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课后提分练:7.1 燃烧和灭火(含解析)

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
2.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做法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3.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4.门窗紧闭的厨房内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露,极容易发生爆炸,当您从室外进入厨房嗅到极浓的煤气异味时,在下列操作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立即开启抽油烟机排出煤气,关闭煤气源
B.立即打开门和窗,关闭煤气源
C.立即打开电灯,寻找泄漏处
D.立即打电话求救
5.下列爆炸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汽车轮胎爆炸 B.面粉爆炸 C.火药爆炸 D.煤气爆炸
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7.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8.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9.将燃着的木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
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低
10.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1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12.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13.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可乐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近日,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消防员手持一瓶可乐,拧开瓶盖,捂住瓶口使劲摇晃后将喷溅而出的可乐泡沫对准火焰进行喷射,很快火就被扑灭,下列对可乐及“可乐灭火”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乐泡沫”使可燃物隔绝了氧气
B.可乐能“喷溅而出”是由于压强改变所致
C.“可乐泡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员“使劲摇晃”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逸出
15.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如图),不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理与下列哪一个是相同的( )
A.釜底抽薪
B.吹灭蜡烛
C.干粉灭火器
D.关闭燃气开关
二、填空题
16.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填序号)。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5)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17.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__________。
(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__。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_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题
18.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图一实验中水(H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图二)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H2O)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K)遇水(H2O)立刻着火,因为钾(K)遇水生成氢氧化钾(KOH)和氢气(H2),该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
【答案】B
【详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以免发生爆炸,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正确。B、氢气和氧气或空气混合,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不纯不一定会发生爆炸。错误。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正确。D、煤气或液化气都是可燃气体,如果泄漏一定要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正确。故选B。
2.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做法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答案】C
【详解】A、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火灾,选项错误;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后,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会提高室内氧气的浓度,燃烧更旺,再次火势加大,选项错误;C、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后不留下痕迹,不会污毁档案资料,选项正确;D、可燃物燃烧得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错误,故选C。
3.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答案】B
【详解】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就地打滚使火熄灭,选项正确;B、发生火灾后会发生断电现象,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时,可能断电造成电梯不能运行发生次生事故,选项错误;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降低温度,并发出求救信号,选项正确;D、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的气体和烟尘进入呼吸道,同时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选项正确,故选B。
4.门窗紧闭的厨房内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露,极容易发生爆炸,当您从室外进入厨房嗅到极浓的煤气异味时,在下列操作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立即开启抽油烟机排出煤气,关闭煤气源
B.立即打开门和窗,关闭煤气源
C.立即打开电灯,寻找泄漏处
D.立即打电话求救
【答案】B
【详解】A、开启抽油烟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点燃室内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起气体燃烧,甚至是爆炸,选项错误;B、立即打开门和窗通风,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关闭煤气源,表明气体继续泄露,选项正确;
C、打开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可能点燃室内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起气体燃烧,甚至是爆炸,选项错误;
D、打电话产生的电火花可能点燃室内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起气体燃烧,甚至是爆炸,打电话求救应去室外安全的地方,选项错误,故选B。
5.下列爆炸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汽车轮胎爆炸 B.面粉爆炸 C.火药爆炸 D.煤气爆炸
【答案】A
【详解】A、汽车轮胎爆炸后只是轮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面粉爆炸后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火药爆炸后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煤气爆炸后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C
【详解】A、清除可燃物,破坏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但不能解释成语“火上浇油”,错误;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促进燃烧,使燃烧更旺,但不能解释成语“火上浇油”,错误;
C、油属于可燃物,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被降低,错误;故选C。
7.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到菜窖内,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故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所以正确。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错误。C、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抹布扑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即可降低燃气的浓度,又能降温,使气体达不到着火点,防止造成爆炸,所以正确。故选B。
8.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答案】C
【详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选项错误;B、水可以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主要不是利用了隔绝空气中的氧气的原理,故选项错误;C、水可以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正确;D、水可以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水分解出不支持燃烧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将燃着的木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
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低
【答案】A
【详解】A、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是因为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火柴梗在下,导致燃烧的部分不能对未燃烧部分进行预热导致温度低于着火点而无法继续燃烧,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浓度一样大,与木柴头部朝上或朝下无关,故选项错误;C、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火柴梗的位置无关,故选项错误;
D、火柴梗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
10.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答案】C
【详解】 A、湿布中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盖上锅盖属于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故选项符合题意;D、开辟隔离带属于隔离可燃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答案】A
【详解】A、Q点的温度不仅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且氧气的浓度较高,能燃烧,且燃烧较旺。B、N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氧气的浓度较低,能燃烧,但不是最旺。
C、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D、M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氧气的浓度为0,不能燃烧。故图中的该物质燃烧最旺的点是Q。故选:A。
12.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答案】C
【详解】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错误;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错误。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故正确;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的原理,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错误;故选:C。
13.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详解】A、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 60℃过程中,仅①燃烧;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B、继续升高至 260℃过程中,又仅③燃烧,因此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C、①与②中存在两个变量,无可比性。对比②③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分析错误,符合题意;D、①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发生燃烧,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可乐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近日,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消防员手持一瓶可乐,拧开瓶盖,捂住瓶口使劲摇晃后将喷溅而出的可乐泡沫对准火焰进行喷射,很快火就被扑灭,下列对可乐及“可乐灭火”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乐泡沫”使可燃物隔绝了氧气
B.可乐能“喷溅而出”是由于压强改变所致
C.“可乐泡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员“使劲摇晃”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逸出
【答案】C
【详解】A、“可乐泡沫”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可燃物隔绝了氧气,正确;B、可乐能“喷溅而出”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致,正确;C、“可乐泡沫”能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消防员“使劲摇晃”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逸出,正确;故选:C。
15.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如图),不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理与下列哪一个是相同的( )
A.釜底抽薪
B.吹灭蜡烛
C.干粉灭火器
D.关闭燃气开关
【答案】B
【详解】A、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C、干粉灭火器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D、关闭燃气开关,是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填空题
16.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填序号)。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5)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可燃物
(2)打开房门致使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4)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5)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现场(合理即可)
【解析】(1)蚊帐具有可燃性,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故填可燃物。
(2)室内发生火灾后,打开房门,致使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使火势更旺,故填打开房门致使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够防止有毒的气体或烟尘进入呼吸道,并迅速逃离,选项正确;B 跳楼逃生会损伤身体,甚至会失去生命,选项错误;
C 桌子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可燃物,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可能会引燃身上的衣物,选项错误;故填A。
(4)水能够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用高压水枪喷水可以将大火扑灭,故填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5)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在火灾现场,可以做的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现场等,故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现场等。
17.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__________。
(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__。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_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答案】(1)湿抹布扑灭 (2)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升温至着火点 (4)清除可燃物 (5) 关闭阀门 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6)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详解】(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可以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空气,采用湿抹布扑灭;(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使油锅里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把火扑灭;(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燃着的烟头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使可燃物燃烧;(4)“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从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6)“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有可燃性气体和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在这些地方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三、实验题
18.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图一实验中水(H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图二)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H2O)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K)遇水(H2O)立刻着火,因为钾(K)遇水生成氢氧化钾(KOH)和氢气(H2),该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 (2) 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3)空气(或氧气) 放热 2K+2H2O═2KOH+H2↑
【详解】(1)从图一的实验意图分析可知:图一中的热水起到加热铜片及使白磷与外界空气隔绝的作用;
(2)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物直接排入到空气中,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3)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钾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钾物质的着火点;因为钾(K)遇水生成氢氧化钾(KOH)和氢气(H2),反应的方程式为:2K+2H2O═2KOH+H2↑。
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名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