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02(全国通用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含解析)

期中模拟卷02(全国通用,沪教版·全国)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三章(沪教版 全国 上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第I卷 选择题(共20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2023山东聊城中考)
1.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 B.海水“晒盐”
C.垃圾焚烧发电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2023陕西省中考)
2.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下列物质只含碳元素的是
A.石灰石 B.金刚石 C.碳酸 D.石蜡
3.下列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6000L氧气通过加压可装在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变大
(2023新疆中考)
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闻药品气味
(2023江苏宿迁市宿城区期中)
5.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已知“”、“”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能表示化合物的图示是
A. B.
C. D.
(2023江苏淮安洪泽区期中)
6.下列是小华同学笔记本上记录的有关实验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有
A.打磨好的镁条加入食醋中,观察到生成氢气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且放热
7.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甲处的棉花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属于纯净物 B.酚酞分子静止不动
C.甲处的棉花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D.乙处的棉花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2023福建期中)
8.下列知识的归纳或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属空气污染物
C.煮沸和蒸馏均可将硬水软化 D.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
9.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都含有( )
A.2个氧原子
B.1个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气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2022-2023期中)
10.小华在做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实验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了二氧化锰,结果发现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同样被加快了。以下推论中错误的是
A.完全反应后所得到的氧气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多
B.高锰酸钾也可作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最多可达五种
D.完全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有三种
(安徽省合肥市卓越中学2022-2023期末模拟)
11.苦杏仁苷(C20H27NO11)是常见的氰苷类物质,也是传统中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苦杏仁苷属于氧化物 B.苦杏仁苷分子是由碳、氢、氮、氧元素组成
C.苦杏仁苷含有四种非金属 D.苦杏仁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氧气 B.冰水混合物 C.氯酸钾 D.过氧化氢溶液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期中)
13.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14.将100mL过氧化氢溶液均分成甲、乙两份,仅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a线表示甲份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B.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甲乙两份过氧化氢溶液最终生成氧气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期中)
1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元素含量 B.物质分类模型
C.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D.化合物微观模型
1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倒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 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药品的颜色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A B.B C.C D.D
17.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
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
D.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2:1
1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便于连接胶皮管和玻璃管
A.A B.B C.C D.D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
19.某小组通过图1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实验测得的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时气压与时间的关系见图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恒压漏斗的作用是平衡装置内的气压,使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滴下
B.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时不断放热
C.由图2可知,过氧化氢浓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
D.图2中气压先升高,后缓缓降低,可能是图1中的装置漏气
(2023福建厦门一中期中)
20.利用氧气传感器对微粒的运动进行探究(如图甲)。实验步骤: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MN段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Q点时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NP段和PQ段相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PQ段氧气体积分数显著下降,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1.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图1是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a”或“b”)。
(2)图2是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3)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
②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在生活中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 的方法。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3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1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粒子一共表示 种元素。
(2)图1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标号)。
(3)图1中与图2中X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填标号)。
(4)16号元素与11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5)图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2-2023期中)
23.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① 。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仪器①中加一定量水,若观察到 ,则气密性良好。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二氧化锰可以连续反复使用,理由是 ,若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选择收集装置为 (填“C”或“D”或“E”)。
(4)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标号),该装置还缺少的用品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 ,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6)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 。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华伦中学2022-2023月考)
24.根据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如图A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这一反应属于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如图B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色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产生 色火焰,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作用是 。
(3)如图C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 色固体。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 。
(4)实验A、B、C的三个反应中,有多个共同特点,请写出1个共同特点: 。
(5)木炭、硫粉分别在氧气中燃烧都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25.A~G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组成B物质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四,E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G为红色粉末。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G的化学式 。
(2)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五、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6.CO2是空气中一种重要的气体,某小组同学对CO2进行如下探究。
【CO2的制备探究】
Ⅰ、选择装置
(1)A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 。
(2)实验室若要制取并收集较多量CO2,可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装置。
Ⅱ、选择药品
小组同学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石灰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有挥发性)在图B中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如图2:
(3)图B中图1中三颈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4)据图B中图2分析,表示粉末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是 (填“a”或“b”)。
(5)据图B中图3分析,影响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准确性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水蒸气含量增加
B.稀盐酸会挥发出的HCl气体增加
C.装置气密性不好
Ⅲ、CO2的含量探究
地窖中因贮存农产品而容易积蓄CO2,根据相关要求,CO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8mg/L,某同学用注射器抽取100mL菜窖中的气体样品。
(6)按图C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气体推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足量澄清石灰水能对通入其中的CO2气体完全吸收)
①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②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
(7)下列说法可能导致测得的CO2含量偏小的是______(填字母)。
A.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
B.抽取气体前未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净
(2023江苏宿迁宿城区期中)
27.“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回顾历史】
(1)1774年,法国化学家 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优化,分别用红磷、铜粉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用 (填“物理”或“化学”)方法,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化合物,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重温教材】
(3)某同学分别用如下两种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的文字表达式为 ,写出硬质玻璃管或具支试管内的现象: 。

②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 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 中的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 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分数
44mL 36mL 24mL
③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④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 。
A.加热时间太长 B.铜粉太少
C.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 D.读数时气球内仍留有气体
【创新实践】
(4)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采用红磷为反应物,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内的气体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时打开止水夹,最终水面大约上升至集气瓶 刻度处。
②结合乙图曲线,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BC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3分)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2-2023期中)
28.为测定某加钙食盐中的含钙量,取50g这种盐进行检测,测得其中含有碳酸钙(CaCO3)。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求1.5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水的天然循环,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垃圾焚烧发电,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B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符合题意;
C、碳酸是由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石蜡是含有多种元素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A、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现象和微观解释一致,不符合题意;
B、6000ml氧气通过加压可装在40L的钢瓶中,说明氧气加压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变小,现象和微观解释一致,不符合题意;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现象和微观解释一致,不符合题意;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造成酒精洒出,引发火灾,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中,也不能与试管的内壁接触,要悬于试管的上方滴加,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读取量筒中液体的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闻药品气味的方法为:打开瓶塞,瓶口距离鼻孔前下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空气,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千万不要把鼻子放在容器口去闻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图中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表示一种单质,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表示一种化合物,符合题意;
C、图中物质是不同种分子构成,表示一种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图中物质是不同种分子构成,表示一种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A、打磨好的镁条加入食醋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生成氢气是结论,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得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其浓度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
B、酚酞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这是微粒的共性,B错误;
C、甲处氨水直接滴到棉花上,棉花变红,不能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C错误;
D、乙处的棉花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煮沸和蒸馏均能将硬水软化,该选项推理正确;
D、单质是指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
9.A
【详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故选:A。
10.B
【详解】A. 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分解,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了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所得到的氧气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多,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改变氯酸钾分解速率的是加热高锰酸钾后生成的二氧化锰,而不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不可作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符合题意;
C.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过程中,当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部分分解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最多可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五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完全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三种固体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苦杏仁苷(C20H27NO11)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苦杏仁苷分子是由碳、氢、氮、氧原子构成,苦杏仁苷是由碳、氢、氮、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
C、苦杏仁苷是由碳、氢、氮、氧元素组成,含有四种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苦杏仁苷中C、H、N、O的元素质量比= (12×20):(1×27):(1×14):(16×11)=240:27:14:176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X是单质,Y是化合物,Z是氧化物。
【详解】A、Z是氧化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水混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氯酸钾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是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
13.D
【详解】A、实验1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呼出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错误;
B、实验1检验的是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多少,错误;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说明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错误;
D、实验2现象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因为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a反应较快,则表示甲份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该图可知,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并不能得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同,则说明二氧化锰不能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故选项模型不正确;
B、纯净物含有1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选项模型不正确;
C、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微观上,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也可变为离子,故选项模型正确;
D、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图中含有2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模型不正确。
故选C。
16.D
【详解】A、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氧气不能。所以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故A正确;
B、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分解为水和氧气,但是木炭不能。故能够用过氧化氢溶液鉴别木炭粉末和二氧化锰粉末。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黑色的粉末,氯酸钾是白色固体。所以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来鉴别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故C正确;
D、因为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够支持燃烧,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D。
17.D
【详解】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加,导电性增强,故正确;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氢气是正极产生的氧气体积的两倍,由图知a玻璃管中的气体是b玻璃管中气体的大约两倍,所以a管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故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因为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正确;
D.因为a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两者的质量比为1:8,故错误。
故选:D。
18.A
【详解】A、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导致天平失去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为:导气管放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内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体逸出,形成气泡,松手后,由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外部压强将水压入导管口,形成稳定液柱,则此时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玻璃管用水润湿后摩擦减小,便于连接胶皮管和玻璃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D
【详解】A、该装置是密封的,如不增加恒压漏斗,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装置内压强增大,打开活塞后,液体无法滴下,恒压漏斗可以平衡装置内的气压,使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滴下,不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时不断放热,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过氧化氢的浓度越大,气压越大,说明分解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D、图2中气压先升高,后缓缓降低,是因为反应生成气体、且反应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气压缓缓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D。
20.C
【详解】A、敞口放置的MN段氧气的体积减小,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选项正确;
B、Q点时氧气体积分数几乎不变,故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选项正确;
C、NP段是双手贴在瓶外壁上,PQ段是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二者相比,不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错误;
D、PQ段氧气体积分数显著下降,是塑料瓶口朝下,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选项正确。
故选C。
21.(1)b
(2)
(3) 吸附色素和异味 肥皂水 煮沸
(4)C
【详解】(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b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3)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煮沸的方法;
(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选C。
22.(1)4##四
(2)E
(3)B
(4)Na2S
(5)
【详解】(1)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图1可知圆圈里表示质子数分别是8、9、11、18共四种元素,故填:4或四;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第一层)或8则为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为E,C为离子,故填:E;
(3)X元素为1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点数相同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
(4)16号元素为S,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两个电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化合价显-2价,11号元素为Na,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组成的化合物为:Na2S,故填:Na2S;
(5)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23.(1)长颈漏斗
(2)有一段稳定的水柱
(3)
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4) B 棉花
(5) 量筒 b
(6) B 密度比空气小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关闭止水夹,向仪器①中加一定量水,若观察到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双氧水为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若想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则应选择排空气法收集,又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装置选D。
(4)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装置选固体加热装置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想测量氧气的体积,则还需要量筒;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则用装置F收集时,应将氧气从导管b端通入。
(6)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装置C为向下排空气法,则说明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24.(1) ## 化合反应
(2) 淡蓝
蓝紫
## 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 黑
##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4)反应条件均是点燃
(5)氧气浓度
【详解】(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二氧化硫为有害气体,则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4)三个反应均是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三个反应均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条件均是点燃等。(合理即可)
(5)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则对比可知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25.(1)HgO
(2)2H2+O22H2O
(3) 3Fe+2O2Fe3O4 化合反应
【详解】(1)E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E是水,A、D分别是氧气和氢气,组成B物质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四,B是铁单质,所以能与铁单质发生反应的A是氧气,D为氢气,G是红色粉末,能生成氧气,所以G是氧化汞,G还能生成F,F是汞单质,C是铁和氧气都能生成的物质,C可以是铁的氧化物,比如四氧化三铁。G的化学式为:HgO。
(2)A与D反应是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B→C可以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该反应是典型的多变一,是化合反应。
26.(1)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BC
(3)
(4)a
(5)ABC
(6) 增大接触面,使吸收更快更充分
(7)B
【详解】(1)A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若要制取并收集较多量CO2,药品需方便随时添加,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因此可选择图中的BC装置;
(3)三颈烧瓶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粉末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单位时间内气压增大更快,因此表示粉末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为a;
(5)据图B中图3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在升高,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测定,从而影响测得碳酸钙含量的准确性;装置气密性不好影响气体压强的测定,也会影响测得碳酸钙含量的准确性,故选ABC;
(6)①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多孔球泡可增大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接触面,使吸收更快更充分;
(7)A、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可使二氧化碳吸收更充分,测得的CO2含量更准确,故A错误;
B、抽取气体前未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净会导致测得的CO2含量偏小,故B正确;
故选B。
27.(1)拉瓦锡
(2)化学
(3) 铜+氧气氧化铜 红色粉末变黑 15% 装置二 便于空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BC
(4) 1 红磷燃烧放热使压强增大 燃烧消耗氧气且燃烧结束后逐渐冷却使压强降低
【详解】(1)拉瓦锡最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分别用红磷、铜粉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①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文字表达式为铜+氧气氧化铜,可观察硬质玻璃管或具支试管内红色粉末变黑。
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装置中空气的总体积为硬质玻璃管和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之和,反应后注射器减少的体积即为反应的氧气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15%。
③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能使空气充分流动,氧气反应更彻底。
④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可能是铜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也可能是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铜和氧气反应不充分,氧气没有反应完,加热时间太长或读数时气球内仍留有气体对实验结果没影响。
故选BC。
(4)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变小,所以进入集气瓶中水约占其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水上升至集气瓶1刻度处。
②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AB段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燃烧结束后逐渐冷却,使压强降低,所以BC段气体压强减小。
28.(1)100
(2)1:4
(3)0.6g##0.6克
【详解】(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
(2)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1:4;
(3)1.5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浙江省瑞安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