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原子核的组成(习题)(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卢瑟福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发现了质子,它的符号是(  )
A. B. C. D.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结构
B.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C.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
D.按照玻尔理论,核外电子均匀地分布在各个不连续的轨道上
3.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
A.玻尔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B.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爱迪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子和质子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在近代物理发展的过程中,实验和理论相互推动,促进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只增大光照强度,电流表的示数一定不变
B.乙图中用紫外灯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因带负电张开
C.丙图的理论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但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连续的
D.丁图放射源产生的三种射线中,射线1的电离本领最强
5.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是(  )
A.粒子散射 B.光电效应 C.天然放射现象 D.氢原子光谱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B.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
C.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
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7.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麦克斯韦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查德威克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电子衍射现象的发现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9.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铅的原子序数为8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外有82个电子,核内有207个质子
B.核外有82个电子,核内有82个质子
C.核内有82个质子,207个中子
D.核内有125个核子
二、多选题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压强和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都没有影响
C.光电效应实验显示了光的粒子性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1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B.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C.卢瑟福通过对粒子大角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质子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12.下述实验或现象中,能够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A.光电效应 B.天然放射现象 C.原子的线状光谱 D.康普顿效应
三、填空题
13.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14.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等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为_____________,电荷数为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5.据报道,俄科学家成功合成了具有极强放射性的117号新元素,该元素目前尚未被命名,是在实验室人工创造的最新的超重元素。新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其中一种有176个中子,而另一种有177个中子,则:
(1)该元素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各为多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各为多少?
(2)该元素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各为多少?
(3)若用X表示117号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用原子核符号如何表示?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表示氢原子核,即质子,故A正确;
B.表示氦原子核,即α粒子,故B错误;
C.表示电子,故C错误;
D.表示中子,故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
A.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A错误;
B.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B正确;
C.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及光电效应方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C错误;
D.根据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的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这些状态叫定态。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电子在这些可能的轨道上的运动是一种驻波形式的振动,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波尔提出了能级的概念,故A错误;
B.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B正确;
C.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存在,故C错误;
D.居里夫人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光流照射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当只增大光照强度时,相同时间内溢出的电子数会增加,电流表的示数会增大,故A错误;
B.②图中用紫外灯照射锌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锌板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用导线连在锌板上,其指针也带正电张开,故B错误;
C.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很好的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是高激发态跃迁到n=2产生了巴尔末系可见光,原子发射光子是不连续的,故C错误;
D.α射线是高速的氦核流,一个α粒子带两个正电荷,根据左手定则,α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左,故1是α射线,其电离本领最强;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带一个负电荷,根据左手定则,β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右,故3是β射线,其电离本领较强;γ射线是γ光子,是电中性的,故在磁场中不受磁场的作用力,轨迹不会发生偏转,故2是γ射线,其电离本领最弱,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A错误;
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B错误;
C.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C正确;
D.是氢原子内的电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能量的光子而得到的光谱,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 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的电子,故A错误;
B.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故B错误;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
D.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故A错误;
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得到了光电效应方程,故B正确;
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但并没有发现质子和中子,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内部结构,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电子是实物粒子,能发生衍射现象,从而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故B正确;
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故C错误;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铅的原子序数为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则核外电子数为82个。根据质量数(核子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可知,铅原子核的中子数为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
A.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说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故A错误,A选项符合题意;
B.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压强和温度无关,故B正确,B选项不合题意;
C.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C选项不合题意;
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吸收能量后,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故原子的总能量增大,按照玻尔理论可知
解得
轨道半径增大,电子的动能减小,故D正确,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11.AB
【详解】
A.居里夫妇通过对含铀物质的研究发现了钋(Po)和镭(Ra),故A正确;
B.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说明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粒子的比荷,故B正确;
C.卢瑟福α粒子大角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故C错误;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明确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故D错误。
故选AB。
12.AD
【详解】
A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AD正确;
BC.天然放射现象以及原子的线状光谱不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BC错误。
故选AD。
13.原子核 电子(或电子,原子核) 质子 中子(或中子,质子)
【详解】
[1][2].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3][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4.4 -2
【详解】
α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根据反物质的概念可知反α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
15.(1)均为117,均为117;(2)293,294;(3),
【详解】
(1)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117号元素的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均为117,原子呈中性,故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为117。
(2)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故该元素中子数为176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117+176=293,中子数为177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117+177=294。
(3)元素符号一般用 表示,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由前两问可得该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符号,中子数为176的原子核的符号为,中子数为177的原子核的符号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1 This is me- Grammar补充练习(2课时含答案)

下一篇:Unit 4 Do it yourself- Task& Self assessment分课时专练(2课时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