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B.施用化肥时,将草木灰与氯化铵混合使用可增加肥效
C.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2.依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将乙醇在浓硫酸、170℃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说明有乙烯生成
B 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然后再将产生的气体导入CuSO4溶液中 CuSO4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Ka1(H2CO3)>Ka1(H2S)
C 向2.0mL0.1mol/LNaCl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AgNO3溶液,振荡静置,再滴入2滴0.1mol/LKI溶液沉淀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说明Ksp(AgCl)>Ksp(AgI)
D 将Na2O2与SO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加水溶解,再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Na2O2与SO2反应后生成了Na2SO4
A.A B.B C.C D.D
3.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则所得溶液中、、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时,
B.时,
C.常温下,的数量级为
D.随pH的升高而增大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存在较多Fe3+的溶液:Na+、Cl-、SO、H+
B.透明溶液:K+、Ca+、MnO、SO
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4的溶液:NH、Cl-、CO、F-
D.遇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Na+、Ba2+、Cl-、S2-
5.下列事实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洗涤油污常用热的纯碱溶液
B.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溶液pH增大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加较浓盐酸溶解氯化铁固体
D.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镁粉,产生的两种气体
6.25 °C时,用0.5 mol·L-1 NaHCO3溶液滴定25.00 mL0.25 mol·L-1 CaCl2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pH随滴加NaHCO3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当滴加25mLNaHCO3溶液时出现较为明显的白色沉淀[已知:Ksp (CaCO3) =3.5 ×10-9、Ka1(H2CO3) =4.4 ×10-7、Ka2(H2CO3) =4.5×10-11、100.8≈6.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固体,溶液pH不变
B.的电离程度:c点大于b点
C.d点溶液中c(Ca2+) D.d点溶液中c(Ca2+)· c( )的值约为4.9×10-6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浓氨水,先产生蓝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Cu(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B 向2mL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Cl与Na2S混合液中滴入2滴0.1mol L-1的AgNO3溶液,只有黑色沉淀生成 Ag2S比AgCl更难溶
C 将灼烧后发黑的铜丝伸入乙醇中,铜丝立刻变为亮红色 乙醇将氧化铜氧化为铜
D 向丙烯醛CH2=CHCHO)中加入橙色的溴水,振荡,溴水褪色 丙烯醛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或措施、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或措施 现象 结论
A 航海船只的船底四周镶嵌铜片 铜片溶解 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金属腐蚀
B 向1mL0.1 mol L 1MgCl2溶液中滴加1~2滴NaOH溶液,再滴加2滴0.1 mol L 1 FeCl3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变为红褐色 比较Ksp[Mg(OH)2] >Ksp[Fe(OH)3]
C 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 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是乙烯
D 用4mL0.01 mol L 1的H2C2O4分别与2mL0.1 mol L 1的酸性KMnO4溶液和2mL0.2 mol L 1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 0.2 mol L 1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快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9.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C为第三周期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常温下加水稀释0.1A、B、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C发生反应
B.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C.B、D、E的部分氧化物能作漂白剂
D.具有两性,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
10.关于溶解平衡:Mg(OH)2(s) Mg2+(aq)+2OH—(a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Mg(OH)2,可以增大溶液中镁离子的浓度
B.溶度积常数表示式:Ksp=c(Mg2+)·c2 (OH—)
C.加入NaOH浓溶液,可以增加Mg(OH)2的溶解量
D.升高温度,不会影响溶解平衡
11.以叶蛇纹石[主要成分是,含少量Fe2O3、FeO、Al2O3等]为原料提取高纯硅的流程如下:
叶蛇纹石SiO2粗硅SiHCl3高纯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2的副产物可作燃料
B.反应3和反应4的副产物可循环利用
C.反应1、2、3、4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流程中反应3和反应4不可在同一容器中进行
12.关于水溶液中pH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试纸在使用之前应用蒸馏水润湿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
C.可以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D.pH计是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
13.已知常温时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Ksp(Ag2CrO4)=1.1×10-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Ksp(AgCl)>Ksp(AgI),所以AgI可以转化为AgCl
B.向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所以Ag2CrO4的Ksp减小
C.由于Ksp(Ag2CrO4)D.常温下,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若要使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不低于0.75×10-11 mol·L-1
14.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A.加热氯化铁溶液的颜色变深
B.CaCO3的饱和溶液pH约为9.3
C.0.1mol/LAlCl3溶液中c(Al3+)<0.1mol/L
D.NaHCO3做发酵粉时加入柠檬酸后效果更好
15.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Ⅰ: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Ⅱ:蒸发溶液制备无水
C.Ⅲ:除去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Ⅳ:测溶液的pH
二、填空题
16.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合理的分类对于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解决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成分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名称 醋酸 酒精 火碱 食盐 苏打 小苏打 铜丝
成分
(1)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填序号);
(2)①~⑦中的成分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3)纯碱中含有少量,设计实验检验此混合物中的、。实验操作步骤:将少量混合物加水溶解后,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无色气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说明溶液中存在;向第二支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
17.已知CaCO3溶于水有如下平衡关系:CaCO3(s)Ca2+(aq)+CO(aq) △H>0。不同温度下(T1、T2),CaCO3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CaCO3均未完全溶解):
(1)T1 (填“>”“<”或“=”)T2。
(2)保持T1,不变,怎样使A点变成B点: 。
(3)在B点,若温度从T1到T2,则B点变到 (填“C”“D”或“E”)点。
(4)T1温度下,E点的某混合体系,静置一段时间是否有可能析出沉淀?为什么? 。
18.现有时的溶液,欲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其调为11,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稀溶液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两溶液的体积之和)
(1)此的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2)加水稀释,需加水的体积为 ;
(3)加入的盐酸,需加盐酸的体积为 ;
(4)加入的溶液,需加溶液的体积为 ;
19.粗制的晶体中常含有杂质。
(1)提纯时,为了除去,常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转化为,可采用的物质是 (填标号,下同)。
A.酸性溶液 B.溶液 C.新制氯水 D.溶液
(2)向(1)中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合适的物质调节溶液,使转化为,调节溶液pH的物质可选用 。
A. B.氨水 C. D.
(3)某同学欲通过计算确定调节溶液能否达到除去而不损失的目的,他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相关数据,常温下,,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某离子浓度小于时该离子沉淀完全,设溶液中的浓度为,则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约为 ,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约为 。
20.现有氢氧化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 20 g。为测定硫酸钡的质量分数,将混合物放于烧杯中,加水使固体不再溶解,再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慢慢地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的稀硫酸并充分搅拌,当加入稀硫酸为 10 g 时,溶液颜色褪去。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求出硫酸钡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下同)
(2)分析实验数据,请画出加入稀硫酸过程中,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
21.七铝十二钙(12CaO·7Al2O3)是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用白云石(主要含CaCO3和MgCO3)和废Al片制备七铝十二钙的工艺如下:
用适量NH4NO3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若滤液I中c(Mg2+)小于5×10-6mol·L-1,则溶液pH大于 [Mg(OH)2的Ksp=5×10-12]。
22.已知由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F、X转化关系如图所示,B、X为单质,D常温下为无色液体,A、B含同一种元素。某些产物可能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E是红棕色气体,F是一元强酸,反应①是工业制备F的第一步反应.
① 写出A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在常温下,向pH=12的A的水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2的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
③ 已知常温下46g气体E与发生反应③放出46kJ热量,写出气体E与发生反应③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若E为无色无味气体, F是二元弱酸:
① 请写出和E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分子式: 。
② 将少量气体E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不溶物H,现将该沉淀放入0.1mol·L-1 的溶液中,其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组成不溶物H的阴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 mol·L-1 。(H的
23.三氯化氧磷(POCl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反应CPCl3+SO2+Cl2POCl3+SOCl2,制备POCl3并测定产品的含量。
资料卡片:
物质 熔点/℃ 沸点/℃ 有关性质
PCl -93.6 76.1 遇水剧烈水解,易与O 反应
POCl 1.25 105.8 遇水剧烈水解,能溶于PCl
SOCl -105 78.8 遇水剧烈水解,受热易分解
(1)甲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洗气瓶甲、丁的作用是净化原料气体和 ,实验室制备SO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装置图中装置丙、戊间方框内未画出的仪器应选择 (填“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如果没有装置戊,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写一个即可)。
(3)该实验需控制反应温度60-65℃,则温度不宜过高和过低的原因是 ,该实验应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
(4)测定提纯后产品中POCl 的含量:准确称取1.700g样品在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mL溶液,取1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0.2000mol·L 的AgNO 溶液20.00mL(发生的反应为Ag +Cl =AgCl↓),再加少许硝基苯,用力振荡,使沉淀被有机物覆盖。加入指示剂,用0.1000mol·L KSCN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 至终点(Ag +SCN =AgSCN↓),做平行实验,平均消耗KSCN标准溶液10.00mL。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 (填标号)。
a.酚酞 b.淀粉 c.NH Fe(SO4)2 d.甲基橙
②产品中POCl 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已知:Ksp(AgCl)=3.2×10 10,Ksp(AgSCN)=2×10 ,若无硝基苯覆盖沉淀表面,测定产品中POCl 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A.煤气化和液化都生成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草木灰为碱性物质,与氯化铵混合使用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导致氮元素流失,故B错误;
C.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75%,故C错误;
D.“地沟油”禁止食用,地沟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经过皂化反应制得肥皂,故D正确。
故选D。
2.D
解析:A.乙醇在浓硫酸、170℃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NaOH溶液可除去乙烯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挥发的乙醇,乙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则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A正确;
B.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然后再将产生的气体导入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Na2S+2CO2+2H2O=2NaHCO3+H2S、H2S+CuSO4=CuS↓+H2SO4,从而表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即说明Kal(H2CO3)>Kal(H2S),B正确;
C.AgNO3溶液不足,发生沉淀的转化,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C正确;
D.将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可能为Na2SO4、Na2SO3或二者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可将Na2SO3氧化为Na2SO4,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BaSO4白色沉淀,则Na2O2与SO2反应不一定生成Na2SO4,D错误;
故答案为:D。
3.A
【分析】由pH=1.3计算;同理由pH=4.3计算,Ka2=10-4.3。
解析:A.M点的电荷守恒式为c()+2c()+c(OH-)=c(Na+)+c(H+),又c()=c(),电荷守恒式变形为3c()+c(OH-)=c(Na+)+c(H+)。由于该溶液呈酸性则c(H+)> c(OH-),所以3c()>c(Na+),A项正确;
B.由图看pH=x时,由图可知,c()>c(H2C2O4)=c(),B项错误;
C.Ka2=10-4.3,Ka2(H2C2O4)的数量级为10 5,C项错误;
D.,该式子为常数不随pH发生变化,D项错误;
故选A。
4.A
解析:A.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也不与铁离子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钙离子和硫酸根会生成微溶物硫酸钙,溶液变浑浊,无法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水电离出的c(H+)·c(OH-)=10-24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碱性溶液中铵根无法大量存在,酸性溶液中碳酸根无法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遇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S2-无法大量存在,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B
解析:A.洗涤油污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是利用水解显碱性,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则油脂也越容易水解洗去,故A不选;
B.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与盐类水解无关,故B选;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加较浓盐酸溶解氯化铁固体可以抑制水解变质,故C不选;
D.氯化铵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镁粉不断消耗H+产生氢气,水解平衡不断被促进,则溶液中会逸出氨气,故D不选;
故选B。
6.C
【分析】a点是氯化钙溶液,pH=7,溶液呈中性,b点是CaCl2溶液和NaHCO3混合溶液,两者之间没有发生反应,碳酸氢根离子水解呈碱性,c点已经有沉淀生成,溶液呈碱性,d点沉淀的量已经不再变化,但溶液仍为碱性,说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大于电离。
解析:A.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固体不会再溶解,浓度不变,pH值不变,故A正确;
B.c点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促进了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因此c点碳酸氢根电离程度大于b点,故B正确;
C.d点溶液显碱性碳酸氢根离子以水解为主,电离的碳酸根离子很少,而且碳酸钙的溶度积比碳酸的第二步电离常数大的多,钙离子浓度大于碳酸根离子浓度,故C错误;
D.c(Ca2+)· c()===,故D正确;
答案选C。
7.B
解析:A.逐渐溶解,其实是因为溶于氨水生成了配合物,不能说明是两性氢氧化物,A错误;
B.向2mL浓度均为0.1的NaCl与混合液中滴入2滴0.1的溶液,所加试剂中硝酸银少量,只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比AgCl更难溶,B正确;
C.将灼烧后发黑的铜丝伸入乙醇中,铜丝立刻变为亮红色,是因为乙醇将氧化铜还原为铜,C错误;
D.醛基和碳碳双键都能使溴水褪色,则丙烯醛()使橙色的溴水褪色,可能是醛基与溴水反应,不能说明丙烯醛与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B。
8.B
解析:A.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金属腐蚀,则航海船只的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比如锌片,故A错误;
B.向1mL0.1 mol L 1MgCl2溶液中滴加1~2滴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MgCl2溶液过量,再滴加2滴0.1 mol L 1 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说明是白色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故B正确;
C.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溶液颜色褪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不同于烷烃的不饱和烃,并不能说明一定为乙烯,故C错误;
D.用4mL0.01 mol L 1的H2C2O4分别与2mL0.1 mol L 1的酸性KMnO4溶液和2mL0.2 mol L 1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过量,因此无法看到0.2 mol L 1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快,无法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D
【分析】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C为第三周期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C为;A、B、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记为X、Y、Z,由题图知
溶质 0.1溶液的 稀释倍的 得出信息 推断元素
X 1 4 X为一元强酸 A为N
Y 13 10 Y为一元强碱 B为
Z 3~4 Z为二元强酸 D为S
进而可推出E是。
解析:A.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和发生反应生成、和,A正确;
B.的电子式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
C.、等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作漂白剂,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也可以作漂白剂,C正确;
D.只能和碱反应,故不具有两性,D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A.氢氧化镁饱和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镁固体,溶解平衡不移动,溶液中镁离子的浓度不变,故A错误;
B.由溶度积的概念可知,氢氧化镁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sp=c(Mg2+)·c2 (OH—),故B正确;
C.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解平衡左移,氢氧化镁的溶解量减小,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增大,平衡右移,故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A.反应2是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其副产物CO可作燃料,故A正确;
B.反应3是硅和HCl反应生成H2和SiHCl3,反应4是H2和SiHCl3反应生成Si和HCl,反应3的副产物是反应4的原料,反应4的副产物是反应3的原料,因此反应3和反应4的副产物可循环利用,故B正确;
C.叶蛇纹石SiO2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因此反应1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硅的熔点高,如果反应3和反应4在同一容器中进行,不能达到提纯目的,应通过温度不同,利用反应3除去难溶性杂质(如SiO2),然后将三氯硅烷蒸馏出来,故D正确;
答案选C。
12.D
解析:A.pH试纸使用之前不能润洗,否则可能会导致所测溶液的pH值有偏差,A错误;
B.广泛pH试纸只能测出整数值,B错误;
C.氯水具有强氧化性, pH试纸会被其漂白,不能利用pH试纸测定,C错误;
D.pH计是测定溶液pH的精密仪器,D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A.沉淀往往向生成更难溶物的方向转化,所以选项A错。
B.溶度积只受温度的影响,B错。
C.不同类型的物质,不能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判断物质溶解度的大小,C错。
D.若要有碘化银沉淀生成,则c(Ag+)·c(I-)>Ksp(AgI)。因为在氯化银溶液中,c(Ag+)= ×10-5 mol·L-1,所以此时c(I-)≥Ksp(AgI)/c(Ag+)=7.5×10-12 mol·L-1,因此D正确。
14.D
解析:A.加热可促进铁离子水解,则颜色加深与水解有关,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pH约为9.3与水解有关,故B错误;
C. 0.1mol/LAlCl3溶液中c(Al3+)<0.1mol/L是因为Al3+的水解消耗了部分Al3+,与水解有关,故C错误;
D.柠檬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水解无关,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5.B
解析: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需要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硬纸板和碎泡沫塑料,如图Ⅰ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铜离子会发生水解,因此蒸发溶液制备无水不能用装置Ⅱ,应该HCl气流中加热,故B符合题意;
C.除去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如图装置Ⅲ,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测溶液的pH,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如图Ⅳ,能实现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1)③⑤⑥
(2)①③④⑤⑥
(3)
解析:(1)③NaOH是碱,水溶液呈碱性;⑤Na2CO3是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⑥NaHCO3是小苏打,其水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③⑤⑥;
(2)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①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②酒精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③火碱属于可溶性碱,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④食盐NaCl属于可溶性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⑤苏打属于可溶性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⑥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成分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④⑤⑥;
(3)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无色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其与H+离子反应产生了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要证明Cl-存在,可向溶液中再加入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可证明溶液中存在Cl-。
17.(1)<
(2)向悬浊液中加入Na2CO3固体
(3)D
(4)可能析出沉淀,原因是E点Q>Ksp
解析:(1)已知CaCO3溶于水有如下平衡关系:CaCO3(s)Ca2+(aq)+CO(aq) △H>0,该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Ca2+)增大,则T1(2)A、B两点温度相同,由A到B时c(Ca2+)减小,说明平衡CaCO3(s)Ca2+(aq)+CO(aq)逆向移动,可向悬浊液中加入Na2CO3固体增大c(CO)使平衡逆向移动实现。
(3)在B点,若温度从T1到T2,温度升高,平衡CaCO3(s)Ca2+(aq)+CO(aq)正向移动,c(Ca2+)、c(CO)均增大,则B点变到D点。
(4)温度T118.(1)10-12mol/L
(2)900
(3)81.8
(4)1000
解析:(1)
现有25℃时,此溶液pH=12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故答案为:10-12mol/L;
(2)
pH=12 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0.01mol/L,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0.001mol/L,设加入水的体积是V2,c1V1=c2(V1+V2)=0.01mol/L×0.1L=(0.1+V2)L,V2==0.9L=900mL,故答案为:900;
(3)
pH=2的Hc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设加入盐酸的体积是V,cOH-)==0.001mol/L,V=81.8mL,故答案为:81.8;
(4)
pH=12 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0.01mol/L,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0.001mol/L,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0.0001mol/L,设加入pH=10的NaOH溶液体积是V2,c1V1+c2V2=c3(V1+V2)=0.01mol/L×0.1L+0.0001mol/L×V2=0.001mol/L(0.1+V2),V2=1L=1000mL,故答案为:1000。
19.B CD 3.9 2.8
【分析】(1)加入氧化剂氧化亚铁离子,不能引入新杂质,可用过氧化氢;
(2)调节溶液pH,不能引入新杂质;
(3)结合溶度积计算。
解析:(1)酸性溶液、新制氯水和溶液均能氧化,但会引入新杂质,的还原产物是水,不会引入新杂质,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选项中的四种物质均能消耗调节pH,但和氨水均会引入新杂质,和反应后生成,不会引入新杂质,C、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
(3),则开始沉淀时溶液中,则溶液中,,完全沉淀时溶液中,则溶液中,,故答案为:3.9;2.8。
20.25%
【分析】硫酸不能和硫酸钡反应,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析:设氢氧化钡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钡质量为y,
,解得x=2.55g,y=3.47g;
(1)硫酸钡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87.25%;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钡为20-2.55=17.45g,即硫酸刚加入时沉淀的质量为17.45g,加入10g稀硫酸,又生成了3.47g硫酸钡,此时沉淀的质量为17.45g+3.47g=20.92g,作图如下:,答案为:。
21.11
解析:若滤液Ⅰ中c(Mg2+)小于5×10-6mol·L-1,根据Ksp=c(Mg2+)·c2(OH-)得:c(OH-)>= mol·L-1=1×10-3 mol·L-1,c(H+)<=1×10-11mol·L-1,即pH>11。
22. 4NH3 + 5O24NO + 6H2O > 3NO2(g)+ H2O(l)= 2HNO3(aq)+ NO(g) △H = - 138 kJ/mol CS2 不变 mol·L-1
【分析】D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应为H2O,(1)若E气体是大气污染物,F是一元强酸,反应①是工业制备F的第一步反应,可知E为NO2,F为HNO3,A为NH3,X为O2,C为NO,B为N2;(2)若E气体不是大气污染物,F是二元弱酸,E为CO2,F为H2CO3。
解析:(1)若E是红棕色气体,F是一元强酸,反应①是工业制备F的第一步反应,可知E为NO2,F为HNO3,A为NH3,X为O2,C为NO,B为N2,① A与X反应是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4NH3 + 5O24NO + 6H2O。故答案为:4NH3 + 5O24NO + 6H2O;
② 在常温下,向pH=12的NH3 的水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2的盐酸,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碱,氨过量,溶液呈碱性,则反应后溶液的pH>7(填“<”、“=”或“>”),故答案为:>;
③ E为NO2 ,已知常温下46g(1mol)气体E与发生反应③3NO2(g)+ H2O(l)= 2HNO3(aq)+ NO(g)放出46kJ热量,则3molNO2参加反应放出热量为138 kJ,气体E与发生反应③的热化学方程式3NO2(g)+ H2O(l)= 2HNO3(aq)+ NO(g) △H = - 138 kJ/mol。故答案为:3NO2(g)+ H2O(l)= 2HNO3(aq)+ NO(g) △H = - 138 kJ/mol;
(2)若E为无色无味气体, F是二元弱酸,E为CO2,F为H2CO3,B为C,C为CO,X为O2,A为气态烃,① E为CO2,原子数为3,价电子总和为16,和E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分子式:CS2。故答案为:CS2;
② 将少量气体CO2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不溶物H,H为BaCO3,KSP 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比不变,则KSP 不变,现将BaCO3放入0.1mol·L-1 的溶液中,其 不变,由KSP =c(Ba2+)×c(CO)=8.1×10-9可知,该沉淀放入0.1mol L-1的BaCl2溶液中,c(Ba2+)=0.1mol L-1,此时组成不溶物H的阴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c(CO)=mol·L-1 。(H的,故答案为:不变;mol·L-1 。
23.(1) 饱和食盐水 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来控制气体的流速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球形冷凝管 POCl3+3H2O=H3PO4+3HCl、SOCl2+H2O=2HCl+SO2等
(3)温度低,反应速率慢;温度高,反应物大量挥发,利用率低 水浴加热
(4)c 90.3 偏小
【分析】生成氯气通过甲装置除去挥发的氯化氢气体,通过装置乙干燥后进入丙装置,二氧化硫通过丁装置净化后进入丙装置,Cl2、CPCl3、SO2反应生成三氯化氧磷,尾气使用碱石灰吸收防止污染。
解析:(1)实验室制取的氯气含有挥发的氯化氢,甲装置盛放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且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来控制气体的流速;实验室制备SO 的反应为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水,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反应装置图中装置丙、戊间方框内未画出的仪器应选择球形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丙中物质;如果没有装置戊,POCl3、SOCl2均会遇水剧烈水解,故可能发生的反应是POCl3+3H2O=H3PO4+3HCl、SOCl2+H2O=2HCl+SO2等;
(3)温度低,反应速率慢,温度高,反应物的沸点低会大量挥发,利用率低,故该实验需控制反应温度60-65℃,温度不宜过高和过低;该实验应采用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
(4)①KSCN标准溶液会与铁离子生成红色溶液,故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c.NH Fe(SO4)2;
②根据题意可知,与氯离子反应的硝酸银为0.2000mol·L- ×20.00×10-3L-0.1000mol·L- ×10.00×10-3L=3.0×10-3mol,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产品中POCl 的质量分数为。
③已知:Ksp(AgCl)=3.2×10 10,Ksp(AgSCN)=2×10 ,AgCl溶解度大于AgSCN,若无硝基苯覆盖沉淀表面,则导致氯化银部分溶解银离子会和KSCN反应,导致KSCN标准溶液用量增加,使得测定产品中POCl 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第二章 烃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3-2024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