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光和透镜月考试卷(无答案)

红岭教育集团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 学期
初二 第二次形成性练习 物理试卷
(说明: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40 分钟, 满分为 100 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 42 分)
1.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 只有一盏灯点亮, 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 以下对于“看
到未点亮灯泡 ”所画的光路图, 正确的是( )
(
C
.
) (
D
.
)A. B .
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 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C. 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 物镜是凹透镜
D.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3. 下列关于放大镜、 幻灯机、 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幻灯片必须放在 2 倍焦距以外
B. 用照相机拍照时, 景物在 2 倍焦距以外
C. 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D. 用放大镜看书, 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 1 倍焦距
4.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C.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D.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 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5. 保护视力, 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 需要坚持做到“三个一 ”,即“一尺、 一拳、 一寸 ”, 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 厘米)。 现代生活, 智能手机给人 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图是课本中甲、 乙两
眼睛的成像示意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 1页(共 6页)
A. 甲是近视眼, 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 甲是近视眼, 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 乙是近视眼, 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 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6. 光从水倾斜射入空气中, 入射角为 30 ° , 折射角可能为( )
A. 0 ° B. 25 ° C. 35 ° D. 90 °
7. 如图,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 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 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 ”,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 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 最 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 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 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 放大的实像
C. 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 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
2 倍焦距
D. 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8.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 透镜、 光屏
位置如图乙所示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 30.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 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9. 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像到凸透镜的距
离 v 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 u 的关系图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 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B. 当 u =3cm 时, 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 缩小的实像
C. 当 u =15cm 时, 在光屏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投影仪利用这一原理
D. 把物体从 20cm 处移动到 8cm 处的过程中, 像逐渐变大
10.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一 只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此时这个钟的实际时间是( )
第 2页(共 6页)
A. 4 时 25 分 B. 4 时 35 分 C. 7 时 25 分 D. 7 时 35 分
11. 两千多年前, 墨子在《墨经》中记录了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是小孔成像实验,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时长度不断缩短, 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B. 只将小孔由圆形改为三角形, 像的形状也将变为三角形
C. 蜡烛和小孔不动, 光屏靠近小孔, 烛焰的像变大
D. 所成的像是由实际的光线会聚而成, 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
12. 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教室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图
B. 图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C. 图丙潜望镜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
D. 图丁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书是镜面反射
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将点燃的蜡烛、 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 调整后的位置
如图,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B. 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为了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C. 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放一近视眼镜, 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成清晰的像
D. 透镜不动, 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 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14. 1666 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单色光,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
散。 如图所示, 关于太阳光的色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看到白屏上最上方的光是红光
B. 色散的原因是光经过三棱镜时发生了光的反射
C.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紫光的外侧是紫外线,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实现了遥控功能
第 3页(共 6页)
二. 作图题(本题共 3 小题, 15、 16 题各 2 分, 17 题 4 分, 共 8 分)
15. 如图所示, 一束光 AO 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6. 如图, 罗庄道德广场清澈池塘底部有一石块 A, 站在岸边的小强(假设小强的眼睛在 C
处) 看到石块在 B 处, 请画出小强看到石块 A 的光路图(标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第 4页(共 6页)
15 题图
16 题图
17. 在图中, 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 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三. 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 每空 2 分, 共 38 分)
18.“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标有刻度(图 中未画出) 的白色纸板 ABCD 能绕垂直于 CD 的 ON 轴翻转, 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 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 实验前, 应将纸板垂直放置平面镜上; 移动激光笔, 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 0 沿逆时 针方向转动, 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 移动激光笔, 使入射角为 45 ° , 测得反射角也为 45 ° , 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 如图乙所示, 将纸板右半部分绕 ON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 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 呈现, 此现象说明了: ;
(4) 在图甲中, 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 绕 CD 向后倾斜, 此时反射光束 (选 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 实验结束后, 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 而不想让对方看到 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19.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图。
(1) 实验时, 应采用 (填“平面镜 ”或“透明薄玻璃板 ”), 这样不仅能 观察到蜡烛的像, 也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 可以看到蜡烛 A 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取一支外形相 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在比较 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 蜡烛 B 替代的是 (填“蜡烛 A 的像 ”或“蜡烛 A ”), 这种科学探究方法为 (填“控制变量法 ”或“等效替代法 ”)。
(3) 移去蜡烛 B,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 光屏上 (填“ 能 ”或“不 能 ”) 呈现蜡烛 A 的像。 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填“虚像 ”或“实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 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 蜡烛 A 的像应是 图中的 (填“A1 ”“A2 ”或“A3 ”)。
20. 小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时: 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 15cm。
(1) 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 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调节它们的高度, 使烛焰、 凸 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2) 当把凸透镜固定在 50cm刻度线位置, 蜡烛固定在 15cm刻度线位置时, 光屏应在 (选填“ Ⅰ ”、“ Ⅱ ”或“Ⅲ ”) 区域内左右移动, 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若得到清晰的像后, 将蜡烛向右移动, 为了在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 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 ”或“右 ”) 移动。
(3) 当屏上的像清晰时, 小梁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 光屏上的像变 得模糊不清, 她应该向 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 ”或“远离 ”), 可 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 光屏上烛焰的像随之 。(选填“上升 ”或“下降 ”) (5)实验过程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 则光屏上的像 。
A.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 但像更小了
C.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D.像仍然是完整的, 且大小不变, 只是变暗了
四. 综合能力题(本题共 1 小题, 每空 2 分, 共 10 分)
21. 仔细阅读短文, 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
的厚薄程度, 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 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
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 点 第 5页(共 6页)
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 近点大约在 10cm 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
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25cm, 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 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 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
镜。 透镜的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 折光本领越大。 通常把透
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 用。表示, 即。=。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 0.5m, 它的焦 度就是。= =2m﹣1。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 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 100 的值。 凸
透镜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的复数是负数。 例如﹣200 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 透镜焦
度是 2m﹣1, 它的焦距是 0.5m。
(1) 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 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
A.正立、 放大的实像 B.正立、 缩小的实像
C.倒立、 缩小的实像 D.倒立、 放大的实像
(2) 根据上文, 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 10cm~25cm C.25cm~无限远 D. 10cm~无限远
(3) 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500 度, 则该透镜焦度为 m﹣1, 焦距为
m。
(4) 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 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中甲、 乙、 丙、 丁 所示的形状, 则可以知道: 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 。
第 6页(共 6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2023-2024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单元测试 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