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港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黄石港区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2.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3. 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B.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C. 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4. 观察身边的物理,下列估测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教版八上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5cm
B.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C.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D. 百米赛跑世界纪录是9.58s
5.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速度为 1m/s,乙车速度为 2m/s
C. 经过 6s,甲、乙两车相距 2m
D. 经过 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
6. 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 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
C. 在煮鸡蛋时,水沸腾后,用小火和大火效果一样
D. 温度计只能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
7.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熔化的冰,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 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 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8. 如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B. 图乙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C. 实验器材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的
D. 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9.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用手捂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会变得不完整
C.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D. 给此凸透镜“戴上”近视镜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0.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11.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荫”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句中的“露”是由于水汽化形成的
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2. 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m,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瓶底的面积为S,然后倒出部分液体(约小半瓶,正立时近弯处),测出液面高度L1,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L2,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11小题,共56分)
13. 在“预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上,主持人小明用光路图来解释“水池变浅”的道理:池底A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进入B点的人眼,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14. 小明在小区道路晨跑,在转弯处通过镜子M(可看作平面镜)看到了汽车(如图甲所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自身安全。图乙为转弯时的光路图,其中A是小明的眼睛,B为行驶的汽车,请作出小明看到汽车的光路图。
15. (1)学生在课堂上能听到教师讲课声音,是由______传播的;
(2)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3.26,那么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16. 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
(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______;
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 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 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
(2)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______s;(空气中声速340m/s)
(3)若列车突然发生火灾,按照在学校进行火灾逃生演练的要求,应该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毒有害的空气密度较______(选项:A大、B小)。
17. 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比灯的实际位置______(选项:A高、B低);走进湿地公园,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______(选项:A反射、B吸收)绿光;通常情况下,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木草、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______(选项:A红外线、B紫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
18. 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19. 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屏是由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大小相等的矩形面连接而成的,F可绕接缝转动,垂直于平面镜。
(1)实验时,入射光线紧贴平面E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F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如果将F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则F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甲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__________两侧;
(3)从小华在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中,_________________;
(4)使入射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进行多次实验,均可观察到反射光逆着的方向射出。实验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中,___________________。
入射角
反射角
20. 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除了温度计,还需______;
(2)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格中所示),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
状态 固态 a
(4)表格中a处应填______,由数据可知,冰是______(选项A晶体、B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______(选项:A需要、B不需要)吸热;
(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一样碎的冰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保证碎冰受热均匀),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了不同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______;
A.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比小华的高
B.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少
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
(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和小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丁所示(环境温度低于0℃);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21.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项:A右、B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密度为______;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选项:A偏大、B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总质量为;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
22. 黄阳一级公路是黄石到阳新的重要交通干线,该公路全长约50公里,其中跨大冶湖的桥长约4km,设计速度为80km/h。求:
(1)一辆小汽车以设计速度匀速通过大治湖桥需要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2)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开始刹车,又经过2s滑行10m后停止,则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 学完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天平和杯子测一个小铝球的密度,并通过计算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步骤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为54g,将小铝球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完全浸没后,测得溢出水后的总质量为204g。(ρ水=1.0×103kg/m3,ρ铝=2.7×103kg/m3)请同学们帮小明计算:
(1)小铝球的体积;
(2)小铝球的密度;
(3)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黄石港区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超声波属于声,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项错误;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项错误;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项错误;
D.人是靠声带振动发声,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项正确.
2.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图中手按压古筝不同位置的弦时,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利用放大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
C.丙图中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丁图中的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B.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C. 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AB.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A、B不符合题意;
CD.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 观察身边的物理,下列估测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教版八上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5cm
B.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C.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D. 百米赛跑世界纪录是9.58s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教版八上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故A符合题意;
B.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合,故B不符合题意;
C.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不足一分钟,故C不符合题意;
D.百米赛跑世界纪录,目前是博尔特创造的9.58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速度为 1m/s,乙车速度为 2m/s
C. 经过 6s,甲、乙两车相距 2m
D. 经过 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示知,甲车的路程保持不变,处于静止,乙车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车静止,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知,6s时,甲离原点的距离为10.0m,乙的路程为12.0m,所以甲、乙的距离
s=s乙-s甲=120m-10.0m=2.0m
故C符合题意;
D.甲一直在10.0m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经过5s,甲通过的路程为0,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 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
C. 在煮鸡蛋时,水沸腾后,用小火和大火效果一样
D. 温度计只能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使温度降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使菜窖温度升高,防止菜冻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煮鸡蛋时,水沸腾后,水温不变,用小火和大火效果一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计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气体温度计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熔化的冰,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 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 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正在熔化的冰,温度不变,但它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升高,故A错误;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时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故B正确;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变成了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故D错误。
故选B。
8. 如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B. 图乙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C. 实验器材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的
D. 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答案】A
【解析】
【详解】AB.沸腾前,上方水温低,气泡上升时,内部的气体和少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因而体积变小,气泡变小;沸腾时,水大量汽化,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且上升过程中水压变小,所以气泡变大。所以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是沸腾时的现象,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故A正确,B错误;
C.为确保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实验器材是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的,故C错误;
D.水的沸点在100℃左右,所以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故D错误。
故选A。
9.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用手捂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会变得不完整
C.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D. 给此凸透镜“戴上”近视镜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2)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只会影响像的亮度,不影响像的完整性;
(3)光路具有可逆性,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也可以成像;
(4)近视镜是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据此分析像距的变化.
【详解】A. 读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 用手遮住凸透镜上半部,透过的光减少,像会变暗,但在光屏上烛焰的像仍会是完整的,故B错误;
C.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因为光路具有可逆性,在光屏上依旧可以成像,故C错误;
D.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一片“近视眼镜”,则由于对光线的发散,像将远离凸透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故D正确.故选D.
10.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大小将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将不动,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与平面镜成45°角,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镜面也成45°角,所以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故D正确为答案.
11.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荫”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句中的“露”是由于水汽化形成的
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荫”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句中的“露”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光的色散想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CD。
12. 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m,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瓶底的面积为S,然后倒出部分液体(约小半瓶,正立时近弯处),测出液面高度L1,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L2,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液体的质量为m,空心的体积
液体体积
瓶子容积
液体密度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11小题,共56分)
13. 在“预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上,主持人小明用光路图来解释“水池变浅”的道理:池底A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进入B点的人眼,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答案】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C点是人眼看到池底A点的像,所以连接BC,BC与液面的交点设为O点,即O点为入射点,OB为折射光线,过O点作垂直液面的一条虚线,即法线,连接AO,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OB与法线的夹角即为折射角,标出r,如图所示:
14. 小明在小区道路晨跑,在转弯处通过镜子M(可看作平面镜)看到了汽车(如图甲所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自身安全。图乙为转弯时的光路图,其中A是小明的眼睛,B为行驶的汽车,请作出小明看到汽车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B的像点B′,连接AB′,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OA为反射光线,连接BO,画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15. (1)学生在课堂上能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播的;
(2)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3.26,那么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空气 ②. dB ③. 变大
【解析】
【详解】(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在课堂上能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2)[2][3]城市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主要是监测噪声的响度大小,提醒人们减弱噪声,显示屏上数字的单位是分贝(dB);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更大,显示屏上的数字将变大。
16. 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
(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______;
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 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 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
(2)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______s;(空气中声速340m/s)
(3)若列车突然发生火灾,按照在学校进行火灾逃生演练的要求,应该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毒有害的空气密度较______(选项:A大、B小)。
【答案】 ①. C ②. 4 ③. B
【解析】
【详解】(1)[1]坐在复兴号列车上的小明看到和谐号动了,说明复兴号与和谐号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复兴号运动的结果,可能是和谐号运动的结果,还可能是两车都在运动,但运动方向不同,或是运动方向相同,运动速度不同。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设列车静止在隧道口,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则听到的鸣笛时间为t=5s,列车从进入隧道口开始鸣笛持续5s,列车行驶的距离为
s=vt=68m/s×5s=340m
声音传播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实际列车第5s末鸣笛声到达隧道另一端则少用的时间,所以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
(3)[3]发生火灾时,含有毒有害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根据,密度变小,会上升,所以应该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
17. 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比灯的实际位置______(选项:A高、B低);走进湿地公园,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______(选项:A反射、B吸收)绿光;通常情况下,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木草、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______(选项:A红外线、B紫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
【答案】 ①. A ②. A ③. A
【解析】
【详解】[1] 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路灯反射的光线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进入人眼,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去看看到的就是比实际位置高的路灯的虚像。
[2] 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反射的绿光进入人眼,吸收了其它色光。
[3] 红外线的热效应强,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所以夜晚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草木、岩石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
18. 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答案】 ①. 凸 ②. 照相机 ③. 远离
【解析】
【详解】[1][2]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图中汽车的像逐渐减小,说明汽车远离摄像机镜头,像距减小。
19. 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屏是由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大小相等的矩形面连接而成的,F可绕接缝转动,垂直于平面镜。
(1)实验时,入射光线紧贴平面E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F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如果将F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则F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甲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__________两侧;
(3)从小华在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中,_________________;
(4)使入射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进行多次实验,均可观察到反射光逆着的方向射出。实验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中,___________________。
入射角
反射角
【答案】 ①. 同一平面内 ②. 法线 ③.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 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
【详解】(1)[1]如果将F向后转动一定角度,此时矩形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则F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2]从图甲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3]从小华在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4]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使入射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均可观察到反射光逆着的方向射出,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互换。
20. 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除了温度计,还需______;
(2)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格中所示),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
状态 固态 a
(4)表格中a处应填______,由数据可知,冰是______(选项A晶体、B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______(选项:A需要、B不需要)吸热;
(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一样碎的冰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保证碎冰受热均匀),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了不同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______;
A.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比小华的高
B.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少
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
(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和小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丁所示(环境温度低于0℃);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答案】 ①. 秒表 ②.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③. -4 ④. 固液共存态 ⑤. A ⑥. A ⑦. BC ⑧. C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
(2)[2]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上数字上小下大,为零下温度,所以其示数为-4℃。
(4)[4][5][6]由表格数据可知,从第2min开始,持续吸热,冰的温度保持在0℃不变,即熔点为0℃,故冰是晶体,熔化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故表格中a处应填“固液共存态”。
(5)[7] A.由图丙可知,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与小华的一样高,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少,则小明用的冰先熔化,与图像一致,故B符合题意;
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由于外焰的温度比内焰的温度高,小明的碎冰升温就快,故C符合题意;
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由于加热装置没有变化,不会改变冰从加热到熔化所需要的时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6)[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试管中冰的温度也是0℃,而环境温度低于0℃,此时试管中的冰得不到热量,则试管中的冰一点也没有熔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项:A右、B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密度为______;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选项:A偏大、B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
【答案】 ①. B ②. ③. A ④.
【解析】
【详解】(1)[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端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给左端增重,使天平平衡。
(2)[2]如图甲所示,衡量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的刻度为2.0g,所以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如图乙所示,量筒分度值为,示数为,即酱油的体积为,所以烧杯中酱油的密度为
(3)[3]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内有残留,所以酱油的体积会偏小,根据可知会使测得的酱油密度偏大。
(4)[4]依题意可知,酱油和水的体积相同,即。根据,水的体积为
所以酱油的密度为
22. 黄阳一级公路是黄石到阳新的重要交通干线,该公路全长约50公里,其中跨大冶湖的桥长约4km,设计速度为80km/h。求:
(1)一辆小汽车以设计速度匀速通过大治湖桥需要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2)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开始刹车,又经过2s滑行10m后停止,则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2)
【解析】
【详解】解:(1)小汽车以设计速度匀速通过大治湖桥需要的时间大约为
(2)反应距离为
则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答:(1)一辆小汽车以设计速度匀速通过大治湖桥需要的时间大约为;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3. 学完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天平和杯子测一个小铝球的密度,并通过计算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步骤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为54g,将小铝球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完全浸没后,测得溢出水后的总质量为204g。(ρ水=1.0×103kg/m3,ρ铝=2.7×103kg/m3)请同学们帮小明计算:
(1)小铝球的体积;
(2)小铝球的密度;
(3)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
【答案】(1)30cm3;(2)1.8×103kg/m3;(3)是空心的,10cm3
【解析】
【详解】解:(1)铝球排水的质量
由得,铝球的体积
(2)小铝球的密度
(3)由得,铝球中铝的体积
V铝<V球,所以铝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体积为
答:(1)小球的体积是30cm3;
(2)小铝球的密度为1.8×103kg/m3;
(3)该铝球是空心球,空心部分为10cm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黑龙江省2023-2024物理九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专题03 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点讲解与典型题解析(巅峰突破)2024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项复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