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海南)(答案)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测试卷(海南)
一、选择题(共14题;共42分)
1.(3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食物腐烂 C.纸张燃烧 D.钢铁生锈
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C.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凡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3.(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D.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3分)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呈中性是因为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D.带电的微粒定是离子
5.(3分)水资源是战略资源。下列是节水标识的是(  )
A. B.
C. D.
6.(3分)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  )
A.5O2N B.O5N 2 C.N2O5 D.2N5O
7.(3分)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两种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8.(3分)化学源于生活,下列生活现象与所述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活现象 化学知识
A 用纱布、活性炭、棉花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节日气球的填充气体由氢气换成氦气 氢气遇到明火有爆炸的危险
D 生活中用煮沸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烧开水”可以得到纯净水
A.A B.B C.C D.D
9.(3分)下列关于实验的“先”和“后”,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滴管插入到试剂瓶中,后挤去胶帽中的空气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直接把药品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C.排水法集满人体呼出气体时,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药品集中加热
10.(3分)下列仪器的选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8mL水 B.排水法收集氧气
C.存放酒精灯 D.倾倒液体
11.(3分)下列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爆炸 B.铁生锈 C.纸燃烧 D.水结冰
12.(3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公交出行 B.焚烧垃圾 C.植树造林 D.人走电断
13.(3分)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  )
A.铝 B.铁 C.铜 D.银
14.(3分)将足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测得溶液的质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金属固体的质量减小
B.bc段时,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硝酸锌
D.d点时,金属固体的成分为铜、铁、锌
二、填空题(共2题;共14分)
15.(8分)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该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该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
16.(6分)硬水是含有较多   的水,日常生活中常用   鉴别硬水和软水,工业和生活中有很多软化硬水的方法,生活中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三、简答题(共2题;共12分)
17.(6分)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2分)电解水过程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
(2)(2分)在CO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的目的   ;
(3)(2分)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   。
18.(6分)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集气瓶中装的是80℃的水)。
(1)(2分)推动注射器,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2分)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3)(2分)如果把白磷换成红磷,重复(1)的操作,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4分)
19.(8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利用稀有气体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2)(1分)科学家研制的人造空气可供航天员呼吸。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0%,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填“大”或“小”)。
(3)(2分)如图1为工业制取氧气的部分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①液态空气在空气分馏塔中蒸发可分离出氧气和氮气,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填“密度”或“沸点”)不同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
②已知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
(4)(2分)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如图2所示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这一保鲜原理主要是   。
(5)(1分)用图3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4是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图4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烧杯中水进入广口瓶
B.图4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
C.图4中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瓶塞被冲开。
D.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100%
20.(8分)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2分)实验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实验时向球形容器中加水时,需将两端的活塞   (选填“打开”或“关闭”)。
(2)(3分)打开b管的活塞,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观察到   ,从而知道b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3)(1分)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1分)该实验得出水由   组成。
(5)(1分)电解水实验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   。
21.(8分)黄铜是铜锌合金,铜质量分数为67%-70%。某兴趣小组对纯铜和黄铜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铜与空气中的气体作用可以生成Cu2(OH)2CO3(绿色固体)。
②黄铜中Zn含量越高硬度越大。
(1)(1分)【实验Ⅰ】区别纯铜和黄铜
方法一:划画法
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划观察到纯铜表面有刻痕,说明   硬度更大;
(2)(1分)方法二:取样,分别加入稀硫酸。有一个反应有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分)【实验Ⅱ】比较黄铜与纯铜抗锈蚀能力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方案。
组内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一不合理。写出改进方法:   。
(4)(1分)同学们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B试管固体表面绿色更明显。由此可知   (填“黄铜”或“纯铜”)抗锈蚀性较强。
(5)(1分)写出Cu2(OH)2CO3生成的反应方程式:   。
(6)(1分)【实验Ⅲ】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方法一: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将④的锥形瓶中所得的固体经一系列处理后进行称量,得质量为1.35g。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7)(1分)方法二: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根据电子秤显示,可得黄铜样品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g。
(8)(1分)计算方法二测得的黄铜中铜的质量为   g。
五、计算题(共1题;共8分)
22.(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2 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2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加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1 5 1.5
2 5 1.0
3 5 m
4 5 0.2
求:
(1)(3分)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3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为多少
(3)(2分)m=   。
答案解析部分
1.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食物腐败是缓慢氧化,纸张燃烧是燃烧过程,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三者均属化学变化,只有湿衣服晾干是水有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故选A
分析:属于物理变化即使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对每个选项利用这一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此题是对物理变化判断的考查,只要能对物理变化的概念有所认识即可解决此题,此类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2.C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A. 所有的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反应 ,比如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B.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故错误;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故正确;
D. 凡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的反应,生成的物质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特点分析。
3.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答案正确;
B、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B答案正确;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答案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4.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答案正确;
B、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B答案错误;
C、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C答案错误;
D、带电的微粒可能是离子。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B、根据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分析;
D、根据带电的微粒可能是离子分析。
5.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 A、表示易爆物品,A不符合题意;
B、表示严禁吸烟,A不符合题意;
C、表示节约用水,C符合题意;
D、表示可循环利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6.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由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则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05.
故选:C.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7.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A. 图A表示一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和一种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B. 图B表示表示一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和一种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C. 图C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D. 图D表示单质,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8.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A. 用纱布、活性炭、棉花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异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节日气球的填充气体由氢气换成氦气 ,氢气遇到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生活中用煮沸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烧开水”可以得到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B、根据粒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
C、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分析。
D、根据“烧开水”可以得到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分析。
9.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挤去胶帽中的空气,后将滴管插入到试剂瓶中。A答案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不能直接把药品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要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有些腐蚀性的药品需要放在烧杯中称量。B答案错误;
C、排水法集满人体呼出气体时,先将集气瓶在水中盖上玻璃片,从水中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C答案错误;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放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分析。
10.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A、用50ml量筒量取8ml水,误差太大。A答案错误;
B、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从短管进入。B答案正确;
C、因为酒精易挥发,存放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好酒精灯。C答案错误;
D、倾倒液体的正确操作是:打开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左手倾斜拿容器,口对口倒入液体。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分析;
C、根据酒精易挥发分析;
D、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分析。
11.B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A. 爆炸是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的剧烈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缓慢氧化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铁生锈速度很慢,属于缓慢氧化;故符合题意;
C. 纸燃烧发光、放热,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水结冰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分析。
12.B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A.公交出行有利于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B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人走电断可防止火灾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应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多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13.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年产量最高的是铁分析。
14.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A.ab段发生锌和硝酸铜的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中,有64份质量的铜析出,固体质量减小,A正确。
B.bc段发生锌和硝酸亚铁的反应,现象应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B错误。
C.c点时,硝酸铜和硝酸亚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硝酸锌,C正确。
D.d点时锌过量,固体中有置换出的铜和铁,以及过量的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当溶液中含有多种盐,要先判断出反应顺序,在本题中金属锌先和硝酸铜反应,反应完硝酸铜再和硝酸亚铁反应。
15.32.06;6;非金属;S2-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通过得到两个电子形成了硫离子。
分析:根据单元格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16.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肥皂水;煮沸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硬水是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硬水,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根据硬水的定义,鉴别软硬水的方法分析。
17.(1)增强水的导电性
(2)防止高温的铜再次被氧化
(3)煮沸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1)纯水是不导电的,在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2)在CO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中,氧化铜被还原为铜,为了防止炽热的铜被再次氧化,故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至温度冷却至室温。
(3)煮沸可以使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1)根据电解水时加入电解质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分析
(2)根据热的铜容易被氧化分析
(3)根据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18.(1)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当白磷露出水面时,即刻燃烧
(2)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
(3)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推动注射器瓶内气压变大,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当白磷露出水面时即刻燃烧;
(2)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把白磷换成红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高,重复以上操作,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
19.(1)氧气/O2;物理性质
(2)小
(3)沸点;木条熄灭
(4)富氮空气;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5)A;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工业制法;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1)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
(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0%,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
(3)①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
②已知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因为氮气不支持燃烧;
(4)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氮空气,这一保鲜原理主要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5)A、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气压变大。答案错误;
B、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答案正确;
C、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等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内,使瓶内气压与外界气压一致。答案错误;
D、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100%。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分析;
(2)根据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分析;
(3)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而加以分离,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支持燃烧分析;
(4)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5)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分析。
20.(1)增强水的导电性;打开
(2)木条燃烧得更旺;氧气(或O2);2:1
(3)H2OH2+O2
(4)氢元素和氧元素
(5)水分子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1)水导电性较弱,实验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时向球形容器中加水时,需将两端的活塞打开;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导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更旺,从而知道b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H2OH2+O2;
(4)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分解的是水分子。
分析:(1)根据实验前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分析;
(2)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分析;
(3)(4)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5)根据电解水的微观实质分析。
21.(1)黄铜片
(2)Zn +H2SO4=ZnSO4+H2↑
(3)A试管中放入与B试管中相同质量的蒸馏水
(4)黄铜
(5)2Cu+O2+CO2+H2O=Cu2(OH)2CO3
(6)67.5%
(7)0.03
(8)1.025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 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划观察到纯铜表面有刻痕,说明黄铜片硬度大;
(2)取样分别加入稀硫酸,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为 Zn +H2SO4=ZnSO4+H2↑ ;
(3)方案一中AB试管变量不唯一,不能进行对比,要得出结论,需 A试管中放入与B试管中相同质量的蒸馏水 ;
(4) B试管固体表面绿色更明显 ,说明纯铜更易锈蚀,则黄铜抗锈蚀性较强;
(5)由实验可知, Cu 、 O2、CO2、H2O反应生成Cu2(OH)2CO3,反应方程式为 2Cu+O2+CO2+H2O=Cu2(OH)2CO3 ;
(6)加入足量稀硫酸后,锌与硫酸反应,剩余固体为铜,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7)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黄铜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82+10-91.97=0.03g;
(8)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 x
Zn+ H2SO4=ZnSO4+ H2↑
65   2
x   0.03g
65:2=x:0.03g
x=0.975g
同铜的质量为2g-0.975g=1.025g。
分析:(1)根据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
(2)根据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唯一性分析;
(4)根据合金锈蚀慢分析;
(5)根据铜生锈条件分析;
(6)根据铜不与酸反应分析;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8)根据生成氢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锌的质量,从而计算铜的质量分析。
22.(1)解: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 g-0.2 g=1.8 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9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2)解: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是x。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100       44
1.8       x
x=0.792 g
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是0.792 g。
(3)0.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可知,每5克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质量为0.5克,则m=0.5。
分析:(1)由表中数据确定5克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质量为0.5克分析;
(2)根据第4次加入盐酸过量,剩余固体为石灰石中的杂质,由此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2.0(42.0%)
主观题(占比) 58.0(58.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63.6%)
主观题(占比) 8(36.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4(63.6%) 42.0(42.0%)
填空题 2(9.1%) 14.0(14.0%)
实验探究题 3(13.6%) 24.0(24.0%)
计算题 1(4.5%) 8.0(8.0%)
简答题 2(9.1%) 12.0(12.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3.6%)
2 容易 (27.3%)
3 困难 (9.1%)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6.0(6.0%) 9,10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0(6.0%) 18
3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3.0(3.0%) 11
4 氧气的工业制法 8.0(8.0%) 19
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6.0(6.0%) 3,8
6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3.0(3.0%) 4
7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0(3.0%) 8
8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3.0(3.0%) 6
9 保护水资源 3.0(3.0%) 5
10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8.0(8.0%) 21
11 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3.0(3.0%) 2
12 药品的取用 3.0(3.0%) 10
13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3.0(3.0%) 1
14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8.0(8.0%) 15
15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3.0(3.0%) 7
16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6.0(16.0%) 21,22
17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8.0(8.0%) 22
18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3.0(3.0%) 2
19 物质的简单分类 3.0(3.0%) 7
20 电解水实验 14.0(14.0%) 17,20
21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0(3.0%) 14
22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8.0(8.0%) 15
23 空气的组成 8.0(8.0%) 19
24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6.0(6.0%) 18
25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6.0(6.0%) 17
26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8.0(8.0%) 19
27 硬水与软水 15.0(15.0%) 8,16,17
28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6.0(6.0%) 9,10
29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3.0(3.0%) 12
30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3.0(3.0%) 8
31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8.0(8.0%) 19
32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8.0(8.0%) 21
33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3.0(3.0%) 13
34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3.0(3.0%) 4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综合练习题:旋转(含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三)(12月)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