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现象 期末复习题(有解析) 2023-2024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山东地区适用)

第4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浓糖水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浓糖水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2.(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11月8日,我国出现了一场千载难逢的天文奇观——“月全食掩天王星”,也就是全食的红月亮遮蔽远方的天王星。如图所示,形成月全食这一天文奇观的物理学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校考期末)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黑板反光”是漫反射现象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4.(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校考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的实验器材有: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和白纸,如图所示。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更清楚观察到像的位置
B.实验过程中应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木板紧贴在玻璃板的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蜡烛A的像
5.(2023上·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多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运用了转换法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寻找像的位置,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在定义速度时,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运用了比值定义法
D.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运用了模型法
6.(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B.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选用等大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7.(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一个《扑克牌倒影》的魔术中,魔术师现场出示了写有“快乐”二字的扑克牌,放到平面镜前,镜中也出现正立的“快乐”二字(如图),其实是更换了原来现场那张扑克牌,此时扑克牌上的“快乐”二字是下列哪种情况(  )
A. B.
C. D.
8.(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公园游玩时,观察到一些光现象,其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甲图:湖中凉亭的倒影
B.乙图:清澈湖水中游动的金鱼
C.丙图:平静的池水中有朵朵白云
D.丁图:太阳通过树缝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
9.(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那幅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向玻璃表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 )
A. B.
C. D.
10.(2023上·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这两幅图是(  )
A.③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②和④
11.(2023上·山东菏泽·八年级校考期末)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墙上的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丙图中平静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丁图中水面“折断”的铅笔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2.(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②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一定发生折射
③我们能看到鲜艳的红色的花是因为红花能吸收红色的光
④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小水滴,经折射后就容易形成彩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验钞机利用红外线鉴别钞票的真伪
B.乙图: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C.丙图:白屏上可以呈现除红光以外的其它所有色光
D.丁图:渔夫叉鱼时,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鱼的位置要深
二、多选题
14.(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1月1日起,聊城水上古城景区举办了“2022聊城水上古城幻光新春游园会”活动。为游客提供了如梦如幻、绚丽多姿的光影体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墙上正在发光的电灯属于人造光源
B.能从各个角度清楚地看到投影在城墙上的字是因为城墙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C.我们看到的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地面上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三、填空题
15.(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如图所示,反射角为 °。
16.(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记录的是某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该汽车做的是 运动,它行驶的速度是 m/s,以 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面的道路情况,利用的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17.(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的光路图。结合图中信息,折射角的大小是 ,反射角的大小是 ;若光线垂直界面入射,其入射角 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界面的 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18.(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霜降节气过后,大量的枫叶开始变红,如图,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晕染了大好河山。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 (吸收/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光;如果在暗室里只将蓝色的光照到枫叶表面,会看到枫叶呈 色。
四、作图题
19.(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为“井底观天”的示意图,设P点为青蛙的眼睛,请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

20.(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OB为一束与镜面夹角为50°的反射光线,请画出与其对应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21.(2023上·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末)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2.(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a、b是平面镜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3.(2023上·山东威海·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游泳池池壁上的P点发出的一束光,经过水面反射,在另一侧形成光斑Q。请画出这束光到水面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大致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题
24.(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
次数 角度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5.(2023上·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且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镜面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在实验中,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变小”)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26.(2023上·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刻度尺、白纸、支架、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 ;
(3)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这运用了 法;
(4)在实验中,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27.(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A。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小丽应从蜡烛A的 (选填“同一侧”或“另一侧”)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2)小丽把另一枚同样大小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时A与B的位置。移动蜡烛A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如图乙所示:
①小丽采用数学验证“轴对称”方法,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因此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②小丽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像;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28.(2023上·山东枣庄·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 (选填“看到”或“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
29.(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已经发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他进一步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中的数据,得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发生了 和光的折射两种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的度数为 °;
③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请你对上述结论中的③作出评价:
他得出的这一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答 (选填“合理”“不合理”)。简要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1.A
【详解】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泰山反射的光被树叶阻挡无法进入眼睛,故A正确;
B.若反射面比较光滑,当平行光射到该反射面时,光仍会平行的向一个方向反射出来,这种反射属于镜面反射,黑板表面比较光滑,黑板反光属于镜面反射,故B错误;
C.自行车的尾灯是由一组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故C错误;
D.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反光,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辨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而且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玻璃板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也最多,感觉蜡烛的像也最亮,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个蜡烛完全相同,实验中可以观察蜡烛与像是否重合,因此可以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因此木板紧贴在玻璃板的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蜡烛A的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用到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物体去寻找像的位置,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定义速度时,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去定义速度,用到的是比值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研究光线时,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用到了模型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如图所示,为了使实验更明显,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B代替点燃蜡烛A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故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不变,故C正确;
D.选用等大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综上分析知,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湖中凉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
C.平静的池水中有朵朵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通过树缝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
B.光从玻璃空气斜射入空气,光线画法错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故B不符合题意;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符合题意;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林间疏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潭影映人属于平面镜成像;
①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插在水中的铅笔变弯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④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出现影子,所以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平静水面上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①错误,符合题意;
②光只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一定发生折射,故②错误,符合题意;
③我们能看到鲜艳的红花是因为红花能反射红色的光,故③错误,符合题意;
④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经反射、折射后容易形成彩虹,故④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②③错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A.验钞机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辨别纸币真假。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可以对钞票上的荧光物质作出反映,故A错误;
B.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故B正确;
C.如果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块红玻璃,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红色光带,故C错误;
D.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故D错误。
故选B。
14.AD
【详解】A.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城墙上的电灯是人制造出来的,因此是人造光源。故A正确;
B.镜面反射只能从某一方向看到物体,我们能从各个角度清楚地看到投影在城墙上的字是因为城墙发生漫反射。故B错误;
C.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我们看到的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阴影区,地面上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D。
15.0
【详解】因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0°。
16. 匀速直线 20 车 反射
【详解】[1]由图示知,在相同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
[2]汽车通过200m用时10s,速度
[3]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相对于汽车没发生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4]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汽车后面物体的光线射向后视镜反射到司机的眼睛里,所以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的道路情况,利用是光的反射。
17. 35° 60° 等于 左
【详解】[1]由图可知,光线从左侧射向右侧,所以左侧光线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
90°-55°=35°
[2]已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也是60°。
[3][4]若光线垂直界面入射,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过入射点做法线,可以看出。所以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过程,左侧是空气。

18. 反射 黑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只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光,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光,所以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反射出太阳光中的红光。
[2]如果在暗室里只将蓝色的光照到枫叶表面,蓝光会被吸收,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会看到枫叶呈黑色。
19.
【详解】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能看到最大的天空的范围是井外的物体的光线能沿井沿直线射进井中的。作图如下:

20.
【详解】图中已过反射点垂直于镜面做出法线,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反射角为
90°-50°=4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在法线左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及其度数,如图所示:
21.
【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2.
【详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3.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P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P的像P’;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连接P’和Q,与水面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PO为入射光线,连接OQ为反射光线,再根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4. 等于 同一平面内 可逆
【详解】(1)[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3)[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5. 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垂直 不变 虚 仍能
【详解】(1)[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蜡烛A的像和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且相等,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实验中,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物体大小不变,所以像大小也不变。
(5)[5][6]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不影响光的反射,所以仍能成像。
26. 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等效替代 右
【详解】(1)[1]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者偏低,这样B蜡烛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
(3)[3]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探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4]镜中的左手的像与左手在同一直线上,相对于小明是左边,但是因为是在镜子里,人物就要左右颠倒,所以小明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右手点燃蜡烛的。
27.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同一侧 相等 不透过 虚 不动
【详解】(1)[1]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小丽应从蜡烛A的同一侧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2)①[3]小丽采用数学验证“轴对称”方法,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由数学知识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②[4][5]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屏上,小丽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3)[6]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因玻璃板所在的对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
28. 不需要 大小 看不到 虚像
【详解】(1)[1]将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该实验中不需要点燃蜡烛B。
(2)[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进行实验,当蜡烛B和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B和蜡烛A的大小相等,进而说明蜡烛A的像和蜡烛A大小相等,所以实验时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3][4]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在平面镜上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成的是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
29. 反射 增大 0 不合理 见解析
【详解】(1)[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反射和折射现象会同时发生。
[2]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则折射角等于0°。
(2)[4][5]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是不合理的。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译林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及听力原文 无听力音频)

下一篇:Unit 1 Friends- Comic&Welcome to the unit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