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D.钠着火时用干燥的沙土来扑灭
2.便携式消毒除菌卡主要活性成分为亚氯酸钠(),一种制备粗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纯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空气稀释到10%以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过程中可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
B.氧化性:
C.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氧化剂
D.吸收塔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产率下降
3.已知:NaH2PO2可由H3PO2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CO2是酸性氧化物,NO2也是酸性氧化物
B.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Cu与稀硫酸也反应生成H2
C. NaH2PO4属于酸式盐,NaH2PO2也属于酸式盐
D.CaO与水反应生成碱,Na2O与水反应也生成碱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的目的的是
A B C D
分离粗盐中的不溶物 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制备Fe(OH)3胶体
A.A B.B C.C D.D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雾有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饱和溶液,即可得到胶体
D.用激光笔分别照射溶液和胶体时,观察到的现象不相同
6.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反应,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石灰纯碱法除水垢 B.补铁口服液中添加维生素 C.工业上原油的分馏 D.生活中用“暖宝宝”取暖
A.A B.B C.C D.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B.在水中完全电离的可溶性盐是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难溶性盐是弱电解质
C.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
D.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
8.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D.胶体是纯净物,其它分散系是混合物
9.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g+、Ba2+、NO、Na+ B.H+、Al3+、SO、Ca2+
C.K+、Mg2+、SCN-、OH- D.H+、ClO-、SO、Na+
10.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CaCO3 B.MgO C.Na2O2 D.KClO3
11.《神农本草经疏》记载:“自然铜……乃入血行血,续筋接骨之神药也”。中药“自然铜”是天然黄铁矿,主要含,易被氧化,通常煅制成FeS再醋萃入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药“自然铜”存在于地表附近
B.中药“自然铜”经电解精炼可得纯铜
C.“煅制”时制成1mol FeS,则转移电子数为
D.“醋萃”属于物理变化
1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与胶体都是澄清、透明的液体
B.用渗析的方法提纯胶体时,透过半透膜的是杂质的分子和离子
C.胶体能够吸附水中色素、悬浮固体等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D.用激光笔照射溶液和胶体时,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3.下列转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MnO→MnO2 B.CO2→CO C.H2S→SO2 D.Fe2+→Fe
1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某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
15.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可通过再生吸附法除去,原理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脱硫过程中的吸附剂是Fe2O3·H2O
B.脱硫和再生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
C.再生吸附法需要不断补充Fe2O3·H2O
D.再生过程中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lmol单质S
二、填空题
16.现有下列十种物质:
①烧碱固体;②铜丝;③NH3;④盐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食盐水;⑦碳酸钠粉末;⑧酒精;⑨熔融氯化钠;⑩Fe2(SO4)3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的物质可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
(3)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如果病人同时换有胃溃疡,为了防止胃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此时最好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它与胃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17.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反应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蜡炬成灰 b.水滴石穿 c.食物腐败
(2)已知实验室制取NO的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硝酸在反应中体现 。
a.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3)某同学写出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未配平):①NH3+NO→HNO2+H2O,②NO+HNO3→N2O3+H2O,③N2O4+H2O→HNO3+HNO2,在3个反应中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
(4)ClO2可用于污水的杀菌和饮用水的净化。KClO3与SO2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可制得ClO2,SO2被氧化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 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该过程中NaNO2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中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
A.
B.
C.
D.
(6)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18.用“双线桥”或“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
(1)(双线桥)。
(2)(双线桥)。
(3)(双线桥)。
(4)(单线桥)。
19.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 A.NaCl晶体;B.乙醇;C.稀;D.单质铜;E.蔗糖;F.;G.干冰;H.液态氯化氢;I.熔融硝酸钠;J.盐酸。
①能够直接导电的是 (填字母,下同);②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③能直接导电,且是电解质的是 ;④虽不能直接导电,但是电解质的是 。
(2)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电导率(σ)随新物质加入量(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分别与A、B、C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填序号)。②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依次为 、 。
①向氨水中通入HC1气体直至过量
②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
③向硝酸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
(3)某无色透明溶液存在大量、、、、、、、中的一种或几种(水电离的离子浓度忽略不计),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②取①的滤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通过过以上叙述可知原溶液中肯定的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20.I.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硫酸 ②石墨 ③纯碱 ④二氧化碳 ⑤葡萄糖 ⑥氨水 ⑦小苏打⑧NaOH溶液 ⑨Al2O3 ⑩硫酸铁溶液
上述十种物质中能导电的物质有 ,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Ⅱ.(1)14 g C2H4与C4H8的混合物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
(2)Cl﹣浓度为0.4mol L﹣1的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00mL该BaCl2溶液中含Ba2+的数目为 。
(3)50mL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4)3.1g Na2X含有Na+ 0.1 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为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1.已知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和。
(1)请写出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2)将82g溶于足量水中配成溶液,则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 ?
22.X、Y、Z、Q、W、R是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它的一种同位素被用作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Z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
Q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W 原子序数等于X、Y原子序数之和
R 与Q同族,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常温下使W单质钝化
(1)元素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其氢化物X2H4使Br2/CCl4溶液褪色的反应方程式为 。
(2)上述六种元素中有2种元素能形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3)汽车尾气净化器可使XO与YO两种有毒气体催化转化后排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上述六种元素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其中X的单质与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浓溶液共热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
(5)为消除水体中含量过高的YQ,可向水体中先加足量NaOH溶液再加W单质共热(有YH3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3.某学习小组欲检测一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固体物质的成分,将固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含有Na+、NH、Mg2+、Fe2+、SO、MnO、CO、SO中的若干种,取一定量待测液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 ;
(2)沉淀B的成分及物质的量为 (物质写化学式)。
(3)生成无色气体X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生成沉淀C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5)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气体X与气体Y可以反应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A.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A错误;
B.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水属于弱电解质,B错误;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错误;
D.钠和水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故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而需要干燥的沙土来灭火,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氯酸钠固体加入稀硫酸溶解后通入二氧化硫和空气的混合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和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生成亚氯酸钠和氧气;
解析:A.盐酸和氯酸钠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A错误;
B.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流程可知,氯酸钠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氧化性;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生成亚氯酸钠和氧气,为氧化剂、过氧化氢为还原剂,氧化性;B错误;
C.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搅拌作用,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反应,C错误;
D.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吸收塔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产率下降,D正确 ;
故选D。
3.D
解析:A.CO2是酸性氧化物,NO2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Cu与稀硫酸不反应,故B错误;
C.NaH2PO4属于酸式盐,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
D.CaO与水反应生成碱氢氧化钙,Na2O与水反应也生成碱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A.分离粗盐中的不溶物可通过过滤达到实验目的,选项A正确;
B.加热后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碳酸钠不分解,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除去HCl的同时也反应了二氧化碳,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选项C错误;
D.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加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5.C
解析: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故A正确;
B.胶粒直径介于 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波长,对光散射形成丁达尔效应,雾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为: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向FeCl3饱和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不能得到Fe(OH)3胶体,故C错误;
D.用激光笔分别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时,观察到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发生丁达尔效应,硫酸铜溶液中无此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6.A
解析:A.石灰―纯碱法是向已澄清的生水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CaO)和纯碱(Na2CO3),可除去水中的永久硬度,软化水垢,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选项正确;
B.补铁口服液中添加维生素,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错误;
C.原油的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D.Fe粉、活性炭、食盐水构成原电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7.D
解析:A.碳酸氢钠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碳酸氢根离子是多元弱酸碳酸的酸式盐的酸根阴离子,不能完全电离,故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故A错误;
B.电解质的强弱关键看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大小没有必然关系。难溶性盐可能为强电解质,如碳酸钙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碳酸钙为强电解质,故B错误;
C.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自由移动离子带电荷有关,所以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的水溶液,故C错误;
D.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属于胶体的本质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区别于溶液的特征,但不是本质特征,B项不符合题意;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的本质特征,C项符合题意;
D.胶体跟其它分散系一样,都是混合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9.A
解析:A.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硫酸根和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镁离子和氢氧根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氢离子和次氯酸跟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B
解析:A.CaCO3不是氧化物,A错误;
B.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B正确;
C.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C错误;
D.KC1O3不是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1.C
解析:A.“自然铜”主要含FeS2,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不能存在于地表附近,故A错误;
B.“自然铜”主要含FeS2,不含铜元素,不可能冶炼出铜,故B错误;
C.“煅制”是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FeS和SO2,1molFeS,则转移电子数为5NA,故C正确;
D.“醋萃”中FeS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硫化氢,为化学变红,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D
解析:A.FeCl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稳定分散系,胶体也是澄清、透明的稳定分散系,选项A正确;
B.用渗析的方法提纯胶体时,透过半透膜的是杂质的分子和离子,胶体的胶粒不能通过,选项B正确;
C.胶体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和色素,做净水剂,选项C正确;
D.用激光笔照射溶液和胶体时,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13.C
解析:A.MnO→MnO2、CO2→CO、Fe2+→Fe的转化过程中Mn、C、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H2S→SO2的转化过程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本题选C。
14.C
解析:A.CO、Cl-等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有Cl-、CO等,故A错误;
B.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有SO、CO或Ag+等离子,故B错误;
C.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某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故C正确;
D.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等,故D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A.由图可知,脱硫过程中H2S先吸附在Fe2O3·H2O上发生反应,脱硫过程中的吸附剂是Fe2O3·H2O,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脱硫和再生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故B正确;
C. Fe2O3·H2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不需要补充,故C错误;
D.该反应过程中,S元素由-2价上升到0价,再生过程中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lmol单质S,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6. ②④⑥⑨ ①⑦⑨⑩ ③⑤⑧ Fe2(SO4)3=2Fe3++3SO HCO+H+=H2O+CO2↑ Al(OH)3+3H+=Al3++3H2O
解析:(1)①烧碱固体无自由电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②铜丝含有自由电子,能够导电,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氨气不含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够导电,在水溶液里能导电,但本身不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④盐酸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够导电,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二氧化碳气体,不含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够导电,水溶液能导电,但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⑥食盐水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够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碳酸钠粉末不含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够导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⑧酒精不含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够导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钠,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⑩Fe2(SO4)3,不含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够导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故答案为:②④⑥⑨;①⑦⑨⑩;③⑤⑧;
(2)⑩Fe2(SO4)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故答案为:Fe2(SO4)3=2Fe3++3SO;
(3)小苏打即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H2O+CO2↑,Al(OH)3与HCl反应生成AlCl3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HCO+H+=H2O+CO2↑;Al(OH)3+3H+=Al3++3H2O。
17.(1)b
(2) 3Cu+8H++2=3Cu2++2NO↑+4H2O d
(3)①
(4)2+SO2=2ClO2+
(5)B
(6)
解析:(1)a.蜡炬成灰,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氧气参与,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水滴石穿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氧气参与,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故答案选b。
(2)实验室通过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8个硝酸中,2个HNO3得电子转化为NO体现氧化性,6个HNO3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体现酸性,故答案选d。
(3)①中NH3中N为-3价,NO中N为+2价,HNO2中N为+3价,NH3和NO均失电子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①不能实现。
②NO中N为+2价,HNO3中N为+5价,N2O3中N为+3价,NO失电子,HNO3得电子,②可能实现。
③N2O4中N为+4价,HNO3中N为+5价,HNO2中N为+3价,部分N2O4失电子,部分N2O4得电子,③可能实现。
故答案选①。
(4)KClO3和SO2在强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O2和,Cl得到1个电子,S失去2个电子,则KClO3和SO2的系数比为2:1,再结合原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SO2=2ClO2+。
(5)亚硝酸钠将Fe2+氧化为Fe3+,体现出了氧化性。
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H2O2同时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A错误;
B.H2O2酸性条件下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体现出氧化性,B正确;
C.过氧化氢被氯气氧化生成氧气,体现出还原性,C错误;
D.过氧化氢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氧气,体现出还原性,D错误;
故答案选B。
(6)NaNO2与NH4Cl反应生成N2和NaCl,NaNO3得到3个电子转化为氮气,NH4Cl失去3个电子转化为氮气,两者的系数比为1:1,则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8.(1)
(2)
(3)
(4)
解析:(1)反应中,元磷素从0价升高到+5价、氧元素从0价降低到-2价,则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为:。
(2)反应中,铁元素从0价升高到+2价、氮元素从+5价降低到+2价,则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为:。
(3)反应中,铝元素从0价升高到+3价、铁元素从+3价降低到0价,则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为:。
(4)反应中,硫元素从-2价升高到0价、氧元素从-1价降低到-2价,则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为:。
19.(1) CDIJ BEG I FH
(2) ②③① CO2+Ca2++2OH-=CaCO3↓+H2O CaCO3+CO2+H2O=Ca2++2
(3) Ag+、Mg2+、 、、、 K+
解析:(1)①C.稀、I.熔融硝酸钠、J.盐酸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D.单质铜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故能够直接导电的是CDIJ;
②非电解质为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B.乙醇、E.蔗糖、G.干冰,故答案为BEG;
③能直接导电的有CDIJ,而其中只有熔融硝酸钠为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其他为混合物或单质,故答案为I;
④要能导电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时或熔融状态下,故虽不能直接导电,但是电解质的是F.、H.液态氯化氢,答案选FH;
(2)①向氨水中通入HCl直至过量,氯化氢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饱和后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导电性不变,故选C;
②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离子浓度减小,随不断通入碳酸钙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显减小后增大,故选A;
③向硝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为HNO3+KOH=KNO3+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因稀释而减小,导电性也逐渐减弱,故选B;
综上,对应ABC的为②③①;
②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依次为CO2+Ca2++2OH-=CaCO3↓+H2O、CaCO3+CO2+H2O=Ca2++2;
(3)无色透明溶液,则溶液中不存在、;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氯化银为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Ag+,Ag+离子不能与、共存,则溶液中不存在、;②取①的滤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Mg2+;根据溶液电中性,则必须有阴离子,故一定存在;没有涉及K+的检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K+;
通过过以上叙述可知原溶液中肯定的离子有Ag+、Mg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可能存在的离子是K+。
20. ②⑥⑧⑩ ①③⑦⑨ 8mol 0.2mol/L 0.04NA 18.4mol/L 62 g/mol 16
解析:I.①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②石墨是单质,含自由电子可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纯碱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④二氧化碳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在水溶液导电是因生成了碳酸,是非电解质;⑤葡萄糖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⑥氨水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NaHCO3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⑧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⑨Al2O3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⑩硫酸铁溶液能导电,属于混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上述十种物质中能导电的物质有②⑥⑧⑩;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③⑦⑨。
Ⅱ.(1)14 g C2H4与C4H8的混合物,平均组成为“CH2”,14 g “CH2” 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1 mol×8=8mol。
(2)Cl﹣浓度为0.4mol L﹣1,则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 L﹣1=0.2mol L﹣1,200mL该BaCl2溶液中含Ba2+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数目为0.04NA。
(3)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无关,则。
(4)3.1g Na2X含有Na+ 0.1 mol,则Na2X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0.05mol,摩尔质量为62g/mol,Na2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21. Na3PO4=3Na++PO43- 1.5mol
【分析】(1)磷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2)根据n=计算磷酸钠的物质的量,再结合磷酸钠的构成计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
解析:(1)磷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Na3PO4=3Na++;
(2)磷酸钠的物质的量n===0.5mol,每个磷酸钠化学式中含有3个钠离子,所以n(Na+)=3n()=1.5mol。
22.(1) 第2周期ⅣA族 CH2=CH2+Br2→CH2BrCH2Br
(2)
(3)2NO+2CO2CO2+N2
(4)SO2
(5)8Al+3+5OH-+2H2O=8AlO+3NH3↑
【分析】X、Y、Z、Q、W、R是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被用作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X为C元素;常温下,Y元素的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则Y为N元素;Z是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Z为Na元素;Q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Q为O元素;W的原子序数等于X、Y原子序数之和,则W的原子序数为13,则W为Al元素;R与Q同族,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常温下使W单质钝化,则R为S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1)X为C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IVA族;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2)该固体化合物由2种元素组成,呈淡黄色,则该化合物为Na2O2,Na2O2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其电子式是 ;
(3)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4)元素④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最低负化合价为-2价,O元素无最高正价,故④对应的元素为S(硫),浓硫酸的还原产物是SO2;
(5)Al被氧化后在碱性条件下生成偏铝酸根,硝酸根被还原为氨气,故离子方程式为8Al+3+5OH-+2H2O=8AlO+3NH3↑。
23. NH、Fe2+、Mg2+、SO 无 0.3mol Fe(OH)3、0.1mol Mg(OH)2 3Fe2++NO+4H+=2H2O+3Fe3++NO↑ Ba2++CO2 +2OH-= BaCO3↓ + H2O 4NH3+6NO 5N2+6H2O 2∶3
【分析】待测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溶液中一定没有SO、CO,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的无色气体X,则溶液中含有Fe2+,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生成的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的物质的量是0.3mol,高锰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与亚铁离子不能共存,则溶液中不含有MnO,一定含有SO,SO的物质的量是 =0.5mol,向滤液I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无色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NH的物质的量是 =0.2mol,滤液I中含有铁离子,根据原子守恒生成氢氧化铁的质量是0.3mol×107g/mol=32.1g,而沉淀B是37.9g,则有5.8g的氢氧化镁,其物质的量是 =0.1mol,则溶液中一定含有0.1mol的Mg2+,依据电荷守恒: ,把数据代入得,=0,则溶液中不含有钠离子,据此回答问题。
解析:(1)有分析可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H、Fe2+、Mg2+、SO,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无;
(2) 有分析可知沉淀B的成分及物质的量为0.3mol Fe(OH)3、0.1mol Mg(OH)2;
(3) 生成无色气体X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4) 滤液II中含有钡离子、氢氧根离子,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沉淀C是碳酸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2 +2OH-= BaCO3↓ + H2O;
(5)一氧化氮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是4NH3+6NO 5N2+6H2O;有方程式可知,4mol氨气被氧化生成2mol氮气,6mol一氧化氮被还原生成3mol氮气,则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五上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下一篇: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