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声音的产生常考题-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含解析)

02声音的产生常考题-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
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D.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
2.如图所示的民族乐器中,其中一种乐器的发声方式与其它三种不同的是(  )
A.唢呐 B.葫芦丝
C.铜锣 D.竹笛
3.《古今注 舆服》记载:“记里鼓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下层击鼓,行十里(  )
A.辨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音色不同
B.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鼓槌传播的
C.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D.击鼓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十音八乐,是莆田地区传统的民间说唱曲种,也是器乐演奏的乐种。下列哪种乐器的发声体与其它三种不同(  )
A.铜锣 B.唢吶
C.笙 D.竹笛
5.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6.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它们可通过语音交互等方式来实现人机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超声
B.人机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和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不见闹铃声是由于闹铃停止振动
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加快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在某些区域禁止汽车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
D.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9.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连江人民自发举办龙舟竞渡。划桨手喊着号子、合着鼓手有节奏的鼓点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B.鼓声只能通过空气传到岸上的
C.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0.婉转悠扬的古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优美的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们耳朵。
11.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2.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   产生的声音;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处控制噪声。
13.“双减”教育政策落实之后,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如图甲所示的是某校学生在学习吹葫芦丝的情景,优美的葫芦丝声是由葫芦丝内    振动而产生的;如图乙所示的学生正在参加体育训练活动,他跑完1000m用时250s   m/s,合    km/h。
14.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15.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王亚平老师的讲课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同学们依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出是王亚平老师的讲课声。
1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    。水珠飞离水面后,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最终在    力作用下都将下落。
17.科技节上,小华利用一组玻璃杯加水制成了水乐器。敲击调音时,杯子和水柱由于    发出动听的声音,往杯里加减水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8.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诗中的笛声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诗人听出这是笛声,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
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9.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1)调节闹钟发出闹铃声,将乒乓球轻轻靠近闹钟,如图甲   产生。
(2)如图乙,将闹钟放入玻璃罩内,仍能听到闹铃声   中传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闹铃声越来越小   。
20.小玲在学习了声与光的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桌面上放一块平面镜,用激光笔向平面镜上射出一束光,听到敲击声的同时看到墙上的光点晃动起来,这是因为桌面发声时在    ;若她用更大的力敲击桌面,她听到敲击声的响度    ,同时她会看到墙上光点晃动的范围    。
(2)如图乙所示,用激光笔向水面O点射出的一束光,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此时折射角的度数为    °;若将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旋转20°,则折射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小东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分别把乒乓球接触轻敲和重敲后的音叉。当接触轻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这个实验现象表明:
①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②声音的响度由物体的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用力拨动钢尺。可知:钢尺振动越快   。
22.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丽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敲击音叉后,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越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越大   有关;
(3)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   。如果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无法听到音乐声,这一结论是通过    。
A.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实验直接证实的
C.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23.在《声现象》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    (选填“乒乓球”、“音叉”)    产生的。音叉发声越大,乒乓球弹起高度越    ;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
24.如图所示,当齿轮转动时,用塑料片接触齿轮,而塑料片离开齿轮,就不再发声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当塑料片接触下层齿轮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    有关。
25.如图13.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   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    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进一步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6.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编钟因    发出声音,用不同样的力敲击同一块编钟,编钟能发出声音的    不同。
02声音的产生常考题-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
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D.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
【答案】D
【解答】解: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民族乐器中,其中一种乐器的发声方式与其它三种不同的是(  )
A.唢呐 B.葫芦丝
C.铜锣 D.竹笛
【答案】C
【解答】解:唢呐、葫芦丝,铜锣是由锣面振动发声的,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古今注 舆服》记载:“记里鼓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下层击鼓,行十里(  )
A.辨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音色不同
B.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鼓槌传播的
C.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D.击鼓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A、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辨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音色不同;
B、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D、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A。
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十音八乐,是莆田地区传统的民间说唱曲种,也是器乐演奏的乐种。下列哪种乐器的发声体与其它三种不同(  )
A.铜锣 B.唢吶
C.笙 D.竹笛
【答案】A
【解答】解:A、铜锣发声时是由锣面的振动产生的;
BCD、唢呐、笙,它们发声时都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A。
5.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A
【解答】解: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声音;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约为340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所以响度也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故选:A。
6.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它们可通过语音交互等方式来实现人机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超声
B.人机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和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D
【解答】解:A、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次声波,所以不是次声波;
B、人机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C、机器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和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故选:D。
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不见闹铃声是由于闹铃停止振动
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加快
【答案】B
【解答】解:A、听不见闹铃声了,并不是闹铃不再振动;
B、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空气的变稀了,故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而不是闹铃振动加快。
故选:B。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在某些区域禁止汽车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
D.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答案】D
【解答】解:
A、一切声音都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禁止汽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
D、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
故选:D。
9.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连江人民自发举办龙舟竞渡。划桨手喊着号子、合着鼓手有节奏的鼓点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B.鼓声只能通过空气传到岸上的
C.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答案】C
【解答】解:A、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够在固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水传播;
C、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
D、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0.婉转悠扬的古琴声,是由琴弦  振动 产生的,优美的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们耳朵。
【答案】振动;空气。
【解答】解:古琴能够发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到人们耳朵。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11.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 振动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音色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答案】振动;音调;音色。
【解答】解:(1)乐曲的声音是由于弦的振动产生的;
(2)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曲笛的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2.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 振动 产生的声音;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声源 处控制噪声。
【答案】振动;音调;声源。
【解答】解: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
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改变了小号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3.“双减”教育政策落实之后,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如图甲所示的是某校学生在学习吹葫芦丝的情景,优美的葫芦丝声是由葫芦丝内  空气柱 振动而产生的;如图乙所示的学生正在参加体育训练活动,他跑完1000m用时250s 4 m/s,合  14.4 km/h。
【答案】空气柱;4;14.4。
【解答】解:(1)优美的葫芦丝声是由葫芦丝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这次训练的平均速度:v===4m/s=4×3.6km/h=14.4km/h。
故答案为:空气柱;6;14.4。
14.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液体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断的。
【答案】振动;液体;音色。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
故答案为:振动;液体。
15.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王亚平老师的讲课声是由声带  振动 产生的。同学们依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出是王亚平老师的讲课声。
【答案】振动;音色。
【解答】解: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老师的讲课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一般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  振动 。水珠飞离水面后,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最终在  重 力作用下都将下落。
【答案】振动;变速;重
【解答】解: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水珠飞离水面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阻力小于重力,后下落,属于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振动;变速;重。
17.科技节上,小华利用一组玻璃杯加水制成了水乐器。敲击调音时,杯子和水柱由于  振动 发出动听的声音,往杯里加减水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答案】振动;音调。
【解答】解:敲击杯子时,杯子和杯子中的水振动发声,水的质量不同,即频率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8.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诗中的笛声是由空气柱  振动 产生的。诗人听出这是笛声,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音色 。
【答案】振动;音色。
【解答】解:(1)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诗人听出这是笛声。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9.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1)调节闹钟发出闹铃声,将乒乓球轻轻靠近闹钟,如图甲 振动 产生。
(2)如图乙,将闹钟放入玻璃罩内,仍能听到闹铃声 空气 中传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闹铃声越来越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答案】(1)振动;(2)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1)调节闹钟发出闹铃声,将乒乓球轻轻靠近闹钟,目的是为了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如图乙,将闹钟放入玻璃罩内,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在抽气过程中,推理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
20.小玲在学习了声与光的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桌面上放一块平面镜,用激光笔向平面镜上射出一束光,听到敲击声的同时看到墙上的光点晃动起来,这是因为桌面发声时在  振动 ;若她用更大的力敲击桌面,她听到敲击声的响度  变大 ,同时她会看到墙上光点晃动的范围  变大 。
(2)如图乙所示,用激光笔向水面O点射出的一束光,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此时折射角的度数为  40 °;若将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旋转20°,则折射角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振动;变大;变大;(2)40;变小。
【解答】解:(1)桌面发声时,桌面振动带动镜子也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若她用更大的力敲击桌面,则声源的振幅变大,可以观察到墙上的光斑晃动的幅度变大;
(2)测得水中折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50°,此时折射角的度数为90°﹣50°=40°,
已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入射角减小20°,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为:(1)振动;变大;(2)40。
21.小东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分别把乒乓球接触轻敲和重敲后的音叉。当接触轻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这个实验现象表明:
①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②声音的响度由物体的  振幅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用力拨动钢尺。可知:钢尺振动越快 高 。
【答案】(1)①振动;②振幅;(2)高。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分别把乒乓球接触轻敲和重敲后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的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可知:钢尺振动越快。
故答案为:(1)①振动;②振幅。
22.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丽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敲击音叉后,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越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越大 振幅 有关;
(3)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 小 。如果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无法听到音乐声,这一结论是通过  D 。
A.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实验直接证实的
C.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答案】(1)振动;(2)振幅;(3)小;D。
【解答】解:(1)图甲中,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时,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越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故答案为:(1)振动;(2)振幅;D。
23.在《声现象》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  音叉 (选填“乒乓球”、“音叉”)  振动 产生的。音叉发声越大,乒乓球弹起高度越  高 ;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1)音叉;振动;高;(2)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图甲实验中,音叉正在发声;音叉发声越大,振动幅度就大;
(2)图乙实验,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故答案为:(1)音叉;振动;高。
24.如图所示,当齿轮转动时,用塑料片接触齿轮,而塑料片离开齿轮,就不再发声 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当塑料片接触下层齿轮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  高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  振动频率 有关。
【答案】能;高;振动频率
【解答】解:
如图所示,当齿轮转动时,由于塑料片被拨动,而塑料片离开齿轮,也就不再发声;
由于上下齿轮半径相同且同轴转动,下层齿轮的齿数多于上层,塑料片接触下层齿轮被拨动的次数多于上层齿轮,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故答案为:能;高;振动频率。
25.如图13.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 空气 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  不能 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小 ,进一步推理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答案】(1)振动;(2)空气;不能;(3)小;真空。
【解答】解:(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因为月球是真空状态;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3)小。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6.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编钟因  振动 发出声音,用不同样的力敲击同一块编钟,编钟能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
【答案】振动;响度。
【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敲击编钟;
用不同样的力敲击同一块编钟,编钟的振幅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中考英语真题大分类 第一部分 语法专题突破短文填空综合篇 题型二 适当形式+盲填 (含解析)

下一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素养提升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