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2(云南昭通)(答案)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2(云南昭通)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5分)
1.(2分)下列变化与“蜡烛熔化”属于同种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木材燃烧 C.水果榨汁 D.光合作用
2.(2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
3.(2分)下列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2分)“生命因我而充满活力,烟花因我而绚丽多彩。”其中的“我”是指(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5.(2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6.(2分)用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擦拭物体表面时,能闻到乙醇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7.(2分)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8.(2分)磷灰石陶瓷性质优良,可制造人造骨和人造假牙。这里的“磷”指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9.(2分)2023年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
C.选用节水龙头 D.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
10.(2分)鉴别硬水和软水最简易的方法是(  )
A.加肥皂水 B.观察颜色 C.加食盐水 D.闻气味
11.(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2.(2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13.(2分)现将8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8gA完全反应后生成6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14.(2分)亲朋好友聚会时喜欢吃烧烤,人们在很远就能闻到烧烤的香味。常见的烧烤炉有木炭型、电器型和红外线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烤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B.木炭属于化合物
C.木炭烧烤对环境无污染 D.“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很小
15.(2分)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装置Ⅰ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或医用注射器代替来控制反应速率
C.装置Ⅱ、Ⅳ组合可用于制取氧气
D.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16.(3分)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17.(3分)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着火,可以用湿抹布盖灭
B.秋收后,焚烧秸秆,便于耕地
C.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
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8.(3分)小科观看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科学视频后深刻理解了其中的科学知识。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以使火焰更旺
B.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扇动时带来大量的空气
C.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要迅速用水灭火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9.(3分)2021年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瓷器等重要文物,其中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有关这些文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铜耐腐蚀 B.青铜属于混合物
C.青铜的硬度大于铜或锡 D.青铜和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材料
20.(3分)铜锌合金颜色酷似黄金,不法分子用来做假黄金。下列不能区分真假黄金的方案是(  )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入盐酸中
C.放入NaNO3溶液中 D.放入AgNO3溶液中
二、填空与简答(共5题;共33分)
21.(3分)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1)(1分)化石燃料是   (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1分)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3)(1分)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6分)归纳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框图整理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整理方法。小明同学归纳了有关二氧化碳的转化知识关系图(如图 1 所示):
(1)(1分)图 1 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
(2)(1分)图 1 物质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3分)按照如图 2 所示操作,可观察到   (填“上”或“下”)层的烛火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   ,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   。
(4)(1分)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
23.(10分)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24.(8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图甲中D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
(2)(4分)图甲中A所表示微粒的符号是   。B、C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   相同;
(3)(2分)图乙为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5.(6分)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缺锌者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保健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相对分子质量为455)。请回答:
(1)(2分)葡萄糖酸锌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2)(2分)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3)(2分)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那么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   mg。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26.(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1)(1分)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分)【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3)(1分)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1分)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填强”或“弱”)。
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
(5)(2分)【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①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或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和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6)(1分)【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27.(7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1分)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2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3)(1分)用装置B与E制取并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正确的操作是   ;
(4)(1分)用F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
(5)(2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主要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收集并验满气体;③装入药品;④组装仪器。
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实验后用过滤法回收二氧化锰,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
四、计算题(共1题;共8分)
28.(8分)现有10g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求:
(1)(2分)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6分)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 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A. 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故错误;
B. 倾倒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
C. 液体加热时,试管要倾斜,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手握长柄,故正确;
D. 量9.5mL液体应该选用10mL量筒,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B、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C、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操作分析。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3.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体积分数约占78%,
故答案为:A。
分析: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39%,二氧化碳约占0.031%,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4.A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也可以帮助烟花燃烧,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气体的性质分析
5.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在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6.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我们能闻到乙醇气味,是因为气味中含有的乙醇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
答案: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7.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8.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 这里的“磷”是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磷”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分析:根据元素、分子、原子、单质定义分析。
9.D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A. 用淘米水浇花,节约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B. 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 ,节约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C. 选用节水龙头,节约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D. 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会浪费水资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分析。
10.A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硬水软水可利用加肥皂水观察产生泡沫多少来鉴别,观察颜色、加食盐水、闻气味都不能鉴别硬水和软水;
故选A。
分析:根据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分析。
11.D
知识点:水的组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A、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可知,“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由分子的定义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
C、由原子的定义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分子是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原子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和原子的特点、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12.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A. 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微粒观: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D. 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水的化学式、性质;分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13.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8gA完全反应后生成6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6g+4g-8g=2g,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8g:2g=4:1。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A 的质量,再计算。
14.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A. 烤盘能给食材加热,说明烤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故正确;
B. 木炭为碳单质,属于单质,故错误;
C. 木炭烧烤会生成大量烟,会对环境污染 ,故错误;
D.“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烤盘能给食材加热分析。
B、根据木炭为碳单质分析。
C、根据木炭烧烤会生成大量烟分析。
D、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析。
15.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A、装置Ⅰ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A答案正确;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或医用注射器代替来控制反应速率。B答案正确;
C、装置Ⅱ、Ⅳ组合不能用于制取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采用向上空气法收集。C答案错误;
D、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
16.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A、①是由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碳的化合价升高了,碳元素被氧化,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说法不符合题意。
B、②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因此不能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说法符合题意。
C、③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说法不符合题意。
D、④是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可通过高温煅烧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来实现;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互转化、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原理,以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题的关键。
17.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A. 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着火,可以用湿抹布盖灭,故正确;
B. 秋收后,焚烧秸秆,会生成大量的烟尘,可能会污染空气,故错误;
C.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但是在纯氧中铁会燃烧,故错误;
D.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焚烧秸秆,会生成大量的烟尘分析。
C、根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但是在纯氧中铁会燃烧分析。
D、根据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变化不大分析。
18.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A、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正确;
B、用扇子扇煤炉,增大了氧气的量,使火焰更旺,正确;
C、做实验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该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进行分析;
B、增大氧气的量,可以促进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19.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A. 青铜是一种合金,合金耐腐蚀,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青铜是一种合金,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金属制成合金后硬度变大,青铜是铜、锡合金,青铜的硬度大于铜或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青铜属于金属材料,氧化铜不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
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20.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A、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变成黑色;黄金和氧气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金和盐酸不反应,可以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铜、锌、金与硝酸钠都不能反应,不能区分,故C符合题意;
D、铜、锌都能置换出银,金不能置换出银,可以区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铜和锌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21.(1)不可
(2)太阳能(合理即可)
(3)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1)化石燃料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补充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3)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分析:(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新能源的种类分析。
(3)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2.(1)①
(2)CO2
(3)下;大;灭火
(4)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1)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由图可知,变化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②③④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的为①。
(2)图中,只有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CO2。
(3)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可观察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也不助燃,则可用于灭火。
(4)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分别分析各物质的元素组成;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3.AB或BA;CD或DC;A;B;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纯净物只含有1种物质,微观表现为只含有1种分子,AB只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微观表现为含有多种分子,CD都含有2种分子,是混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表现为只含有1种分子,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A是单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表现为只含有1种分子,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B是化合物。
氧化物是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微观表现为只含有1种分子,该分子由氧原子和另外一种原子构成,B可能是氧化物。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24.(1)18
(2)O2-;质子数
(3)原子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1)图甲中D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2+8+8=18;
(2)A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10,为氧离子,符号为O2-;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3)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结合成分子,图乙中①表示的原子;
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2)根据氧离子的构成及符号书写,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3)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结合成分子分析。
25.(1)4
(2)14.3%
(3)45.5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1)根据葡萄糖锌的化学式C12H22O14Zn可知,它由C、H、O、Zn这四种元素组成.(2)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12×12+1×22+16×14+65)×100%≈14.3%.(3)6.5mg÷14.3%≈45.5mg
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组成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26.(1)4Al+3O2=2Al2O3
(2)甲
(3)2Al+3CuSO4=Al2(SO4)3+3Cu
(4)强
(5)Cl-;铝丝表面没有变化
(6)正确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1)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2)甲实验是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乙实验是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对比甲乙可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3)乙实验中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4)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铝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猜测与探究:
①氯化钠溶液中存在氯离子、钠离子;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氯化钠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铜析出,说明Na+或Cl-,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②结论是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则因为氧化铝薄膜的保护作用,铝丝不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
结论与反思:
前述猜测正确,这是因为根据上述实验氯化钠可以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而硫酸钠溶液中Na+又不能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则说明Cl-可以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27.(1)试管
(2)方程式略;分解反应
(3)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4)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复燃则满
(5)④①③②;漏斗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三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分解反应。
(3)用装置B与E制取并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正确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里,使试管破裂。
(4)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氧气应该从a端进入,空气从b端排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满操作: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复燃则满。
(5)正确操作顺序是④组装仪器,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②收集并验满气体。
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实验后用过滤法回收二氧化锰,过滤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分析:(2)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3)根据固固加热型制取气体,并排水法收集气体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氧气应该从a端进入,空气从b端排出,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验满操作。
(5)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操作顺序,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分析。
28.(1)2.2
(2)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 44
x 2.2g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5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解: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 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 44
x 2.2g
则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50%。
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纯净的碳酸钙的质量后,在用碳酸钙的质量除以石灰石的质量就是纯度来解答。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5.0(45.0%)
主观题(占比) 55.0(55.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71.4%)
主观题(占比) 8(28.6%)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20(71.4%) 45.0(45.0%)
实验探究题 2(7.1%) 14.0(14.0%)
计算题 1(3.6%) 8.0(8.0%)
填空与简答 5(17.9%) 33.0(33.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5.0%)
2 容易 (17.9%)
3 困难 (7.1%)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2.0(2.0%) 15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9.0(9.0%) 16,22
3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8.0(8.0%) 6,11,12,14
4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10.0(10.0%) 11,24
5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0(2.0%) 14
6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2.0(2.0%) 12
7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7.0(7.0%) 26
8 氧气的化学性质 5.0(5.0%) 4,17
9 元素的概念 2.0(2.0%) 8
10 保护水资源 2.0(2.0%) 9
11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3.0(3.0%) 19
1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6.0(6.0%) 17,18
13 药品的取用 2.0(2.0%) 2
14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2.0(2.0%) 1
15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2.0(2.0%) 14
16 氧气的收集方法 7.0(7.0%) 27
17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6.0(6.0%) 22
18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7.0(7.0%) 27
19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9.0(9.0%) 12,27
20 水的组成 2.0(2.0%) 11
21 金属的化学性质 3.0(3.0%) 20
22 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2.0(2.0%) 15
23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0(8.0%) 28
24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3.0(3.0%) 21
25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0%) 13
26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6.0(6.0%) 25
27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3.0(3.0%) 17
28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0(2.0%) 11
29 物质的简单分类 10.0(10.0%) 23
30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0.0(10.0%) 7,24
31 空气的组成 2.0(2.0%) 3
32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0(3.0%) 18
33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3.0(3.0%) 21
34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8.0(8.0%) 24
35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2.0(2.0%) 2
36 硬水与软水 2.0(2.0%) 10
37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3.0(3.0%) 17
38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3.0(3.0%) 21
39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0(3.0%) 16
40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2.0(2.0%) 5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浏阳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陕西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四)文科数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