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天门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初中物理期中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1~10题为单选题10题(10x3=30分);11和12题为多选题(2x3=6分)
1.下列关于人体估测合理的是( )
A.身高约170mm
B.拇指指甲盖宽度约15mm
C.脉搏跳动15次的时间约为0.2s
D.步行速度约为4m/s
2.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B.真空中可以传播声音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3.下列减弱噪声的几种措施中,属于在噪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是_(  )
A.给汽车排气管装上消音器 B.在城市地上高架轻轨两旁安装隔音篷
C.射击训练时带上耳塞 D.装修房屋时选择在邻居上班不在家中的时间段进行
4.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晶莹
C. 霜挂枝头 D. 千里冰封
5.小明放学回家,她看见路上有人掉了一本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看见书的原因是人眼发出的光射到书上
B.有光射到书上时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书发出的光进入小明的眼睛
D.有光经书反射后进入人眼
6.A、B两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30s,A、B运动方向相同
B.0-40s,A车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30s-70s,A车的平均速度为 7.5m/s
D.40s时,两车相距240m
7.甲同学在一根85米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8.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冻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容器中的(  )
A.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
B.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C.水和冰的量都不变
D.水的量变少,冰的量变多
9.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正确(  )

A.乐器甲和乙发声的响度相同
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音调相同
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音调相同
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音色相同
10.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汽车在平直公路中匀速驶行,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8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6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行驶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68m
C.在该测速区内,限速是70km/h,汽车没有超速行驶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11.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火车向甲车车尾方向运动,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两个火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
A.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且甲火车运动快 B.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且乙火车运动快
C.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且两车运动一样快 D.甲、乙火车反向行驶
12.王飞同学加热某固体物质使其熔化。下表记录了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oC 76 79 80 80 80 80 80 81 82
A.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
B.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4min
C.该物质的熔点是80℃
D.该物质加热到4分钟时是液态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填空题6题(每空1分,共19分);作图题2题(3x2=6分);实验探究题20、21、22题(每空1分,共24分),23题;计算题24题
13.如图所示,小明测量铅笔长度,其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选填“A”或“B”) 。
14.如图1所示是某小区内的两个标志牌。A是禁鸣喇叭标示,禁鸣是在 处控制噪声;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小区里汽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5 。该小区还设置了噪声监测设备,如图2某时刻显示数字“50”,这个数字表示声音的强弱为50 ,当附近有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
15.图所示的是起源于三千多年前西非地区的林巴琴,用拇指拨动琴上的薄片可发出优美的声音,故又名拇指琴。拇指琴发声是由薄片 产生的,优美的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长短不同的薄片,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我们能辨别出拇指琴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 来判断的。

16.物态之间的变化跟温度联系紧密。
(1)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
(2)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需要 热量;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 的。
(3)寒冬,窗玻璃内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打火机里的燃料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在常温下,用 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
(4)如甲、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 ℃。

17.甲、乙两名同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运动到相同终点。甲在前一半时间里以3m/s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4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乙在前一半路程中以3m/s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4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之比为 。
四、作图题
18.图中CD为日光灯,AB为不透明遮光板,请画出遮光板和光屏之间光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19.如图所示,一束光经A点所在的平面镜反射后照到盆中花上B点处。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光路图。
五、实验题
20.小熊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由图可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 c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cm/s;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该较 (选填“小”或者“大”)是为了便于 ;
(6)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1.如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 的位置;
(2)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使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许多,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A.初温比小红的高  B.气压比小红周围环境的低  C.水的质量比小红的小
(3)实验计时第7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丙所示,这位同学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
(4)用烧瓶烧水至沸腾,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拿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冷水喷烧瓶底(如图丁),里面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5)同组的小华同学设计了图戊的装置,但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此时试管内的水和烧杯中的水相等的物理量是 (选填“温度”、“内能”或“都相同”)。由此说明水的沸腾需要 。
22.如图1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把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张纸板放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块纸板粘成,可绕接缝ON转动。

(1)选用的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可能 (选填“光滑”或“粗糙”);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O点,此时在F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接着将F板绕接缝ON向后折,如图2,此时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3)为进一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小闽将纸板F沿PQ剪开,只将F板的上半部向后折,如图3所示。则此时在F板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4)小闽和小军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但又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但他们做不到这一点的。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
(5)另一小组将 E、F纸板在同一个平面上,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1所示,但他们却发现无法在F板观察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 。
六、计算题
23.国庆期间,小王一家自驾去秦岭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远离一座高山,鸣笛3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求: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远?
(2)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3)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多远?
24.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继续向前滑行40m才能停下。求: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试卷第6页,共7页
1.B
【详解】A.人体身高约为170cm,故A错误;
B.人体拇指指甲盖宽度约15mm,即1.5cm,故B正确;
C.人体每分钟脉搏跳动约60~100次,跳动15次的时间约为9s~15s,故C错误;
D.人体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错误;
B.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故C正确;
D.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给汽车排气管装上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城市地上高架轻轨两旁安装隔音篷,即阻断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射击训练时带上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装修房屋时选择在邻居上班不在家中的时间段进行,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冰雪消融,冰固态变为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晶莹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霜挂枝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千里冰封,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眼睛不是光源,眼睛不会发光,故A错误;
BD.小红同学能够看到掉在地面上不发光的书,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小红的眼睛,故B错误,D正确;
C.书本不是光源,不会发光,故C错误。
故选D。
6.C
【详解】A.由s-t图像可知前30s内两车的距离先变小,相遇后又变大,所以前30秒内,A、B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
B.根据s-t图像可知,A车前30s内的s-t图像为一过原点的直线,故前3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A车静止,故B错误;
C.30s-70sA车通过的距离为300m,其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B车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70s内B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的速度
40s时B车通过的距离为
40s时A车通过的距离为300m,两车相遇后又各向自向相反的方向运动,40s时,两车相距
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声音通过85米长的空气、水、铁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彼此的时间间隔为
所以,人们能分别出通过空气和水传过来的声音,但不可以把通过水与铁传过来的声音区分开来,所以,人们能够听到两个敲击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当-12℃的冰和0℃的水接触后,由于二者之间存在温度差,将发生热传递,热量将从高温的水传给低温的冰,0℃水放出热量后将发生凝固变成冰,而-12℃的冰吸热后温度升高,但到达熔点后由于无法继续吸热也不会熔化。所以容器中的水逐渐变成冰,水逐渐减少,冰逐渐增多。
故选D。
9.C
【详解】A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错误,C正确;
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
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波形不同,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8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说明汽车远离了测速仪,汽车向远离测速仪的方向行驶,故A错误;
B.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汽车接收信号的时间为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汽车接收信号的时间为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
故B错误;
CD.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的时间间隔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行驶的速度
在该测速区内,限速是70km/h,汽车超速行驶,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AD
【详解】如果两列火车都在运动,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他以甲为参照物,看到乙向甲的车尾运动,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二者的运动方向相反;二是二者的运动方向相同,但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甲会超过乙且离乙的距离越来越远,人在甲上就会看到乙向甲的车尾运动。故A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12.BC
【详解】AC.由表格数据知,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80℃,故A错误,C正确;
BD.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结束,所以该晶体熔化持续了4min,第4分钟时,正处于熔化阶段,是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13.A
【详解】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
14. 声源 km/h 分贝(dB) 增大
【详解】[1]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其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图中标有数字5的标志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3][4]图2中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其中数字“50”表示声音的强弱为50分贝(dB),当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15. 振动 空气 音调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拇指琴发声是由薄片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相同的力度拨动长短不同的薄片,薄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辨别出拇指琴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的。
16. 热胀冷缩 0.1 放出 运动 凝华 压缩体积 -14 34
【详解】(1)[1][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体温计的1℃分10个小格,一个小格是0.1℃,分度值是0.1℃。
(2)[3]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温度迅速升高,大量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需要放出热量。
[4]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地面是运动的。
(3)[5]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6]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4)[7][8]由图知:两只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甲温度计液面在“0”的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读数为-14℃;乙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高于0℃,读数为34℃。
17. 48:49
【详解】[1][2]若全程长度为s,甲全程所用时间为t,乙全程所用时间为,则
甲全程所用的时间
甲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乙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乙到达终点的时间之比为
18.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作出从C发出的射向遮光板AB边缘的光线交光屏于G、F点;再作出从D发出的射向遮光板AB边缘的光线交光屏于E、H点;阴影部分即遮光板和光屏之间光完全照不到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19.
【详解】由题意知,A点为入射点,反射光线过B点,连接AB,即为反射光线,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作出法线,过A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垂线的位置就是平面镜的位置。所以作图如下:
20. 刻度尺 16 20 大 加速 大 小 见解析 错误
【详解】(1)[1][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需用到刻度尺和秒表,根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
(2)[3]由图可知,全程的路程和时间
s1=80cm,t1=5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4]下半程的路程
s3=s1-s2=80cm-40cm=40cm
下半程的时间
t3=2s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5][6]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因为
v3>v2
说明下滑时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即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4)[7]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时间偏小,由可知,会使所测小车由A至C的平均速度偏大。
(5)[8][9]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运动的时间会大,便于测量出时间。
(6)[10]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由于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所以不能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错误的。
21. 烧杯 98℃ AC 小红 不会 温度 继续吸热
【详解】(1)[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因为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外焰的高度来确定。为了保证温度计的液泡不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的位置根据烧杯的位置来确定。
(2)[2][3]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由图象知,小明水的初温比小红水的初温高,所以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另外小明水的质量较小,也是造成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的原因之一;气压的高低会影响沸点的高低,由图可知,沸点相同,因此实验时,两同学周围环境气压相同,故选AC。
(3)[4]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丙所示情景,可知此时水还没有沸腾,小明实验时,5min时水开始沸腾,小红实验时,11min时水开始沸腾,因此实验计时第7min,水没有沸腾的是小红的实验。
(4)[5]用冷水喷洒瓶底,只会降低水的温度,不能减小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因此此时水的沸点不变,而水的温度降得更低,故水不会沸腾。
(5)[6][7]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但是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此时试管内的水和烧杯中的水相等的物理量是温度,烧杯中比试管中的水多,烧杯中水的内能大。
22. 粗糙 不能 存在 下部 同一平面 可逆 见解析
【详解】(1)[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较粗糙些,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2][3]将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仍然存在,只是没在F板上,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
(3)[4][5]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而上部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4)[6]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小闽看到小军的同时,小军也能看到小闽。
(5)[7]如图1所示,E、F纸板在同一个平面上,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射到O点,却发现无法在F板观察到反射光线,可能纸板与平面镜没有垂直。
23.(1)72m;(2)1020m;(3)546m
【详解】解:(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距离
(2)声音传播的路程是
(3)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的距离
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了72m;
(2)声音传播的路程是1020m;
(3)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546m。
24.(1)72km/h;(2)会撞上障碍物
【详解】解:(1)已知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反应时间为
那么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所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为
所以酒后反应时间行驶的路程为
那么酒后驾驶行驶的总路程为
所以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72km/h;
(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1页,共10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pdf、无答案)

下一篇: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部分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三阶创新作业英语试题(含答案听力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