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图为某裤子吊牌上的截图, 其标注号型是“ (L号)175/80A”。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规定,裤子号型斜线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则该裤子的身高或腰围的数据合理的是(  )
A.175mm B.1750mm C.80mm D.800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所以这里的“175”指身高,应该是175cm=1750mm;“80”指腰围,应该是80cm=800mm。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别对选项的几个长度进行与生活对比,即可选出合适的答案,比如:175mm=17.5cm,相当于一把学生用直尺的长度,80mm=8cm相当于一个学生用三角板的长度。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B.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引吭高歌”的“高”是指音调高
【答案】D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物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的高指的是响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任何声音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2)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的物体。
(3)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4)“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响度大。
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夏天清晨,植物上带有露水 ④湿衣服逐渐变干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③夏天清晨,植物上带有露水,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④湿衣服逐渐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综上所述:①④是吸热,②③是放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雾和露水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湿衣服变干是水分蒸发,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4.(2020八上·广州月考)甲乙两个音叉距离收音麦克风相同距离,如图是分别敲击甲、乙两个音叉通过示波器收集到的波形图,(为了方便观察,叠加在同一个坐标轴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比较大
B.甲、乙两个音叉振动频率相同
C.甲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
D.相同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比乙多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由图知,甲音叉与乙音叉偏离原平衡位置的距离相同,所以甲和乙的振幅相同,则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比乙音叉振动的次数少,所以甲音叉振动时的频率小,说明甲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低,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声音的波形图,上下的最大距离用来衡量声音的响度,上下间隔越大声音的想读就越大,左右的间隔用来衡量声音的音调,左右的间隔越小、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5.如图, 音叉M、N完全相同, M发出440Hz的声音, 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发声, 经测量,N在5秒内振动了 2200次, 则(  )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即M发出440Hz的声音,说明M发声时每秒振动440次,故A错误。
BC、N振动的频率为振动的次数除以时间,,M和N发出的声音频率均为440Hz,频率相同,故B正确,C错误。
D、任何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M发出的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故D错误。
【分析】 (1)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冷冻室里发生凝固 B.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发生液化
C.制冷剂在冷冻室里放热 D.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吸热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制冷剂在冷冻室里发生汽化,故A错误。
B、制冷剂在冷凝器里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制冷剂在冷冻室里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错误。
D、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发生液化,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制冷剂在冷冻室里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2)制冷剂在冷凝器里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7.如图所示, 小伟和小杜在甲、 乙两部相邻的观光电梯里, 小伟看到小杜正在竖直向上运动, 以地面为参照物, 以下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静止, 乙向上运动
B.乙静止, 甲向下运动
C.甲乙均向上运动,乙的速度更小
D.甲乙均向下运动,甲的速度更大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若甲静止,乙向上运动,则以小伟自己为参照物,小杜是向上运动的,故A项有可能。
B、以地面为参照物,若乙静止,甲向下运动,则以小伟自己为参照物,小杜是向上运动的,故B项有可能。
C、以地面为参照物,若甲、乙均向上运动,乙的速度更小,则以小伟自己为参照物,小杜是向下运动的,故C项不可能。
D、以地面为参照物,若甲、乙均向下运动,甲的速度更大,则以小伟自己为参照物,小杜是向上运动的,故D项有可能。
【分析】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被选作为参考对照的物体是参照物。物体是否运动,看被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如果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8.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鱼群探测
B.彩色B超检查胎儿情况
C.超声波雾化
D.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答案】C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鱼群探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彩色B超检查胎儿情况,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雾化,说明声音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9.小芳发现烧开水的壶嘴和柜式空调的出气口附近,都出现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白气都是小水珠,都是由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B.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都是经过水汽化形成的
C.空调的白气是空调喷出的低温水蒸气遇热液化形成的
D.烧水的白气是壶中产生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烧开水的壶嘴和柜式空调的出气口附近,都出现大量的“白气”,两种白气都是液体,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烧开水的壶嘴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壶内部的水蒸气出来时遇冷液化而成的,式空调的出气口附近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白气”是液体,而不是气体,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10.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由图知,温度计的示数是25℃,说明环境温度是2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水混合物放在这种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其中的冰会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特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所以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开始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温度计中液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体积收缩,温度计示数变小,直到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混度升高,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也随之升高,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所以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先减少接保持不变,随后体积膨胀,最终保持不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二、主观题(共60分)
11.
(1)如图所示, 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通过甲刻度尺测得该物体长度是   cm。 图是机械停表, 此时的读数为   s。
(2)疫情期间,学校要求所有师生每天测量体温,小红用电子体温计测出体温偏高后,用水银体温计重新测量体温,测完后体温计的读数(如图所示)是   ℃。使用体温计后校医给体温计进行消毒,正确做法应该是   (选填正确选项)。
A. 用自来水冲洗 B. 在沸水中煮 20min
C. 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D. B和C两种方法都可以
(3)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小明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分别为A和B,请你在A、B处的括号内分别标出对应的温度   、   ,小明将该温度计放入一杯水中,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停留在6. 00cm处,水的温度是   ℃。
【答案】(1)0.2;2.19;235.1
(2)36.9;C
(3)100℃;0℃;2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 (1)图1中,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即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2cm。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2.20cm。图2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指针在35.1s,因此停表读数为4min35.1s,即275.1s。
(2)图3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其示数为36.9℃。
A、自来水清洗起不到消毒作用,故A错误。
B、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故体温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低于沸水温度,故B错误。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故C正确。
D、B方法不可以,C方法可以,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根据题意,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小明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分别为A和B,因此,图4中A处的温度为0℃,B处的温度是100℃,由A到B的长度为7cm-3cm=4cm,则1cm代表的温度是:t0=25℃。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停留在6.00cm处,相当于实际刻度高出0℃处1cm,所以实际温度为1×25℃=25℃。
【分析】 (1)刻度尺相邻刻度表之间的距离叫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体温计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根据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以及所列选项的消毒效果来分析判断。
(3)要正确测量温度计的温度,首先要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确定出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温度,从而计算出实际的温度。
12.
(1)在马路旁我们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35后面的单位是   , 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2)图乙是马路上常见的控制噪声的标志,该措施是从   (选填“声源外” “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外” )减弱噪声。
【答案】(1)响度;分贝;不能
(2)声源处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噪声监测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噪音的等级用分贝表示,噪声检测仪只能监测噪音的强弱,不能减弱噪音。
(2)乙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分析】 (1)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不能减弱噪音的强弱。
(2)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13.
(1)李华驾驶小轿车回广州,在高速公路上向东行驶,此时小轿车的速度仪表如图甲所示,表示此时小轿车的速度是   m/s。与此同时,他看到路边有一指示牌(如图乙所示),若小车一直以此时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李华经过   h可到达广州(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甲,大客车和小汽车均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 树相对于小汽车向   运动. (选填“东”或“西”)。 以   为参照物, 小汽车向东运动。图乙中已画出大客车运动的图象,请你在图乙画出小汽车的运动:s-t图象   
【答案】(1)25m/s;1.3
(2)东;大客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从速度盘中可以看出,此时小车的速度为90km/h,换算单位即90km/h=90×=25m/s。乙图中指示牌表示此地到广州的距离是120km,若小车一直以90km/h的时速度行驶,李华到达广州的所用的时间为。
(2)由甲图可知,以小汽车为参照物,树前一时刻在小汽车的西面,后一时刻在小汽车的东面,所以树相对于小汽车向东运动,以大客车为参照物,小汽车前一时刻在大客车西边,后一时刻小汽车在大客车的中间,由于大客车和小汽车均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以大客车为参照物,小汽车向东运动,由甲图可知,大客车和小汽车在前后两个相同的时刻,大客车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汽车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大客车的速度:v大>v小,根据s=vt可知:小汽车的运动s-t图线在大客车运动的s-t图线的下边,如图:
【分析】 (1)根据速度仪表指针位置读出小轿车的速度,单位是km/h,由图1乙可知从标志牌到广州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从标志牌到广州的时间。
(2)比较甲图中:汽车与树之间位置的变化即可得出运动情况,由图找出相同时间内,大客车和小汽车通过的路程s,由速度公式可判断大客车和小汽车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速度关系画出小汽车的运动s-t图像。
14.小严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用容器盛好盐水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小严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做出了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1)将盐水放入冰箱,是因为盐水凝固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从图象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盐水的凝固点为   ℃;盐水结成的盐冰是   (选填 “ 晶体” 或 “非晶体” )。
(3)图象的BC段表示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
(4)为了交通安全,人们常在不能及时熔化的积雪地面上撒融雪剂(工业盐),可加快积雪的熔化, 原因是   。
【答案】(1)放出
(2)10;-2;晶体
(3)固液共存
(4)降低了雪的熔点,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将盐水放入冰箱,是因为盐水凝固过程需放出热量。
(2)开始凝固的时间是10min,凝固结束的时间是20min,则凝固用的时间是t=20min-10min=10min,从图像中看出凝固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凝固点,此时凝固点是-2℃,盐水结成的盐冰由凝固点,则盐冰是晶体。
(3)图象的BC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人们常在不能及时熔化的积雪地面上撒融雪剂(工业盐),可加快积雪的熔化, 原因是:降低了雪的熔点,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
【分析】(1)凝固的特点是,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用熔化结束的时间减去熔化开始的时间,就是熔化过程的时间,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在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冬天,人们在雪地面上撒融雪剂(工业盐),主要是降低了雪的熔点,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
15.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物体在2-3s内相对于地面是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你的判断
(2)求出该物体在0—1s的速度,写出计算过程。并在图中画出此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 图
(3)物体在0-1s内的速度为v1,在4-5s内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请结合速度计算公式说明你的理由。   
(4) 物体在 1-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
【答案】(1)静止的
(2)无
(3)大于;由图可知,物体在4~5s通过的路程小于物体在0-1s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物体在0-1s内的速度为v1大于在4-5s内的速度为v2,即v1>v2;
(4)由图可知,物体在1-5s内通过的路程s=10m-5m=5m,则物体在1-5s内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在s-t图像中,水平的直线表示静止,则物体在2-3s内的路程不变,所以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2)由图1可知,该物体在0-1s通过的路程为5m,则该物体在0-1s的速度。此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v-t图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3)由图可知,物体在4~5s通过的路程小于物体在0-1s通过的路程,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在0-1s内的速度为v1大于在4-5s内的速度为v2,即v1>v2。
(4)由图可知,物体在1-5s内通过的路程s=10m-5m=5m,则物体在1-5s内的平均速度:。
【分析】 (1)在s-t图中,水平的直线表示静止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该物体在0-1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v-t图中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可以画出图像。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物体4~5s通过的路程小于0-1s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分析两个时间段的速度关系。
(4)由图可知物体在1-5s内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1-5s内的平均速度。
1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 向海底垂直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 2. 5s、 1. 6s、2s、 1. 6s、 2. 5s。根据时间, 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
(1)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是图中的   (选填图中字母)。
(2)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 1500m/s,请你求出C点对应的海底深度。
(3)登月宇航员可以用此方法测量月球上某两点之间的距离吗 请你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案】(1)D
(2)解:由图可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C处的时间:
此处海底的深度:s=vt=1s×1500m/s=1500m。
(3)不能。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中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1)根据可得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2.5s>2s>1.6s,所以sA=sE>sC>sB=sD,故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D。
(2)由图可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C处的时间:,此处海底的深度:s=vt=1s×1500m/s=1500m。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分析】
(1)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先算出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公式s=vt就可求出此处海底的深度。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月球表面是真空的。
17.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几种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一:用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1 93 95 97 99 101 101 101 101 101
气泡情况 无 少量,吸附在杯壁 较多,上升时变小消失 大量,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1)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    ℃;
(2)在图中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
(3) 在第9min时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但温度计示数仍为101℃,此时烧杯内的水是否在沸腾 判断为    (选填“是”、“否”),判断的依据是   。
(4)实验二: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酒精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中,小明发现当试管内的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仁油却没有沸腾, 由此可知亚麻仁油的沸点比酒精    (选填“高”、 “低” )。
【答案】(1)96;101
(2)略
(3)否;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
(4)高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温度计一大格是10℃,一大格分为10个小格,即分度值是1℃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6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1 ℃ 。
(2)根据描点法可以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
(3)此时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虽然温度达到沸点,但没有持续吸热,所以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判断的依据是: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
(4)烧杯中的酒精沸腾了,而亚麻油却没有沸腾,说明亚麻仁油的沸点比酒精高。
【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首先明确温度计分度值,再观察温度计内液面所指的刻度,最后进行读数。
(2)根据表格数据在图像上采用描点法作图。
(3)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4)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一种沸腾,而另一种不沸腾,说明其中一种液体没有达到沸腾条件。
18.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 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
(1)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   m/s;木块下落的过程速度在逐渐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2)如果木块过了F点才停止计时, 则测得的A到F的平均速度 VAF会偏    ; (选填“大”或“小”)
(3)小明放学时发现交警在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km/h的标志牌。仔细的小明怀疑经常有车辆经过此地方时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实验步骤:
a、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 B两点, 然后   ;
b、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 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c、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 A点处的同学   , 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的同学   , 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d、利用公式   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1)0.03;变大
(2)小
(3)用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s;示意开始计时,B点处同学开始计时;结束计时;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由图知,AF的长度s=5.50cm-1.00cm=4.50cm,每隔0.5s拍一张照片,则木块从A运动到F的时间为t=3×0.5s=1.5s。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为:,由图知,小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则小车从A运动到F的过程中速度变大。
(2)如果让小车过了F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速度公式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3)a、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然后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b、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c、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d、根据公式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刻度尺读出木块从A运动到F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AF段的速度,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大小关系判断木块的运动状态变化。
(2)让小车过了F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a、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b、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c、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d、根据公式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图为某裤子吊牌上的截图, 其标注号型是“ (L号)175/80A”。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规定,裤子号型斜线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则该裤子的身高或腰围的数据合理的是(  )
A.175mm B.1750mm C.80mm D.800m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B.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引吭高歌”的“高”是指音调高
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夏天清晨,植物上带有露水 ④湿衣服逐渐变干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4.(2020八上·广州月考)甲乙两个音叉距离收音麦克风相同距离,如图是分别敲击甲、乙两个音叉通过示波器收集到的波形图,(为了方便观察,叠加在同一个坐标轴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比较大
B.甲、乙两个音叉振动频率相同
C.甲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
D.相同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比乙多
5.如图, 音叉M、N完全相同, M发出440Hz的声音, 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发声, 经测量,N在5秒内振动了 2200次, 则(  )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6.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冷冻室里发生凝固 B.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发生液化
C.制冷剂在冷冻室里放热 D.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吸热
7.如图所示, 小伟和小杜在甲、 乙两部相邻的观光电梯里, 小伟看到小杜正在竖直向上运动, 以地面为参照物, 以下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静止, 乙向上运动
B.乙静止, 甲向下运动
C.甲乙均向上运动,乙的速度更小
D.甲乙均向下运动,甲的速度更大
8.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鱼群探测
B.彩色B超检查胎儿情况
C.超声波雾化
D.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9.小芳发现烧开水的壶嘴和柜式空调的出气口附近,都出现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白气都是小水珠,都是由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B.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都是经过水汽化形成的
C.空调的白气是空调喷出的低温水蒸气遇热液化形成的
D.烧水的白气是壶中产生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0.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二、主观题(共60分)
11.
(1)如图所示, 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通过甲刻度尺测得该物体长度是   cm。 图是机械停表, 此时的读数为   s。
(2)疫情期间,学校要求所有师生每天测量体温,小红用电子体温计测出体温偏高后,用水银体温计重新测量体温,测完后体温计的读数(如图所示)是   ℃。使用体温计后校医给体温计进行消毒,正确做法应该是   (选填正确选项)。
A. 用自来水冲洗 B. 在沸水中煮 20min
C. 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D. B和C两种方法都可以
(3)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小明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分别为A和B,请你在A、B处的括号内分别标出对应的温度   、   ,小明将该温度计放入一杯水中,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停留在6. 00cm处,水的温度是   ℃。
12.
(1)在马路旁我们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35后面的单位是   , 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2)图乙是马路上常见的控制噪声的标志,该措施是从   (选填“声源外” “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外” )减弱噪声。
13.
(1)李华驾驶小轿车回广州,在高速公路上向东行驶,此时小轿车的速度仪表如图甲所示,表示此时小轿车的速度是   m/s。与此同时,他看到路边有一指示牌(如图乙所示),若小车一直以此时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李华经过   h可到达广州(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甲,大客车和小汽车均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 树相对于小汽车向   运动. (选填“东”或“西”)。 以   为参照物, 小汽车向东运动。图乙中已画出大客车运动的图象,请你在图乙画出小汽车的运动:s-t图象   
14.小严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用容器盛好盐水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小严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做出了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1)将盐水放入冰箱,是因为盐水凝固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从图象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盐水的凝固点为   ℃;盐水结成的盐冰是   (选填 “ 晶体” 或 “非晶体” )。
(3)图象的BC段表示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
(4)为了交通安全,人们常在不能及时熔化的积雪地面上撒融雪剂(工业盐),可加快积雪的熔化, 原因是   。
15.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物体在2-3s内相对于地面是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你的判断
(2)求出该物体在0—1s的速度,写出计算过程。并在图中画出此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 图
(3)物体在0-1s内的速度为v1,在4-5s内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请结合速度计算公式说明你的理由。   
(4) 物体在 1-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
1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 向海底垂直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 2. 5s、 1. 6s、2s、 1. 6s、 2. 5s。根据时间, 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
(1)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是图中的   (选填图中字母)。
(2)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 1500m/s,请你求出C点对应的海底深度。
(3)登月宇航员可以用此方法测量月球上某两点之间的距离吗 请你说明判断的理由。
17.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几种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一:用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1 93 95 97 99 101 101 101 101 101
气泡情况 无 少量,吸附在杯壁 较多,上升时变小消失 大量,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1)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    ℃;
(2)在图中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
(3) 在第9min时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但温度计示数仍为101℃,此时烧杯内的水是否在沸腾 判断为    (选填“是”、“否”),判断的依据是   。
(4)实验二: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酒精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中,小明发现当试管内的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仁油却没有沸腾, 由此可知亚麻仁油的沸点比酒精    (选填“高”、 “低” )。
18.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 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
(1)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   m/s;木块下落的过程速度在逐渐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2)如果木块过了F点才停止计时, 则测得的A到F的平均速度 VAF会偏    ; (选填“大”或“小”)
(3)小明放学时发现交警在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km/h的标志牌。仔细的小明怀疑经常有车辆经过此地方时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实验步骤:
a、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 B两点, 然后   ;
b、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 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c、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 A点处的同学   , 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的同学   , 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d、利用公式   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所以这里的“175”指身高,应该是175cm=1750mm;“80”指腰围,应该是80cm=800mm。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别对选项的几个长度进行与生活对比,即可选出合适的答案,比如:175mm=17.5cm,相当于一把学生用直尺的长度,80mm=8cm相当于一个学生用三角板的长度。
2.【答案】D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物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的高指的是响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任何声音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2)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的物体。
(3)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4)“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响度大。
3.【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③夏天清晨,植物上带有露水,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④湿衣服逐渐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综上所述:①④是吸热,②③是放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雾和露水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湿衣服变干是水分蒸发,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4.【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由图知,甲音叉与乙音叉偏离原平衡位置的距离相同,所以甲和乙的振幅相同,则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比乙音叉振动的次数少,所以甲音叉振动时的频率小,说明甲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低,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声音的波形图,上下的最大距离用来衡量声音的响度,上下间隔越大声音的想读就越大,左右的间隔用来衡量声音的音调,左右的间隔越小、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5.【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即M发出440Hz的声音,说明M发声时每秒振动440次,故A错误。
BC、N振动的频率为振动的次数除以时间,,M和N发出的声音频率均为440Hz,频率相同,故B正确,C错误。
D、任何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M发出的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故D错误。
【分析】 (1)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制冷剂在冷冻室里发生汽化,故A错误。
B、制冷剂在冷凝器里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制冷剂在冷冻室里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错误。
D、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发生液化,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制冷剂在冷冻室里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2)制冷剂在冷凝器里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7.【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若甲静止,乙向上运动,则以小伟自己为参照物,小杜是向上运动的,故A项有可能。
B、以地面为参照物,若乙静止,甲向下运动,则以小伟自己为参照物,小杜是向上运动的,故B项有可能。
C、以地面为参照物,若甲、乙均向上运动,乙的速度更小,则以小伟自己为参照物,小杜是向下运动的,故C项不可能。
D、以地面为参照物,若甲、乙均向下运动,甲的速度更大,则以小伟自己为参照物,小杜是向上运动的,故D项有可能。
【分析】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被选作为参考对照的物体是参照物。物体是否运动,看被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如果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8.【答案】C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鱼群探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彩色B超检查胎儿情况,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雾化,说明声音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9.【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烧开水的壶嘴和柜式空调的出气口附近,都出现大量的“白气”,两种白气都是液体,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烧开水的壶嘴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壶内部的水蒸气出来时遇冷液化而成的,式空调的出气口附近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白气”是液体,而不是气体,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10.【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由图知,温度计的示数是25℃,说明环境温度是2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水混合物放在这种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其中的冰会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特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所以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开始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温度计中液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体积收缩,温度计示数变小,直到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混度升高,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也随之升高,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所以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先减少接保持不变,随后体积膨胀,最终保持不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1.【答案】(1)0.2;2.19;235.1
(2)36.9;C
(3)100℃;0℃;2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 (1)图1中,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即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2cm。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2.20cm。图2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指针在35.1s,因此停表读数为4min35.1s,即275.1s。
(2)图3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其示数为36.9℃。
A、自来水清洗起不到消毒作用,故A错误。
B、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故体温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低于沸水温度,故B错误。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故C正确。
D、B方法不可以,C方法可以,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根据题意,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小明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分别为A和B,因此,图4中A处的温度为0℃,B处的温度是100℃,由A到B的长度为7cm-3cm=4cm,则1cm代表的温度是:t0=25℃。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停留在6.00cm处,相当于实际刻度高出0℃处1cm,所以实际温度为1×25℃=25℃。
【分析】 (1)刻度尺相邻刻度表之间的距离叫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体温计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根据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以及所列选项的消毒效果来分析判断。
(3)要正确测量温度计的温度,首先要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确定出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温度,从而计算出实际的温度。
12.【答案】(1)响度;分贝;不能
(2)声源处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噪声监测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噪音的等级用分贝表示,噪声检测仪只能监测噪音的强弱,不能减弱噪音。
(2)乙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分析】 (1)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不能减弱噪音的强弱。
(2)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13.【答案】(1)25m/s;1.3
(2)东;大客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从速度盘中可以看出,此时小车的速度为90km/h,换算单位即90km/h=90×=25m/s。乙图中指示牌表示此地到广州的距离是120km,若小车一直以90km/h的时速度行驶,李华到达广州的所用的时间为。
(2)由甲图可知,以小汽车为参照物,树前一时刻在小汽车的西面,后一时刻在小汽车的东面,所以树相对于小汽车向东运动,以大客车为参照物,小汽车前一时刻在大客车西边,后一时刻小汽车在大客车的中间,由于大客车和小汽车均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以大客车为参照物,小汽车向东运动,由甲图可知,大客车和小汽车在前后两个相同的时刻,大客车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汽车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大客车的速度:v大>v小,根据s=vt可知:小汽车的运动s-t图线在大客车运动的s-t图线的下边,如图:
【分析】 (1)根据速度仪表指针位置读出小轿车的速度,单位是km/h,由图1乙可知从标志牌到广州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从标志牌到广州的时间。
(2)比较甲图中:汽车与树之间位置的变化即可得出运动情况,由图找出相同时间内,大客车和小汽车通过的路程s,由速度公式可判断大客车和小汽车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速度关系画出小汽车的运动s-t图像。
14.【答案】(1)放出
(2)10;-2;晶体
(3)固液共存
(4)降低了雪的熔点,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将盐水放入冰箱,是因为盐水凝固过程需放出热量。
(2)开始凝固的时间是10min,凝固结束的时间是20min,则凝固用的时间是t=20min-10min=10min,从图像中看出凝固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凝固点,此时凝固点是-2℃,盐水结成的盐冰由凝固点,则盐冰是晶体。
(3)图象的BC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人们常在不能及时熔化的积雪地面上撒融雪剂(工业盐),可加快积雪的熔化, 原因是:降低了雪的熔点,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
【分析】(1)凝固的特点是,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用熔化结束的时间减去熔化开始的时间,就是熔化过程的时间,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在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冬天,人们在雪地面上撒融雪剂(工业盐),主要是降低了雪的熔点,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
15.【答案】(1)静止的
(2)无
(3)大于;由图可知,物体在4~5s通过的路程小于物体在0-1s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物体在0-1s内的速度为v1大于在4-5s内的速度为v2,即v1>v2;
(4)由图可知,物体在1-5s内通过的路程s=10m-5m=5m,则物体在1-5s内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在s-t图像中,水平的直线表示静止,则物体在2-3s内的路程不变,所以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2)由图1可知,该物体在0-1s通过的路程为5m,则该物体在0-1s的速度。此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v-t图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3)由图可知,物体在4~5s通过的路程小于物体在0-1s通过的路程,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在0-1s内的速度为v1大于在4-5s内的速度为v2,即v1>v2。
(4)由图可知,物体在1-5s内通过的路程s=10m-5m=5m,则物体在1-5s内的平均速度:。
【分析】 (1)在s-t图中,水平的直线表示静止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该物体在0-1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v-t图中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可以画出图像。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物体4~5s通过的路程小于0-1s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分析两个时间段的速度关系。
(4)由图可知物体在1-5s内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1-5s内的平均速度。
16.【答案】(1)D
(2)解:由图可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C处的时间:
此处海底的深度:s=vt=1s×1500m/s=1500m。
(3)不能。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中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1)根据可得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2.5s>2s>1.6s,所以sA=sE>sC>sB=sD,故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D。
(2)由图可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C处的时间:,此处海底的深度:s=vt=1s×1500m/s=1500m。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分析】
(1)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先算出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公式s=vt就可求出此处海底的深度。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月球表面是真空的。
17.【答案】(1)96;101
(2)略
(3)否;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
(4)高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温度计一大格是10℃,一大格分为10个小格,即分度值是1℃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6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1 ℃ 。
(2)根据描点法可以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
(3)此时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虽然温度达到沸点,但没有持续吸热,所以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判断的依据是: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
(4)烧杯中的酒精沸腾了,而亚麻油却没有沸腾,说明亚麻仁油的沸点比酒精高。
【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首先明确温度计分度值,再观察温度计内液面所指的刻度,最后进行读数。
(2)根据表格数据在图像上采用描点法作图。
(3)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4)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一种沸腾,而另一种不沸腾,说明其中一种液体没有达到沸腾条件。
18.【答案】(1)0.03;变大
(2)小
(3)用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s;示意开始计时,B点处同学开始计时;结束计时;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由图知,AF的长度s=5.50cm-1.00cm=4.50cm,每隔0.5s拍一张照片,则木块从A运动到F的时间为t=3×0.5s=1.5s。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为:,由图知,小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则小车从A运动到F的过程中速度变大。
(2)如果让小车过了F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速度公式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3)a、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然后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b、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c、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d、根据公式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刻度尺读出木块从A运动到F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AF段的速度,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大小关系判断木块的运动状态变化。
(2)让小车过了F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a、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b、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c、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d、根据公式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04函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浙江省2023-2024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专题练习(人教版)(含解析)

下一篇: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