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同步学习中考真题练(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学习中考真题练(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
1.已知物质R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取一定质量的R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R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8.0 g
B.所取R质量的最小值为1.6 g
C.R可能是酒精()
D.若R为和的混合物,则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2.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
B.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D.参加反应的 与 的微粒个数比为2:3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
3.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
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可能是单质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
(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
6.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8.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丙、5.4g丁和2.8g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4.6g B.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甲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若使生成的戊充分氧化,至少还需乙3.2g
(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0 16 0 2
反应中的质量/g 7 8 a 2
反应后的质量/g b 0 22 c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1 B.丁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b=3
(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
8.《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黏土烧制砖的过程,如图所示为该过程中某反应的示意图(其中“”“ ”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微粒X中
A.只含有 B.一定含有和
C.一定含有和 D.一定含有、和
(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
9.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质量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7 20 1 3
反应后质量/g 3 5 x 32
A.x=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4∶15
(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
10.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
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
11.处理汽车尾气时,使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
12.口罩中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Y、Z在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
13.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二、多选题
(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
14.硫酸铝固体分解得到的活性Al2O3可作为工业催化剂载体。取33.3g于坩埚内,隔绝空气灼烧。在热分解过程中,热重分析仪记录的数据如下图(已去除坩埚的质量),已知425℃前减少的均为结晶水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Al2O3受热都易分解
B.加热至M点时固体质量减少19.8g
C.图中N点物质化学式为
D.图中a=5.1
三、选择题组
(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大气臭氧层是地球的太阳镜,能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大气平流层中同时发生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经过漫长时间形成臭氧层。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15.下列有关空气、氧气和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氧气 B.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C.葡萄糖在人体内的缓慢氧化需要氧气 D.氧气比臭氧更容易吸收太阳紫外线
16.关于反应箱中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C.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D.原子总数保持不变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黄、硝酸钾、木炭,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17.下列相关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C
18.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钾 B.——硝酸根离子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氮分子
19.下列关于黑火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火药爆炸时产生大量气体 B.黑火药爆炸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C.黑火药爆炸时可能有生成 D.黑火药保存时应该远离火源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填空题
(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
20.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氧气变成液氧的微观示意图,在此变化前后分子 ,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图2是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变成臭氧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在丙中补充1个 (填“A”或“B”)。变化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A. B.
(3)结合(1)和(2)的分析可总结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
(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
21.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该运载火箭使用液氢、煤油等物质作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氢和煤油作燃料利用的化学性质是 。与煤油相比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煤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知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
22.2023年4月,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彩绘的研究中发现了绝美“中国紫”。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绿(一种铜锈)、硫酸钡和一氧化铅等。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氧原子 。
(2)二氧化硅的化学式 。
(3)一氧化铅(PbO)中Pb的化合价 。
(4)O2、H2O、Cu、X共同作用生成铜锈【Cu2(OH)2CO3】,X中一定含有 元素。
(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
2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研究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构成水分子的微粒是氢原子和 。海水晒盐时,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结构 (填“发生”或“没有”)改变。
(2)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①钠原子转变为钠离子时,发生变化的是 (填“质子数”或“电子数”)。
②x的数值为 。
(3)氯化镁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4)工业可利用反应(熔融)制取Mg。单质X的化学式为 。
(5)NaCl可用作雪天道路抗冻剂。冰水混合物中,水与冰会发生水分子交换。0℃时,水与冰发生交换的水分子数目相等,该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向冰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水分子交换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水分子交换的角度解释NaCl降低水凝固点的原理: 。

(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
24.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通过沉降、过滤可除去水中的 杂质,利用活性炭的 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实验室通过 可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可证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见的 。
(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
25.利用化学方法可消除家居装修过程中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图中表示甲醛分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
(2)甲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
26.乙醇常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炔(化学式为C2H2)也可用作燃料,当氧气不足时,乙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质量的乙炔燃烧生成了3.3g二氧化碳、0.9g水和mg一氧化碳,则m的数值为 。
(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
27.叩问天穹,化学助力。
(1)万户飞天:明代万户飞天时用黑火药(含有硫、木炭和硝酸钾)作火箭燃料。黑火药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卫星发射: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制造人造卫星常用到钛合金,工业制取钛()的一种方法:,式中x为 。
(3)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燃料之一偏二甲肼()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
(4)探月探火:近日“祝融号”火星车发现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为星际移民的能源供给提供了可能。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
28.近年,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室无需任何植物,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其中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根据该图回答:

(1)生成物丙、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
29.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正在加快氢能、新技术储能、可控核聚变等颠覆性技术攻关及其工业化,为宜居地球和绿色地球贡献中国力量。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其燃烧后的产物为水,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电解水制氢,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 (填“”或“”)。
(2)工业上一种制取的方法为,其生成物和在一种新型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模型示意图如图,从该示意图可以判断生成物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 。

(3)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的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循环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该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合金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发生反应: ,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并释放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
3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氢气是由 构成的(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②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 不同;
④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示意图如下,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丙和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甲 乙 丙 丁

(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
31.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镓是第一种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证实的元素。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69.72”表示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2)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和另一种化合物。制备氮化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通过光催化剂可将、转化为和一种气体单质(如图)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 。
(4)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序号)。
① ②H-O-H ③ ④
五、实验题
(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
3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 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
(3)C实验 (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故参加反应的R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为4.4g+3.6g=8.0 g,故A正确;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相等,则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则R质量的最小值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4g,所取R质量的最小值为:1.2g+0.4g=1.6 g,故B正确;
C、综上分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R不可能是酒精,故C错误;
D、若CO 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故D正确。
故选C。
2.A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有1个水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图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甲酸分子和1个氧分子。
【详解】A、由图示可知,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正确;
B、根据甲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16×2)=6:1:16可知,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C、生成物中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甲酸分子和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的 与 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42%-40%-10%=8%,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70%-42%):(14%-8%)=14:3,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物质乙的质量=7.6g+2.0g+0.2g 3.2g 5.8g 0.4g=0.4g。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0.4g,反应后质量减少,由图可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也减少,所以甲和乙是反应物,选项正确;
B、由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是反应物,物质丙和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即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则生成物丙不一定是化合物,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0.4g,即x=0.4g,选项正确;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2.0g 0.4g):0.4g=4:1,选项正确,故选B。
5.A
【分析】由于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20+3+5+3=3+3+x+11,解得x=14,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20g-3g=17g,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故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增加了14g-5g=9g,故丙是生成物;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11g-3g=8g,故丁是生成物;所以该反应为甲分解生成丙和丁。
【详解】A、由分析可知,x=14,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故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分解生成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中的反应物,所以甲不可能是单质,故C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9g:8g=9:8,若生成的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由于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不能确定,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不能确定,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8.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丙、5.4g丁和2.8g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4.4g+5.4g+2.8g-8.0g=4.6g,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因为碳元素、氢元素都来自甲,故甲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g+1.2g):0.6g=4:1,故B说法正确;
C、由A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由B可知,甲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1.2g=3.6g,甲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6g,2.4g+0.6g=3.0g<4.6g,故甲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说法正确;
D、生成的戊为CO,一氧化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设2.8g一氧化碳充分氧化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1.6g,故若使生成的戊充分氧化,至少还需乙1.6g,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7.A
【分析】由于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10g+16g+0g+2g=7g+8g+ag+2g=bg+0g+22g+cg,解得a=11,b+c=6,由表中数据可知,丁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c=2,所以b=6-2=4。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4g=6g,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增加了22g-0g=22g,故丙是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丙。
【详解】A、由分析可知,a=11,故A说法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丁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B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丙,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b=4,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8.B
【详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微粒X中一定含有和;
答案:B。
9.C
【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根据题意,甲反应后减少的质量是17g-3g=14g即反应了14g,乙反应后减少的质量是20g-5g=15g即反应了15g,丁反应后增加的质量是32g-3g=29g即生成了29g,故反应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丁生成的质量,因此丙的质量不会变化,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丙的质量不变,因此x=1,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C、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与该反应无关,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4∶15,选项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a点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故容器内其余气体(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浓度为85%,故氮气体积分数小于85%,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故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曲线图可知:反应停止时,容器内剩余3%体积分数的氧气,由于红磷足量,故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故C正确,符合题意;
D、由曲线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18%,且不是质量分数,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物是CO、NO,生成物是CO2、N2,则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反应前是CO、NO,反应后是CO2、N2,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元素为C、N、O,反应后元素为C、N、O,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原子为C、N、O,反应后原子为C、N、O,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A、分析图示,X的化学式为 C3H8;错误;
B、反应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错误;
C、分析图示,Y只含有氢元素,燃烧产生水,Z含有碳、氢元素在 O2 中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则产物不相同;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正确;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C、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正确;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正确。故选B。
14.CD
【详解】A、在温度为1025℃后,最终分解产物是氧化铝,随后温度升高、氧化铝不再分解,故氧化铝受热不易分解,不符合题意;
B、初始的质量为33.3g,M点时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9.8g,故加热至M点时固体质量减少33.3g-19.8g=13.5g,不符合题意;
C、加热至N点时固体质量减少33.3g-17.1g=16.2g, 33.3g中结晶水的质量为,题干中叙述“已知425℃前减少的均为结晶水的质量”,故N点物质是完全失去结晶水后生成的,符合题意;
D、33.3g中铝元素的质量为,氧化铝中含有2.7g铝元素,故a=5.1,符合题意;
故选CD。
15.C 16.C
【解析】15.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A不正确;
B、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不正确;
C、葡萄糖在人体缓慢氧化的反应可表示为: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所以葡萄糖在人体内的缓慢氧化需要氧气。C正确;
D、大气臭氧层是地球的太阳镜,能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所以氧气不如臭氧容易吸收太阳紫外线。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箱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箱中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元素种类保持不变;原子总数保持不变。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变化。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A正确;
B、元素种类保持不变。B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变化。分子总数不是保持不变。C不正确;
D、原子总数保持不变。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7.B 18.D 19.B
【解析】17.A、硝酸钾由钾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B、CO2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C、硫化钾由钾元素和硫元素组成,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D、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B。
18.A、K2S是硫化钾,不是硫酸钾,选项错误;
B、硝酸根离子的符号为,选项错误;
C、标注化合价时,应在化合物对应元素的正上方标注,且应在数字前标注正负号,故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应表示为:,选项错误;
D、氮分子的化学式为N2,选项正确。
故选D。
19.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黑火药爆炸时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所以黑火药爆炸时产生大量气体,说法正确;
B、黑火药爆炸后生成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质量降低,说法错误;
C、因为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黄,所以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硫,说法正确;
D、黑火药易爆炸,为了保证安全黑火药保存时应该远离火源,说法正确。
故选B。
20.(1)种类不变
(2) A
(3)最小粒子
【详解】(1)氧气变成液氧,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在此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故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①由图可知,每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故臭氧的化学式为:O3;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6个O,反应物中含4个O,故反应物中还应补充2个O,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应在丙中补充1个氧分子。
故选A;
(3)结合(1)和(2)的分析可总结出,氧气变成液氧,由于分子种类不变,故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变,氧气变成臭氧,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化学性质改变,故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1.(1) 可燃性 产物是水,清洁或热值高等
(2)C、H##H、C
【详解】(1)液氢和煤油作燃料利用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与煤油相比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物是水,清洁或热值高等;
(2)煤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只能提供氧元素,推知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
22.(1)4O
(2)SiO2
(3)
(4)C
【详解】(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氧原子表示为4O;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
(3)一氧化铅(PbO)中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则一氧化铅中Pb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一氧化铅(PbO)中Pb的化合价表示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铜锈【Cu2(OH)2CO3】中含有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反应物O2、H2O、Cu中含有铜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表示为C。
23.(1) 氧原子##O 没有
(2) 电子数 8
(3) +2价、-1价 0
(4)
(5)冰交换到NaCl溶液中的水分子数目比NaCl溶液交换到冰中的水分子数目多
【详解】(1)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此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2)①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时易失去一个电子转变为钠离子,发生变化的是电子数;
②如图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17=2+x+7,x=8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即啊,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4)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Mg,2个Cl,反应后有1个Mg,故X的化学式是Cl2;
(5)如图所示,冰交换到NaCl溶液中的水分子数目比NaCl溶液交换到冰中的水分子数目多,因此NaCl可用作雪天道路抗冻剂。
24.(1) 难溶性 吸附 蒸馏
(2) 氢、氧 溶剂
【详解】(1)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到纯水,可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该反应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25.(1)A
(2)6:1
(3)CH2O+O2CO2+H2O
【详解】(1)由甲醛的化学式CH2O可知,一个甲醛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图中符合这个结构的是A物质,所以A可以表示甲醛分子的结构,故填:A;
(2)甲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6:1,故填:6:1;
(3)甲醛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故填:CH2O+O2CO2+H2O。
26. 0.7
【详解】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0.9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乙炔的质量为,碳元素的质量为,3.3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m的数值为0.7。
27.(1)混合物
(2)4
(3)2:7
(4)
【详解】(1)根据黑火药含有硫、木炭和硝酸钾,属于混合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钠原子、钛原子、氯原子个数分别为4、1、4,反应后钠原子、钛原子、氯原子个数分别为x、1、x,故x=4;
(3)偏二甲肼( C2H8N2 )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8:(14×2)=2:7;
(4)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1)H2O
(2)1:3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1)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生成物丙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生成物丁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生成物丙、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2O;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1:3。
29.(1)
(2)1:1
(3)H2O
(4)MgH2+2H2O═Mg(OH)2+2H2↑
【详解】(1)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种新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H2O+CH3OH,所以生成物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分析图可知,此反应是水在光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该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4)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30.(1)氢分子
(2) Ne##氖原子 失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
【详解】(1)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物质;
(2)根据图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
①当原子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若电子层数目不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8,才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则上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Ne;
②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则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则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
③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④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O2-,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Al3+,所以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3)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示意图如下,可知甲为甲烷,乙为氧气,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1)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
(2)
(3) O2 1:1
(4)④
【详解】(1)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69.72”表示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2)GaCl3 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和另一种化合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另一种化合物为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有H、O、C元素,生成物中有C、H元素,所以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根据物质的结构,①②③中没有“过氧基”的结构(-O-O-),④中有“过氧基”的结构(-O-O-),故④可作杀菌消毒剂。
32.(1)燃着的木条
(2)过滤
(3)不能
(4)偏大
(5)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详解】(1)A实验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氢气可以用点燃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产生氢气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氧气处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
(2)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其主要作用是过滤;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可燃物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水倒吸进入锥形瓶,要使氧气消耗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生成物就不能是气体,否则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用木炭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如图为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若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5)E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所以小气球的作用是: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课题1爱护水资源-2023-2024九年级化学同步学习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下一篇:课题2氧气(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同步学习中考真题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