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化学试题(答案)

汽开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核心素养调研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生活中的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食物变质 C.蜡烛燃烧 D.粮食酿酒
2.最先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卢瑟福 D.门捷列夫
3.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氧气
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体积 B.取用块状固体 C.加热液体 D.连接仪器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B.酒精可以燃烧,可作实验室中的燃料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 D.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强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6.“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属于金属元素 B.X的化学式为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B.因为钨的导电性非常好,因此常被用作灯丝
C.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8.下列对灭火原理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喷射二氧化碳气流扑灭燃着的图书——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拆除火场周围的木制建筑物——移除可燃物
D.用锅盖盖灭燃着的油锅——隔绝氧气
9.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守恒观:24 g镁和32 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6 g氧化镁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10.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 g氧气,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无其它产物。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无法确定是否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2)2个氧分子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12.钛被称为“二十一世纪金属”,广泛用于航空、航海,医疗上可以用作人造骨骼。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钛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
(2)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3)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是工业上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表示为,钛在其中的化合价为______。
13.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生产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清水池中的清水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B.单质 C.混合物 D.氧化物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使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时,硬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14.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B实验中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C实验中若硫酸铜溶液的量不足,对实验结论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15.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回答下列与能源有关的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新能源可助力实现碳达峰。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风能 B.核能 C.地热能 D氢能
(4)倡导“低碳”生活,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双面使用纸张 B.多乘公交车出行 C.多用一次性餐具
16.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下所示,X、Y为炼铁时常用原料。回答下列与炼铁有关的问题:
(1)X是______(填物质名称)。
(2)生产过程中鼓入过量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
(3)若Y是赤铁矿,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反应①、②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
17.为验证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5个实验.图中“→”表示将金属加入到溶液中。
(1)上述实验中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2)设计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写出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下列实验组合能证明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①②④ B.①③ C.③⑤ D.①④⑤
18.下图是一组与实验室制取气体有关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中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若选择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口进入。
(3)B、C都可用作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4)为了解装置C具有该优点的原因,同学们在装置C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F),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G所示。ab段对应试管中的液面逐渐 ① (填“上升”或“下降”);从实验装置的角度分析,bc段压强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② 。
19.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小艾同学好奇为什么不保存在水中,于是他将少量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钠快速的融化成小球的形状,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猜想Ⅱ: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Ⅲ: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① 不成立,其理由是 ②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③ 猜想Ⅰ不成立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火 听到轻轻“噗”的声音 ④
【反思交流】
钠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⑤ (填“大”或“小”);钠与水反应,除了产生气体外,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 。
20.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的燃料选用“零碳甲醇”(),它是利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反应合成的,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实现循环内零碳排,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下图为“零碳甲醇”合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结合图示分析并计算,生成1 t“零碳甲醇”理论上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B A C D A B C
二、非选择题(11-19题每空1分,20题4分,共40分)
11.(1)O (2) (3)(元素符号书写规范)
12.(1)22 (2)47.87 (3)+4
13.(1)K、Al(少写一个得0.5分,有错不得分) (2)C (3)产生大量浮渣(浮渣较多)
14.(1)①平衡(或调节或缓冲)内外气压 ②使装置密闭(或形成封闭体系)
(写出平衡内外气压即给满分,只写使装置密闭给0.5分)
(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3)没有 (4)①②⑤
15.(1)不可再生 (2) (3)ABCD (4)AB
16.(1)焦炭(写木炭、煤炭、炭黑、煤、碳单质均给分)
(2)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反应更充分 (3) (4)AC
17.(1)②⑤ (2)验证/证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或探究铜和银的活动性)
(3) (4)ABC
18.(1)长颈漏斗 (2)m (3)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①下降 ②试管中固体和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气体
(写出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分离,使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气体也给分)
(只写不再产生气体只得0.5分)
19.①Ⅲ ②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③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④猜想Ⅱ成立 ⑤小 ⑥
20.设:生成1吨“零碳甲醇”理论上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44 32
x 1 t
答:生成1吨“零碳甲醇”理论上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75t
备注:1、凡涉及字母或数字序号组合的答案,少选得0.5分,有错不得分。
2、方程式的评分细则同以往。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1c基础知识专练(2课时含答案)

下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质量调研卷一(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