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2(广东省-深圳市) (答案)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2(广东省-深圳市)
一、选择题(共12题;共20分)
1.(1.5分)有关金属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价格和资源等因素有关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
C.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
D.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
2.(1.5分)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 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氢气作高能燃料 B氢气用于充气球C.钢用作导线 D.活性炭用于净水器
3.(1.5分)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4.(1.5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5.(1.5分)科学家经过精确测定,得出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体现了(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6.(1.5分)硒酵母片是一种含硒元素丰富的保健品,硒酵母片中的“硒”是指(  )
A.硒元素 B.硒原子 C.硒离子 D.硒分子
7.(1.5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过滤》科学视频,对相关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用水润湿
B.若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
C.为防止过滤后的液体飞溅,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
8.(1.5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 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
C.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反应
9.(2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A.A B.B C.C D.D
10.(2分)打印店里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该气味来自于臭氧,氧气在高压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可用于消毒,不会污染空气 B.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氧气转化为臭氧属于分解反应 D.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臭氧含量会增多
1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如图所示装置,既可制取气体,又可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室里,装置Ⅰ可用作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当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Ⅱ可用于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CO2
C.当打开K2、关闭K1时,装置Ⅲ可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CO2
D.当打开K1、关闭K2时,在装置Ⅱ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O2
12.(2分)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
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二、简答题(共1题;共7分)
13.(7分)2023年春晚的《满庭芳·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小智同学以“青”为线构建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图。
(1)(1分)要实现“丹青”到“绿青”的转变,需要铜与氧气、水和   同时接触。
(2)(3分)“绿青”、“玄青”可分别与某物质充分反应转化为“曾青”,该物质为   ,反应⑦的实验现象是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2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曾青”在农业上的用途有   。
(4)(1分)“丹青”和“玄青”可以相互转化,④⑤两个变化的共同点是   (填序号)。
a.相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b.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三、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4.(5分)2023年10月,清远市某中学女生宿舍楼一间宿舍发生火灾,经现场勘察分析,起火原因为学生的充电宝内部电池故障导致自燃.
(1)(1分)以下宿舍物品中引起火灾蔓延的有____
A.被褥 B.铁床架 C.木床板 D.课本资料 E.塑料包装袋
(2)(1分)请根据燃烧条件分析,充电宝在火灾中的作用是   .
(3)(1分)该宿舍成员在火灾刚发生时企图自行灭火,请写出一种科学的灭火方法   .
(4)(2分)在火势变大,浓烟滚滚时,有同学提出打开门窗通风透气,你   (选填“赞同”或“不赞同”)此做法,理由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0分)
15.(10分)“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小强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5%、1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9分)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
实验一 取10mL8%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反应速率①   (填“较快”或“较慢”)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②   
实验三 ③        ④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小芳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实验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①对二氧化锰进行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②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实验,其目的是   。
五、计算题(共1题;共8分)
16.(8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氧气制取实验,称取16g高锰酸钾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4.4g.请计算:
(1)(5分)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3分)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答案解析部分
1.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银价格贵和资源等因素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低,B符合题意;
C、合金相对于纯金属,耐腐蚀性更好,硬度更大,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C不符合题意;
D、合金熔点相较于纯金属偏低,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决定物质用途的因素分析
B、根据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合金分析
C、根据合金的特性分析
D、根据合金的特性分析
2.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A、氢气做高能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A答案正确;
B、氢气用于充气球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B答案错误;
C、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C答案错误;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器,属于物理性质。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分析。
3.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A.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符合题意;
B. 二氧化氮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硫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D.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有害,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4.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5.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6.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硒酵母片是一种含硒元素丰富的保健品,硒酵母片中的“硒”是指硒元素,与原子、分子、离子等形式无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7.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A. 为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用水润湿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若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为防止过滤后的液体飞溅,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过滤操作中,不能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分析。
8.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反应完全后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起始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导致瓶内气压升高,反应完毕后,温度降低,导致瓶内气压减小,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温度恢复到起始温度时,最终瓶内气压小于起始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反应,由于过氧化氢的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速率快,反应完全所用时间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
B.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会消耗掉容器内的氧气,最终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
9.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水的净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A、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因为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几乎不变。A答案错误;
B、盐酸与碳酸钠粉末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气体会逸散,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答案错误;
C、烧杯中的溶剂种类不同,温度不同,无法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C答案错误;
D、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有色素,有异味的物质。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分析;
B、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分析;
C、根据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分析;
D、根据活性炭能除去水中有色素,有异味的物质分析。
10.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A.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但是臭氧会污染空气,故错误;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构成臭氧和氧气分子不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 氧气转化为臭氧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D. 氧气在高压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雷雨天气时,会造成空气中臭氧含量会增多,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臭氧的性质、用途和影响分析。
B、根据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为“一变多”分析。
D、根据氧气在高压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分析。
11.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A. 在实验室里,装置I适用于固液不加热的反应,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试剂的速率,因此可用此装置作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当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Ⅱ可以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若小试管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当打开K2、关闭K1时,装置Ⅲ可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CO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氧气的不易溶于水,所以当打开K1、关闭K2时,在装置Ⅱ中装满水,不可用于收集氧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氧气、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原理、性质分析。
12.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A. 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 ,否则容易发生爆炸事故,A正确;
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B错误;
C. 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可以使对图书的损害减小到最小,C正确;
D. 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气温高,长时间暴晒可能会引燃酒精,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天然气泄漏 :1、不能用明火找漏,首先应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为,比如打开或关闭电灯、抽油烟机、排风扇等家用电器,火花会引起天然气燃烧,引发火灾。
2、立刻关闭天然气气总阀门,防止天然气继续泄漏。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快打开窗户通风,让新鲜空气进来,可大大降低室内天然气的浓度。
4、关上厨房门,避免天然气进入客厅和卧室内。
13.(1)二氧化碳/
(2)稀硫酸/硫酸/;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复分解反应
(3);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杀菌消毒
(4)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1)要实现“丹青”到“绿青”的转变,需要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2)“绿青”(碱式碳酸铜)、“玄青”(氧化铜)可分别与硫酸充分反应转化为“曾青”(硫酸铜), 反应⑦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过程,该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属于复分解反应。
(3)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曾青”(硫酸铜)在农业上的用途有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4)铜与氧化铜的转换, ④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合反应,单质铜由0价变成+2价的氧化铜; ⑤是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单质铜和二氧化碳,则是置换反应,由+2价的氧化铜变成0价的单质铜;故两个反应都有化合价的改变。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来解答;
(2)根据硫酸分别与碱式碳酸铜、氧化铜反应都会生成硫酸铜,属于复分解反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现象来解答;
(3)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可用作配制农药来解答;
(4)根据④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合反应,⑤是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单质铜和二氧化碳,则是置换反应来解答。
14.(1)A;C;D;E
(2)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3)用水灭火(或用湿透的被子盖灭,答案合理即可)
(4)不赞同;大量氧气涌入会助燃,加大火势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1)A、被褥属于可燃物,因此,被褥可引起火灾的蔓延,故A符合题意;
B、铁床架,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会引起火灾的蔓延,故B不符合题意;
C、木床板属于可燃物,因此,木床板会引起火灾的蔓延,故C符合题意;
D、课本资料属于可燃物,因此,课本资料会引起火灾的蔓延,故D符合题意;
E、塑料包装袋属于可燃物,因此,塑料包装袋会引起火灾的蔓延,故E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E;
(2)燃烧的条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充电宝在火灾中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故答案为: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3)灭火的原理,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可采取科学的灭火方法有:用水灭火(或用湿透的被子盖灭,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用水灭火(或用湿透的被子盖灭,答案合理即可);
(4)在火势变大,浓烟滚滚时,不能 打开门窗通风透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会引入大量的空气,加剧火势,故不赞同此方法,理由是:大量氧气涌入会助燃,加大火势;
故答案为:不赞同;大量氧气涌入会助燃,加大火势。
分析:(1)根据可燃物可引起火灾的蔓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灭火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5.(1)①③⑤④②
(2)较慢;二氧化锰不能与水作用产生氧气;取10mL8%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对比作用或验证不是水分解产生氧气而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探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②探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5%、1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②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检查装置气密性,做好准备工作后,装入药品,开始收集气体;
(2)实验一:取10ml8%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证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反应速率较慢;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锰不能与水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三:取10ml8%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木条复,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一和实验二起对照作用;
小芳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需要对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做出验证
①对二氧化锰进行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
②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实验,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分析;
(2)根据催化剂能够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分析。
16.(1)解;根据质量宁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14.4g=1.6g
设参加反户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 +MnO2 +O2↑
316       32
x       1.6g
x=15.8g
答;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2)KMnO4、K2MnO4、MnO2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2) 剩余固体的成分为没有反应完的KMnO4和生成的K2MnO4与MnO2。
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就是氧气的质量,再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以及计算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来解答。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40.0%)
主观题(占比) 30.0(6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2(75.0%)
主观题(占比) 4(25.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2(75.0%) 20.0(40.0%)
实验探究题 1(6.3%) 10.0(20.0%)
计算题 1(6.3%) 8.0(16.0%)
简答题 1(6.3%) 7.0(14.0%)
综合题 1(6.3%) 5.0(1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56.3%)
2 容易 (31.3%)
3 困难 (12.5%)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金属的化学性质 1.5(3.0%) 1
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0(16.0%) 16
3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1.5(3.0%) 4
4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5.5(11.0%) 5,9,10
5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5(3.0%) 3
6 电解水实验 1.5(3.0%) 8
7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4.0%) 9
8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2.0(4.0%) 10
9 水的净化 2.0(4.0%) 9
10 氧气的化学性质 5.0(10.0%) 14
11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5.0(10.0%) 14
12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1.5(3.0%) 1
13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1.5(3.0%) 6
14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7.0(14.0%) 12,14
15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5(3.0%) 2
16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2.0(4.0%) 10
17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2.0(4.0%) 11
18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5(3.0%) 7
19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3.5(7.0%) 8,9
20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7.0(14.0%) 13
21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11.5(23.0%) 8,15
2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4.0%) 11
2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0.0(20.0%) 15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Section A 1a-2c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下一篇: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A Grammar 4c)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