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
C.性质: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D.变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15.(2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2的常见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石灰石
B.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验证是否集满
D.干燥二氧化碳
16.(2分)空气的成分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A.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发生反应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7.(2分)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紫色——无色
18.(2分)关于化学上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归类 物质
A 缓慢氧化 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败
B 黑色固体 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
C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烧杯、蒸发皿
D 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碳酸氢铵、铜绿、高锰酸钾
A.A B.B C.C D.D
19.(2分)金属钨被广泛用于制造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这是因为钨除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还具有的性质是(  )。
A.密度大 B.硬度大 C.熔点高 D.延展性好
20.(2分)“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元素符号SI
C.单质硅由原子构成 D.硅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
二、填空题(共5题;共24分)
2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本次冬奥会中大量使用了氢能源。
(1)(2分)冬奥会比赛期间84.9%是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为历届冬奥会之最,清洁能源车采用氢气做燃料   。
(2)(2分)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22.(4分)如图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其中表示构成单质的分子是图   (填字母,下同),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   .
23.(4分)要获得某种物质,应当从富含这种物质的地方去寻找。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部分组分的沸点如下:
组分 氮气 氩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沸点
打开储存液态空气的钢瓶,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钢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
继续直接升温至约,逸出的气体是否为纯氧并说明理由     。
24.(6分)抗疫期间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解释是   ;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25.(6分)物质之间往往能相互转化,如水和氢气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转化为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30分)
26.(14分)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2)(4分)如果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如果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
(3)(2分)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
(4)(2分)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____(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5)(2分)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27.(16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2分)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4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 花的目的是   。
(4)(4分)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从图 1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若用图2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口   (选填“a"或"b" )端通入。
(5)(2分)小林用气密性良好的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他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的m1、m2、m3和V。
【实验中各操作均正确,氧气的密度为ρ(g·cm3)】
质量或体积
m1(KMnO4)/g
m2(试管)/g
m3(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V(量筒内收集的气体)/cm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V和ρ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是   。
四、计算题(共1题;共6分)
28.(6分)将100g含杂质的石灰石(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CaCO3)加入盛有200g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的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64.8g 试计算:
(1)(3分)生成气体的质量。
(2)(3分)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A.火烧赤壁是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木已成舟是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破镜重圆是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结合选项找出是否形成新物质即可
2.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A、蜡烛燃烧的火焰外焰温度最高。A答案错误;
B、蜡烛燃烧时火焰周围的石蜡会熔化。B答案正确;
C、蜡烛燃烧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C答案错误;
D、吹灭蜡烛火焰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有可燃性。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根据蜡烛燃烧的实验分析。
3.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A. 试管可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
B. 烧杯不可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符合题意;
C. 燃烧匙可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
D.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
4.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A红磷燃烧时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因为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状态是固态。所以描述是用烟。此项不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能用铁,因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只有在氧气浓度较大时才能燃烧。此项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能够说明氮气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项符合题意。
D如红磷不足,瓶内的氧气无法完全反应。会导致打开止水夹后,进入水的体积小于正常值。此项不符合题意。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5.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底装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A答案正确;
B、倾倒液体的正确操作是:打开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左手倾斜拿容器,口对口倒入液体。B答案错误;
C、读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答案错误;
D、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A、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分析;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6.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将密封好的薯片从平原地区带到高原地区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数目不变,分子体积、分子质量都不变。
故答案为:D。
根据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析。
7.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A答案错误;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答案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C答案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A、根据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分析;
B、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C、根据普通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分析;
D、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析。
8.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① 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
②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③ 高锰酸钾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不含氧分子;
④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
⑤ 液氧是液态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故含氧分子的是②⑤。
故答案为:B。
氧气中含有氧分子。
9.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杀菌。
故答案为:B。
根据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分析。
10.B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A.氧气是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硅是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氯酸钾是含氧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氢属于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氧化物是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结合选项判断
11.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A、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A答案错误;
B、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答案正确;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C答案错误;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青蒿素的组成,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分析。
12.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13g=7g,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7g;
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6g=4g;
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7g+4g=11g,故x的数值=20+11=31。
A. x的数值为20+11=3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甲、丁的质量比为7g:11g=7:11,若甲、丁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则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g:4g=7:4,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分析。
13.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故错误;
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故错误;
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
故选B.
观察图示可知,纵坐标表示收集到的氧气的质量,横坐标表示反应的时间;同时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反应时间稍长的是氯酸钾.我们据此判断各项的正确与否.
14.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B. 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C.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二者化学性质相同,故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Fe2O3,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根据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15.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A、取用块状药品,应该将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放在容器口,然后将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A答案错误;
B、石灰石和稀盐酸无法隔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答案错误;
C、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C答案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分析。
16.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A.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能与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是能与水,石灰水反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结合选项判断
17.C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加热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紫色——红色——紫色。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使石蕊变红色来解答。
18.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A 、铁生锈、人的呼吸和食物腐败都是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正确;
B、氧化铜、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的,正确;
C、试管和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要垫陶土网加热,错误;
D、碳酸氢铵、铜绿和高锰酸钾加热时都会分解,正确。
故答案为:C
A、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常见的黑色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
D、根据给出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19.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 金属钨 用于制作灯丝,除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还具有的性质是熔点高的特性。
故答案为: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20.B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核内质子数为14,说法正确,不符题意;
B、硅元素符号为,选项书写错误,符合题意;
C、单质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金刚石由原子直接构成,则硅由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不符题意;
D、地壳中所含元素前四位分别是氧、硅、铝、铁,说法正确,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B
A、根据硅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14分析;
B、根据元素符号“一大二小”分析;
C、根据金刚石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地壳中所含元素前四位分别是氧、硅、铝、铁分析。
21.(1)H2+O2H8O
(2)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1)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反应原理分析答案为H2。
(1)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分析;
(2)根据甲醛分解的原理分析。
22.C;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从微观示意图中可知,图A为化合物,图B为混合多,图C为单质,故表示构成单质的分子是图C;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A;
故答案为:C;A。
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23.木条熄灭;不是纯氧,是因为氧气和氩气沸点接近,逸出的氧气中含有氩气等物质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液态氧比液态氮的沸点低,打开液态空气的钢瓶,最先蒸发出的氮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钢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
逸出的气体不是纯氧,因为氧气和氩气沸点接近,逸出的氧气中含有氩气等物质。
根据液态氧,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分析;
根据氧气和稀有气体的沸点接近分析。
24.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C2H5OH+3O22CO2+3H2O;隔绝空气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所以温度计中汞柱会上升。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盖上灯帽后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火焰熄灭。
根据温度越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25.2H2O2H2↑+O2↑;分解反应;H和O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所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分别表示为:H、O。
根据水通电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氧气,“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分析。
26.(1)过氧化氢溶液/H2O2溶液;二氧化锰/MnO2
(2)D;B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瓶内没收集到氧气(合理即可)
(4)B
(5)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1)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是液体,所以加入的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加入的是固体,是二氧化锰。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故答案为:D;B;
(3)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但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方法不对,氧气易跑出,使集气瓶内根本没收集到氧气或装置漏气。
(4)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不需加热,节约能源;
故答案为:B。
(5)分液漏斗的作用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当装置A中反应剧烈时,可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控制反应的剧烈程度,而用体积小的锥形瓶无法控制反应,有可能会由于容积小而导致爆炸;加热反应物则会加剧反应;
故答案为:A。
(1)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是液体,所以加入的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加入的是固体,是二氧化锰;
(2)根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分析。
(3)根据实验的步骤结合实验的现象分析原因。
(4)从用过氧化氢溶液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分析。
(5)根据减慢过氧化氢的滴加速度,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27.(1)长颈漏斗;锥形瓶
(2)C
(3)KMnO4K2MnO4+MnO2+O2(合理即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合理即可)
(4)F;b
(5)m1+m2=m3 +ρV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1)①长颈漏斗;②锥形瓶;
(2)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原因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4)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择排水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应该从导管b端进入;
(5)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V和ρ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是m1+m2=m3 +ρV。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
(2)根据分液漏斗能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
(5)根据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分析。
28.(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烧杯里物质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4.0(44.0%)
主观题(占比) 56.0(56.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1(75.0%)
主观题(占比) 7(25.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20(71.4%) 40.0(40.0%)
填空题 5(17.9%) 24.0(24.0%)
实验探究题 2(7.1%) 30.0(30.0%)
计算题 1(3.6%) 6.0(6.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5.0%)
2 容易 (14.3%)
3 困难 (10.7%)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蜡烛燃烧实验 2.0(2.0%) 2
2 单质和化合物 4.0(4.0%) 22
3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16.0(16.0%) 27
4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2.0(2.0%) 18
5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0(2.0%) 16
6 氧气的工业制法 4.0(4.0%) 23
7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2.0(2.0%) 5
8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2.0(12.0%) 6,7,14,24
9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6.0(6.0%) 25
10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2.0(2.0%) 7
11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4.0(4.0%) 14,20
12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4.0(4.0%) 11,14
13 水的净化 2.0(2.0%) 9
14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2.0(2.0%) 17
15 药品的取用 2.0(2.0%) 5
16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4.0(4.0%) 1,14
17 氧气的收集方法 30.0(30.0%) 26,27
18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2.0%) 15
19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4.0(4.0%) 21
20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2.0(32.0%) 13,26,27
21 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16.0(16.0%) 27
2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0(8.0%) 13,28
23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2.0(2.0%) 10
24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4.0(14.0%) 12,25,28
25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0(2.0%) 11
26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0(2.0%) 7
27 空气的组成 4.0(4.0%) 23
28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6.0(6.0%) 25
29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6.0(16.0%) 27
30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2.0(2.0%) 8
31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2.0(2.0%) 20
32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2.0(2.0%) 12
33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4.0(4.0%) 23
34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22.0(22.0%) 3,5,18,27
35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4.0(4.0%) 21
36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0(2.0%) 16
37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0(2.0%) 4
38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2.0(2.0%) 19
39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2.0(2.0%) 13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三)化学部分(含解析)

下一篇:专题02+完形填空(含解析)--2023-2024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