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答案)-经典常考题-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

10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典常考题-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18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的“F”光源替代蜡烛,实验装置如图1乙所示。
(1)如图1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cm。
(2)实验前,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3)如图1乙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    、倒立的实像,此成像原理可应用在    。
(4)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小明用与光源相同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
(5)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图1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C.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6)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2甲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移动光屏,则不透光的光屏上所成的像为    。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    刻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若将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如图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如图乙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    成像特点相同,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里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完整的烛焰的像。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能在光屏上看到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则可以在凸透镜的左侧安装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就能在光屏上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这一过程相当于矫正    (选填“近”或“远”)视眼。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选填“左”或“右”)移动。
(4)某同学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   。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至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cm。
(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
(3)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成像特点跟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7cm刻度线处,如图丙所示   (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在物理课中,老师利用光具座、蜡烛等器材示范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同学们看到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有时成缩小的像
(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基于以上看到的现象推测,当蜡烛和光屏移到适当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等大的像。
(2)接下来,该小组的同学用一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物距u/cm 40.0 30.0 20.0 18.0 14.0 10.0 6.0
像距v/cm 13.4 15.2 20.0 23.0 35.0 光屏上不成像
光屏上成像情况 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①从实验数据中可知,同学们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   cm;实验序号    中数据验证了第(1)小题中同学们的推测,但要验证其是否具有普遍性   (选填下列序号)。
A.换用不同的蜡烛再进行多次实验
B.再次改变物距u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C.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
②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5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时,像距v    ;进一步分析比较所有的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当物距u与焦距f满足    关系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像。
(3)如图所示,同学们在进行某次实验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后,光屏上像变模糊了,接着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对光线起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7.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
(1)实验开始前应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若实验中发现烛焰成像在光屏偏上位置,则可将光屏往    (选填“上”或“下”)调节。
(2)通过图乙的u﹣v关系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此时甲图光屏上得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3)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明用“F”形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好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华发现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    调节。
(2)小华正确调节后,在光屏中心承接到了一个倒立、   的实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只需把光屏向    移动,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黄汉首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测出焦距后,黄汉分别进行了图(a)、(b)、(c)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①图(a)所示实验成    的像,图(b)所示实验成    的像。[填写格式如图(c)成“正立放大”的像]
②比较(a)、(b)、(c)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    会影响凸透镜成像特点。
③生活中,投影仪是属于    种情形。[选填“(a)”、“(b)”或“(c)
(3)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没有在光屏中央   。
A.在凸透镜和光屏不动的情况,蜡烛应向上方移动适当位置
B.在蜡烛和凸透镜不动的情况,光屏应向上方移动适当位置
C.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凸透镜应向下方移动适当位置
D.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更换凸透镜进行实验
10.小宁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1)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①若只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②若只移动凸透镜,则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向    移动;
(4)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完整烛焰的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cm,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方移动(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则该眼镜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如图甲,用平行光法找到凸透镜的焦点,测得焦距为    cm。
(2)将器材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3)将蜡烛移到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倒立、   的实像。继续实验,向右移动蜡烛,则光屏应向    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离屏幕越远,屏幕上成的像就越    。
(5)将透镜换为弯曲度可以通过抽、注水进行调整的水透镜,如图,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将蜡烛移近水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   眼的成因,可佩戴    透镜进行纠正。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调节装置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图甲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   的实像,   (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3)将蜡烛由图甲中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5个不同的像,它们出现的顺序是    (填序号);
(4)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完成上述实验后,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画了个手表盘,如图丙,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丁,所成的像是图戊中    图。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
(2)在图中光屏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把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则应将光屏向    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了一段距离,在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不变时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适当距离,即可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15.小芸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未知的:
(1)由于没有平行光源,而且又恰逢阴天,小芸经过思考,并标上圆心,然后将光屏、凸透镜、小灯泡(可视为点光源),调节光屏、凸透镜和小灯泡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高度,移动正在发光的小灯泡,直到光屏上的光斑刚好铺满光屏上的圆(图甲中的位置)   cm。
(2)取下小灯泡,换上点燃的蜡烛,重新调整它们的高度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固定好凸透镜、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如果此时取下光屏,她从图中M方向进行观察,她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像。
(4)图乙中,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若要让光屏上的像再次变清晰,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板玻璃”)。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16.小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可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然后调整器材进行实验。
(2)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当蜡烛在标尺30cm处时,光屏应移到标尺    cm处,成像才清晰;当蜡烛向左(远离透镜),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变    。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宏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保持光屏位置不变,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5cm处,看到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1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使用注射器和弹性膜制成的水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    ,这样才能使像呈在光屏中央。
(2)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等大的蜡烛像,此时物距为    cm,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的位置时,调整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    (填像的大小)倒立的像,向水透镜中注水后,如图乙所示,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光屏,在水透镜前加一个合适的    透镜,光屏上也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18.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共17小题)
19.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20.如图是学校的门禁系统,“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即可完成身份认证进出校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刷脸”时人脸是光源
C.人脸经摄像头成的是虚像
D.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21.乘客“刷脸”进动车站乘车,“刷脸”相当于给乘客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
A.正在“刷脸”的乘客是光源
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刷脸”的乘客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乘客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需远离“刷脸”机镜头
22.为了能更清楚观察昆虫标本,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的昆虫标本通过嵌在盒盖上的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
A.f=5cm,h=6cm B.f=5cm,h=10cm
C.f=10cm,h=5cm D.f=10cm,h=25cm
23.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4.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像;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像逐渐变大(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了投影仪
B.所成的像是虚像
C.像逐渐变大,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小
D.在图2中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焦距
25.时隔八年,王亚平老师在我国空间站重现“水球实验”,如图所示,“透过水球,同学们可以看到我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倒影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此时王亚平老师与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二倍焦距
D.保持水球位置不动,王亚平老师适当靠近水球,可成放大的像
26.如图所示,晓茗把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的纸片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理试卷上较小的字时(  )
A.u<10cm B.10cm<u<20cm
C.u=20cm D.u>20cm
27.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28.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29.我校从12月起门禁系统启用“刷脸”进出校。“刷脸”相当于给同学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刷脸”的同学是光源
B.“刷脸”的同学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需靠近“刷脸”机镜头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30.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第一节“天空授课”情景。此次的“天空授课”王亚平老师在失重的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气泡不会飘出,水球产生双重成像(  )
A.正立的虚像 B.正立的实像
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31.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健康码”。扫描“健康码”的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当摄像头远离“健康码”图片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    。当镜头上有一粒尘土时,还    (选填“能”或“不能”)扫码。
32.2022年11月8日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张照片是某军事爱好者用焦距不变的相机在同一位置先后两次拍摄的同一架歼﹣20战斗机在空中飞行的画面,战斗机在照相机内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比较两图可知,战斗机在    (选填“靠近”或“远离”)照相机。
33.如图所示,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展示了水球实验,看到王老师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该像的形成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34.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应为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35.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    的、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如图乙所示。
(2)小明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他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到有关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填选项字母)。
A.0.005m
B.0.05m
C.0.5m
D.5m
序号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3)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手机镜头焦距较    ,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    ,所以不需要“调焦”。
10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典常考题-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18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的“F”光源替代蜡烛,实验装置如图1乙所示。
(1)如图1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10.0 cm。
(2)实验前,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
(3)如图1乙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  缩小 、倒立的实像,此成像原理可应用在  照相机 。
(4)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小明用与光源相同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
(5)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图1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C.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6)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2甲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移动光屏,则不透光的光屏上所成的像为  C 。
【答案】(1)10.0;(2)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3)缩小;照相机;(4)大小;(5)C;(6)C。
【解答】解:(1)凸透镜能把平行光线会聚一点,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f=20.0cm﹣10.0cm=10.7cm
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凸透镜;
(3)由图乙可知,物距u=30.0cm,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所以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5)A、小明在实验中: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替代蜡烛作为光源,不受空气流动的影响,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故B正确;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u=v=3f算出焦距。
故选:C;
(6)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响像的亮暗,光源“F”放在15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上下颠倒,故选C。
故答案为:(1)10.0;(2)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照相机;(5)C。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  35cm 刻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若将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如图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时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3)35cm;放大;(4)右。
【解答】解:(1)蜡烛、凸透镜,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由图乙可知,成倒立;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
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u′=v=15cm
所以此时蜡烛的位置在50cm﹣15cm=35cm处蜡烛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投影仪或幻灯机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光屏应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缩小;放大。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如图乙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  投影仪 成像特点相同,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里在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完整的烛焰的像。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能在光屏上看到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则可以在凸透镜的左侧安装一个  凹 (选填“凸”或“凹”)透镜,就能在光屏上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这一过程相当于矫正  近 (选填“近”或“远”)视眼。
【答案】(1)10.0;(2)投影仪;能;缩小;(3)凹;近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f=40.0cm﹣30.0cm=10.7cm;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15.0cm,满足2f>u>f条件,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只是像比原来变暗;
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上能成像一个倒立;
(3)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需要使折射光线发散一些,就能在光屏上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1)10.8;(2)投影仪;能;(3)凹;近。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同一高度 。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4)某同学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 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
【答案】(1)同一高度;(2)10.0;(3)照相机;左;(4)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蜡烛,使烛焰;
(2)图甲可知:物距=像距=2f=20.0cm,则f=10.2cm;
(3)图乙中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在照相机上,光屏要靠近透镜;
(4)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答案为:(1)同一高度;(2)10.0;左;(4)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至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10.0 cm。
(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3)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成像特点跟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应将光屏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7cm刻度线处,如图丙所示 B (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答案】(1)10.0;(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投影仪;左;变小;(4)B
【解答】解:(1)甲图中,正对凸透镜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0cm,凸透镜成倒立,其应用是投影仪;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像变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4)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7cm刻度线处时,此时成正立,像与物在同侧。
故答案为:(1)10.0;(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左;变小。
6.在物理课中,老师利用光具座、蜡烛等器材示范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同学们看到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有时成缩小的像
(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基于以上看到的现象推测,当蜡烛和光屏移到适当的位置,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等大的像。
(2)接下来,该小组的同学用一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物距u/cm 40.0 30.0 20.0 18.0 14.0 10.0 6.0
像距v/cm 13.4 15.2 20.0 23.0 35.0 光屏上不成像
光屏上成像情况 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①从实验数据中可知,同学们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 10.0 cm;实验序号  3 中数据验证了第(1)小题中同学们的推测,但要验证其是否具有普遍性 C (选填下列序号)。
A.换用不同的蜡烛再进行多次实验
B.再次改变物距u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C.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
②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5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时,像距v  增大 ;进一步分析比较所有的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当物距u与焦距f满足  u>f 关系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像。
(3)如图所示,同学们在进行某次实验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后,光屏上像变模糊了,接着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对光线起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用于矫正  远视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1)能;(2)①10.0;3;C;②增大;u>f;(3)会聚;远视
【解答】解:(1)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可知,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光屏上会呈现清晰倒立;
(2)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3的数据可知,当物距u=20.0cm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焦距为f=10.8cm;
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换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多次实验;
②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5中的数据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不变,物距u减小,像变大;
进一步分析比较所有的实验数据可知,前3次实验中的物距都大于焦距;第6,物距小于焦距,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当物距u与焦距f满足u>f时;
(3)同学们在进行某次实验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后,光屏上像变模糊了,像又变清晰了,像提前会聚了,该眼镜片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该眼镜片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1)能;(2)①10.0;4;C;u>f;远视。
7.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
(1)实验开始前应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若实验中发现烛焰成像在光屏偏上位置,则可将光屏往  上 (选填“上”或“下”)调节。
(2)通过图乙的u﹣v关系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2 cm,此时甲图光屏上得到倒立、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3)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明用“F”形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好处是  亮度更大、更环保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同一高度;上;
(2)12;缩小;照相机;
(3)远离;
(4)亮度更大、更环保。
【解答】解:(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点燃蜡烛后,发现在光屏的上方出现了清晰的像,所以蜡烛应向上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2)由图甲可知,此时u=v=24cm;
由图乙可知,此时u>v,生活中的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4)发光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更环保、而且是左右相反,不如发光二极管安全,同时蜡烛会越烧越短。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上;
(2)12;缩小;
(3)远离;
(4)亮度更大、更环保。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华发现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  上方 (选填“上方”或“下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  上 调节。
(2)小华正确调节后,在光屏中心承接到了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只需把光屏向  左 移动,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上方;上;(2)缩小;照相机;(3)左
【解答】解:(1)图中蜡烛的高度过低,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由图可知,u=30cm时,成倒立,其应用是照相机;
(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小,需把光屏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上方;上;(2)缩小;(3)左。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黄汉首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测出焦距后,黄汉分别进行了图(a)、(b)、(c)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①图(a)所示实验成  倒立缩小 的像,图(b)所示实验成  倒立放大 的像。[填写格式如图(c)成“正立放大”的像]
②比较(a)、(b)、(c)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  物距 会影响凸透镜成像特点。
③生活中,投影仪是属于  b 种情形。[选填“(a)”、“(b)”或“(c)
(3)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没有在光屏中央 D 。
A.在凸透镜和光屏不动的情况,蜡烛应向上方移动适当位置
B.在蜡烛和凸透镜不动的情况,光屏应向上方移动适当位置
C.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凸透镜应向下方移动适当位置
D.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更换凸透镜进行实验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①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比较(a)、(b),可以得出物距会影响凸透镜成像特点;
③生活中,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是倒立的,蜡烛燃烧变短时,根据通过光心的方向不变,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或将光屏向上移动,故ABC可行,故选D。
故答案为:(1)会聚;(2)①倒立缩小;②物距;(3)D。
10.小宁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1)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倒立 (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①若只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②若只移动凸透镜,则应将凸透镜向  右 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向  上 移动;
(4)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  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完整烛焰的像。
【答案】(1)倒立;缩小;(2)①靠近;②右;(3)上;(4)能
【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缩小的实像。
(2)①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若采用移动光屏的方法。
②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则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4)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②右;(4)能。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10.0 cm,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上 方移动(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投影仪 。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则该眼镜是 远视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10.0cm=10.3cm;
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所以像逐渐向上移动;
(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2f>u>f,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3)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说明提前成像了,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故答案为:(1)10.0;上;(2)放大;(3)远视。
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如图甲,用平行光法找到凸透镜的焦点,测得焦距为  12.5 cm。
(2)将器材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3)将蜡烛移到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倒立、 缩小 的实像。继续实验,向右移动蜡烛,则光屏应向  右 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离屏幕越远,屏幕上成的像就越  大 。
(5)将透镜换为弯曲度可以通过抽、注水进行调整的水透镜,如图,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将蜡烛移近水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 近视 眼的成因,可佩戴  凹 透镜进行纠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点燃蜡烛后、凸透镜,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3)将蜡烛移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大,物距变小,像距应变大,即光屏应向右移动;
(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离屏幕越远,屏幕上成的像就越大;
(5)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透镜变厚,成像在光屏前,将蜡烛移近水透镜,像距变大,该实验模拟了近视眼的成因。
故答案为:(1)12.5;(2)同一高度;右;(4)大;凹。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调节装置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上 ;
(2)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图甲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 照相机 (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3)将蜡烛由图甲中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5个不同的像,它们出现的顺序是  ②①③⑤④ (填序号);
(4)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完成上述实验后,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画了个手表盘,如图丙,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丁,所成的像是图戊中  D 图。
【答案】(1)同一高度上;(2)缩小;照相机;(3)②①③⑤④;(4)上;(5)D。
【解答】解:(1)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
(2)由图可知,此时u>v,应用于照相机;
(3)由图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故顺序为②①③,物近像近像变小,则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⑤④;
(4)凸透镜成像时,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
(5)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不仅左右相反。根据丁图,然后确定与B上下相反的像即D。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上;(2)缩小;(3)②①③⑤④;(5)D。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2)在图中光屏所成的像是倒立、 等大 的实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3)把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则应将光屏向  左 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照相机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了一段距离,在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不变时 向上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适当距离,即可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答案】(1)同一高度;(2)等大;10.0;(3)左;照相机;(4)向上
【解答】解:(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
(2)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的u=v=20.0cm、等大的实像,所以焦距为f=10.0cm;
(3)把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此时成的是倒立,照相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4)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向上移动蜡烛。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等大;(3)左;(4)向上。
15.小芸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未知的:
(1)由于没有平行光源,而且又恰逢阴天,小芸经过思考,并标上圆心,然后将光屏、凸透镜、小灯泡(可视为点光源),调节光屏、凸透镜和小灯泡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同一 高度,移动正在发光的小灯泡,直到光屏上的光斑刚好铺满光屏上的圆(图甲中的位置) 15.0 cm。
(2)取下小灯泡,换上点燃的蜡烛,重新调整它们的高度 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
(3)固定好凸透镜、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如果此时取下光屏,她从图中M方向进行观察,她  能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像。
(4)图乙中,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若要让光屏上的像再次变清晰,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合适的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板玻璃”)。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答案】(1)同一;15.0;(2)烛焰;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3)缩小;能;(4)凹透镜;近视眼。
【解答】解:(1)为了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调节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因为圆圈和凸透镜是等大的,所以当光斑和圆圈重合时说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故凸透镜的焦距是:f=50.0cm﹣35.0cm=15.6cm;
(2)实验时为了便于观察像,要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凸透镜;
(3)由图乙可知,u=50.0cm﹣5.2cm=45.0cm>2f;当撤去光屏,她能看到物体的实像;
(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变大,若要成清晰像;若不移动光屏,所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块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故答案为:(1)同一;15.5;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能;(4)凹透镜。
16.小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可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然后调整器材进行实验。
(2)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放大 的实像;当蜡烛在标尺30cm处时,光屏应移到标尺  70 cm处,成像才清晰;当蜡烛向左(远离透镜),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左 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变  小 。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宏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保持光屏位置不变,应将蜡烛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D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5cm处,看到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A (填序号)。
【答案】(2)放大;70;左;小;(3)左;(4)D;(5)A。
【解答】解:(1)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放大的实像;
蜡烛在标尺30cm处时,此时物距为u=20cm=2f、等大的实像,光屏应移到标尺70cm处;
当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时,物距在不断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
(2)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
(4)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且大小不变,像变暗了;
(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2cm的地方,物距小于焦距,故选A。
故答案为:(2)放大;70;左;小;(4)D。
1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使用注射器和弹性膜制成的水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 ,这样才能使像呈在光屏中央。
(2)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等大的蜡烛像,此时物距为  20.0 cm,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3)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的位置时,调整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  缩小 (填像的大小)倒立的像,向水透镜中注水后,如图乙所示,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光屏,在水透镜前加一个合适的  凹 透镜,光屏上也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1)高度;(2)20.0;10.0;(3)缩小;凹。
【解答】解:(1)为了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实验前要调整烛焰;
(2)由图甲可知,物距为40.0cm﹣20.0cm=20.2cm,光屏上可得到清晰,说明此时u=v=2f=20.0cm;
(3)由图知此时的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
向水透镜中注水后,水透镜变厚,焦距变短,像距变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1)高度;(2)20.5;(3)缩小;凹。
18.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发散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左;变小; (4)发散。
【解答】解:(1)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3)从图乙知,物距为30.5cm大于2倍焦距,生活中的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物距增大,要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像变小;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她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0; (2)同一高度; ;左;变小; 。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共17小题)
19.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答案】C
【解答】解:A、由图可知,故A错误;
BCD、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即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C正确。
故选:C。
20.如图是学校的门禁系统,“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即可完成身份认证进出校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刷脸”时人脸是光源
C.人脸经摄像头成的是虚像
D.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答案】A
【解答】解: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拍照时,成的是倒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不是光源、BCD错误。
故选:A。
21.乘客“刷脸”进动车站乘车,“刷脸”相当于给乘客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
A.正在“刷脸”的乘客是光源
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刷脸”的乘客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乘客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需远离“刷脸”机镜头
【答案】C
【解答】解:
A、正在“刷脸”的同学自身不发光,故A错误;
BC、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人要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缩小的实像,B错误;
D、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大,增大像距,故D错误。
故选:C。
22.为了能更清楚观察昆虫标本,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的昆虫标本通过嵌在盒盖上的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
A.f=5cm,h=6cm B.f=5cm,h=10cm
C.f=10cm,h=5cm D.f=10cm,h=25cm
【答案】C
【解答】解: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物距应小于焦距。
故选:C。
23.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答案】C
【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即折光能力增强,使光线推迟会聚,但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说法正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说法错误;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热量集中,说法正确。
故选:C。
24.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像;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像逐渐变大(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了投影仪
B.所成的像是虚像
C.像逐渐变大,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小
D.在图2中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焦距
【答案】C
【解答】解:AB、水球具有中间厚,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小时,像距变大,故C正确;
D、在图2中成的是倒立,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之外。
故选:C。
25.时隔八年,王亚平老师在我国空间站重现“水球实验”,如图所示,“透过水球,同学们可以看到我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倒影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此时王亚平老师与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二倍焦距
D.保持水球位置不动,王亚平老师适当靠近水球,可成放大的像
【答案】D
【解答】解:AB、水球具有中间厚,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A、B错误;
C、图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因此此时王亚平老师与水球的距离大于水球的二倍焦距;
D、保持水球位置不动,此时成的是实像,像距变大,可成放大的像。
故选:D。
26.如图所示,晓茗把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的纸片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理试卷上较小的字时(  )
A.u<10cm B.10cm<u<20cm
C.u=20cm D.u>20cm
【答案】A
【解答】解: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成正立,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u<10cm。
故选:A。
27.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答案】D
【解答】解:如图,u=50cm﹣20cm=30cm,此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u=v=2f=30cm,所以f=,
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
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故选:D。
28.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答案】C
【解答】解:用凸透镜观察较小的邮票图案,要使邮票放大,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10cm、C正确;
故选:C。
29.我校从12月起门禁系统启用“刷脸”进出校。“刷脸”相当于给同学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刷脸”的同学是光源
B.“刷脸”的同学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需靠近“刷脸”机镜头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答案】B
【解答】解:
A、正在“刷脸”的同学自身不发光,故A错误;
BD、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人要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缩小的实像,D错误;
C、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增大物距,故C错误。
故选:B。
30.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第一节“天空授课”情景。此次的“天空授课”王亚平老师在失重的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气泡不会飘出,水球产生双重成像(  )
A.正立的虚像 B.正立的实像
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答案】A
【解答】解: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气泡周围是水,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故选:A。
31.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健康码”。扫描“健康码”的摄像头相当于  凸 透镜,当摄像头远离“健康码”图片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  小 。当镜头上有一粒尘土时,还  能 (选填“能”或“不能”)扫码。
【答案】凸;小;能
【解答】解:扫描“健康码”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当摄像头远离“健康码”图片时,物距变大,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小;
当镜头上有一粒尘土时,这粒尘土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之内、放大的虚像,且扫码时,所以还能成完整的像(即能正常扫码)。
故答案为:凸;小;能。
32.2022年11月8日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张照片是某军事爱好者用焦距不变的相机在同一位置先后两次拍摄的同一架歼﹣20战斗机在空中飞行的画面,战斗机在照相机内成倒立、缩小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比较两图可知,战斗机在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照相机。
【答案】实;远离
【解答】解:战斗机在照相机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乙图中的战斗机的像小一些、物距变大。
故答案为:实;远离。
33.如图所示,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展示了水球实验,看到王老师的像是  实 (选填“虚”或“实”)像,该像的形成与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实;照相机。
【解答】解: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边缘薄的特点,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
故答案为:实;照相机。
34.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应为 减小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
(2)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
故答案为:缩小;减小。
35.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  倒立 的、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大 ,此时像会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如图乙所示。
(2)小明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他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到有关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A (填选项字母)。
A.0.005m
B.0.05m
C.0.5m
D.5m
序号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3)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手机镜头焦距较  小 ,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  小 ,所以不需要“调焦”。
【答案】(1)倒立;大;远离;(2)A;(3)小;小。
【解答】解:(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镜头靠近人时,像距变大,像要变大。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u>0.50m时,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像距就越接近焦距。
(3)因为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所以不需要“调焦”。
故答案为:(1)倒立;大;远离;(3)小;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实验学校2023-2024上学期高一期中物理(无答案)

下一篇: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Section A 3a-3c)分课时专练(2课时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