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Cl- B.Cu2+、Na+、、K+
C.K+、、、Cl- D.H+、Ba2+、K+、
2.甲醇燃料电池的反应为2CH3OH+3O2+4NaOH═2Na2CO3+6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B.NaOH可用食盐为原料获得
C.Na2CO3为侯氏制碱法中的碱
D.相比燃烧发电,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高
3.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C.50℃时,40g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D.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4.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解释合理的是
A.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离子的溶液都是酸溶液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C.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D.用汽油可擦拭衣服上的油污,因为汽油可溶解油污
5.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A、B、C、D点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20g
B.A、B两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1℃,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30g水,搅拌,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D.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6.X、Y 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溶解度比 Y 的溶解度大
B.t2℃时,X 溶液的浓度比 Y 溶液的浓度大
C.将 X、Y 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t2℃降温到 t1℃,两种溶液的浓度相同
D.将 t1℃时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X 溶液的浓度增大
7.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 B.镁条 C.硝酸钾溶液 D.硫酸铜溶液
8.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盐酸) B.NaOH溶液中含少量Na2CO3(澄清石灰水)
C.CO2气体中含有少量HCl(浓碱溶液) D.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SO4(氯化钡溶液)
9.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是碱,丙、丁分别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丙、丁分别是盐和单质,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酸
C.若丙、丁均为盐,则甲、乙一定都是盐
D.若甲、乙分别为盐和碱,则丙、丁不可能都是沉淀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C时,100g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C中水的质量最大
B.t2°C时A溶液与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D.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C降温到t2°C,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11.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pH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pH为3:FeCl3、NaOH、NaCl B.pH为10:BaCl2、Na2CO3、CuCl2
C.pH为5:BaCl2、NaHCO3、K2SO4 D.pH为1:NH4Cl、Na2SO4、HNO3
12.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与下列物质不反应的是
A.氯化铁 B.铁 C.氯化钡 D.二氧化硫
13.20℃时,将等质量的 A、B 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 10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分别加热到 60℃时现象如图 2;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图 1 中的 A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图 2 中 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B 溶液
C.图 3 中溶解度曲线甲表示的是 A 的溶解度曲线
D.60℃时欲使 A、B 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固体,需恒温蒸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 B
二、填空题
14.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三个实验步骤中均用到的仪器是 ,它在操作Ⅲ中的作用是
②操作中需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

③过滤的装置及操作简图中(夹持仪器略),正确的是 。
A B C D
④若粗盐的质量为5克,精盐的质量为4.2克,则该粗盐含有精盐的产率是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造成产率偏高
B 精盐中仍有水分,造成产率偏高
C 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造成产率偏低
D 蒸发时晶体飞溅,造成产率偏低
⑤为探究加入水的量对实验效率和精盐产率的影响,进行了三次实验。(注:三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均正确)
实验 编号 粗盐的 质量 加入水的量 加热至大量固体析出的时间 精盐的 质量
第1次 5g 10ml 5min 3.6g
第2次 5g 15ml 7min 4.2g
第3次 5g 25ml 12min 4.2g
你会选择哪次进行实验? 请分析你的理由:
15.如图1所示,℃时,将等质量的和KCl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升温至℃。图2是和KCl的溶解度曲线。

(1)图1烧杯甲中溶解的物质是 。
(2)℃时,烧杯乙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
(4)℃时,将50g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6.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具 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了鉴别它们, 小明设计了下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 的两支试管中都事先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碱),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某研究小组探究利用废弃鸡蛋壳制备乳酸钙的最佳条件。
【查阅资料】
I.用鸡蛋壳制备乳酸钙,需要先在一定条件下将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此过程称为灰化。
II.一定量灰化后的鸡蛋壳制备乳酸钙,乳酸钙产率主要受水的用量、乳酸用量、反应温度的影响。
【进行实验】
取2g灰化后的鸡蛋壳,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反应。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85%的乳酸进行中和,充分结晶、抽滤、干燥后,称量最终产品质量,情况如下表:
编号 水的用量/mL 乳酸用量/mL 反应温度/℃ 产品质量/g
1 20 5 75 6.53
2 20 6 75 7.56
3 20 7 75 7.31
4 20 6 45 6.77
5 20 a 60 7.24
6 16 6 75 7.48
7 24 6 75 7.33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解释与结论】
(1)表格中a为 。
(2)灰化后的鸡蛋壳加入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第1、2、3实验,目的是 。
(4)由2、4、5实验,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2g灰化后的鸡蛋壳制备乳酸钙,最佳条件是 mL水, mL乳酸,反应温度为 C°。
【反思与评价】
(6)水的用量从20mL增加到24mL时,乳酸钙的产量反而减低,可能的原因是 。
18.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通常每1000g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在自然条件下,海水蒸发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来,实现部分水的天然循环。人们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称为“海水淡化”。
(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 实现的,从微观角度来讲,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 造成的, 为水分子提供能量。
(2)下列方法,能使海水淡化得到淡水的是 。
A将海水静置沉降 B将海水用滤纸过滤
C往海水中加入活性炭 D将海水蒸馏
(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加压,即可在左侧得到淡水。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该淡化膜作用的原理是 。
19.下表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①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②4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氯化铵。充分溶解后所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g;
③若将t℃氯化铵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三、实验题
20.20℃时,将45 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 g水,冷却到20℃,此时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3)已知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向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加入3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 。
(4)如图所示,60℃时100 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60 ℃。

E烧杯中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21.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城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③的名称是 。
(2)操作④过程中,待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选填一种原因)
(4)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
①向溶液Ⅰ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溶液Ⅱ中含有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③若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四、计算题
2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石灰石(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与酸不反应)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以及所得滤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详解】A、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K+、CO32-、NO3-、Cl-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反应中只有H2O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在工业上可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C.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即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醇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其优点是相比燃烧发电,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
B、20° C时,NaCI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故B错;
C、5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5.5gKNO3,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42.75g, 50° C时,40g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
D、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 D。
4.D
【详解】A、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含有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例如碳酸氢钠属于盐,说法错误。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说法错误。
C、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说法错误。
D、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可溶解油污,说法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0℃时,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24g溶液,即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X,24g﹣20g=4g,则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X,4g×=20g,即0℃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20g,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温度不同,溶剂质量为20g,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则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t1℃时,20g水中能形成32g溶液,即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32g﹣20g=12gX,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g﹣12g=18g;要使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20g×=30g;t1℃时,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30g水,搅拌,所得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需将水分蒸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2℃时,X、Y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浓度的大小无法确定,故B错误;
C、X、Y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将 X、Y 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t2℃降温到 t1℃,两种溶液都有溶液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的浓度相同,故C正确;
D、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 t1℃时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溶液中溶质和溶剂都是没有改变,X 溶液的浓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7.C
【详解】A、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待测液,再分别逐滴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是稀盐酸;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能与镁条放出气体的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镁条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盐酸),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A正确;
B、NaOH溶液中含少量Na2CO3(澄清石灰水),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通过过滤除去碳酸钙,故B正确;
C、CO2气体中含有少量HCl(浓碱溶液),二氧化碳与浓碱溶液反应,故C错误;
D、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SO4(氯化钡溶液),Na2SO4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酸钡沉淀,通过过滤除去硫酸钡,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除杂应掌握除杂原则①尽量把杂质除净,不可增添新的杂质;②非杂质物质不可过多消耗,但质量可以增加。
9.C
【详解】A、若甲是碱,丙、丁分别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错误;
B、若丙、丁分别是盐和单质,则甲、乙中不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酸,如:,故错误;
C、若丙、丁均为盐,根据物质间的转化,可知甲、乙一定都是盐,故正确;
D、若甲、乙分别为盐和碱,则丙、丁可能都是沉淀,如:,故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A、t1℃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100g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C中水的质量最小,故A错误;
B、t2℃时,A溶液与C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
C、蒸发溶剂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变化溶液,所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故C正确;
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C溶液中不会有固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pH为3 的溶液呈酸性,含有氢离子,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且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选项错误;
B、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即氯化钡和碳酸钠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C、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水,pH为5的溶液呈酸性,碳酸氢钠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即三种物质在pH为5的溶液中不能共存,选项错误;
D、铵盐、钠盐都溶于水,且氯化铵与硝酸不反应,所以三种物质在pH为1的溶液中能够共存,选项正确,故选D。
12.B
【分析】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充分混合,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与硫酸的质量比为:80:98,故氢氧化钠剩余。
【详解】A、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铁和硫酸钠、氢氧化钠均不反应,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A、图①中A的溶液底部含有未溶解的固体,A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正确;
B、由题知,图②中A、B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都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C、20℃时,将等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A的溶液底部有固体剩余,A的溶解度小于B,则图③中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是甲,正确;
D、6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要使A、B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恒温燕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B的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B。
14. 过滤 玻璃棒 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 D D 84% BD 第2次 节约水、燃料和反应时间
【详解】①操作II将难溶性故土与水进行了分离,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三个实验步骤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其中均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操作Ⅲ是蒸发,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故填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
②将滤纸经过两次对着后撑开,得到一边有三层滤纸一边有一层滤纸的纸圆锥,则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故填D。
③过滤时,漏斗的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盛浊液的烧杯轻靠玻璃棒的中下部,且烧杯与玻璃棒的接触点应位于烧杯口的上方,所以操作D正确,故填D。
④粗盐的质量为5克,精盐的质量为4.2克,则该粗盐含有精盐的产率=×100=84%,故填84%;
A 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滤液中食盐的质量减少,最终造成产率偏低,选项错误;
B 精盐中仍有水分,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造成产率偏高,选项正确;
C 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杂质混在精盐中,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造成产率偏高,选项错误;
D 蒸发时晶体飞溅,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选项正确,故填BD。
⑤选择第2次实验,故填第2次;
由图可知,第2次实验与第3次实验相比,实验结果相同,水的用量少,加热时间短,能够节约水、燃料和反应时间,故填节约水、燃料和反应时间。
15.(1)氯化钾/KCl
(2)不饱和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50%
【详解】(1)t1℃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KCl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甲溶解完全,乙剩余,说明甲烧杯中的物质在t1℃的溶解度大于乙烧杯中的物质,根据图2可知,t1℃的溶解度:氯化钾大于硝酸钾,则甲中溶解的物质是氯化钾;
(2)氯化钾在t1℃已经溶解完全,升温到t2℃,溶解度增大,则氯化钾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根据图2,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是等质量的 KNO3和KCl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则烧杯乙中(硝酸钾)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钾大,则应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KNO3;
(4)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将50g 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6. B
【详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A方案不能鉴别两种碱,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看不到现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现象不同,故B方案可以鉴别两种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C方案不能鉴别两种碱,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不发生反应,都没有现象,故D方案不能鉴别两种碱,故可行的方案为B;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7.(1)6
(2)
(3)探究乳酸钙的产率与乳酸用量的关系
(4)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乳酸钙的产率越高
(5) 20
6 75
(6)水量增加,溶解在水中的乳酸钙会多一些
【详解】(1)本题是探究乳酸钙产率主要受水的用量、乳酸用量、反应温度的关系,实验5的条件中反温度与其他的不同,在探究反应温度与乳酸钙的产率关系时,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故a的值为6。
(2)在一定条件下将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此过程称为灰化,此过程中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灰化后的鸡蛋壳加入水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表中数据可知,1、2、3实验中,乳酸的用量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其目的是:探究乳酸钙产率与乳酸用量的关系。
(4)由表中数据可知,2、4、5实验中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乳酸钙的产率越高。
(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2g灰化后的鸡蛋壳制备乳酸钙,产品质量最高为7.56g,因此最佳条件是20mL水,6mL乳酸,反应温度为75C°。
(6)水的用量从20mL增加到24mL时,乳酸钙的产量反而减低,说明水量增加了,溶解在水中的乳酸钙量也多了,导致乳酸钙的产率降低了。
18. 三态变化 运动 太阳 D 根据各组分微粒大小的不同,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盐的微粒不能通过(合理即可)
【详解】(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来实现的,故填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从微观角度来讲,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故填运动;
在水的天然循环中,太阳给水分子提供能量,故填太阳。
(2)A 将海水静置沉降能够使海水中大颗粒的难溶性固体从海水中参加下来,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蒸馏水,选项错误;
B 将海水用滤纸过滤,能够将海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完全除去,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蒸馏水,选项错误;
C 往海水中加入活性炭能够除去海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蒸馏水,选项错误;
D 将海水蒸馏,能够除去海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即蒸馏水,选项正确,固体D。
(3)采用膜分离技术可将海水淡化,从微观角度来看,淡化膜作用的原理是根据各组分微粒大小的不同,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盐的微粒不能通过,从而将水与其它物质进行了分离得到淡水,故填根据各组分微粒大小的不同,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盐的微粒不能通过。
19.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72.9g 加溶剂
【详解】①从表中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氯化铵,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此时溶液质量=50g+22.9g=72.9g;
③根将t℃氯化铵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溶剂,故填加溶剂。
20.(1)36
(2)不饱和
(3)167.6
(4)5.5
【详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 g,即20 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2)因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因此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不到饱和;
(3)实验④所得溶液为136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此时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溶解硝酸钾。因为溶剂为100 g水,故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136 g+31.6 g= 167.6 g;
(4)根据C中析出晶体可知,C中为饱和溶液,结合D知蒸发饱和溶液中10 g水,析出晶体11 g,则蒸发饱和溶液中5 g水,析出晶体5.5 g。
21. 过滤 较多量固体析出 药品不纯、仰视取水等(合理答案亦可) 2NaOH+MgCl2=Mg(OH)2↓+2NaCl Na+、Cl-、H+ 大于
【详解】(1)操作③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是过滤操作;
(2)操作④是蒸发结晶,此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故填: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
(3)氯化钠固体不纯时,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从而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等;
(4)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2NaCl+Mg(OH)2↓;
②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以加入足量的盐酸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溶液Ⅱ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其中的离子是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由于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因此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22.(1)8.8
(2)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解得x=20g;则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此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5g-20g=5g,则所得滤液的质量=116.2g-5g=111.2g;
答: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所得滤液的质量为111.2g。
【详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25g+100g-116.2g=8.8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六章金属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 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下一篇:第一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