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B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含解析)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B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华古文明,国粹尽传承。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下列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物质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碳酸饮品 B.纯净的空气、过氧化氢水溶液
C.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D.食醋、二氧化碳
3.图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用液体
B.滴加液体
C.量筒读数
D.加热液体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所以被用来人工降雨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防止食品变质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5.下图是测定空气组成实验的新设计,测定操作过程为:往有机玻璃管右侧装入足量的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并迅速向管的左侧注入一滴水,测出 AO 的长度为L1(图 1)。然后轻轻抖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右侧,待水滴停止移动后,测得 AB 的长度为L2(图 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将脱氧剂粉末平铺在有机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C.用该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L1- L2)/L1×100%
D.用该方法测得的实验结果的精度与有机玻璃管的粗细有关
6.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7.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得g食盐 B.量取5mL盐酸用100mL量筒
C.用量筒量取到mL盐酸 D.用托盘天平称得g锌粒
8.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变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9.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0.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2O——2个氧元素 B.AlCl3——氯化铝
C.Ca2+——钙离子 D.2H2O——2个水分子
11.下列环境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臭氧层空洞 ③酸雨蔓延 ④水资源污染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1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仰视读数为93.0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60.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A.等于33mL B.大于33mL C.小于33mL D.无法确定
14.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液氧气于发射火箭 B.包装食品时充氮气以防腐
C.液氮用作制冷剂 D.氮气用于填充灯泡以延长寿命
15.下列说法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对象的是
A.高铁提速的研究 B.拯救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
C.蜡烛燃烧的产物究竟有哪些 D.夏季到来如何错开用电高峰
16.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废弃塑料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洋
B.农业要禁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污染
C.车辆尾气的氮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可用有些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
17.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 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1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白磷可以不要足量
C.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
D.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直至停在12mL刻度处
19.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C.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节天平平衡
D.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共29分)
21.试从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五种物质中,选择正确的物质并按要求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2)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 。
(3)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
(4)能被点燃的气体是 。
(5)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22.根据化学知识回答:
(1)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认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但也有认为化学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你 (填“是”或“否”)认同他的观点,请写出一条理或一个实例证明你的观点 。
(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①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酒精的用途是 。
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的规律,可推测酒精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
(3)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_。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23.为验证铁矿石冶炼成铁属于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了一小块铁矿石和铁块,记录并进行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编号整理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有:如何判断铁矿石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
(2)对铁矿石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铁矿石不导电;
(3)铁块是不同于铁矿石的一种物质;
(4)分别用磁铁吸引铁矿石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矿石则不能;
(5)通电的方法不如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 ;属于反思评价的是 .
三、简答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⑴物理性质: ;
⑵化学性质: ;
⑶用途: ;
⑷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四、科普阅读理解
25.〖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新鲜的水果人人爱,但关于水果保鲜有很多传闻,现从科学角度对传闻进行解读。
传闻1:给橙子打蜡
霉菌是橙子最大的威胁,往橙子上喷液态石蜡是对付霉菌的有效方法,虽然用在食品工业方面比较奇怪,但是对橙子非常适合。橙子外皮一般不作食用,石蜡又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不大量摄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传闻2:给荔枝泡药水
荔枝素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是保质期较短的季节性水果。目前最常用的荔枝保鲜剂是柠檬酸和冰盐水,前者能够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后者是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这样浸泡过的荔枝保质期可延长至7~15天。
传闻3:香蕉是催熟的
乙烯(C2H4)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很少的乙烯就能让香蕉迅速成熟,而成熟中的香蕉又会不断地产生乙烯,因此熟香蕉的贮藏期很短,在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为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控制乙烯的浓度,国际通行做法如下图所示。
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3-2014)》,合理使用乙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些人认为乙烯是一种激素,吃了用它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又称为“植物外源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它和动物激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作用机理也不同,对人体并不会起作用。
《标准》中部分水果的乙烯最大残留量
食品 苹果 香蕉 猕猴桃 哈密瓜 葡萄 蓝莓
最大残留量(mg/kg) 5 2 2 1 1 20
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如何健康食用水果已有心得。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果变色腐烂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荔枝保鲜剂中柠檬酸的作用是 。
(3)按照国家标准,猕猴桃中乙烯的最大残留量为 mg/kg。
(4)香蕉采摘后,维持低温、充入CO2和使用高锰酸钾,会使乙烯的浓度 (填“提高”或“降低”)。
(5)下列有关水果保鲜及食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石蜡能延长橙子的保质期
B.温度不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C.儿童性早熟跟食用催熟香蕉等水果有关
D.合规使用化学方法水果保鲜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五、科学探究题
2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原理应用】兴趣小组同学用家用制氧机(如图2)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方法制得的氧气浓度如何?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的含量。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 。
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到 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进行 操作。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
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步骤③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V1数值偏低;
B步骤④中,白磷燃烧时要保持关闭止水夹a和b;
C步骤⑤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偏高;
D与图1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污染减少。
(2)经测定 V1=210mL;V2=50mL,则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
【拓展延伸】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5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降雪的场景,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光的折射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从沙中获得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春蚕吐丝与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2.A
【详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碳酸饮品中有水、碳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纯净的空气由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过氧化氢水溶液是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C、二氧化碳、高锰酸钾都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正确;
D、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上的标签要向着手心握,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这样会污染药品,故B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故A因果关系成立;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是利用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故B因果关系成立;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C因果关系成立;
D、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D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D。
5.C
【分析】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蚀消耗氧气,反应结束后,玻璃管中减少的气体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详解】A、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铁生锈是铁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蚀消耗氧气,反应结束后,玻璃管中减少的气体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据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则该实验是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A正确;
B、将脱氧剂粉末平铺在有机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增大脱氧剂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则将脱氧剂粉末平铺在有机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反应结束后,玻璃管中减少的氧气体积是图2中AB段,测得 AB 的长度为 L2,则该方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C不正确;
D、玻璃管粗一点,脱氧剂与氧气的接触面更大,玻璃管中的氧气消耗越完全,测定结果越准确,因此用该方法测得的实验结果的精度与有机玻璃管的粗细有关,故D正确。故选C。
6.A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该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C、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空气质量状况越差,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A
【详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故正确;
B、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5mL盐酸,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故错误;
C、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用量筒量取到5.26mL盐酸,故错误;
D、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得8.36g锌粒,故错误。
8.B
【详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9.D
【详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能够制造新物质,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研制环境污染的途径。如何才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故选D
10.A
【详解】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2个氧原子 B.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AlCl3——氯化铝C.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Ca2+——钙离子 D. 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H2O——2个水分子,选A
11.D
【详解】①全球气候变暖,除自然原因外,主要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增加;②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破坏是含氟制冷剂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③酸雨蔓延: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④水资源污染,如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重金属污染等。故①②③④均符合。故选D。
12.B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是由于樟脑球由固体直接升华为气体,属于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要通过消化酶的作用使大的分子颗粒分解成小的分子,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分子,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通电产生热能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是由于水分蒸发,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后,水分再减少就会有溶解不了的氯化钠析出,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13.B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实际值偏大,若俯视液面,实际值偏小。
小明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93mL,实际体积大于93mL;倾倒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6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33mL。故选B。
14.C
【详解】A、液氧气于发射火箭,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包装食品时充氮气以防腐,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蒸发吸热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D、氮气用于填充灯泡以延长寿命,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详解】A、高铁提速的研究是研究运动,不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故错。
B、拯救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是研究生物,不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故错。
C、蜡烛燃烧的产物究竟有哪些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故对。
D、夏季到来如何错开用电高峰是研究合理用电,不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故错。
故选C。
16.B
【详解】A、废弃塑料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洋,故A正确;
B、农业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污染,不能禁用,故B不正确;
C、车辆尾气的氮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正确;
D、可用有些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故D正确。故选B。
17.B
【详解】A、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制法,故选项正确;
C、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属于用途;故选项错误;
D、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要记忆有关胆矾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
18.C
【详解】A、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选项错误;
B、通过白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了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实验中白磷应过量一些,选项错误;
C、实验中先夹紧弹簧夹,密闭装置中的空气的体积为40mL,消耗氧气的体积=40mL×1/5=8mL,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选项正确;
D、实验中不使用弹簧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观察到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装置中空气的体积=40mL+20mL=60mL,消耗氧气的体积=60mL×1/5=12mL,剩余气体的体积=60mL 12mL=48mL,则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活塞停在注射器的8mL刻度处,选项错误,故选C。
19.C
【详解】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体积不变,故B错误;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 正确;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体积不变,故D错误。故选C。
20.B
【详解】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
B、给烧杯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使烧杯均匀受热,符合题意;
C、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
D、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防止腐蚀托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1)金刚石
(2)氧气
(3)氮气
(4)氢气
(5)二氧化碳
【详解】(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氧气能供给呼吸,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氧气;
(3)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4)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能被点燃的气体是氢气;
(5)二氧化碳是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2.(1) 是 化学肥料的加工制作,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合理即可)
(2) 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可燃性 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C,H
(3)C
【详解】(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但也有认为化学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如化学肥料的加工制作,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也带来了污染,该观点是正确的。
(2)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等,则叙述中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化学性质为可燃性,酒精的用途为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含有氢、氧元素,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酒精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3)A.燃烧匙可以加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试管可以加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量筒不能用酒精灯加热,该选项符合题意;
D.蒸发皿可以加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 (1) (2)(4) (3) (5)
【详解】(1)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有:如何判断铁矿石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属于提出问题;
(2)对铁矿石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铁矿石不导电,属于收集证据;
(3)铁块是不同于铁矿石的一种物质,属于结论;
(4)分别用磁铁吸引铁矿石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矿石则不能,属于收集证据;
(5)通电的方法不如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属于反思。
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属于提出问题的为(1),属于收集证据为(2)(4);属于结论的为(3);属于反思的为(5)
24. 淡蓝色气体 强氧化性 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详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故物理性质是: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毒性等,故其化学性质是臭氧的强氧化性;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臭氧可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另外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2)二氧化碳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CO2可用于灭火或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25. 化学 减少荔枝表面真菌,延缓果皮变色 2 降低 AD
【分析】本题通过介绍几种水果的保鲜措施,考查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获取有用信息。
【详解】(1)水果变色腐烂的原因之一是真菌、霉菌大量繁殖,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根据题文中“最常用的荔枝保鲜剂是柠檬酸和冰盐水,前者能够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可知荔枝保鲜剂中柠檬酸的作用是减少荔枝表面真菌,延缓果皮变色;
(3)根据题文中的图表可知,按照国家标准,猕猴桃中乙烯的最大残留量为2 mg/kg;
(4)根据题文中“成熟中的香蕉又会不断地产生乙烯,因此熟香蕉的贮藏期很短,在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为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控制乙烯的浓度”可知香蕉采摘后,维持低温、充入CO2和使用高锰酸钾,会使乙烯的浓度降低;
(5)A、霉菌是橙子最大的威胁,往橙子上喷液态石蜡是对付霉菌的有效方法,石蜡能延长橙子的保质期,正确;B、根据题文中“冰盐水能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所以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错误;C、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又称为“植物外源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它和动物激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作用机理也不同,对人体并不会起作用,错误;D、根据题文中“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3-2014)》,合理使用乙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可知,合规使用化学方法水果保鲜不会对人造成危害,正确。故选AD。
【点睛】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
26. 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偏小 物理 装置气密性 白烟 打开b ABD 76.2% 温度 红磷燃烧放热,使装置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详解】[实验回顾]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偏小;
[原理应用]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
(1)A、步骤③中,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从而会使测得的V1数值偏低,该选项说法正确;
B、步骤④中,白磷燃烧时要保持关闭止水夹a和b,以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和外界交换,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步骤⑤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使测得的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偏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与图1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污染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2)经测定 V1=210mL;V2=50mL,则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00%=76.2%;
[拓展延伸]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温度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至室温;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5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导致压强增大,而消耗氧气又导致压强减小,AB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大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 安全用电练习题(答案)

下一篇: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A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沪教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