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A卷考点通关练(含解析)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上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A卷)
考点通关练
考点1 化学与社会发展
考点2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考点3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考点4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5 混合物 纯净物
考点6 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考点7 实验室安全规范
考点8 实验仪器的使用
考点9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化学与社会发展
(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
1.下列关于合理利用化学对人类影响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穿着更舒适 B.粮食更紧缺
C.居住更温馨 D.出行更便捷
(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
2.下列化学观念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B.所有物质都能无条件转化
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 D.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
3.小辉同学归纳的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药物分子结构 B.陨石元素组成
C.AI智能程序 D.化肥高效合成
(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
4.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
5.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6.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丝绸刺绣 B.手工剪纸 C.玉柄雕琢 D.烧制陶器
(2023·青海·中考真题)
7.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线 B.用沙土修筑城墙
C.在甲骨上刻字 D.粮食酿酒
(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
8.《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
(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9.遂宁大英为千年卓筒井采盐遗址保护区,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是用直立粗大的竹筒汲卤的盐井,这里的“卤”为地下开采的卤水,含有氯化钠、水、泥沙等物质,下列制盐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锥钻井 B.竹筒取卤 C.滤缸滤卤 D.制盐烧煤
(2023·宁夏·中考真题)
10.下列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青砖雕刻图案 B.粮食酿制老醋
C.贺兰石刻制砚台 D.黏土塑制各种形象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毒性 B.密度 C.溶解性 D.熔点
(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
12.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
13.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
1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
15.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粉
(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
16.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
C.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4处
(2022·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
17.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忽略),实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改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少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
(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
18.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4%
B.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混合物 纯净物
(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
19.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白磷 B.氯化锌 C.大理石 D.氧化铝
(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
2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果汁 C.氧气 D.肥皂水
(2020·广西·统考中考真题)
2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奶茶 B.冰水混合物 C.生理盐水 D.纯净的空气
(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
22.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液氧 C.生铁 D.石油
(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
2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 B.碘酒 C.生铁 D.氧化铜
实验室安全规范
(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
24.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
25.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 B.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
C.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 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实验仪器的使用
(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
26.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A. B. C. D.
(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
27.下列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是
A.锥形瓶 B.试管 C.量筒 D.烧杯
(2022·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
28.下表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其对应用途有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仪器
用途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加热液态物质 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A.A B.B C.C D.D
(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
29.实验室量取40.0mLNaCl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A.50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桌面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50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
30.结合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问题:
(1)取少量液体试剂时需要的仪器是 (写名称)。
(2)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是 (写名称)。
(3)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4)用①量取 10mL 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L。
(5)将少量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用③ (写名称)搅拌的目的是 。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3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是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A. 取少量氯化钠 B. 将氯化钠加入试管
C. 向试管中倒水 D. 上下振荡试管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
32.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倾倒液体
C. 添加锌粒 D. 移走蒸发皿
(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
3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B.称量7.2g氯化钠
C.闻气味 D.振荡试管
(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
3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
(2023·湖北咸宁·统考中考真题)
3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药品 B.放置滴管
C.溶解 D.熄灭酒精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A、合理利用化学使穿着更舒适,说法正确;
B、合理利用化学,利用农药和化肥使农业增产丰收,解决粮食危机,说法错误;
C、合理利用化学,改善居住环境,使居住更温馨,说法正确;
D、合理利用化学,增加和改进出行设施,使出行更便捷,说法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故A说法正确;
B、物质相互转化时,有的需要反应条件,有的不需要反应条件,故B说法错误;
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属于天然物,也有人工创造的物质,属于人造物,故C说法正确;
D、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3.C
【分析】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详解】A、由分析可知,药物分子结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陨石的元素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AI智能程序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化肥高效合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不符合题意;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焰上冒黑烟,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质芯线烧焦,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6.D
【详解】A、丝绸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工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玉柄雕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器,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棉花纺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用沙土修筑城墙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在甲骨上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A、铁锥钻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竹筒取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滤缸滤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制盐烧煤过程中,煤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A、青砖雕刻图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制老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贺兰石刻制砚台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黏土塑制各种形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1.A
【详解】A、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14.D
【详解】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5.C
【详解】A.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燃烧,故A错误;
B.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B错误;
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集气瓶中的液面会上升五分之一,故C正确;
D.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6.D
【分析】本题实验原理:,酒精灯加热铜丝,铜是热的良导体,导热使得左侧红磷燃烧,红磷燃烧消耗管内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固体在水中溶解使得左边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右侧大气压使得水进入左侧,左侧液面会升高,升高的部分就是消耗的氧气部分,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详解】A、经实验分析,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说法正确;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否则会产生误差使得体积分数计算偏大,说法正确;
C、将左侧空气体积划分为5等份,其中氧气约占1等份,理论上实验成功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7.B
【详解】A.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正确。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压强变小,所以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选项错误。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与红磷反应,正确。
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少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正确。
故选:B。
18.BC
【详解】A、由图可知 ,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其他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4%,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化 ,因为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所以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 ,蜡烛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4%,红磷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4%时,蜡烛停止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0%时,红磷燃烧停止,所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10%,二者都停止燃烧,故D错误。
故选BC。
19.C
【详解】A、白磷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氯化锌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氧化铝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C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A、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果汁中含有糖类、柠檬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氧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肥皂水中含有硬脂酸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1.B
【详解】A、奶茶中含有水、牛奶、糖等,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存在氧气、氮气等,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B
【详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生铁中有铁和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3.D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详解】A、汽水中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氧化铜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24.A
【详解】A、未经处理的废液可能有腐蚀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选项错误;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选项正确;
C、实验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防止造成浪费、污染环境,选项正确;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方便查看,选项正确。
故选A。
25.A
【详解】A、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当着火或者发生危险时,可以及时使用灭火器灭火,找到电闸及时停电,以减少危险的发生,保证实验安全,故符合题意;
B、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会露出脚面的皮肤,在实验过程中容易被实验药品腐蚀,所以在实验室不应穿露脚面的鞋,故不符合题意;
C、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由于实验过程中与药品有接触,容易误食,发生危险,所以禁止将食物和水杯带入实验室,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统一处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B
【详解】题中给出的仪器是量筒、试管、滴瓶、漏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选B。
27.B
【详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故选B。
【点睛】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
28.B
【详解】A、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说法正确;
B、量筒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不能用于加热液态物质,故说法错误;
C、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故说法正确;
D、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说法正确;
故选B。
29.C
【详解】量筒常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40.0mL氯化钠溶液,应选择50mL量筒,不能选择烧杯,是因为烧杯误差大。
故选C。
30.(1)胶头滴管
(2)烧杯
(3)②⑥⑦
(4)小于
(5) 玻璃棒 加快溶解速率
【详解】(1)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少量液体试剂,故填:胶头滴管;
(2)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应垫上石棉网加热,故填:烧杯;
(3)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和试管夹、酒精灯、故填:②⑥⑦;
(4)用①量取 10mL 液体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小于10mL;
(5)将少量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31.C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振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2.A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应先向试管中装锌粒,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C
【详解】A、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试管内 的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B、称量药品时,氯化钠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正确;
D、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错误。
故选C。
34.A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操作错误;
答案:A。
35.D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胶头滴管不能放在桌面上,可放在烧杯等干净容器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溶解氯化钠的操作应在烧杯内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物理(解析版)

下一篇: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