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化学月考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份质量监测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K:39 Mn:55
一、单选题(45分)
1.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点火发射 D.自动对接
2.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3.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手接触瓶壁感到发烫。由此他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4.在一定条件下,N2和H2反应生成NH3,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两种单质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5.钡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可用于生产白纸、涂料和阻挡X射线的着色剂,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钡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钡原子核外有81个电子
C.钡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6 D.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33g
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液氧、氯化铜、硫酸铜 B.氮气、二氧化锰、盐酸
C.氢气、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 D.红磷、碳酸钠、稀有气体
7.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D.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面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用作钻头
B.氧气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保护气
D.石墨能导电——用作电极
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过滤
C.检验氢气的纯度 D.加热液体
10.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C.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D.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4P+5O22P2O5 B.C+2CuO2Cu+CO2
C.H2O+CaO=Ca(OH)2 D.NH3+H2O+CO2=NH4HCO3
12.酚酞(C20H14O4)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酚酞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14+16×4)g
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3.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液氮汽化”——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
B.氧气与臭氧的性质差异较大——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D.参观小榄菊花会能闻到菊花清香——微粒不断运动
1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2和N2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鉴别H2O和H2O2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5.下列图像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图甲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B.图乙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图丙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丁用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8分,17小题8分,18小题11分,19小题9分,20小题10分,21小题9分)
16.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图中①和②是两个简易净水装置,主要是对某河水水样进行初步净化,常用活性炭,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净水时加入ClO2进行杀菌和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表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水体有自净能力,不会被污染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D.明矾是常用的絮凝剂,可以用来净水
(3)硬水有诸多危害,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鉴别硬水和软水,根据所学知识鉴别二者可以使用 ,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
(4)图③是电解的实验,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 ,与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比是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17.【科普阅读】
1772年,卢瑟福发现空气中含有既不能供呼吸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A;1773年前后,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B;18世纪,拉瓦锡测定了气体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后来瑞利、拉姆赛陆续发现了氩气、氖气等稀有气体。
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洁净空气对于人类、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但随著工业发展,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污染。
(1)气体A是 (填化学式),其用途是 (任写一点)。
(2)拉瓦锡测定气体B约占空气体积的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取B气体,原理是利用 不同进行分离。
(3)为保护空气,工业用石灰乳吸收废气中的SO2,主要为了 (填序号)。
A.减少酸雨形成 B.减少温室效应 C.防止破坏臭氧层
(4)如图1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1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①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 (填字母序号);
②如图2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基础实验】
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 。
(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 ,化学方程式: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为 。
(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 口进(填“b”或“c”)。
(4)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则验满的方法为 。
(5)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C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9.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为主题开展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资料信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分别将反应物及反应容器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烧杯,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产生 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 色;再将其放回托盘天平,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或“向右”或“不”)偏转。 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回托盘天平,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或“向右”或“不”)偏转。
【反思评价】请讨论分析导致方案二实验结果的原因 。
【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猜想二正确。最终得出结论: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总结交流】通过以上实验,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对方案二的改进措施是 。
【拓展延伸】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刚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是不正确的,原因是 。
20.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对“对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①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②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
③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下述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2)小组同学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慧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 元素(填元素符号,下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元素。
【方案二】用图中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热。
(3)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 元素。
(4)待蔗糖反应完全后,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小烧杯中加入 ,再往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的溶液变浑浊。 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写出上述方案二,蔗糖分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5)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 。
21.小华同学用图1装置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称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实验结束后,欲测定反应后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并回收利用二氧化锰。请计算:
(1)实验中共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g。
(2)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
试卷第2页,共8页
1.C
【详解】A、火箭转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燃料加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点火发射涉及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自动对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不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B不正确;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不是白雾,故D不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根据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可知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该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一般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通过以上描述,得不到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这个结论,符合题意;
C、根据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可知蜡烛燃烧生成水,该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中“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可知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该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反应前N2和H2为单质,化合价为0;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合价改变,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均只有N2和H2这两种单质,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故C正确;
D.该反应是由N2和H2反应生成NH3,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5.C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钡,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6,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钡原子核外有56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56,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3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液氧就是液态氧气,是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化铜是铜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硫酸铜是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
B、氮气是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锰是锰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
C、氢气是氢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水是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符合氧化物的特点,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是钾离子与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D、红磷是磷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碳酸钠是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稀有气体是氦气、氖气、氩气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氧气和有机物,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B
【详解】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钻头,故A对应正确;
B、氧气有助燃性,氮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故B对应不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保护气。故C对应正确;
D、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极,故D对应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ABC的说法均错误,故选D。
11.A
【详解】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A、属于氧化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A正确;
B、不是化合反应,故选项B不正确;
C、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C不正确;
D、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酚酞是由酚酞分子构成,酚酞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14+16×4=318,单位是“1”,而不是“g” ,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酚酞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120:7: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D
【详解】A、“液氮汽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与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故性质差异较大,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不符合题意;
D、参观小榄菊花会能闻到菊花清香,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微粒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A、N2和CO2两种气体都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然绕,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都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观察现象,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故C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水和过氧化氢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D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故选:B。
15.C
【详解】A、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固体总质量的比值,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钾和氧气,氧气为气体,使固体质量减少,则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而图甲表示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一直不变,故A选项图像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而图乙中纵坐标为气体的质量,故B选项图像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时使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气压变大,随着反应进行,氧气被逐渐消耗,则气压逐渐减小,最终瓶内气压比原始状态的小,故C选项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D、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根据可知,每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所以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完全反应,镁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故D选项图像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坐标曲线题,解题时要注意图像的起点、拐点、终点和变化趋势与实验过程是否相符。
16.(1)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
(2)CD
(3) 肥皂水 加热煮沸
(4) 氢气##H2 2:1 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1)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lO2中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x+(-2)×2=0,解得x=+4;
(2)A、地表上的总水量很多,但可供人们利用的水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A说法错误;
B、水体有自净能力,但是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过多污染物的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说法错误;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故C说法正确;
D、明矾是常用的絮凝剂,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杂质,并加速其沉降,所以明矾可以用来净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CD;
(3)鉴别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
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加热煮沸,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4)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试管1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试管2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试管1与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实验说明水只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7.(1) N2 制造氮肥##作保护气
(2) 五分之一 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
(3)A
(4) ADE 2H2+O22H2O
【详解】(1)由题文可知,1772年,卢瑟福发现空气中含有既不能供呼吸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A,则A为空气中的氮气,氮气由氮分子构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氮气的化学式写为N2,故填N2;
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用来制造氮肥,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来作保护气,故填制造氮肥或作保护气。
(2)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B,则B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五分之一;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取B气体(氧气),原理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最终得到氧气和其他气体,故填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
(3)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最终形成酸雨,工业用石灰乳吸收废气中的SO2,主要为了减少酸雨形成,故填A。
(4)①A、由图可知,A中含有一种分子,即其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B中含有两种分子,即B中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C中含有两种分子,即C中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D中含有一种分子,即其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E、由图可知,E中含有一种原子,即其中只含有一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所以E为单质,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F、由图可知,F中含有两种原子,说明F中含有两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即两种单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故填ADE。
②由图可知,图2表示的化学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
18.(1)试管
(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氧气
(3)b
(4) 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5) A 难溶于水
【详解】(1)a为试管;
(2)若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则可选择的药品应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验满的方法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氧气;
(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b口进;
(4)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则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
(5)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则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C装置(排水法),由此推断甲烷气体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19. 红 无 不 向右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参加反应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密封装置 蒸馏水和酒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详解】[实验探究] 方案一:,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现象为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且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天平指针不偏转
方案二:由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则反应后左边质量偏小,则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反思评价]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猜想二正确。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总结交流] 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总结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应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拓展延伸] 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刚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是错误的,原因是蒸馏水和酒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0.(1) 化学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不变
(2) C、H O
(3)H##氢
(4)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 C12H22O1112C+11H2O
(5)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详解】(1)①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等方面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小组同学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氧气能提供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C、H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O元素,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
(3)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则蔗糖中含有 H元素;
(4)黑色固体是单质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是烧杯内的溶液变浑浊,则向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再往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蔗糖(C12H22O11)受热分解成水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12H22O1112C+11H2O;
(5)方案二中,通过检验反应产物存在二氧化碳、水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空气也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21.(1)1.6
(2)解: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
=
x=4.35g
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00%=25%
答: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故该实验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值即为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则实验中共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9.0g-17.4g=1.6g。
(2)见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英语限时练习卷(三)

下一篇: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九中2023-2024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