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强化练十二 多平衡体系图像的分析应用
1.(2023·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碳热还原氧化锌反应可用于循环制氢。碳热还原氧化锌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ZnO+COZn+CO2;
反应Ⅱ:CO2+C2CO。
在不同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Ⅰ、反应Ⅱ,不同压强(p1或p2)下分别达到平衡时,两个反应中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大小:p1>p2
B.在如图所示条件下,反应Ⅰ可表示为ZnO(s)+CO(g)Zn(s)+CO2(g) ΔH<0
C.选择反应Ⅱ的小于反应Ⅰ的条件,将C与ZnO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碳热还原氧化锌反应能顺利进行
D.一定条件下将C与ZnO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反应,当<1时,增大的值,可减少平衡时气体中CO2的含量
2.(202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练习)在催化剂作用下,以CO2和H2为原料进行合成CH3OH的实验。保持压强一定,将起始n(CO2)∶n(H2)=1∶3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测得出口处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选择性[×100%]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反应管内发生的反应为
反应1:CO2(g)+3H2(g)===CH3OH(g)+H2O(g)ΔH1=-49.5 kJ·mol-1
反应2: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g)+2H2(g)===CH3OH(g) ΔH=+90.7 kJ·mol-1
B.280 ℃时,出口处CH3OH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值小于平衡值
C.220~240 ℃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原因是反应2转化的CO2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D.220~280 ℃时,反应1的速率高于反应2的速率
3.(2023·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以乙炔和1,2-二氯乙烷为原料生产氯乙烯包括如下反应:
反应Ⅰ:ClCH2CH2Cl(g)―→HCl(g)+CH2===CHCl(g) ΔH1=+69.7 kJ·mol-1
反应Ⅱ:HC≡CH(g)+HCl(g)―→CH2===CHCl(g) ΔH2=-98.8 kJ·mol-1
1.0×105 Pa条件下,分别用下表三种方式进行投料,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方式 气体投料 平衡时相关数据
甲 ClCH2CH2Cl ClCH2CH2Cl转化率
乙 n(HC≡CH)∶n(HCl)=1∶1 HC≡CH转化率
丙 n(ClCH2CH2Cl)∶n(HC≡CH)=1∶1 CH2==CHCl产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ClCH2CH2Cl(g)+HC≡CH(g)―→2CH2==CHCl(g)的ΔH=-29.1 kJ·mol -1
B.曲线①表示平衡时ClCH2CH2Cl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C.按方式丙投料,其他条件不变,移去部分CH2==CHCl可能使CH2==CHCl的产率从X点的值升至Y点的值
D.在催化剂作用下按方式丙投料,反应达到平衡时CH2==CHCl的产率(图中Z点)低于X点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
4.(2023·江苏高三大联考)燃油汽车工作时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①:N2(g)+O2(g)===2NO(g) ΔH1>0
反应②:2CO(g)+2NO(g)===N2(g)+2CO2(g) ΔH2
某研究团队在不同温度且装有Ag-ZSM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Ⅰ 将一定量NO(g)置于密闭容器中;
实验Ⅱ 将n(NO)∶n(CO)=1∶1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
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得不同温度下NO和CO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ΔS>0
B.实验Ⅰ中,温度超过775 K,NO的转化率降低,根本原因是Ag-ZSM失去活性
C.实验Ⅱ中,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大,说明ΔH2>0
D.高效去除汽车尾气中的NO,需研发常温下NO转化率高的催化剂
5.(2023·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为探究合成气制甲醇过程中催化剂中毒的原因,将模拟合成气(CO、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一定流速分别通过三份铜基催化剂,其中一份做空白实验,两份强制中毒(分别预先吸附H2S和SO2,吸附反应后催化剂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在一定温度下,总碳(CO、CO2)转化率、生成CH3OH的选择性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生成CH3OH的选择性=×100%。
合成气制甲醇的主要反应为反应Ⅰ CO(g)+2H2(g)===CH3OH(g) ΔH1=-90.8 kJ·mol-1
反应Ⅱ CO2(g)+3H2(g)===CH3OH(g)+H2O(g) ΔH2=-49.5 kJ·mol-1
副反应:CO2(g)+H2(g)===CO(g)+H2O(g),CO(g)+3H2(g)===CH4(g)+H2O(g),2CO(g)+4H2(g)===CH3OCH3(g)+H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条件下,三个副反应的ΔH均小于0
B.空白实验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总碳转化率一定减小
C.相同条件下,SO2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大于H2S
D.为提高生成CH3OH的选择性,可研发不与含硫物反应的催化剂
6.(2023·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考前模拟)CH4与CO2重整是CO2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且1 300 K以上会产生积碳现象。
反应Ⅰ:CH4(g)+CO2(g)2CO(g)+2H2(g) ΔH1=+274.6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反应Ⅲ:CH4(g)C(s)+2H2(g) ΔH3(该反应只在高温下自发)
在一定压强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O2和CH4通入重整反应器中,平衡时,CO2、CH4的物质的量分数及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3<0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C.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b
D.温度高于1 300 K后,曲线d超过曲线c的可能原因是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Ⅲ进行,导致CH4的转化率大于CO2的转化率
7.(2023·江苏省盐城市五校高三下学期联考)CO2还原为甲醇是人工合成淀粉的第一步。CO2催化加氢主要反应:
反应Ⅰ CO2(g)+ 3H2(g)===CH3OH(g)+H2O(g) ΔH1=-49.4 kJ·mol-1
反应Ⅱ CO2(g)+H2(g)===CO(g)+ H2O(g) ΔH2=+41.2 kJ·mol-1
压强分别为p1、p2时,将=1∶3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不同温度下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CO的选择性如图所示。CH3OH(或CO)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反应Ⅰ、Ⅱ 的平衡常数:K(Ⅰ)>K(Ⅱ)
B.曲线③、④表示CO的选择性,且p1>p2
C.保持恒压恒温下充入氦气不影响CO2的转化率
D.保持反应温度不变,使CO2的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或增大压强
8.(2023·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模拟)利用H2和CO反应生成CH4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 CO(g)+3H2(g)===CH4(g)+H2O(g) ΔH1=-206.2 kJ·mol-1
反应Ⅱ CO(g)+H2O(g)===CO2(g)+H2(g) ΔH2=-41.2 kJ·mol-1
[CH4的产率=×100%,CH4的选择性=×100%]保持温度一定,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CH4和CO2的产率及CO和H2的转化率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容器内气体总压不变时,反应Ⅱ达到平衡状态
B.曲线c表示CH4的产率随的变化
C.=0.5,反应达平衡时,CH4的选择性为50%
D.随着增大,CO2的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
题型强化练十二 多平衡体系图像的分析应用
1.D [已知反应Ⅱ是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同温下压强越大,越小,结合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压强大小:p1<p2,A错误;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即在如图所示条件下,反应Ⅰ可表示为ZnO(s)+CO(g)Zn(s)+CO2(g) ΔH>0,B错误;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选择反应Ⅱ的小于反应Ⅰ的条件,将C与ZnO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K=在0.1~10左右,平衡常数很小,即碳热还原氧化锌反应不能顺利进行,C错误;一定条件下将C与ZnO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反应,当<1时,增大的值,即增大C的用量,促使进行反应Ⅱ,故可减少平衡时气体中CO2的含量,D正确。]
2.D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1-反应2得到CO(g)+2H2(g)===CH3OH(g) ΔH=-49.5 kJ·
mol-1-41.2 kJ·mol-1=-90.7 kJ·mol-1,故A错误;由图可知,280 ℃时,出口处CH3OH选择性的实验值等于CO2转化率的平衡值,而CO2转化率的实验值又大于CH3OH选择性的平衡值,出口处CH3OH的体积=起始CO2的体积×CO2的转化率×CH3OH的选择性,所以CH3OH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值大于平衡值,故B错误;反应1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1逆向移动,CH3OH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220~240 ℃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原因是反应1转化的CO2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C错误;根据B项分析,CH3OH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值大于平衡值,说明反应1的速率高于反应2的速率,故D正确。]
3.D
4.A [由题意知,实验Ⅰ是反应①的逆反应,实验Ⅱ是反应②的正反应,图中CO的转化率也可以表示反应②中NO的转化率。由于反应①是燃油汽车发动机中的自发反应,根据反应①ΔH1>0的信息可推知,该反应的ΔS>0,A正确;继续利用反应①ΔH1>0的信息,可以推知实验Ⅰ发生的是放热反应,从平衡转化率的角度考虑,高温不利于反应物的转化,温度超过775 K后,NO的转化率降低,可能是高温下NO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小的原因,不一定是催化剂失活造成的反应速率问题,B错误;实验Ⅱ中CO的转化率一直升高,可能是温度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使单位时间内原料的转化率明显提升,无法由此判断该反应的热效应,C错误;处理汽车尾气需要考虑尾气形成时的工作温度,不能先排放再处理,所以研发的催化剂不应该在常温下,D错误。]
5.D [反应CO2(g)+H2(g)===CO(g)+H2O(g),根据盖斯定律可由反应Ⅱ-Ⅰ得到,则ΔH=-49.5 kJ·mol-1-(-90.8 kJ·mol-1)=+41.3 kJ·mol-1,故A错误;因副反应中有吸热反应,故升高温度,总碳转化率不一定减小,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空白实验时,总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都比含硫催化剂高,故为提高生成CH3OH的选择性,可研发不与含硫物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6.D [反应Ⅲ的气体分子数增大即ΔS>0,该反应只在高温下自发,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ΔH3>0,故A错误;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不能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CO2、CH4物质的量分数均随温度升高减小,低温时反应Ⅲ不发生,只发生反应Ⅰ和Ⅱ,所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a,故C错误;曲线c、d分别代表CO2和CH4的转化率曲线,温度高于1 300 K后,升高温度有利于积碳反应的进行,导致CH4的转化率大于CO2,故D正确。]
7.B [温度较高时,以反应Ⅱ为主,当CO的选择性更大时,反应Ⅰ、Ⅱ的平衡常数为K(Ⅰ)<K(Ⅱ),A项错误;反应Ⅰ放热,反应Ⅱ吸热,温度升高,反应Ⅰ逆向进行,反应Ⅱ正向进行,可知曲线③、④表示CO的选择性,相同温度时压强越大,越有利于反应Ⅰ进行,CO的选择性越小,则 p1>p2,B项正确;⑤为CO2的平衡转化率曲线,增大的比值,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项错误。]
8.B [由分析可知,曲线a表示CH4产率,曲线b表示H2转化率,曲线c表示CO转化率,曲线d表示 CO2产率随的变化情况。反应Ⅰ、Ⅱ可以合并为2CO(g)+2H2(g)===CH4(g)+CO2(g),是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当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总压不变时,则反应 Ⅰ、Ⅱ 都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通过总反应式2CO(g)+2H2(g)===CH4(g)+CO2(g),当=0.5时,生成物n(CH4)=n(CO2),故CH4的选择性为50%,C正确;随着的不断增加,作为反应Ⅱ的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加会抑制CO2的生成,故CO2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