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分点练 三、碳和碳的氧化物 (答案)

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分点练 三、碳和碳的氧化物
命题点1  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武汉)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2.(2023长沙)“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3.(2023连云港改编)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木炭有还原性可还原金属氧化物 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
命题点2  CO和CO2 的性质及用途
4.(2023常州)干冰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由水分子构成 B.构成干冰的微粒静止不动
C.构成干冰的微粒间无间隙 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5.(2023金昌)下图中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3郴州)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C.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
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7.(2023抚顺辽阳本溪)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8.(2023龙东)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9.(2023衡阳改编)2023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中的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它的建设应用了智慧建造技术,减少使用钢材2800吨,采用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B.利用干冰人工降雨与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它们的原理相似
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命题点3  CO2 的性质实验
10.(新趋势)·创新实验 (2023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 Na2CO3和稀硫酸,塞紧胶塞。
   
(1)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3随州节选)用如图喷泉实验装置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将NaOH溶液推入烧瓶,振荡,打开止水夹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1)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________(填“>”或“<”)外界大气压。
(3)实验结束后,取烧瓶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
12.(2023宜宾改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向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滴入1~2滴石蕊溶液(图Ⅰ),按图Ⅱ、Ⅲ依次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试管中的石蕊溶液换成酚酞溶液进行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源自人教九上P126图6-25
13.(新趋势)·数字化实验 (2023湘潭节选)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烧杯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现象是____。
图1 图2 
(2)实验二是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1所示,可推测出混合后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t1时刻后,溶液pH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在水中已经达饱和状态
(3)实验三可用于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可推测出反应后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
(4)综上所述,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借助生成沉淀或______________等现象(写一条即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14.(2023遵义)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夹持装置已省略)
(1)探究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打开K1,关闭K2、K3往B中加入药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③处纸花先变红,①处纸花后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打开K2,关闭K1、K3,C中出现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有同学质疑:白色固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导致溶液中水减少而析出的氢氧化钙。小组同学向C中加入足量的水验证,白色固体不溶解,该方法利用了氢氧化钙和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性质)。
(3)探究三:打开K3,关闭K1、K2,一段时间后,D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通过探究二的结论推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为验证推理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向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4)废液处理:小组同学在对D试管的废液过滤后分类处理时,测得滤液显碱性,故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调节酸碱度,发现滴入盐酸时产生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得出新的结论,探究三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除生成碳酸钠和水外,还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4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15.(2023课标新增) 情境素材(2023大庆)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为了实现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16.(2023成都改编)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源自人教九上P120图6-19
17.(2023课标新增) 情境素材(2022新疆)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大气中的CO2过多会引起________效应增强。
图1
(2)“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图1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此封存技术可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若CO2能合理利用,将会是一种重要的原料。
①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图2
②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的 CO2体积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
a.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________的浓度增大(填化学式)。
b.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23永州)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实现排放多少 CO2就做多少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实现 CO2净零排放)。下图是“碳中和”部分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 CO2含量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______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
(2)生物固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
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
(3)化学固碳:以 CO2和 NH3为原料生产尿素 [CO(NH2)2]是实现“碳中和”范例之一,其中合成的尿素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____肥(填“氮”“磷”或“钾”)。
(4)减少 CO2排放:氢气是21世纪正在开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减少 CO2的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 AlH3,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 AlH3与 H2O发生反应生成 Al(OH)3和 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控制大气中 CO2的含量相对稳定,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积极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
B.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
C.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
D.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 2. C 3. B 4. D 5. B 6. C 7. B 8. B 9. C
10. (1)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11. (1)CO2+2NaOH=== Na2CO3+H2O (2)<
(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2. (1)试管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H2CO3 H2O+CO2↑ (2)不能
13. (1)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酸性 C (3) 氢氧化钠(或NaOH)
(4)产生气泡(合理即可) 生成物的产生
14. (1)CO2+H2O=== H2CO3 密度比空气大 (2)溶解性不同 (3)产生白色沉淀 (4)碳酸氢钠(或NaHCO3)
(5)CO2+2KOH=== K2CO3+H2O(或CO2+KOH=== KHCO3)
【解析】(1)探究一中观察到③处纸花先变红,①处纸花后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纸花变红,③处纸花比①处纸花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探究二C中出现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为了验证沉淀不是溶液中水减少析出的氢氧化钙所致,可通过加入足量水后观察白色固体是否溶解进行验证,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溶解性不同这一性质,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为了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向D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由此验证反应生成了碳酸钠。(4)D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D中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钡沉淀,经过滤后得到滤液,滤液显碱性,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由此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除了生成碳酸钠,还生成碳酸氢钠。(5)结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或碳酸氢钠,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或碳酸氢钾,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 B 16. D
17. (1)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温室
(2)2NaOH+CO2=== Na2CO3+H2O 分子之间有间隔 (3)①CH4O ②a. H2CO3 b. 紫色石蕊溶液
18. (1)温室 (2)化学 (3)氮 (4)AlH3+3H2O=== Al(OH)3+3H2↑ (5)ACD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07电学作图题专练(答案)-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知识点突破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