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3年化学中考二模联考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3年化学中考二模联考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泰安)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检验溶液酸碱性
3.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葵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B.龙葵碱是有机物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龙葵碱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4.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5.生活处处皆化学,下列描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材料 ① 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② 钛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 化学与环境 ① 研发新的制冷剂,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缓解酸雨的危害 ②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 化学与生活 ① 中和酸性土壤可以用熟石灰 ②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 化学与健康 ① 多食含铁的食物可以缓解贫血病 ② 霉变不严重的米煮熟后也能继续食用
A.A B.B C.C D.D
6.只用一种试剂,可一次性验证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顺序是(  )
A.CuSO4溶液 B.FeSO4溶液 C.AgNO3溶液 D.稀盐酸
7.(2022·白云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过程
A MnO2、KCl固体 分离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
B H2中混有HCl气体 除杂 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C NaOH 溶液混有Na2CO3 除杂 滴加适量的Ca(NO3)2溶液,过滤
D 氢氧化钠、硝酸铵 鉴别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A.A B.B C.C D.D
8.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一: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
B.图二: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三: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图四: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二、填空题
9.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填空:
(1)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
(3)   (填物质名称)可用于钻探机的钻头。
10.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可合成氨气(NH3),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   构成(填“分子”或“原子”)。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1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 微粒C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② 微粒A、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做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
① 某化合物化学式为Fe(NO3)3,它所对应的点为   (填字母 A~F 中的一个)。
② 已知 C 点表示的化合物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D,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20℃时,在50g水中加入50g甲,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2)甲中混有少量乙杂质,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
三、实验题
1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某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   (填装置序号),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试剂名称)。
(2)若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试剂名称)。
四、推断题
14.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一种红棕色的粉末,D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的pH<7,E能与C发生中和反应。
(1)A的化学式是   。
(2)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五、科学探究题
15.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一所示实验。
(1)传感器测定的pH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溶液是   溶液。
【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实验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Na2SO4和H2SO4猜想四:Na2SO4、H2SO4和NaOH
兴趣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方案】为确认哪个猜想成立,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空:
分别取样于 试管中 步骤 现象 结论
向其中一份中滴加酚酞溶液,振荡     猜想二不成立
向另一份中滴加Ba(NO3)2溶液,振荡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
兴趣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能得出猜想三成立,理由   。
(2)下列物质单独使用能够检验猜想三成立的是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镁条
六、计算题
16.卓嘎同学将14.4g含杂质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g稀盐酸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气体质量m/g 0 0.88 1.76 2.64 3.52 4.4 4.4
(1)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2)计算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和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沙里淘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解释符合题意。
B、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当花香分子扩散到我们附近时我们就闻到了香味,不符合题意;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解释不符合题意;
D、“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钻木取火”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故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C、根据金的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铁丝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部,图示没有防放水,错误;
B、拉动注射器,松开时回到原来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
D、检验溶液酸碱性时,取少量液体滴加酚酞溶液,不能直接滴到溶液中,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测定溶液pH的方法进行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龙葵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B、龙葵碱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错误;
D、龙葵碱是由龙葵碱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基础知识点归纳;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C、根据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错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酸雨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研发新的制冷剂,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缓解臭氧层空洞的危害,错误;
C、中和酸性土壤可以用熟石灰,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正确;
D、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B、根据防止环境污染的错误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和熟石灰的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微量元素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铁和硫酸铜反应可得证明铁比铜活波,银与硫酸铜不反应,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正确;
B、铜和银与硫酸亚铁都不反应,不能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错误;
C、铜和铁与硝酸银都能反应,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错误;
D、铜和银与稀盐酸不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还需要对滤液蒸发结晶,故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氢钠和氯化氢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和硝酸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引入杂质硝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可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8.【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但是不能增加生成氧气的量,错误;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当氧气被消耗,装置冷却后,装置内的气压小于原来的气压,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先反应,然后和氯化铜反应,正确;
D、恒温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9.【答案】(1)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煮沸
(3)金刚石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煮沸;
(3)金刚石石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钻探机的钻头,故答案为:金刚石;
【分析】(1)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硬软水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碳单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10.【答案】(1)分子
(2)2N2+6H2O4NH3+3O2;置换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反应前是氮气和水,反应后是按期和氧气,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
(2)该反应是氮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图及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11.【答案】(1)Na+;MgF2
(2)F;4Fe(OH)2+O2+2H2O=4Fe(OH)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1)①微粒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符号为,故答案为:;
②A是氟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D是镁元素,在化合物显+2价,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氟化镁,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2)①硝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属于盐,故对应点F,故答案为:F;
②C点对应物质是氢氧化亚铁,D点对应的物质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 4Fe(OH)2+O2+2H2O=4Fe(OH)3 。
【分析】(1)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离子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2)①根据物质的分离及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12.【答案】(1)65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g,则加入50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质量为50g+15g=65g,故答案为:65;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变化大,乙基本不变,则甲中混有少量的乙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13.【答案】(1);E;浓硫酸
(2)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装置B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因此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则选择装置E,为了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以在F中装入浓硫酸,故答案为: ;E;浓硫酸;
(2)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在F中装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
【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
14.【答案】(1)Fe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是铁,B是红棕色固体,能生成A,则B是氧化铁,A和B都与C能反应,C的pH小于7,则C是一种酸,E和C能发生中和反应,则E是碱,D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D是硫酸铜,C能反应生成D,则C是硫酸,带入验证,符合题意。
(1)A是铁,化学式为Fe,故答案为:Fe;
(2)B和C的反应时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分析】推断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本题的题眼是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一种红棕色的粉末,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15.【答案】(1)稀硫酸/H2SO4;2NaOH+H2SO4=Na2SO4+2H2O;溶液无色;Na2SO4、H2SO4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A;C;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由图2可得,该反应的溶液pH从大于7到小于7,则加入的溶液是硫酸溶液,故答案为:硫酸;
【实验猜想】酸和碱不能共存,猜想四中的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因此不能共存,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实验方案】猜想二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体重提到猜想二不成立,则加入酚酞溶液无色,故答案为:溶液无色;
【实验反思】加入硝酸钡后,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得到猜想三成立,因为硫酸钠和硫酸都会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Na2SO4、H2SO4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猜想三中含有硫酸,用pH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检验,同和酸不反应,不能检验,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可以检验,加入镁条,有气泡产生,可以检验,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及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16.【答案】(1)解: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10.6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2)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4.4g-10.6g=3.8g
y=11.7g
完全反应时,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4.4g+100g-4.4g=100g
完全反应时,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反应 结束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注意氯化钠的质量由两部分组成。
江苏省南通市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3年化学中考二模联考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泰安)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沙里淘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解释符合题意。
B、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当花香分子扩散到我们附近时我们就闻到了香味,不符合题意;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解释不符合题意;
D、“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钻木取火”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故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C、根据金的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检验溶液酸碱性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铁丝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部,图示没有防放水,错误;
B、拉动注射器,松开时回到原来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
D、检验溶液酸碱性时,取少量液体滴加酚酞溶液,不能直接滴到溶液中,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测定溶液pH的方法进行分析。
3.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葵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B.龙葵碱是有机物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龙葵碱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龙葵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B、龙葵碱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错误;
D、龙葵碱是由龙葵碱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4.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B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基础知识点归纳;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C、根据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错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酸雨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5.生活处处皆化学,下列描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材料 ① 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② 钛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 化学与环境 ① 研发新的制冷剂,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缓解酸雨的危害 ②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 化学与生活 ① 中和酸性土壤可以用熟石灰 ②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 化学与健康 ① 多食含铁的食物可以缓解贫血病 ② 霉变不严重的米煮熟后也能继续食用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研发新的制冷剂,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缓解臭氧层空洞的危害,错误;
C、中和酸性土壤可以用熟石灰,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正确;
D、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B、根据防止环境污染的错误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和熟石灰的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微量元素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
6.只用一种试剂,可一次性验证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顺序是(  )
A.CuSO4溶液 B.FeSO4溶液 C.AgNO3溶液 D.稀盐酸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铁和硫酸铜反应可得证明铁比铜活波,银与硫酸铜不反应,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正确;
B、铜和银与硫酸亚铁都不反应,不能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错误;
C、铜和铁与硝酸银都能反应,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错误;
D、铜和银与稀盐酸不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
7.(2022·白云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过程
A MnO2、KCl固体 分离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
B H2中混有HCl气体 除杂 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C NaOH 溶液混有Na2CO3 除杂 滴加适量的Ca(NO3)2溶液,过滤
D 氢氧化钠、硝酸铵 鉴别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还需要对滤液蒸发结晶,故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氢钠和氯化氢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和硝酸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引入杂质硝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可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8.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一: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
B.图二: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三: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图四: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但是不能增加生成氧气的量,错误;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当氧气被消耗,装置冷却后,装置内的气压小于原来的气压,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先反应,然后和氯化铜反应,正确;
D、恒温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9.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填空:
(1)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
(3)   (填物质名称)可用于钻探机的钻头。
【答案】(1)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煮沸
(3)金刚石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煮沸;
(3)金刚石石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钻探机的钻头,故答案为:金刚石;
【分析】(1)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硬软水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碳单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10.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可合成氨气(NH3),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   构成(填“分子”或“原子”)。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分子
(2)2N2+6H2O4NH3+3O2;置换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反应前是氮气和水,反应后是按期和氧气,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
(2)该反应是氮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图及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1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 微粒C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② 微粒A、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做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
① 某化合物化学式为Fe(NO3)3,它所对应的点为   (填字母 A~F 中的一个)。
② 已知 C 点表示的化合物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D,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Na+;MgF2
(2)F;4Fe(OH)2+O2+2H2O=4Fe(OH)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1)①微粒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符号为,故答案为:;
②A是氟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D是镁元素,在化合物显+2价,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氟化镁,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2)①硝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属于盐,故对应点F,故答案为:F;
②C点对应物质是氢氧化亚铁,D点对应的物质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 4Fe(OH)2+O2+2H2O=4Fe(OH)3 。
【分析】(1)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离子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2)①根据物质的分离及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1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20℃时,在50g水中加入50g甲,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2)甲中混有少量乙杂质,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1)65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g,则加入50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质量为50g+15g=65g,故答案为:65;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变化大,乙基本不变,则甲中混有少量的乙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三、实验题
1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某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   (填装置序号),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试剂名称)。
(2)若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试剂名称)。
【答案】(1);E;浓硫酸
(2)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装置B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因此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则选择装置E,为了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以在F中装入浓硫酸,故答案为: ;E;浓硫酸;
(2)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在F中装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
【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
四、推断题
14.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一种红棕色的粉末,D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的pH<7,E能与C发生中和反应。
(1)A的化学式是   。
(2)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Fe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是铁,B是红棕色固体,能生成A,则B是氧化铁,A和B都与C能反应,C的pH小于7,则C是一种酸,E和C能发生中和反应,则E是碱,D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D是硫酸铜,C能反应生成D,则C是硫酸,带入验证,符合题意。
(1)A是铁,化学式为Fe,故答案为:Fe;
(2)B和C的反应时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分析】推断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本题的题眼是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一种红棕色的粉末,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五、科学探究题
15.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一所示实验。
(1)传感器测定的pH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溶液是   溶液。
【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实验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Na2SO4和H2SO4猜想四:Na2SO4、H2SO4和NaOH
兴趣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方案】为确认哪个猜想成立,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空:
分别取样于 试管中 步骤 现象 结论
向其中一份中滴加酚酞溶液,振荡     猜想二不成立
向另一份中滴加Ba(NO3)2溶液,振荡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
兴趣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能得出猜想三成立,理由   。
(2)下列物质单独使用能够检验猜想三成立的是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镁条
【答案】(1)稀硫酸/H2SO4;2NaOH+H2SO4=Na2SO4+2H2O;溶液无色;Na2SO4、H2SO4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A;C;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由图2可得,该反应的溶液pH从大于7到小于7,则加入的溶液是硫酸溶液,故答案为:硫酸;
【实验猜想】酸和碱不能共存,猜想四中的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因此不能共存,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实验方案】猜想二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体重提到猜想二不成立,则加入酚酞溶液无色,故答案为:溶液无色;
【实验反思】加入硝酸钡后,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得到猜想三成立,因为硫酸钠和硫酸都会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Na2SO4、H2SO4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猜想三中含有硫酸,用pH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检验,同和酸不反应,不能检验,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可以检验,加入镁条,有气泡产生,可以检验,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及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六、计算题
16.卓嘎同学将14.4g含杂质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g稀盐酸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气体质量m/g 0 0.88 1.76 2.64 3.52 4.4 4.4
(1)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2)计算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和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解: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10.6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2)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4.4g-10.6g=3.8g
y=11.7g
完全反应时,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4.4g+100g-4.4g=100g
完全反应时,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反应 结束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注意氯化钠的质量由两部分组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测试题 (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下一篇: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2023-2024上学期九年级期中物理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