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分点练 二十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答案)

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分点练 二十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类型1  文字描述型
1.(202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是某同学对实验现象的记录,错误的是(  )  
A.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B.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固体生成
D.同时将等质量的镁粉、铁粉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粉反应更剧烈
2.(新趋势)·兴趣实验 (2023岳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部分“课外实验”做了以下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可用蓬松棉、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器 B.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自制炭黑
C.可用浓硫酸浸泡树叶自制“叶脉书签” D.可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3.(2023青海)下列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B 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区分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D 铜屑中混有铁屑 可用磁铁吸引法分离出铁屑
4.(2023宁波改编)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
C 探究水的组成 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
D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5.(2023金昌改编)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 向盛有5.0 g KN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 g水,搅拌
B 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铝丝
C 验证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生成的黑色物质不是炭黑 将带有黑色物质的铜片浸入稀硫酸中
D 鉴别Na2SO4、BaSO4和CaCO3三种白色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样品,加适量水,搅拌
6.(2023雅安)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向久置的苛性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苛性钠溶液没有变质
B 向某溶液中加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有SO
C 将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 得到了KNO3、NaCl的饱和溶液
D 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7.(2023大庆)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CaCl2杂质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B 测定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鉴别尿素和碳铵两种化肥 取少量两种化肥分别置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配制48 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量2.88 g NaCl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水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8.(2023株洲·多选)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黄铜片(铜锌合金)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刻痕 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
B 分别在放有少量锌片、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 在镁条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无白色沉淀 氯化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D 取硝酸钠固体少量,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未能闻到气味 氮肥与碱作用都无氨气放出
类型2  实验操作图型
9.(2023成都改编)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10.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11.分析以下实验,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
A.实验1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B.实验2中气球变大,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C.实验3中若红墨水左低右高,加入的固体可能是生石灰
D.实验4装置可用于干燥气体,气体b进a出
12.(2023龙东改编)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  )
A.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气球变大,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C.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说明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D.电解水实验在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13.(2023泰安改编)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探究MnO2催化H2O2溶液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2023云南改编)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B.验证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C.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
D.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ρ水= 1 g /mL)
15.(2023广州)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氢气较纯
B 称量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 反应前后称量结果不同 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不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C 检验某混合气体的成分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
D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6.(2022岳阳)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①中软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 ②中试管内有氢气、氧气产生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③中试管内溶液由蓝色变为红色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D ④中小木棍上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1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8.(挑战题) (2023陕西)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
异常情况 测定结果偏大 滤液浑浊 未看到火星四射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A 2. C
3. B 【解析】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浮渣较多、泡沫较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可用肥皂水鉴别二者,A能达到目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可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盐酸,B不能达到目的;白酒具有酒香味,白醋具有醋的酸味,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二者,C能达到目的;磁铁可吸引铁屑,可用磁铁吸引法分离出铁屑,D能达到目的。
4. B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A能达到目的;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变质,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可用滴加酚酞溶液的方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B不能达到目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可通过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探究水的组成,C能达到目的;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D能达到目的。
5. C 【解析】向盛有5.0 g硝酸钾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 g水,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105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8%,A不能达到目的;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三种金属中铝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无法进一步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不能达到目的;将带有黑色物质的铜片浸入稀硫酸中,若黑色物质完全溶解,且溶液变为蓝色,则该黑色物质不是炭黑,C能达到目的;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硫酸钡和碳酸钙均不溶于水,无法通过加水搅拌观察是否溶解鉴别硫酸钡、碳酸钙,D不能达到目的。
6. B 【解析】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同时存在时,滴入少量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不可据此确定苛性钠溶液没有变质,A错误;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题干信息,向某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银离子也不含碳酸根离子,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为硫酸钡,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B正确;无法确定析出的晶体是哪种物质,故无法确定哪种溶液达到饱和,C错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D错误。
7. C 【解析】CO2气体不能与KCl溶液或CaCl2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用CO2除去KCl溶液中的CaCl2,A不合理;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pH试纸脱水炭化,因此不能用pH试纸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pH,B不合理;碳铵属于铵盐,而尿素不属于铵盐,将两种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铵,无明显现象的是尿素,C合理;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的精确度为0.1 g,不能准确称量2.88 g固体氯化钠,D不合理。
8. AB 【解析】将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大于纯铜,A正确;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可知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正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实验中未观察到白色沉淀是因为盐酸过量,滴加的氢氧化钠先与过量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错误;铵态氮肥(如氯化铵)与碱作用生成氨气,D错误。
9. B 【解析】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会出现乳化现象,A错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可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应注意控制硫酸的体积和浓度、金属的形状、大小等变量相同,铁片和铝粉的形状不同,不能用于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强弱,C错误;滴有酚酞的稀盐酸呈无色,滴加NaOH溶液后,若溶液仍呈无色,无法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错误。
【易错分析】 此题的易错点为选项C,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比较金属活动性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即酸的种类、浓度、体积和金属的状态、质量等,从而避免出错。
10. C 【解析】A中长颈漏斗在液面以上,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B中白磷在冷水中,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不能燃烧,B错误;C中铁丝与干燥空气接触,导管右侧用植物油液封,可防止铁丝生锈,C正确;D中通入氢气后水不能进入量筒中,不能测量氢气体积,应将气体从短管通入,将水从长管排出,D错误。
11. C 【解析】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收集满,A不能达到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会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大,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若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说明装置中气压升高,即反应有热量放出,生石灰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C能达到预期效果;用实验4装置干燥气体,气体需要与液体浓硫酸充分接触,应长进短出,即a进b出,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2. A 【解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进入右侧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据此可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A结论正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温度升高,瓶内气压增大,气球也能变大,不可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B结论错误;分析图示信息,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方气压增大,碳酸钠溶液被压入右侧试管,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变浑浊,C结论错误;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约为2∶1,据此分析图示信息,b管、a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说明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D结论错误。
13. C 【解析】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中,铁钉浸没在表面滴有植物油且煮沸过的蒸馏水的试管中不生锈、放在干燥的试管中也不生锈,因此无法通过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A不能达到目的;实验所用H2O2溶液体积不同,B不能达到目的;将0.5 g碘分别加入10 mL水和酒精中,根据碘的溶解情况,可探究得出不同溶剂中物质的溶解性强弱,C能达到目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少量铜粉不能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得最终测得结果偏小,D不能达到目的。
14. D 【解析】向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变量是温度,能用于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通过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B不符合题意;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图中实验可用于探究酸与指示剂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 g×10%=10 g,水的质量为100 g-10 g=90 g,则水的体积为=90 mL,D符合题意;故选D。
15. C 【解析】检验氢气纯度时,点燃氢气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A错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敞口容器中气体逸出,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错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可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通入氧化铜中,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可能有一氧化碳,C正确;在酒精灯火焰上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只能证明酒精中含氢元素,无法证明含碳元素,D错误。
16. D 【解析】①中软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软塑料瓶变瘪,A错误;②中试管内有氢气、氧气产生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B错误;③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加入稀盐酸后,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C错误;④中小木棍上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腐蚀性,D正确。
17. B 18. A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01欧姆定律的应用(选择题-基础题)(答案)-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知识点突破练习

下一篇: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