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过关训练题(含解析)--2023-2024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单元过关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中:
B.遇石蕊变蓝的溶液中:
C.无色透明溶液中:
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2.下图是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a、b、c、d、e均为含氯元素的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d的溶液均呈酸性
B.e可由b与碱溶液反应得到
C.工业上用b与充分混合后在光照下制盐酸
D.化合物c的化学式为,可作自来水消毒剂
3.已知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则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 L B.9.2 mol/L C.mol·L D.无法确定
4.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温下的溶解度:
B.水溶液均呈碱性
C.同质量下,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质量:
D.同物质的量下,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质量:
5.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 l 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
A.原溶液一定存在Na
B.原溶液中可能存在Ca2+
C.原溶液中c(Cl-)≥0.1mol/L
D.原溶液中 Cl 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1
6.下列事实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无关的是
选项 事实 化学知识
A 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能与、反应产生
B 用小苏打作膨松剂烘焙面包 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C 用、漂白粉对环境消毒 含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
D 金属钠用作传热介质 金属钠导热性好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用做喷泉实验 C. 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 D.比较、的稳定性
A.A B.B C.C D.D
8.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对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样品分别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只有碳酸氢钠加热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弱于碳酸钠
B.乙: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C.丙: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
D.丁:探究钠与Cl2反应,右侧的棉花球可以吸收过量的氯气
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与的反应。拧开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弹簧夹2,关闭弹簧夹1,一段时间后,D装置内固体无明显变化,右侧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黄色固体逐渐变成白色固体,左侧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2∶39
B.反应后,A装置中固体溶于水后所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C.由上述实验可知,与的反应需要的参与
D.将D装置中固体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10.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③为NaOH与过量反应
B.反应④说明的稳定性强于
C.②是放热反应
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B.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燃烧后产物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C.钠放入硫酸铜溶液后,浮在水面,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
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12.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放回原试剂瓶
B.金属钠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硫酸或盐酸冲洗
D.氢气是一种可燃物,在实验室制备出氢气后可直接点燃
13.配制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8gNaCl固体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将溶液加水稀释至10mL,浓度变为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14.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氯化铁过程中的物质转化:NaCl(aq)Cl2(g)FeCl3(s)
B.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Ca(ClO)2+CO2+H2O=CaCO3↓+2HClO
D.含NaClO的混合溶液中还能共存:K+、OH-、SO、I-
15.下列关于 Na2O 和 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 Na2O 与 Na2O2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二者现象相同
B.均可与 CO2、H2O 反应产生氧气
C.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D.所含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
二、非选择题
16.“84消毒液”是家居常用的防疫用品,某化学小组同学查看包装说明,得到如下信息:
【有效成分】NaClO
【规格】1000mL
【浓度】
【使用说明】i.按一定比例稀释后使用。
ii.不得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灵)同时使用。
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稀释:将“84消毒液”原液稀释配制成的溶液。
①稀释时,需要取用 mL“84消毒液”原液。
②下列操作会使溶液中NaClO浓度偏低的是 (填标号)
A.取用久置的“84消毒液“原液进行稀释
B.量取“84消毒液“原液时,仰视读数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2)已知:洁厕灵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盐酸。同学们利用示装置探究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的原因。
①将注射器中的洁厕灵注入试管中,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淀粉KI试纸上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②棉花团蘸取的溶液A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作用是 。
(3)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的漂白性。
I.在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水后,放入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慢慢褪色。
II.在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白醋后,放入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迅速褪色。
III.在不同温度时,测得84消毒液OR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ORP表示水溶液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ORP值越大,氧化性越强。
①实验I、II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为 。
②实验III的结论及可能原因是 。
17.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
(1)钠与水反应过程中可看到钠熔成闪亮的小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用无色酚酞试液 (填“能”或“不能”)判断溶液的变质情况,其理由是 。
II.将、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配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的盐酸,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逐滴将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时,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3)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当加入盐酸时,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mL。
(5)原固体混合物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8.配制溶液及应用。
Ⅰ.实验小组同学需要配制溶液。
(1)需要称取的质量为 g。
(2)该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下列仪器。
①为了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②在操作步骤“转移”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是 (填序号)。
a.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b.转移后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用以上配制的溶液制备84消毒液,其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分别用不同体积的溶液、溶液和水配制以下3组溶液(假设溶液体积具有加和性)。
编号 溶液 溶液 水
浓度/ 浓度/
1 10.0 1.0 10.0 1.0 0
2 4.0 0.2 0.4 28.0
3 12.0 c 8.0 0.4 20.0
(5) , 。
19.DCCNa()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杀菌剂。它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受热易分解。实验室利用NaClO溶液和氰尿酸()溶液反应制备DCCNa,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装置A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发现装置B中NaOH溶液的利用率较低,改进方法是 。
(4)当装置B的三颈烧瓶内液面上方有黄绿色气体时,再加入氰尿酸溶液。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其原因是 。
(5)实验过程中B的温度必须保持为7~12℃,pH控制在6.5~8.5的范围。若温度过高,pH过低,在溶液中会与发生副反应生成和等,写出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装置C的试剂可选用 (填标号)。
a. b.NaCl c. d。
(7)反应结束后,装置B中的浊液经过滤、 、干燥得DCCNa粗产品。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Ag+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遇石蕊变蓝的溶液中,含有大量OH-,OH-与H+、HCO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Cl-,Cl-、H+和MnO反应生成氯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Na+、K+、NO、SO在碱性环境下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C
【分析】根据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以推知,a为HCl,氯元素为-1价,属于氢化物;b为Cl2,属于单质,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c为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属于氧化物;d为HClO,氯元素为+1价,属于弱酸;e为次氯酸盐,氯元素为+1价;
【详解】A.a为HCl,为溶液为强酸,d为HClO,为弱酸, a、d溶液均具有酸性, A项正确;
B.次氯酸盐可由Cl2与碱的溶液反应得到,比如Cl2+2NaOH=NaClO+NaCl+H2O, B项正确;
C.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会爆炸,故工业上不能用b即氯气与充分混合后在光照下制盐酸,工业上应利用纯净的在b即氯气中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C项错误;
D.化合物c为,具有氧化作用,能消毒杀菌,可作自来水消毒剂,D项正确;
答案选C。
3.A
【详解】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由公式可知,,则硫酸溶液的,如密度保持不变,则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但硫酸浓度越小,密度越小,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的,则物质的量浓度mol L,故答案选A。
4.A
【详解】A.相同温度下相同的溶剂时,Na2CO3较NaHCO3易溶,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故A错误;
B.碳酸钠、碳酸氢钠溶于水均水解,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
C.设质量都是106g,则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mol,根据Na2CO3~CO2,NaHCO3~CO2,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mol,前者产生二氧化碳少,故C正确;
D.物质的量相同时,根据Na2CO3~CO2,NaHCO3~CO2,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5.C
【分析】某100mL溶液中加入BaCl2,产物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的是BaSO4,质量为2.33g,物质的量为0.01mol;溶于盐酸的沉淀为BaCO3,质量为1.97g,物质的量为0.01mol;加入NaOH溶液,产生的气体为NH3,物质的量为0.05mol。则原溶液中,n()=0.01mol,n()=0.01mol,n()=0.05mol,依据离子共存,溶液中不含有Ca2+,依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有Cl-,其物质的量≥0.01mol,可能含有Na+。
【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溶液可能存在Na ,也可能不存在Na+,A不正确;
B.原溶液中存在、,则一定不存在Ca2+,B不正确;
C.原溶液中若含有Na+,c(Cl-)>0.1mol/L,若不含有Na+,c(Cl-)=0.1mol/L,C正确;
D.原溶液中n(Cl-)≥0.01mol,n()=0.01mol,则Cl 和的物质的量之比≥1:1,D不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由于Na2O2能与H2O和CO2反应产生O2来帮助人呼吸,因此可以用Na2O2作呼吸面具中的制氧剂,故A正确;
B.Na2CO3俗称纯碱,NaHCO3俗称小苏打,该物质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可以使面团松软,因此可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故B错误;
C.含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用、漂白粉进行环境消毒,故C正确;
D.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作传热介质,故D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Na与水反应若是放热反应,大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侧导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可观察红墨水的高低变化验证钠与水反应是否放热,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浓NaOH溶液反应而被大量吸收,烧瓶中压强突然减小,形成喷泉,B正确;
C.铁没有焰色反应,可用光洁的铁丝蘸取纯碱溶液灼烧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C正确;
D.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外试管中放碳酸钠,内试管中放碳酸氢钠,D错误;
故答案选D。
8.A
【详解】A.加热固体,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试管口应向下倾斜,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棉花着火,说明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所以证明放出大量的热,B正确;
C.钠与滴有酚酞的水反应,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C正确;
D.钠与氯气加热生成氯化钠,碱液可吸收过量的氯气,图中装置可验证钠与氯气的反应,D正确;
故选A。
9.A
【分析】装置B制得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往左流动,没有经过干燥;气体往右流动,CaCl2为干燥剂,观察现象不同,以此分析;
【详解】A.Na2O2与CO2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质量比为1:1,A错误;
B.装置A转化生成Na2CO3,溶于水,溶液呈碱性,B正确;
C.装置B制得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往左流动,没有经过干燥,气体往右流动,CaCl2为干燥剂,淡黄色固体变成了白色,带火星木条复燃,没有左边现象,说明Na2O2与CO2的反应需要H2O的参与,C正确;
D.Na2O2与H2O反应会生成NaOH和O2,Na2O2具有漂白性,将D装置中固体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蓝后褪色,D正确;
答案为:A。
10.A
【详解】A.NaOH与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反应③为少量CO2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少量)+2NaOH=Na2CO3+H2O,A项错误;
B.反应④为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Na2CO3受热不分解,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B项正确;
C.反应②为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正确;
D.反应①为Na与O2加热时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O2,反应②为Na与H2O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④为NaHCO3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a2CO3、CO2和H2O,D项正确;
答案选A。
11.C
【详解】A.钠熔点很低,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A正确;
B.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燃烧后产物为氯化氢,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B正确;
C.钠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现象为钠浮在水面,迅速游动,嘶嘶作响;生成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C错误;
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离子在溶液中为棕黄色,亚铁离子在溶液中为浅绿色,则反应现象为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D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A.因为钠性质活泼,要隔绝空气,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常保存在煤油中,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故A正确;
B.金属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的氧气助燃,不能灭火,应利用沙土铺盖,故B错误;
C.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用硫酸或盐酸冲洗,硫酸和盐酸也有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故C错误;
D.可燃性气体氢气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以防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故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配制480mL溶液需用500mL容量瓶,故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0.5L×0.1mol/L×58.5g/mol=2.925g≈2.9gNaCl固体,A错误;
B.根据配制溶液的先后顺序为:溶解、转移、洗涤和定容,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B错误;
C.根据稀释定律可知,将溶液加水稀释至10mL,浓度变为=,C正确;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得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大,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故答案为:C。
14.A
【详解】A.制备氯化铁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为电解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生成的氯气与铁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铁,故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漂白粉溶液中的次氯酸钙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故C错误;
D.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与碱性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5.C
【详解】A.将 Na2O 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 Na2O2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先变红后褪色,故A错误;
B.Na2O与 CO2、H2O 反应不产生氧气,故B错误;
C.Na2O由Na+、O2-构成, Na2O2由Na+、 构成,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故C正确;
D.Na2O2所含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D错误;
选C。
16.(1) 12.5 AD
(2) 产生黄绿色气体,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淀粉-KI试纸变蓝 NaOH溶液
(3) 醋酸和反应生成HClO,实验II中HClO浓度大于实验I中HClO浓度 温度升高次氯酸分解加快,溶液中次氯酸浓度减小,氧化性减弱
【详解】(1)①根据稀释前后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稀释时,需要取用“84消毒液“原液的体积为。
②A.NaClO能与空气中反应,取用久置的“84消毒液“原液进行稀释,次氯酸钠变质,所配溶液中NaClO浓度偏低,故选A;
B.量取“84消毒液“原液时,仰视读数,所取“84消毒液“原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中NaClO浓度偏高,故不选B;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中NaClO浓度偏高,故不选C;
D.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中NaClO浓度偏低,故选D;
选AD。
(2)①“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盐酸中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后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与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此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因此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反应过程中被还原为,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棉花团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棉花团蘸取的溶液A是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①白醋显酸性,不具有漂白性,醋酸和反应生成HClO,实验II中HClO浓度大于实验I中HClO浓度,所以实验II比实验I褪色快。
②根据实验III的图像可知,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84消毒液的ORP值下降。原因是温度升高次氯酸分解加快,溶液中次氯酸浓度减小,氧化性减弱。
【点睛】弱
17.(1) 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金属钠的熔点低
(2) 不能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3)
(4)448
(5)1:4
【详解】(1)钠与水的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因此过程中可看到钠熔成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离子方程式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判断溶液的变质情况,其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3)AB段为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阶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B段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当加入HCl为35 mL时,只有10 mL发生上述反应,反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的量n(CO2)=2 mol/L×0.01 L=0.02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CO2)=0.02 mol×22.4 L/mol=0.448 L=448 mL;
(5)AB段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结合Na2CO3+HCl=NaCl+NaHCO3,可知两步反应消耗HCl体积相同,故n(Na2CO3)=n(HCl)=2 mol/L×0.02 L=0.04 mol,则开始阶段NaOH反应消耗HCl的体积V(HCl)=25 mL-20 mL=5 mol,n(NaOH)=n(HCl)=2 mol/L×0.005 L=0.01 mol,故原混合溶液中 NaOH 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0.01 mol:0.04 mol=1:4。
18.(1)8.0
(2) 容量瓶 引流
(3)ab
(4)
(5) 8.0 0.6
【详解】(1)配制溶液,即配制溶液,需要称取的质量为;
(2)为了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容量瓶;在操作步骤“转移”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配制过程中,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洒出,转移后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均会损失溶质,导致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小,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置溶液浓度偏大;
(4)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制备84消毒液,其原理是;
(5)第2组溶液中,的浓度为,的体积为0.004L,水的体积为0.028L,,则;第3组溶液中,12mL,溶液总体积为即,。
19.(1)恒压分液(滴液)漏斗
(2)
(3)在A、B装置间加饱和食盐水洗气瓶洗气
(4)使反应生成的NaOH再次生成次氯酸钠,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
(6)ac
(7)冰(冷)水洗涤
【分析】A装置用于制取氯气,生成的氯气进入B中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NaClO溶液中滴加氰尿酸(C3H3N3O3)溶液,反应生成DCCNa,过量的氯气进入C中用NaOH等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仪器构造可知a为恒压分液(滴液)漏斗;
(2)装置A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装置A中制备的氯气会混有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从而造成NaOH溶液的利用率较低,所以改进方法是在A、B装置间加饱和食盐水洗气瓶洗气,以除去氯化氢气体;
(4)当装置B的三颈烧瓶内液面上方有黄绿色气体时,再加入氰尿酸溶液。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可使反应生成的NaOH再次生成次氯酸钠,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副反应为C3H3N3O3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NCl3和CO2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装置C的目的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则ac均能与氯气反应吸收氯气,故选ac;
(7)装置B中的浊液经过滤、冰(冷)水洗涤、干燥得DCCNa粗产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天津市静海区第一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物理(解析版)

下一篇: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