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实验学校八年级 (上) 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 (其中第12题包含解题视频,可扫描页眉二维码,点击对应试题进行查看)
1. (2分) 下列估测中 ,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0s
B.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4m/s
C. 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1.2m
D. 教室的高度约为2m
2. (2分)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水凝固成冰 B.河水流动 C. 小鸟在空中飞行 D. 雨滴下落
3.(2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这是一把厚尺子,正确的测量图是( )
4.(2分) 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
C.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D. 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
5.(2分) 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 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D. 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6.(2分)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若马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马上的人 B.身后的房屋 C. 路面 D.路边的花
7. (2分)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5.1km=5.1km×1000m=5100m
B. 5.1km=5.1×1000=5100m
C. 30min=30÷60h=0.5h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5.1km=5.1km×1000m=5100m
B. 5.1km=5.1×1000=5100m
C. 30min=30÷60h=0.5h
8. (2分) 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 ,测量值分别是36.3cm、 36.4cm、 39.4cm、 36.4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 37.1cm B. 36.3cm C. 36.37cm D. 36.4cm
9. (2分) 在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可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在每一时刻的速度大小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0.(2分)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D.
11.(2分) 小轩沿公路行走,第一分钟内、 第二分钟内和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是60m,则小轩在3分内的运动( )
A. 一定是匀速运动
B.一定是变速运动
C.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
D.可能是匀速运动,也可能是变速运动
12.(2分)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闯入100m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苏炳添、 汽车、 羚羊
B.汽车、 羚羊、 苏炳添
C. 羚羊、 汽车、 苏炳添
D. 苏炳添、 羚羊、 汽车
13.(2分)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4.5m/s C. 5m/s D. 6m/s
14.(2分)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C. 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D.5s时,甲、 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
2.(2分)初中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如图所示时间为 s。
3.(2分) 组成物质的分子的直径可用“纳米”为单位,一个分子的直径约 等于 nm。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μm,合 m。
4.(2分) 甲、 乙两车同向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 。 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 (选填“前”或者“后”)运动。
5.(2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乙中四个v-t关系图象,其中能反映小球下落运动规律的是 (选填图乙中的选项字母)。
6.(2分)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同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 即 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 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由加速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加速度公式 (用 t表示)。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 如图乙所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 到 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 、 a、 t写出s的表达式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
1. (2分)如甲图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请在乙图中画出同一物体的v-t图像。
四.简答题(共1小题,共4分)
1.(4分) 请根据理解简要作答。
看电视传播的百米比赛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中央,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每空1分)
1. (12分) 小强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图中数字钟显示的是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时间(显示时间的单位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由图可知,BC段运动的路程为 cm,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通过小强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4)小强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
(5)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可以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选填“陡”或“缓”),达到便于 ;
(6)经分析:路程中点速度大小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时间中点速度大小。
(7)在实验中,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平均速度偏 。 (均填“大”或“小”)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改正为 。
(2)改正后测量的合理顺序应是 。
(3)如图是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20匝。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 mm。
(4)若细铜丝排绕的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4.(3分) 小明学均速度后,想测量“小球上坡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小球从O点自由滚下,到达左侧斜面底端A点时开始计时,每隔1s记录小球的位置如图,直到小球到达最高点E。
(1)小球上坡的距离为 cm。
(2)小球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小球上坡时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小川按照测出的步长沿直线走了72步,同时数出 的次数为75次;
(3)利用公式 算出小川走路的速度约为 m/s,该速度是小川走路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
(4)若某次小川步行上学过程中每分钟均行走100m,则他更可能是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六.计算题(共3小题,共22分) (其中第3题包含解题视频,可扫描页眉二维码,点击对应试题进行查看)
1.(6分)一辆运油车从炼油厂出发,沿平直的公路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40min到达加油站。 请计算回答,炼油厂到加油站的路程是多少
2.(7分) 一次王先生出门去办事,如图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 则:
车号:闽A00591 乘车时间:7:30 下车时间:7:42 单价:2元/km 里程:7000m 金额:20元
2022.10.10 上午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 (9分) 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米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0.5m/s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多少时间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实验学校八年级 (上) 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 (其中第12题包含解题视频,可扫描页眉二维码,点击对应试题进行查看)
1. 解:A、 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s,故A错误;
B、 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4m/s ,故B正确;
C、 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0.8m,故C错误;
D、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D错误。
故选: B。
【解析】根据生活常识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2. 解:A、 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B、河水流动,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河水流动属于机械运动;
C、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运动;
D、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 A。
【解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 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刻度尺放斜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解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有刻度的一边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4. 解;
A、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卫星的方向在时刻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直升机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5. 解:A、 误差不是错误,它们的产生原因明显不同,再正确的测量照样会产生误差,所以不合题意;
B、每次测量时结果都会有误差产生,因此为了减小误差,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所以符合题意;
C、 再细心的测量也同样会有误差产生,粗心还有可能造成测量错误,所以不合题意;
D、误差只能减小,不能绝对避免,所以不合题意。
故选: B。
【解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首先不是错误,错误是在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得出的不正确的结果,而再正确的测量方法也会产生误差,因此,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只能减小。
6.解:以马上的人为参照物,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马是静止的;以身后的房屋、路面、路边的花为参照物,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马是运动的。
故选: A。
【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
7. 解:因为1km=1000m,所以5.1Km=5.1×1000m=5100m,故A、 B选项错误;
因为1h=60min,所以 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 D。
解:因为1km=1000m,所以5.1Km=5.1×1000m=5100m,故A、 B选项错误;
因为1h=60min,所以 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解析】根据m和km之间的进率,1km=1000m,1h=60min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根据m和km之间的进率,1km=1000m,1h=60min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8. 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39.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故选:D。
【解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9.解:A.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变速运动物体在每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不同,不能用平均速度来描述,故A错误;
B.在通过的路程不确定时,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不能说明速度的大小,故B错误;
C.在运动的时间不确定时,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不能说明速度的大小,故O错误;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来表示,故D正确。
故选:D。
【解析】根据速度的物理含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对每个选择进行逐个分析。
10. 解:
A、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小,也就是物体做减速运动。 故C不符合题意;
D、 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11. 解:小轩沿公路行走,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60m,那么他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有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因为他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一定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要看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
12. 解:运动员苏炳添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
羚羊的速度 :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羚羊、汽车、苏炳添。
故选 : C。
【解析】先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苏炳添的速度 ,然后统一运动员苏炳添、 汽车、羚羊的速度单位,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者的速度。
13. 解:设全程的路程为2L ,则前半程用时 后半程用时 则全程的总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解析】利用速度公式确定前半程和后半程的时间,进而求出全程的总时间,即可求解全程的平均速度。
14.解:由图象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前3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在0~3s乙做匀速直线运动;3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即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乙是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 3~5s内,乙是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4s时,甲运动的距离
4s时,乙运动的距离。 ,则4s时,乙在甲前方: 甲1=15m-12m=3m, 故B错误;
C、 0~5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15m,则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 5s时,甲的速度是3m/s,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 C。
【解析】由图象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3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1)乙在3s后处于静止状态;
(2)根据图象,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的速度,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4s时运动的距离,再从图象中得出乙4s时运动的距离,二者相减即可得到答案 ;
(3)从图象中得出0~5s内乙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乙的平均速度 ;
(4)5s时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乙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据此判断。
二、填空题(共6小题 ,每空1分)
1.解:由图1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文 右侧与270cm对文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70cm
故答案为: 1mm ; 2.70。
解:由图1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7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70cm。
故答案为:1mm ; 2.70。
【解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解:实验室常用时间测量工具是秒表,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指在“3”和“4”之间,小表盘的读数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1s,指针指在20s位置,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20s,秒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
故答案为: 秒表 ; 200s。
【解析】实验室常用时间测量工具是秒表,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钟,周围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3. 解:因为 所以
答案 :0.1; 8.2×10 。
【解析】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根据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4. 解: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 运动的时间之比
甲、 乙的速度之比:
由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前运动的。
故答案为: 9 : 10 ; 前。
【解析】知道甲、 乙通过的路程之比和所用的时间之比,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 乙的速度之比;根据甲、 乙的速度关系可知乙的运动方向。
5. 解 :
(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变速;C。
【解析】(1)小组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逐渐变大;
(2)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6. 解:(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则加速度的定义公式: (2)图乙中阴影部分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如下图所示:
长方形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
答 :
【解析】(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得到加速度的公式;
(2)根据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分别用v 、t、a表示出即可。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
1. 解:由图甲可知,当时间t=3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s=6m,
则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在乙中的v-t图像中是一条过 平行于时间轴的平行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见上图。
【解析】 由图甲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然后在图乙中画出物体的v-t图像。
2. 解 :
图上方向: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
由图可知 ,灯塔上方的旗子向西飘,说明风向西吹;
小船向灯塔靠近,且船速比风速小,则船的旗杆上的旗子也向西飘,如图所示:
【解析】 由图中灯塔上方的旗子可知风向,而小船向灯塔靠近、船速比风速小,据此确定船的旗杆上的旗子飘的方向。
四.简答题 (共1小题,共4分)
1. 答: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而屏幕中的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是静止的。
【解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 ,则是静止的。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1分)
1. 解:(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即: 该实验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所以需要刻度尺和停表(或秒表);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
AC段的路程为:
由图可知,AC段的运动时间为:
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为:
(3)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即AC段的平均速度为1 所以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
(4)因为小车运动过程中在B点处的速度不为零,所以测量运动过程中的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时不能由B点静止释放,所以应该从A处静止释放;
(5)为了使小车运动速度变慢,可以使斜面变缓,这样可以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6)由图可知当运动到时间的中点时小车还未运动到路程的中点,所以还需要继续加速一段时间才到路程的中点,所以
小车在路程的中点的速度大于在时间的中点的速度;
(7)小车到达C点后还未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大,通过速度公式 分析可得求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故答案为: 刻度尺;停表(或秒表);(2)5.00;0.03 ;(3)小于 ;(4)A;(5)缓 ;测量时间的目的;(6)大于 ;(7)大;小。
【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的公式;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所以需要刻度尺和停表(或秒表);
(2)BC段和AC段的路程可由图中读出,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C段的平均速度用AC段的路程除以AC段行驶的时间计算得到,需要单位换算;
(3)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计算出来再与第(2)问计算出来的AC段(即全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4)小车运动过程中在B点处的速度不为零 ,所以不能由B点静止释放;
(5)斜面变缓可以使小车运动速度变慢,便于测量时间;
(6)时间的中点时小车还未运动到路程的中点,所以还需要继续加速一段时间才到路程的中点;
(7)小车到达C点后还未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大,通过速度公式分析可得求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2. 解:(1)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这说明相邻的两个纸锥位置之间的时间是相同的,即纸锥通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
由图可知, 根据 可知,
(2)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路程越来越大,由 可!知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
E到F的路程为80.0cm-60.0cm=20.0cm=0.2m;
由图可知,EF是相邻的位置,由于每秒曝光2次,则纸锥完全通过EF段的时间为:
纸锥下落的速度为:
故答案为:(1)= ; < ;(2)速度越来越快; 20.0; 0.4。
【解析】(1)根据相机每隔相等时间就曝光一次分析时间的大小;由图可知, 根据 可判断速度大小;(2)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路程大小,再根据 分析即可;
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E到F的路程;已知每秒曝光2次,据此得出纸锥完全通过EF段的时间,再利用 求出纸锥下落的速度。
3.解:(1)使用“缠绕法”侧细铜丝的直径时,细铜丝的直径等于铜丝的直径和除以圈数,而不是细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则错误的步骤是B,应该改正为:用线圈总长L 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改正后的实验步骤为: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B.用铜丝的长度L 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则合理的顺序为:CADB。
(3)根据图2可知,刻度值的分度值为0.1cm,则20匝的总长度为:6.50cm-5.00cm=1.50cm,则铜丝的直径为:
20 …… ” 。
(4)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金属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金属丝的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
故答案为:(1)B;用线圈总长L 除以铜丝的圈数n ,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CADB ;(3)0.75;(4)偏大。
【解析】(1)根据“缠绕法”测细铜丝直径的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缠绕法”测细铜丝直径的实验步骤解答;
(3)根据图2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读出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 细铜丝的直径
(4)金属丝没有排列紧密,总宽度增大,据此进行分析。
4. 解: (1)由图可知AE段的路程为 :
(2)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 8AB=25.0cm=0.25m;
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3)由图可知,小球在斜面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近,所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故小球在做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 : (1)70.0; (2)0.25 ; (3)减速。
【解析】(1)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AE段路程;
(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AB段路程 ,利用 求出AB段平均速度 ;
(3)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大。
5. 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为100cm,即刻度尺的量程为0~100.0cm;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起始位置为25.0cm,终了位置95.0cm,所以正常走一步的长度为95.0cm-25.0cm=70.0cm;
(2)按照测出的步长沿直线走了72步,同时数出脉搏跳动的次数为75次;
(3)行走路程s=72×70.0cm=5040cm=50.4m;
小梦走路的平均速度:
根据分析知,该速度是小川走路的平均速度 ;
(4)因为小川走路的平均速度是0.84m/s,而小川步行上学过程中每分钟均行走100m,所以本次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1)0~100.0; 70.0; (2)脉搏跳动 ; (3)v=8/; 0.84; 平均速度 ;(4)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 (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数出脉搏跳动的次数即可;
(3)一般来说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不一定是时刻一样的,所以由公式 求得的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时间段t 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为了更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往往取该时刻前后的一小段时间Δt,用物体在这一小段时间内通过的一小段距离Δs与Δt之比来近似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即
(4)根据平均速度进行判断。
六.计算题 (共3小题,共22分) (其中第3题包含解题视频,可扫描页眉二维码,点击对应试题进行查看)
1. 解: 行驶时间t=40min=2400s,
由 得行驶路程,即炼油厂到加油站的路程:
答:炼油厂到加油站的路程是
【解析】知道运油车行驶的速度、行驶时间,利用s=vt求行驶路程,即炼油厂到加油站的路程。
2. 解析:(1)下车时间和上车时间,二者之差即为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所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30=12min ;
(2)已知t=12min=0.2h ,s=7000m=7km,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12min;(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35km/h。
【解析】(1)知道下车时间和上车时间,二者之差即为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知道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 求出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 解 :
(1)已知 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中的时间为
则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隧道的长为: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时,则列车通过的路程为:
由 可得 ,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0.5m/s 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 ,通过的路程为.
需要的时间为:
答:(1)隧道的长为980m;
(2)从火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56s;
(3)在列车内,一位乘客以0.5m/s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要280s时间。
【解析】(1)已知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中的时间,隧道的长度等于火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减去车身长;
(2)明确列车要经过隧道,所走的路程必须是隧道长+车身长,才算通过;知道列车速度和通过隧道列车所需行驶的路
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通过隧道的时间;
(3)已知列车长度和乘客的行走速度 ,利用速度公式求得从车头走到车尾的时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

下一篇: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三次月考(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