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新区实验教育集团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12题,共12分)
1.(本题1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B.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C.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
D.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2.(本题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乙醇可作燃料
C.金刚石用于裁割玻璃 D.铜用作导线
3.(本题1分)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灭火方法
加油站、面粉厂—严禁烟火,加强通风换气 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 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 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环保与能源
金刚石能做钻头—硬度大 石墨作电极—导电性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为减缓温室效应—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A.A B.B C.C D.D
4.(本题1分)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本题1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6.(本题1分)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C.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7.(本题1分)下列化学知识排序错误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从小到大:NH3<O2<CO2 B.相同元素化合价从小到大:S<H2S<SO2
C.原子核外电子数从小到大:C<N<F D.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小到大:Fe<Al<Si
8.(本题1分)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燃放烟花 B.粮食酸醋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9.(本题1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碳酸盐遇酸有气泡产生,则加酸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的总称,则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0.(本题1分)化学实验操作和原理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操作正确且能成功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过滤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1.(本题1分)当你在复印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臭氧(O3)。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B.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C.氧气可做燃料 D.臭氧是混合物
12.(本题1分)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
B.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7.87
C.钛为非金属元素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g
二、填空题(共16分)
13.(本题5分)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汞、水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2)下图是一氧化碳在密封容器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 (填字母序号)。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④⑤
(3)该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或“混合”)物,你的判断的依据是 ; 该反应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14.(本题5分)周末的生活,丰富多彩。
晨练时,我们一家人去打了一场篮球。我知道涤纶运动衣、橡胶制的篮球和盛装用品的塑料筐都由 材料制成。
上午,我在家看书。了解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发现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从此人们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在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中,原子序数= 。
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制碱厂。制碱厂应用的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其原理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1890-1974)创造的:X+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我知道了制碱厂的原料之一“X”是 ,产品“碱”是Na2CO3。
晚上,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科考人员野外考察时要经过一小段沼泽地,为顺利通过,有人提议向沼泽地上铺一层生石灰,沼泽地将会变硬,人们能顺利通过,同时铺撒和通过时应小心“烫伤”。这是真的吗?我要继续看下去。我知道这一过程中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是(写一个即可) ,并且能从化学角度说明“烫伤”的原因是 。
学习了化学,我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
15.(本题6分)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1)汽车轮胎
①橡胶轮胎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抗腐蚀性强的原因 。
③从微观角度解释:炎热的夏天,轮胎充气不能过足的原理 。
(2)汽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①二氧化碳是 (填“氧化物”或“酸”)。
②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大量喷出的原因是 。
③汽水中含有碳酸,标出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④长期大量饮用汽水会导致人体缺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 (填“龋齿”或“佝偻病”)。
三、实验题(共6分)
16.(本题6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
(2)图B装置中①的名称是 ,装置的优点是 。
(3)如图C所示,若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从 (填a或b)进气。
(4)图D实验中放水的目的是 。
(5)图E,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检验产物的方法是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的原因是 。
四、科学探究题(共6分)
17.(本题6分)某活动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 ,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 。
(3)活动小组对(2)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 。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不符合题意;
B、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如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可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改善食品风味等,但是过量使用,对人体健康不利,不符合题意;
C、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如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需要加入二氧化锰,促进反应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国际交流和使用的需要,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铜铝制导线是利用它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3.D
【详解】A、加油站、面粉厂的空间内弥漫着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要严禁烟火,加强通风换气;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归纳完全正确;
B、森林着火可开辟隔离带利用移走可燃物来灭火;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来灭火,归纳完全正确;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能做钻头;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归纳完全正确;
D、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为治理雾霾而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能减缓温室效应,归纳存在错误。
故选D。
4.D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叙述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现象叙述错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叙述错误;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答案:D。
5.A
【详解】A、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掌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瓶口紧挨,故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错误;
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蔗糖放入水中消失是由于蔗糖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隙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相对分子质量从小到大:NH3<O2<CO2,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元素化合价为-2,氢元素化合价为+1,则S、H2S、SO2中硫元素化合价分别是0、-2、+4,硫元素的化合价从小到大:H2S<S<SO2,故B符合题意;
C、C、N、F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为6、7、9,原子核外电子数从小到大:C<N<F,故C不符合题意;
D、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小到大:Fe<Al<Si,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燃放烟花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B、粮食酿醋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C、转轮排字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铁的冶炼是铁矿石生成铁,是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C。
9.D
【详解】A、加酸产生气泡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或活泼金属,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C、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因为反应物中有氧气参与,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的总称,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实验中操作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中操作不能成功。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实验中操作正确且能成功。
D、该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通过玻璃管逸出,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不能成功。
故选:C。
11.A
【详解】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气味属于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助燃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臭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2.A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不符合题意;
C、由“金”字旁可知,钛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氯化钠 汞 D 混合 由多种分子构成 化合反应
【详解】(1)氯化钠、汞、水三种物质中,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故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由原子构成的是汞;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所以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碳原子和⑤氧原子,故选D;
(3)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判断的依据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O2,生成物是CO2,反应后有剩余的O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点睛】图示中反应后剩余的反应物切忌不能当作生成物。
14. 合成(有机合成或合成有机高分子) 质子数 NaCl CaO+H2O=Ca(OH)2〔或Ca(OH)2+ CO2=CaCO3↓+H2O〕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或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的熟石灰是碱,有腐蚀性)
【详解】涤纶运动衣、橡胶制的篮球和盛装用品的塑料筐都由合成(有机合成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
在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由化学方程式X+NH3+CO2+H2O=NaHCO3↓+NH4Cl,X中含有一个钠原子、一个氯离子,则“X”是NaCl。
向沼泽地上铺一层生石灰,沼泽地将会变硬,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过程中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是(写一个即可)或,并且能从化学角度说明“烫伤”的原因是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或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的熟石灰是碱,有腐蚀性)。
15.(1) 合成 4Al+3O2═2Al2O3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以防爆胎
(2) 氧化物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佝偻病
【详解】(1)①橡胶轮胎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
②铝抗腐蚀性强,是因为在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
③空气由很多种气体分子构成,当温度升高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轮胎内部是密闭空间,温度升高轮胎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暴晒时容易爆胎;所以说炎热的夏天,轮胎充气不能过足的原理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以防爆胎;
(2)①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②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汽水会大量喷出;
③碳酸中,氢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x+(-2)×3=0,解得x=+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故碳酸中碳元素显+4价表示为;
④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
16.(1) KMnO4K2MnO4+MnO2+O2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 锥形瓶 可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3)a
(4)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5) 发白光,放热 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氧气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
【详解】(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后,接下来的操作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填:KMnO4K2MnO4+MnO2+O2;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由图可知,图B装置中①的名称是锥形瓶,B装置中有注射器,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故填:锥形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C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从a进气,故填:a;
(4)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D实验中放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产物的方法是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的原因是氧气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故填:发白光,放热;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氧气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
17. 2KMnO4K2MnO4+MnO2+O2↑ 。 浓硫酸 , a→c→b→d 。 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 。 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 偏大 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详解】(1)实验室可以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如果选择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如果干燥气体,可以在多功能瓶中加入浓硫酸,干燥气体的时候应该让气体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所以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c→b→d;(3)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加合理,因为甲装置中的小气球在装置后面,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可以使反应更加充分;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大,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漳州市多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13欧姆定律的应用-判断灯泡亮暗和电表示数变化(选择题培优20题)(含解析)2023-2024上学期九年级期末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通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