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02(广州专用,人教版)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绪言~第四单元(人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Na-23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器放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
B.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最后完全消失不见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汽油易燃
D.食盐易溶于水;水会结冰
2.小安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3.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②动植物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③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④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过程中净化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⑤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⑥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该同学归纳正确的个数是
A.1 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实验操作可行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过滤出食盐水中的食盐
C.用100mL量筒量取8.5mL液体 D.收集氢气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6.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 ③Ne ④CO2 ⑤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 B.能表示物质化学式的是③④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2”表示2个氧原子
7.乙醇C2H5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
B.乙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也不变
9.“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右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37,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Rb+
C.铷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中
D.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
10.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 项 归 类 物 质
A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
B 可燃气体 氢气、氧气
C 化合物 锰酸钾、过氧化氢、碱式碳酸铜
D 大气污染物 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1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全都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构成 B.实验现象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空气、液氮、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 ③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
C.性质与用途 D.物质鉴别
② 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②氧气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①鉴别空气、呼出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 ②鉴别CO2、N2——用澄清石灰水 ③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
A.A B.B C.C D.D
12.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离子都带电,所以带点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受热分解的速率,所以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4.某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B. 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C.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D. 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第ⅠⅠ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2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符号 。
(2)3个铜原子 。
(3)4个钾离子 。
(4)5O2-的意义 。
(5)结构示意图对应的微粒符号是 。
(6)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7)气体打火机中的燃烧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其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6.大美湿地,生态格城。
(1)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植被繁茂,飞鸟群集。
①鉴别该公园中河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使用的物质是 。河道内放置多个活性炭包,利用活性炭的 (填物理性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②河水中含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等。写出镁离子的符号: 。
③湿地旅游要做好垃圾分类。空矿泉水瓶应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④以下做法不利于保护湿地的是 (填标号)。
A.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2)近年来,修建人工湿地已成为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修复方式。相同条件下,同植被类型的三种人工湿地对污水中不同浓度的去除效果如下图。
①据图分析,对较高浓度去除效果最好的湿地是 。
②比较三种湿地对的去除效果,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有 (写一点)。
17.小南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少许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注: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酚酞分子不运动
D.酚酞分子运动慢
(2)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
(3)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
(4)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填“快”或“慢”)。
18.1783年,拉瓦锡利用图1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和“可燃空气”(主要成分为氢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氢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可燃空气”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
(2)请写出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点燃氢气前需要进行 (填一操作名称),将B装置收集到的氢气在氧气点燃,观察到出现 色火焰,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4)如图2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①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其中b管产生的气体为 。
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实验中往往会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在水中以钠离子(符号 )和氢氧根离子(符号 )的形式存在。
19.通过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若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A~F中的 装置收集。若用图G收集氧气,则气体从 (填a或b) 端进入。
(3)下列是小王同学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D.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装置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若用装置G、H组合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应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将导管 和导管c连接。
(6)小张同学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留一些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物体坠落,炸裂试管, 小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却失败了,原因可能是制备的氧气不纯,下面实验操作会导致制备的氧气不纯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冒气泡就用集气瓶收集了
B.加热药品时没有先预热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排尽
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20.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注有多种,方法I。甲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D.红磷燃烧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方法Ⅱ、乙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50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空气反复流动经过炽热的过量的铜表面,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4)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 。
(6)多次实验结束后教理数据如下:
组别 1 2 3 4
注射器剩余气体的体积/mL 40.4 40.2 40.3 40.1
通过该实验装置测得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结果保留0.1%)
方法Ⅲ、丙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入药品,按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7)在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 。
(8)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9)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5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60mL。待白磷燃烧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最后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 mL时停止吸射。
【实验总结】
(10)各小组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在反应物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写两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颜色、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属于物理性质;铁器放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最后完全消失不见,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汽油易燃,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食盐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水会结冰,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助燃剂,不是燃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①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此说法错误;
②动植物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此说法正确;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错误;
④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没有蒸馏,此说法错误;
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此说法正确;
⑥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但在化合物中氢元素一般显+1价,此说法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食盐能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食盐,不符合题意;
C、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应用10mL量筒量取8.5mL液体,不符合题意;
D、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气体,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①表示1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能表示物质化学式的是③④,分别表示氖气、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⑤所带的电荷数不同,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错误;
B、乙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12):(6×1):16=12:3:8,故错误;
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
D、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正确;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质子、电子也带电,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错误;
D、化学反应的过程只是分子离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错误。
故选A。
9.A
【详解】A、由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37。元素周期表中标签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图中?的数值为37,但是不能确定中子数的大小,选项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铷离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其离子符号为,选项正确;
C、铷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D、铷原子核外由五层电子,根据元素周期表规律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故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选项正确;
答案为:A。
10.C
【详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B错误;
C、锰酸钾、过氧化氢、碱式碳酸铜,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化合物,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或离子,正确;
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液氧中都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子,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分子含有氧元素,错误;
③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
②生成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是结论,错误;
③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正确;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做助燃剂,不是燃料,错误;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故选项错误;
D、①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能使木条燃烧不变的是空气,熄灭的是呼出气体,正确;
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氮气,正确;
③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浮渣多的是的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A、C错误,D正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氦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B错误。故选D。
考点:原子的结构
13.B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属于单质,故A错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故B正确;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是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故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
14.D
【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分解,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最后剩余的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选项A错误;
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较快,不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较慢,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选项B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选项C错误。
D、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氧气充足时,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15.(1)2CO2
(2)3Cu
(3)4K+
(4)5个氧离子
(5)S2-
(6)Na+、Cl-
(7)
【详解】(1)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2;
(2)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铜原子表示为:3Cu;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钾离子表示为:4K+;
(4)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5O2-表示5个氧离子;
(5)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硫离子,表示为:S2-;
(6)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为:Na+、Cl-;
(7)丁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6.(1) 肥皂水 吸附性 Mg2+ 可回收 C
(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FCW 污水进水量(或污水流速、湿地面积大小、测量的时间 合理即可)
【详解】(1)①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镁离子表示为:Mg2+;
③空矿泉水瓶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
④A、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湿地,不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湿地,不符合题意;
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不利于保护湿地,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由图可知,对较高浓度去除效果最好的湿地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或HFCW);
②比较三种湿地对的去除效果,除了三种湿地的类型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故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有污水进水量、污水流速、湿地面积大小、测量的时间等。
17.(1) A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明显变化,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ABD
(2)ba
(3) 是不断运动的 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
(4)慢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明显变化,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不断运动,酚酞分子也在不断运动,只是比氨分子运动慢,因此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变红,故选ABD。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氨分子运动到b点时向上运动,遇到湿润的酚酞纱布条时,先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色。
(3)图1和图2的实验都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产生的现象,所以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与图1实验相比,图2实验所用的药品更少,且挥发出的氨气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所以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
(4)由分子的特性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所以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温度降低,氨气分子运动速度变慢,则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慢。
18.(1)水蒸气
(2)
(3) 验纯 淡蓝
(4)
氧气##O2
【详解】(1)将“可燃空气”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水蒸气,使带出的水蒸气冷凝液化除去。
(2)题干中可得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如不纯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需要进行验纯。将B装置收集到的氢气在氧气点燃,观察到出现淡蓝色火焰,生成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4)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其中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
②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数字为1则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加相应数字。钠离子为,氢氧根离子为。
19.(1)锥形瓶
(2)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D a
(3)BD
(4) B##C 过氧化氢水+氧气
(5)a
(6)AD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因此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若用图G收集氧气,则气体从a端进入,
故填: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D;a;
(3)A、为了防止由于更换部分仪器造成药品损失,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故选项操作合理;
B、要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决定试管的高度,应先放置酒精灯,后固定试管,故选项操作不合理;
C、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除水面,后熄灭酒精灯,故选项操作合理;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故选项操作不合理;
故选BD;
(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起作用,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或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填:B或C;过氧化氢水+氧气;
(5)实验中排出水的体积等于生成气体的体积,若用装置GH组合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氧气从b端通入,水从a端排出,导管a与c连接,通过测定水的体积从而测定氧气的体积,故填:a;
(6)A、实验时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因此刚开始冒气泡就开始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故选项符合题意;
B、加热时未预热,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不会导致气体不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排水时未将装置内的水排净,装置内含有水,但是气体是纯净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时,水未装满,装置内含有空气,导致气体不纯,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D。
20.(1)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压强
(3)ABC
(4)铜+氧气氧化铜
(5)使铜粉和氧气充分反应
(6)19.5%
(7)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8)先变大,后缩小
(9)10
(10)反应物只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
【详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A、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置如果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A选项操作正确;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B选项操作正确;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C选项操作正确;
D、红磷燃烧熄灭后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如果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D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ABC。
(4)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铜+氧气氧化铜。
(5)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让空气在玻璃管中流动,增大与氧气的接触机会,使之充分反应,保证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消耗完。
(6)反应前气体的体积为50mL,四组实验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40.4mL、40.2mL、40.3mL、40.1mL,减少的气体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四组实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0%=19.2%、×100%=19.6%、×100%=19.4%、×100%=19.8%,四次取平均值,故通过该实验装置测得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9.5%。
(7)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8)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冷却到室温,瓶内压强减少,所以,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缩小。
(9)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50mL,其中含氧气的体积为250mL×=50mL,白磷燃烧消耗锥形瓶中氧气的体积约为50mL,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瓶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瓶,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10mL时停止下流。
(10)反应物只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反应,生成物是固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实验的现象,解此类问题时关键是分析清楚实验原理,并会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