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年级八上第二章声现象
一、选择题(共11题)
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如图,加装声屏障是我市解放广场立交桥改造工程项目之一。加装声屏障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止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收集立交桥上声波传递的能量
在接打电话时,有时听不清对方的声音,会让对方大声些,这样做是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的幅度逐渐增加 B.声带振动的快慢逐渐增加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减少
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会消失
B.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后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下列事例中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在教室周围植树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C.汽车的速度约为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
二、填空题(共3题)
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 到 。
为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 收到回波信号。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则该处的深度是 ,这种方法 (“能”或“不能”)用来测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正在播放音乐的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
(1) 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 。
(2)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 。
(3) 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答: 。
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
(4) 物理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
下列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1) 小提琴声: ;
(2) 风声: ;
(3) 人说话的声音: ;
(4) 鼓声: ;
(5) 优美的笛声: 。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表中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 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的关系图象。
(2) 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 时的声速为 。
(3) 若某人站在两边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 和 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的空气温度为 ,则此山谷之间的宽度为 。
A.
B.
C.
D.
(4)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二十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 (选填“高温下”或“低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答案
一、选择题(共11题)
1. 【答案】D
【解析】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D。
2. 【答案】B
【解析】在道路旁加装声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阻断道路中车辆的噪声向四周传播,所以是阻止噪声的传播。故选B。
3. 【答案】A
4. 【答案】B
5. 【答案】B
【解析】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A不符合题意;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B符合题意;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说明声波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6. 【答案】B
【解析】通过乐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频率的定义是发声体在 内振动的次数,所以判断出声带振动的快慢逐渐增加,而振动的幅度决定其响度的大小,不一定增大。故符合题意的只有B选项。
故选:B。
7. 【答案】B
【解析】A、音叉发声时在振动,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合题意。
B、打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该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故B符合题意。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不合题意。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合题意。
8. 【答案】B
9. 【答案】A
10. 【答案】D
【解析】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11. 【答案】A
【解析】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
距测速仪 ;故A错。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
距测速仪 ;故B正确;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经过时间 ,
汽年的速度 ,故C、D正确。
二、填空题(共3题)
12. 【答案】;
【解析】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 到 。高于或低于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
13. 【答案】;
【解析】超声波从海面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则该处海水的深度:;
月亮周围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14. 【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因为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声音加大后,发声体的振幅加大,声音的响度也会增大。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15. 【答案】
(1) 能
(2) 逐渐减弱
(3) 不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 理想实验法
【解析】
(1) 因为气体和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广口瓶内放一个正在播放音乐的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后,音乐声仍然能传到人的耳朵里,人能听到音乐声。
(2)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瓶内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3)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门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 事实上是不可能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出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
16. 【答案】
(1) 琴弦
(2) 空气
(3) 声带
(4) 鼓面
(5) 空气柱
17. 【答案】
(1) 如图所示。
(2)
(3) A
(4) 低温下
【解析】
(1) 采用描点法画出图象。
(2) 由图可知,空气温度每升高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增加 ,空气温度每升高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增加 ,当空气的温度为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那么当空气的温度为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3)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听到两次回声的时间和为声音从发出到一个峭壁处再反射到另一个峭壁处又反射回来的时间,那么声音从一个峭壁传到另一个峭壁的时间为听到两次回声的时间和的一半,即 ,则山谷之间的宽度为 ,故选A。
(4) 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低,声音传播得越慢。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素养提升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B.Self Check(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度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