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2023-2024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情评估
物理(人教版)
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选择题,共43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共43分。1~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8~2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如图所示四个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示意图中,正确的有(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2.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下降,乙上升 B.甲上升,乙下降 C.甲比乙速度快 D.甲、乙速度相同
3.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在空中飞行最快的海燕,其速度可达。则三者的速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路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对该图像的判断错误的是(  )
A.0~2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2~5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5~7s内,小车运动了4m D.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
5.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6.在盛有水的铁质长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最多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与最后一次听到的声音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2次,空气 B.3次,空气 C.2次,铁质水管 D.3次,铁质水管
7.如图甲所示,位置固定的监测器接收到位置固定的声源发出的M、N两声音,得到的数据如图乙、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音调比N高 B.M的响度比N小
C.声源发出声音M时振动幅度比N大 D.声源发出声音N时每秒内振动次数比M少
8.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
9.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有很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倒车雷达 B.声呐测距离
C.超声波清洗机 D.利用“B超”检查身体
10.如图所示为城市道路旁常见的控制噪声的标志。下列做法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会议前将手机调为静音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1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5℃
B.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C.淋到人体上最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D.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18℃
12.甲、乙、丙同学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7.3℃、36.8℃和38.1℃,甲、乙和丙同学先后用这支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甲同学测完之后,乙、丙同学使用体温计之前都没有用力甩一甩。那么乙和丙同学测得的读数分别是(  )
A.36.8℃和38.1℃ B.37.3℃和38.1℃ C.36.8℃和37.3℃ D.都为37.3℃
13.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杓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为(  )
A.熔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凝固吸热
14.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中,主要是由凝固形成的是(  )
A.屋檐下的冰雕 B.叶子上的露珠
C.春天冰雪消融 D.山间浓雾消散
15.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马路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16.冬天在浴室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但过一会儿又变清楚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7.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18.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物体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C.速度一定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
1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20.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地球的水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汽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凝华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卷II(非选择题,共57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和两把三角尺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被测直径为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s。
22.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装有摄像机,在悬停过程中,以无人机为参照物,摄像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图像,它在15s到20s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 m。
23.警犬训练时,训犬员常使用如图所示的训犬笛对警犬发号施令。将调节杆适当旋进或旋出并固定后,可改变笛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某次训犬笛发出25000Hz的声,此时犬笛发出的是 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24.如图所示,双层真空玻璃在减弱噪声上比日常生活中普通玻璃的效果更好,理由是 ;使用该玻璃是在 控制噪声的。
25.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6.中秋节小明买了盒“冰激凌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小明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吸收热量;空气中“白雾”的形成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20分)
27.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0.5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如图甲,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1)为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则他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2)实验时为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管内气泡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一些;
(3)小明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气泡近似做 运动;
从O点开始的路程/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s 1.24 2.51 3.75 5.02 0
(4)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上升得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5)实验结束后,将水倒尽,小明将一个比内径稍小的钢珠从管口由静止开始释放,发现其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则他绘制的s-t图像接近图乙中的 (选填“①”或“②”)。
28.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如图甲所示,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装置 (选填“a”“b”或“c”);
(2)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温水(而不是冷水)进行实验,这样做是为了 ;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为 ℃。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时间/min 0 1 2 3 45 6
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3)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拿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冷水喷洒瓶底(如图丙),里面的水 (选填“不会”或“会”)沸腾。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9题5分,第30题6分,共11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9.很多道路上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某高速有一段总长为50km的区间限速路段,限速100km/h。某汽车以120km/h的速度进入该区间限速路段,并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了0.3h。求:
(1)为了不超速,剩下路程最短应该用多长时间驶完?
(2)为了不超速,剩下路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最大为多少?
30.有一宽度为340m的山谷,两旁都是峭壁,地质员在山谷内敲打石块,0.5s后他听到从左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当时的声速为340m/s,声音传播路径如图所示,求:
(1)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
(2)敲打石块后,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详解】刻度尺使用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边缘重合或平行,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图乙刻度尺放置时歪斜,放置方法不正确;图丙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视线不正确;甲和丁放置和读数方法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C
【详解】楼房静止在地面上,甲看到楼房在匀速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甲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一定是下降的;乙看到楼房匀速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乙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乙一定是下降的。甲和乙都在下降,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旗鱼的速度
海燕的速度
则三者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由图可知,0~2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2~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5~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s=6m-2m=4m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有“麻”的感觉,故此事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铁质水管中传播,声音在铁质水管中传播最快,在水中传播速度其次,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故足够长的水管可以听到3次声音,最后一次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根据图示可知,M的频率大于N的频率,声源发出声音N时每秒内振动次数比M少,则M的音调高;声音的强弱叫程度,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N的响度大于M的响度,声源发出声音M时振动幅度比N小,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ABD.倒车雷达、声呐测距离、利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BD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清洗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 .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减弱处,故B不符合题意;
C.会议前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故C符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加冰的橙汁饮料接近冰水混合状态,温度为0℃,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为36至37℃,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25℃,故B不符合题意;
C.适合洗澡的水温比人的正常体温略高一些,在40℃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实际情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冷藏室的温度约为4℃,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度数是37.3℃,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3℃,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3℃,所以体温是36.8℃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7.3℃,体温是38. 1℃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1℃,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铁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A.冰雕是屋檐滴下的水珠在屋檐凝固而成,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升高时,雪可以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浓雾消散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既增大了空气流动速度,又提高了液体温度,使蒸发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严,减小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可以减慢蒸发,故B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增大了空气流动速度,又提高了液体温度,使蒸发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马路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A
【详解】洗热水澡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子,在其表面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镜子就会变模糊;过一会儿,表面的水珠又吸热汽化,镜子又变清晰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B
【详解】A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壁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D.易拉罐底部出现白霜,是因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而混合物的温度会低于0摄氏度,是因为盐与水混合后,降低了水的凝固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ABC
【详解】AB.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故AB正确;
C.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一定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而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保持不变,其运动方向有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故D错误。
故选ABC。
19.AD
【详解】A.响度与振幅有关,用力拨动琴弦,增大振动幅度,从而可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无关,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故D正确。
故选AD。
20.BCD
【详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自然界的水虽然在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有限,因此需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BCD。
21. 2.50 217.5
【详解】[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硬币的左端对准的刻度是6.00cm,右端所对的刻度是8.50cm,所以硬币的直径为
r=8.50cm-6.00cm=2.50cm
[2]乙图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说明大表盘应该超过30秒;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
3min37.5s=217.5s
22. 静止 50
【详解】[1]无人机上装有摄像机,在悬停过程中,以无人机为参照物,摄像机位置不发生变化,摄像机是静止的。
[2]由图乙可知物体在10s~30s内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0m/s,在15s到20s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
23. 音调 超 不能
【详解】[1]将调节杆适当旋进或旋出并固定后,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而改变振动频率,可改变笛声的音调。
[2][3]根据题意可知,训犬笛发出25000Hz的声,25000Hz>20000Hz,此时犬笛发出的是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
24.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过程中
【详解】[1]双层真空玻璃中间是真空,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双层真空玻璃在减弱噪声上比日常生活中普通玻璃的效果更好。
[2]使用该玻璃阻挡了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25. 晶体 增加
【详解】[1]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26. 升华 放热
【详解】[1][2]打开包装盒,盒内的干冰吸热迅速升华,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白雾”。
27. 刻度尺 慢 匀速直线 先变大后变小 ②
【详解】(1)[1]实验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他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刻度尺。
(2)[2]实验时应设法使管内气泡运动得慢一些,这样可以更准确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3]由表格数据知,排除测量误差的影响,每通过10m路程,气泡所用的时间近似为1.25s,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近似相等,因此气泡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4)[4]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时,气泡上升得要比竖直放置快;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可以推测: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5)[5]小钢珠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其s-t图像应向上弯曲,图像接近图乙中②。
28. a 缩短加热时间 94 不变 不会
【详解】(1)[1]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根据酒精灯火焰高度固定装置a,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2]本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温水进行实验,这样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3]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读数为94℃。
[4]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3)[5]由图丙可知,用冷水喷洒瓶底,只会降低水的温度,不能减小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此时水的沸点不变,而水的温度降得更低,故水不会再次沸腾。
29.(1)0.2h;(2)70km/h
【详解】解:(1)已知总长为50km,限速100km/h,在不超速的情况下所用时间
该汽车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3h,则剩下路程所用的最短时间
t2=t-t1=0.5h-0.3h=0.2h
(2)由速度公式可得,该汽车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路程
s1=v1t1=120km/h×0.3h=36km
剩下的路程
s2=s-s1=50km-36km=14km
为了不超速,剩下路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最大为
答:(1)为了不超速,剩下路程应该用0.2h时间跑完;
(2)为了不超速,剩下路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最大为70km/h。
30.(1)85m;(2)1.5s
【详解】解:(1)声音传播到左边峭壁的时间
t1=0.5×0.5s=0.25s
由速度公式得,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
s1=vt1=340m/s×0.25s=85m
(2)敲石处到右边峭壁的距离
s2=s-s1=340m-85m=255m
由速度公式可知,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
故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
t=0.75s×2=1.5s
答:(1)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为85m;
(2)敲打石块后,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1.5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中创新部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