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课后提分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含解析)

燃烧的条件
一、选择题
1.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2.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白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3.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得到了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其中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先通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发现b中硫燃烧。实验过程②:停止通空气,改通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该装置还缺少对尾气的处理
C.去掉装置a就无法验证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证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5.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i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
C.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浓度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
6.下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②③,可以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
B.对比①③,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C.对比①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水可以用来灭火,所以即使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
7.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9.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 O2 片刻,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 中红磷不燃烧,b 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过程① a、b 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对比过程② a、b 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助燃剂
10.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右侧木炭燃烧时,发白光
B.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C.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氧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11.下列有关指定容器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主 要 作 用 集气瓶中的 水: 吸收反应放 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 得出空气中 O2体积 分数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 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 水: 加热铜片温 度, 隔绝空气
选 项 A B C D
12.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5.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二、简答题
16.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5年10月22日江西南昌一大型超市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超市库房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
(4)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Ⅰ.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Ⅲ.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四、科学探究题
18.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必须是可燃物(2)燃烧必须要有氧气(3)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磷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讨论并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实验过程中,图3中左侧a试管中气球的变化为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他重新设计了图3装置,你认为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按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略浸入水面下(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多少呢?”
你的预测是大约为_________,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答案】C
【详解】为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利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知道应该保证氧气的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采取一粗一细的铁丝来进行同时点燃,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
2.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白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答案】A
【详解】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空气质量的2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乙图中,水下的白磷未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说明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P2O5固体,冒出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得到了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其中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温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故选:B。
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先通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发现b中硫燃烧。实验过程②:停止通空气,改通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该装置还缺少对尾气的处理
C.去掉装置a就无法验证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证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答案】C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说法正确;B.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该装置还缺少对尾气的处理,选项说法正确;C.b装置停止通空气,改通氧气,不加热时硫不燃烧,加热时硫发生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选项说法错误;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证明氧气具有助燃性,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5.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i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
C.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浓度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
【答案】C
【详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大理石是粉末状的,反应的速率最快,所以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选项说法正确;B、Ⅱ和Ⅲ中选择酸都是7% HCl溶液,Ⅱ中是块状大理石,Ⅲ中是大理石粉末,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Ⅰ和Ⅱ中所用酸的种类不同,没有可比性,选项说法错误;D、由图象可知,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6.下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②③,可以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
B.对比①③,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C.对比①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水可以用来灭火,所以即使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
【答案】C
【详解】A、②③中白磷和红磷都不燃烧,不可以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不符合题意;B、对比①③,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C、对比①②,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水底的白磷隔绝氧气,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符合题意;D、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达到了着火点,满足燃烧的条件,可以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C。
7.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C
【详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A错误。B、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B错误。C、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D、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D错误。故选C。
9.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 O2 片刻,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 中红磷不燃烧,b 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过程① a、b 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对比过程② a、b 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助燃剂
【答案】B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过程①中a、b处的红磷都没有燃烧,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C、过程②a、b 装置中,a 中红磷不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b 中红磷燃烧是因为温度到达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D、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0.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右侧木炭燃烧时,发白光
B.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C.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氧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答案】D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正确;B、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C、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不是防止爆炸,是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错误;故选:D。
11.下列有关指定容器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主 要 作 用 集气瓶中的 水: 吸收反应放 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 得出空气中 O2体积 分数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 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 水: 加热铜片温 度, 隔绝空气
选 项 A B C D
【答案】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因此水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硫的,故选项错误;B、水倒流,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O2体积分数是正确的,故选项正确;C、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的熔化物温度过高而炸裂集气瓶,故选项正确;D、探究燃烧的条件,开水是加热铜片温度,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故选:A。
12.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详解】纸质灯罩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所以A错误;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B错误;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所以C正确;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选C。
1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详解】A、因为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B、物质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C、很明显的不对,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D、用嘴吹灭蜡烛,降低了温度,所以蜡烛熄,故正确。故选D。
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详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热值、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D。
15.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面汤蒸发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D。
二、简答题
16.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5年10月22日江西南昌一大型超市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超市库房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
(4)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Ⅰ.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Ⅲ.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燃物
(2)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不合理 M N
(4) 4P + 5O2 2P2O5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步骤①中b通氮气,红磷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氧气,红磷燃烧
【详解】(1)从燃烧条件分析,超市库房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可燃物;(2)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减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①根据对比L、M两种物质的熔点、沸点以及着火点,可知“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这个结论不合理;②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M和N,可以根据先后燃烧的现象;不选L、P的原因是熔沸点都较低,在常温下呈液态或气态
(4)Ⅰ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 2P2O5
Ⅱ 实验过程②中,在a处没有加热,b处进行了加热,对比a处红磷不燃烧,而b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Ⅲ 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步骤①中b通氮气,红磷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氧气,红磷燃烧。
三、实验题
17.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1)③ (2)① (3) ② (4)AB
【详解】(1)图一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③有可燃物;(2)图二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3)图三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温度是否到达燃点,其他条件不变,铜片上白磷到达燃点燃烧,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燃点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因此选择A。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因此选择B。故选AB。
四、科学探究题
18.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必须是可燃物(2)燃烧必须要有氧气(3)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磷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讨论并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实验过程中,图3中左侧a试管中气球的变化为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他重新设计了图3装置,你认为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按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略浸入水面下(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多少呢?”
你的预测是大约为_________,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_。
【答案】[改进与实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反思与评价]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
【详解】改进与实验:已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必须是可燃物(2)燃烧必须要有氧气(3)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实验过程中,a试管中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膨胀气球变大,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试管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气球变小;故气球的变化为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实验中密闭装置中进行,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可以调节装置中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冲出。
拓展与迁移: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预测是大约为五分之一,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培优检测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